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3|回复: 0

孙立平:衰亡的征兆;鲁迅抽烟墙画被投诉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衰亡的征兆

  一个team开始走下坡路,不会敲锣打鼓地宣布。它只是悄悄地变味,慢慢地僵化,直到某一天,所有人都觉得不对劲,却都说不清问题出在哪里。

  目标不再被提起。最初的理想成了笑话,曾经的使命被当作口号。人们不再讨论我们要去哪,只关心今天要交什么材料,应付哪个检查。决策越来越短视。管理层整天忙于救火,今天堵这个漏洞,明天压那个投诉。没人做长远打算,因为考核只看眼前数据。

  资源不断错配。一线的人缺人缺钱,后方的人却越来越多。开会的比干活的多,写汇报的比跑业务的忙。真正做事的人被流程压垮,不做事的人靠流程生存。流程变成枷锁。拿一包纸要签三个人的名字,报销一张发票走半个月。制度不再是保障效率的工具,成了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人不是在执行任务,是在应付制度。

  会议越来越多。一天三会,周周汇报。时间都花在描述工作上,反而没时间真正工作。发言讲究措辞,不讲实际效果。谁说得漂亮谁受表扬,谁解决问题谁背黑锅。淘汰开始倒置。能干的人被排挤,平庸的人被重用。

  激励失去作用。干多干少一个样,做好做坏没区别。奖金平均分配,晋升看资历看关系。努力不再被看见,偷懒反而更安全。价值观开始分裂。领导台上讲一套,台下做另一套。要求员工奉献,自己优先自保。公信力一点点流失,信任一旦打破,就很难重建。

  信息越来越封闭。关键消息只在小圈子流转,大多数人被蒙在鼓里。谣言比真相传得快,猜测比通报更可信。透明变成奢侈,猜忌成为常态。责任无人承担。出事就甩锅,成功都算自己的。

  客户逐渐流失。老客户不再续约,新客户难进来。市场反馈被忽视,产品服务跟不上需求。真话越来越少。没人愿意说,更没人愿意听。批评就是不团结,质疑就是不忠诚。表面一片和谐,底下暗流涌动。

  真正的衰亡,从拒绝看见真相开始(柴差《衰亡的征兆》)。

  一点感想:作者的观察力,力透纸背。一步步,揭示得非常深刻。

  鲁迅抽烟墙画被投诉说明了什么?

  近日,鲁迅故居那面墙上“鲁迅夹烟”的墙画被一位女士(原文非如此)投诉,投诉理由是墙画中鲁迅抽烟的行为会误导青少年。这位女士自称是一名控烟志愿者,她认为该画的原作是鲁迅在自己家里抽烟,墙画去掉背景,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要求对墙画进行更换,将鲁迅抽烟换成右手握拳。

  8月25日,绍兴市文旅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都表示这是历史的客观现实,而且也是绍兴鲁迅故里旅游的一张名片,要求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做出决策。”

  这看似荒诞的诉求,实则暴露了当下社会一股暗流涌动的文化虚无主义——用现代道德标尺“净化”历史,以流量逻辑解构文明,最终将我们推向价值空心化的深渊。

  鲁迅吸烟的形象,绝非偶然的艺术创作。从1933年摄于上海的经典照片,到1946年版《鲁迅全集》封面的木刻版画,烟卷早已成为鲁迅精神世界的视觉符号。去鲁迅故居的游人,大多数都会在这面墙前面,做出一个点烟的姿势,以此来纪念和敬重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如果改成一个握拳的状态,试想想,那是多么的荒谬。

  投诉者声称“去掉背景会误导室外吸烟”,实则是对历史语境的粗暴割裂。这种将艺术符号与现实行为简单划等号的逻辑,本质上是对公众判断力的侮辱,更是对历史复杂性的消解。

  若按此逻辑推演,李白的酒壶是否要换成矿泉水瓶?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否要穿上现代服饰?难道还会因为现在老虎成了保护动物而把武松打虎改成武松打猪?

  这场荒诞的投诉背后,涌动着社交媒体时代的畸形生态。当“政治正确”异化为流量密码,文化符号便沦为任人揉捏的面团,甚至连商场的广告上印有红太阳都会被解读为某国国旗而被投诉。这种以道德审判替代理性讨论的风气,正在制造文化领域的“寒蝉效应”(梅淑《鲁迅的烟卷与文化的脊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净化”狂潮》)。

  一点感想:政治正确类似一种孩童化的思维。如果陷到里边,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理直气壮,但跳开一点看,却是荒谬绝伦。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人陷在这里边?

  光伏电站全面“迎亏”

  电价滑坡,光伏电站全面“迎亏”。自531节点起,光伏行业的电价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过去的“固定上网电价”模式被彻底终结,136号文实施后,全国所有新增光伏项目进入“机制电量+市场化交易电量”双轨制。各省陆续发布细则,目前已有十余省份明确配套规则。然而,这一机制直接导致光伏电站的结算电价大幅滑坡。

  全国各省机制电价下降水平基本上在0.05~0.1元之间,按照行业测算,若电价低于0.35元/kWh,绝大多数集中式光伏电站即使不计储能,也已濒临亏损。而136号文明确未来机制电量逐步减少,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提升,意味着电价的不确定性只会更高。

  因此,尽管今年夏季全国用电负荷在7月突破“万亿级”水平,创下历史新高,但光伏也仅仅维持微利而已,如果算至全年必然是亏损。

  叠加储能成本,亏损雪上加霜。更令投资者难以承受的是,今年虽然已经取消强制配储,但是随着市场化交易以及限电率的突增,集中式光伏电站面临着不得不配储的境地。如果新增光伏项目按10%~20%,2h的容量配储,以500MW集中式光伏为例,若配20%储能、2小时,储能投资成本至少2.5亿元以上,折算到度电成本增加约0.08~0.1元/kWh。

  目前光伏电价下探至0.3元/kWh区间,叠加储能后度电成本接近0.38~0.40元/kWh,已经明显高于煤电价格。这意味着多数新项目天然处于亏损状态,而老项目若被要求加装储能,同样难逃“负收益”(强哥《光伏电站全面“迎亏”,再遭土地两税“秋后算账”……》)。

  一点感想:先是房地产,然后是汽车和光伏,都是兴也匆匆衰也匆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一件事情悠着做得长久呢?进一步想,股市是不是也在按照这样的节奏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2 03:41 , Processed in 0.0937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