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6|回复: 0

云石:中国极端女拳——性别政治正确的卡位和夺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5 1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去一个月,武大杨某媛给全社会狠狠上了一课,让众多平时对舆论不怎么关注的人,也注意到了极端女拳,更是直接认识到了极端女拳对社会的危害。

  当然,极端女拳不是杨某媛才开始的。它在国内的发端,可以追溯到 七八年前me too运动中一个叫弦子的烂女诬告朱军强奸,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毁掉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的名誉和事业。随后,咪蒙、杨笠、傅首尔以及苏敏等代表性人物一个一个出圈,渗透形式也从脱口秀到电影,阵地从微博、小红书到豆瓣小组,影响了大量颜值中下的年轻普女(美女不缺男人舔、移动互联网时代颜值也有诸多变现渠道,所以美女一般不打拳)最终成长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引发公众撕裂对立,对经济和社会运行产生巨大破坏性影响。

  那么,女拳为什么会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泛滥成灾?之前,我们通常将成因归咎于西方的渗透。通过操纵女性话题,制造男女对立,撕裂社会,加剧内耗,最终达到破坏中国经济社会秩序稳定运行的目的。

  这个判断当然没错,但并不全面。毕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内部没有相应的土壤,光靠外部的诱导,女拳也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所以,内因至关重要。而要说内因的话,女拳思潮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泛滥成灾,除了利用人性本私的天然弱点,恶意放大女性群体的私欲外;其实还有一点,就是它精准的卡住了我国妇女解放事业中,一系列制度和政治正确的bug。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妇女解放事业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早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最关键的是我们不光是这么喊的,也是这么去实践推动的,成果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破除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真正让妇女摆脱了作为男性财产和附庸的地位,成为了拥有独立人权。

  当然,提升妇女地位和权力不是中国独有的,所有致力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都有这么搞。只不过中国的妇女解放确实是推进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以至于现在中国的女性地位之高,搁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都是独一份。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升妇女地位和权力?尤其是中国,为什么要推的这么快,力度这么大,搞的这么彻底?

  明面上虽然有诸多冠冕堂皇的漂亮理由,但真正理解历史发展规律社会运行逻辑的人,内心都清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利益,为了发展生产力。

  人类进入工业化后,生产力一跃千里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长。这种情况下,农耕时代那种光靠男性搞生产的模式,已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所以西方的工业化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随着时代发展,不光女工,甚至童工都大量出现。

  既然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女性填充劳动力,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妇女从男权压迫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得以投身工作,投入社会化生产。所以妇女解放,最原始的动力,其实就是男牛马不够用,需要女牛马增补。

  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发展进步,也为妇女补位社会化牛马,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一方面,工业时代,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机械化大生产来临,财富创造逐渐由人操作机械来完成,直接的体力劳动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相对降低;

  另一方面,工业文明条件下,社会分工复杂化,大量有价值的技术性工作逐渐脱离直接的一线生产,脑力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大幅抬升。

  这就极大的削弱了女性天然的生理性弱势。毕竟女人天生体力和耐力注定远不如男性,再加上怀孕哺乳以及生理期的缘故,从事体力劳动方面效率和性价比跟男性的差距过于巨大。

  当这种差距大到一定程度,那就会跟农耕社会一样,还不如把女性赶回家操持家务,让男性无后顾之忧——这样换来的男性生产效率提升,反而比强行驱赶女性去农耕捕猎来的划算。

  只有随着工业文明发展进步,生产力创造中直接体力劳动重要性下降,脑力劳动的重要性提升,当这种此消彼长到一定程度,大家觉得让女性出来干活,比赶回家辅助男人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才有让女性充当牛马的利益驱使——相应的,妇女解放才有必要性。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很多过去由女性承担的辅助性工作,现在可以被机器取代,或者被以更好的方式处理。

  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洗衣做饭,这些工作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又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

  而在农耕时代,洗衣做饭其实是非常麻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到了现代,这就是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饭煲的事儿。而且工业时代讲究产业聚集,相应的人口也大规模的聚集于城市,这又为学校这种社会化集中抚养模式创造了条件——女人也部分性的从抚育儿女工作中解脱,得以抽出时间从事直接创造价值的工作。

  总而言之,妇女解放跟工业文明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工业化、现代化国家,无一不开展妇女解放运动。而反观那些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即便是到今天,男尊女卑依然是这类国家的普遍现象,甚至依然对其予以制度化。即便是在中国内部,妇女解放工作的好坏,女性地位的高低,也依然与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有着较大的关联。

  看到这里,我们其实就搞清楚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根本成因。但也产生一些问题——既然和男人一样参与社会化生产,是妇女得以被解放,得以获得独立人权的原因。那为什么会在此基础上,滋生出极端女拳这种怪胎?

  毕竟极端女拳的核心诉求就是享受权利的同时拒绝生产,拒绝充当牛马,把自己对利益和财富的获取,寄托在对男人的压榨上头——这跟妇女解放的初衷简直是南辕北辙!

  这跟女性自身的天然局限性,以及妇女解放中的一些bug息息相关。

  确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体力劳动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是下降了。但这种下降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依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或多或少的靠体力完成。其次,即便是脑力劳动,它也是需要身体素质打底的,现实中,很多办公室白领,都对脑力劳动做久了就是体力劳动这句话深有体会。

  而前面我们说了,生理构造的差异,决定了女性在体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方面天然不如男性。再加上月事、怀孕哺乳等生理功能方面差异,这就决定了即便是在工业条件下,她们在生产力创造方面的能力依然是不如男性的。

  也许某一些所谓的女强人确实可以靠着天赋异禀或者谁强大的意志力,在工作中超过很多男人。但作为一个整体,女性从事生产方面弱于男性的事实依然客观存在,而且可预期的将来无法消除。

  这就会造成一个现实,即便是在工业时代,基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女性在社会生产方面的价值依然低于男性。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妇女解放,还要把女性从家庭中拉出来,充当社会化劳动力呢?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女性价值创造能力整体是不如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就无法创造价值。农耕时代是条件落后,把女性拉出来干粗活儿,也增加不了多少社会财富,还不如给男人打辅助,间接提高男性劳动效率来的划算。

  但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女性虽然直接创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依然弱于男性,但总体来算,已经比继续呆在家给男人当辅助来的划算。

  这就是要把女性解放出来的底层利益逻辑——并不是说女性的生产力价值就真跟男性一样了,只是说女性参与社会化生产,所能产生的综合价值,比继续呆在家相夫教子要强。

  所以,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现代社会,其底层经济逻辑依然是男尊女卑,只是这种男尊女卑,比农耕时代大幅弱化了而已。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经济基础层面依然是男尊女卑,那工业化国家为什么要在上层建筑层面,纷纷推行男女平等,甚至优待女性,并将其奉为政治正确呢?这不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背离吗?

  确实是背离。但这种背离,其实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几千年以来的农耕文明,导致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深入人心——这一点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是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把女人从家里拉出来,从家庭化牛马变为社会化牛马,势必会遭遇传统思想观念的巨大阻力。

  当然,就算不加干涉,全靠社会自我调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男女权利义务方面早晚也会达成新的平衡。但这个过程无疑是极为漫长的,可能需要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经济发展都会受制于社会化劳动力供应不足的影响。

  毫无疑问,人类等不了这么久,资本家等不了这么久,处于残酷竞争状态的各个国家政府也等不了这么久。

  所以必须人为干预。干预的办法,就是国家和政府出面,一步到位推行妇女解放,直接将男女平等定义为政治正确,用这种国家机器的强力,打破社会层面的传统思想禁锢,加快速度帮助妇女摆脱传统道德框架下的男性附庸状态,赋予他们现代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权利和人格。这样,才能尽快将女性驱赶进社会化经济组织,填补劳动力不足的空白。

  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前面我们分析了,女性由于生理构造等原因,确实在社会化生产上的能力整体性弱于男性。但如果对此视而不见,任由市场自我调节,那意味着进入职场的女性,会在职场遭受男性的体系化霸凌。

  毕竟人性本私,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天生都是好逸恶劳,在职场上也都是喜欢多拿少做,抢功诿过。如果不对天生能力偏弱的女性进行保护,残酷的社会化职场竞争中,她们作为一个整体,势必沦为被霸凌对象——也就是拿更少的钱,承担更多的工作,背更多的黑锅。最终结果就是部分女性受不了退出职场,继续呆着的也因此生产效能大幅降低,且犯错率大增,甚至极端情况下会产生极端化报复,造成生产体系不稳定甚至破坏。

  简单的说,正常情况下,占人口50%的女性,本可以创造35%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男性对女性的系统性职场霸凌存在,她们可能只能25%、20%甚至更少。

  所以,要想女性能够正常的参与社会化生产,充分发挥其牛马潜力,那就必须对其予以保护,在推广男女权利和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甚至还要更进一步,给予她们更多的照顾。

  这就是全球范围内,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优待女性,过去几十年在工业化国家被奉为政治正确的原因。矫枉必须过正,通过将妇女政治地位的适度抬高,来达到保护其正常权益的目的。

  但恰恰是这个适度的女性特权,给了女拳分子兴风作浪,借机搞事的空间。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这玩意既没有量化标准,也没有参照标准。你如果说男女绝对平权,那倒是简单,你男的干多少,女的也得干多少;男的要值几次夜班,女的也一样值几次;男的应该受到什么处罚,那女的也应该受到什么处罚,这个标准就很一致。

  但你说适度优待照顾,这个就是个模糊定义。因为每个人。每件事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也不可能有精确的标准。

  这就留下了口子。你要整到什么程度,才符合适度优待女性的法律精神和政治正确?

  这个没有明显的标准,连参照都没有。

  当然,精确的定义没有,模糊标准还是有的。但这个模糊的范围就是社会共识——既大家都觉得到这个程度比较合适。

  只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社会共识不复存在,那怎么办?

  极端女拳就卡了这个bug。他们通过舆论蛊惑,过度拔高女性权利的定义,一步步将所谓女性权利,加码到对男性的不平等剥削和压迫之上。

  这明显是不合理的。但问题是前面我们说了,人性本私,这些极端权利虽然对男性明显不公平,但站在女性角度,至少看上去是对她们有利的。

  这就自然而然获得了广大女性的欢迎——别说大部分认知浅薄、对社会运行逻辑缺乏理解的低层次女性会举双手赞成,就是少部分的高认知女性,对这种白送的好处也不反对。

  当然,男性对此肯定是不认可的。但只要女性认可,那纵然男性反对,结果也是一半对一半——这就意味着社会共识这个模糊标准从此不复存在,男女各执一词,对优待女性、照顾女性的标准自行定义。

  但问题是,如何定义女性权利的社会共识虽然消失,但优待女性的政治正确依然存在,并且注入法治精神,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所以男女之间的诸多争议,一旦进入司法乃至立法程序,法官和立法人在面对男人向左、女人向右的撕裂氛围,缺乏明确执行标准和判断依据,无所适从之下,就会只基于优待女性的政治正确,而简单的倾向于利女。

  这就搞成了恶性循环。每一次立法和司法,都是一次法律背书。而简单性的基于政治正确,而整出的利女法律条款和判罚多了,就相当于在法律层面,不断拔高对女性特权的标准定义。

  这样一来,不光极端女拳越来越嚣张,就是普通女性,也会在因此将过度特权视为合理,并不断得寸进尺。甚至,法官和立法者本身,也在这种舆论氛围和社会思潮的裹挟下,对公平的理解出现扭曲,一步步的将不断膨胀的极端女拳,视为合理化的公平。

  这就是这几年极端女拳气焰越来越嚣张的原因——他们通过打破社会共识,事实上废掉了法律面对男女争议时的客观标准和定义,然后又诱使各级人大和法院,基于优待女性的政治正确,简单化的处理立法和司法。继而,她们再利用这种法律背书,将极端女拳的标准合理化,并借此进一步干扰女性乃至人大和法院体系的正常认知,为下一次更极端的女拳诉求打下基础。

  那么,面对极端女拳,政治权力为什么不出手弹压?

  其实政权一直在弹压,只不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来自政权的弹压,作用比较有限,并没有阻止极端女拳的泛滥。

  而政权之所以显得软弱,并非其本身不具备弹压极端女拳的能力,更不是一些激进男性所认为的什么“拳塔一体”。而只是,站在政权角度,锤死现有的这帮极端女拳不难,难的是如何彻底消除极端女拳对社会的深层次伤害和影响。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政权就不能轻举妄动,而是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那么,政权为什么不能轻举妄动?所谓的合适时机,又是指的什么?这一系列问题,老云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9-2 20:55 , Processed in 0.2813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