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格兰:A股指数新高!趋势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A股市场,依然很强。

  上午的时候,指数还有些扭捏,午后画风突变,迈起了六亲不认的步伐,一路狂飙,最终上涨近40点,稳稳站上3766,又是一个新高。

  很多人都在问,市场为什么突然这么强?其实昨天的文章已经告诉大家了。

  流动性,就是这轮牛市最大的保障。

  今天A股市场成交额2.45万亿元,比昨天少了将近2000亿。虽然略有下落,我们必须认识到,2.45万亿的成交额,依然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在A股历史上,成交额能够连续六天保持在2万亿以上的,只有现在。

  这种历史级别成交量,相当于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底座,任何回调释放出的筹码都能被场外增量资金迅速承接。在这样的市场里,任何热点切换、内部轮动都会被快速消化,看空做空,最终都会被教育。

  突然来了那么多资金,到底是谁在买呢?

  讲点高端的,外资怎么看。

  先说市场里最大、最活跃的群体,散户。

  从散户角度看,情绪确实在升温,但还不到狂热的地步。

  确实,远没有去年9/24那会热闹。

  8月份的A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上升到了1.95万亿元,明显高于上个月的1.63万亿元,甚至比2015年上半年牛市时候的1.39万亿元高出了40%。

  同时,可以看作市场胆量的融资余额也在持续增加,说明市场里的投资者对于后市后续的表现还蛮乐观的。

  当前融资余额占 A 股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仍远低于 2015 年大牛市的峰值水平,也就是说,市场虽然红火,情绪虽然乐观,但还不足以让人失去理智。

  还有一个事不得不提,7月份的新开户量,大概有111万人,这个数量听起来不少。

  但如果和去年924行情带来的380万开户量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总的来说,散户们确实已经从围观转为进场,交易层面确实也有热度,但离疯狂还差得很远。

  无论是从杠杆水平还是新开户数来看,目前的市场情绪都还处在类似于微醺状态,距离2015年或去年那种全民上头的阶段,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对于散户资金来说,最大的期待仍然是居民存款搬家。

  自2020年以来,我们的家庭储蓄已经累积了超过7.2万亿人民币,这部分资金到底有多少能进入股市成为新的增量资金,是最大的看点。

  从宏观流动性角度观察,代表随时可以用于消费或投资的M1,与在此基础上增加储蓄、定期存款的M2所形成的剪刀差确实呈现上升趋势。

  这说明什么呢?当M1增速超过M2时,两者剪刀差扩大,通常意味着存款正在活期化。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和企业更愿意手里拿着现金,随时进行消费或者投资。

  只要A股持续慢牛,存款搬家就不会停。

  机构,已经跑步进场。

  最近,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新产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2024年的平均水平。

  业绩也不错,基民们赚到钱了。

  今年以来,股票型公募基金整体取得了17%的回报,与万得全A指数涨幅相当,跑赢沪深300指数,一举扭转了过去三年的颓势。

  基金的赚钱效应和新基金发行往往都会形成一个积极的正循环,基金产品盈利后吸引更多投资者申购,基金公司用更多资金继续买入,推动市场走高,进而实现基金产品持续盈利。

  从资料看,公募基金在上半年只增持A股1456亿元,而按照2025年1月22日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公募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

  也就是说,静态估算下,今年公募基金至少要增持A股5900亿元,空间还很大。

  保险公司就不用多说了,作为市场的压舱石,是这轮上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险资购买A股资产已经超过4.7万亿元,比去年年底增加了6223亿元。

  根据政策规划,预计2025年全年,险资将为市场带来接近1万亿的净流入资金。

  这些稳定的长线资金持续入场,才是市场慢牛的支撑。

  GJD的动作则一般仅限于危急关口,在4月7日关税黑天鹅时,中央汇金宣布增持ETF并持续买入,给市场兜底。

  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A股ETF的披露数据估算,汇金在二季度购买了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A股ETF,其中约65%投向了跟踪沪深300指数的ETF 。

  这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大跌时有GJD撑着。

  总之,在外资的眼里,现在A股终于开始变成了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市场。

  行业里面今天谁最亮眼呢?

  是今天表现不错的国产算力。

  去年四季度到今年年初,很多客户对算力资源需求非常大,大厂自身的算力资源预计一到两个季度就会耗尽,因此需积极增加资本开支,毕竟最终成本都由客户承担。

  最近需求端也出现了新变化,之前大家关注的大语言模型,应用集中在广告、教育、对话交互等领域。现在对算力资源消耗最大的,是智能驾驶,一个客户的需求就可能达到上万甚至数万量级。此外,人形机器人的训练需求也在增速,以往大多是在机械层面上下功夫,现在开始转向大脑训练了,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公司,相关的投入环比增长都很可观。

  我们的国产算力,已经不仅仅是炒国产替代炒情怀了,要看实打实的订单。

  运营商方面,万卡集群满足不了需求,要组建10万卡集群。应用数据上看,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日均token 消耗量已突破 30 万亿,比去年年初千亿级别增长超过300倍。

  这背后,都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

  就像卖方总结的那样,国产算力已经有了三重验证:

  需求测,海外算力业绩爆发已彻底打破算力需求的质疑,国内云厂CAPEX继续提升。

  供给侧,中芯/华虹先进制程产能加速扩张,良率得到修复,先进制程订单饱满。

  政策面,政府排查H20的安全隐患,并且不断加强AI芯片国产化的指导。

  当海外算力已经验证了行业逻辑,国产算力也会迎头赶上。

  从海外算力向国产算力线高低切的趋势,不会轻易停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24 03:15 , Processed in 0.1250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