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1|回复: 0

罗天昊:中国十大国语城市——日本最希望中国四分五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5 13: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腔北调,五湖四海。

  地广民多。多民族,多方言。中国是一个方言混杂,民族语言多元的国家。

  这是中国的以往的特点。

  在旧时代,因为教育的落后,中国虽统一了文字,但读音不统一,制约了各地人民的畅通交流,增加了社会交流成本,同时,也为各种地域歧视留下了空间,更为国家历史上多次分裂埋下祸根。

  去年,国泰航空空乘人员对讲普通话的内地乘客的歧视事件,也引起巨大争议,有不少国外媒体趁机大做文章,不利于一个中国的形象。

  日本人当年侵华,面对一个方言四起的中国,非常高兴,对中国各个地方进行分化瓦解,祸害巨大。

  日本本国早在1901年,就通过了统一日本各种方言,强制全国标准语的机构:国语调查委员会。开始推行日本国国语在日本本土和殖民地的强制使用。

  至二战中,日本天皇的投降公告,就是日本的“国语”发言。二战后,日本基本统一了全国语言,今天,日本的方言成为稀缺,绝大多数日本年轻人,不会讲方言。

  以日本“国语”实现语言统一的日本,却盼望中国语言分裂,方言四起。

  为防止日本的野心,中国也需要实现中国自己的“国语统一”,力争在一代人中,广泛推行国语,让100%的年轻人讲国语。讲普通话。

  书同文,车同轨,千年传统,贡献巨大。

  两千年以来,中国已实行书同文,但语不同音。

  那是因为在古代,教育和传播手段落后,难以统一语音。

  在现代技术手段下,统一语音非常容易,时机成熟。

  书同文,语同音。对于减少沟通成本,提高社会运行节奏,实现创新与高效发展,意义重大。

  民间对国语十分热衷。越来越多青年最喜欢讲国语。

  国家近十几年来,也特别提倡推行普通话。

  为此,天下城市智库,特推出“中国十大国语城市”。

  中国十大国语城市:

  北京

  深圳

  乌鲁木齐

  拉萨

  东莞

  三亚

  石河子

  克拉玛依

  喀什

  承德

  (1)十大国语城市,详细介绍

  北京

  国之首都,天然国语。

  北京几乎全市民讲国语。两个因素。

  先说外地人,天南地北,各省各族,汇聚北京,自然选择国语(普通话)。

  再说北京人,国语的基础语言与北京话基本一致,所以,广义上说,北京本地人也等于讲国语。

  五湖四海,九流三教。容纳万物,是北京的特点,也应是北京的责任。

  深圳

  中国第一个特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

  海纳百川,中国最博大雄浑的城市。

  深圳是一个外地人远远多于本地人的城市。至2022年,深圳净流入人口总数达1243.9万,全国第一,占比达70.8%,在所有城市中,仅次于东莞。

  在深圳,流行国语已经几十年。

  深圳被部分精英主义者蔑称为“文化沙漠”,但文化的最大载体是人而不是“文物古迹”,没有古迹的深圳,以汇聚天下四方之民的胸襟,加冕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之城。

  青年人为主体的社会,使深圳充满活力与激情,亦成为中国著名的创新之城,中国首个全球创意之都就是深圳。

  开放,容易打破利益格局,推动改革。

  深圳是香港的榜样。

  香港再用20年,估计也会成为一座国语城市。

  香港下一代年轻人,必须要100%的人都学会讲国语。

  乌鲁木齐

  新疆首府,博大开放。

  处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国多民族聚居地,乌鲁木齐的汉族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移民。

  中外交叉,多民族交叉,多地域交叉,乌鲁木齐,开放之城,国语集大成的伟大城市。

  乌鲁木齐的汉族居民,排名靠前的有四川,河南,甘肃,陕西等地,但由于各自分散,都无法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最终,国语成为汉族居民最佳选择。

  而新疆各少数民族学汉族,不可能讲方言,首选国语,造成的结果是,少数民族讲汉语,天然选择国语,普通话的世界。

  感谢新疆少数民族,让各地汉语方言,在新疆难以成气候,客观上造就了新疆汉语世界里,通行普通话,国语一统江湖。

  城市战略家罗天昊认为,无论多远,只要这个地方全民讲国语,这里的民心,就在国家的中心地带。

  新疆对中国至关重要。决定中国未来生死,以后每个中国人都将深刻感受到。

  新疆远离北京,但是国语流行全域,值得特大表扬。

  拉萨

  拉萨是西藏首府,也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

  西藏本地主体民族是藏族,藏族讲汉语,必学普通话,不学任何土方言。跟新疆类似,感谢拉萨的藏族,从开始就越过了方言的限制,直接上普通话。

  西藏游客,遍布全国,五湖四海,唯一的共识,只能是国语普通话。

  罗天昊认为,

  无论多偏远,只要这个地方全民讲国语,这里的民心,就在国家的中心地带。

  拉萨虽小,胸怀广大。

  东莞

  中国著名的移民城市。工业城市。

  东莞是电影《外来妹》的拍摄地之一。外来人口,冠绝天下。

  东莞已跻身中国超大城市之一,常住人口达到1043.7万人。户籍人口仅294.45万人。外地人占比达71%。如果算上入籍广东的外地人,外地人占比更接近90%。

  外地人多,天南地北,自然流行国语。

  猛龙过江,首选东莞,包容开放,独步国内。

  三亚

  三亚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海滨城市。

  游客来自各地,国语成为最佳选择,唯一公约数。

  此外,整个海南在建省前,是广东省比较偏的地方,本土文化不是太强势,容易调整。

  三亚流行国语,体现了这个城市的高度开放性。

  石河子

  建设兵团最精锐的部队就在这里。

  军民合一之城,也是移民之城。

  只要是移民城市,开放城市,国语是天然的公约数。

  罗天昊认为:

  无论多远,只要这个地方全民讲国语,这里的民心,就在国家的中心地带。

  石河子虽小,却有博大胸怀。心怀天下。英雄之地。

  克拉玛依

  石油之城,建设之城。

  克拉玛依成为国语城市,三个原因。

  一 早期克拉玛依,汇聚了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必然国语。,

  二  后来,富裕的克拉玛依吸引了全国各地移民,必然国语。

  三  克拉玛依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学汉语,越过任何土话方言,直接国语。

  克拉玛依,从地域来说偏居西域,但是从文化语言来说,居中国的中央,国语,关键作用。

  罗天昊认为:

  只要全民流行讲国语,无论多么远,这个地方的民心,就在国家的中心地带。

  克拉玛依的各族人民,各地移民,汇成博大洪流。

  喀什

  新疆重要城市,新疆南部的中心。多民族聚居地。

  喀什流行国语,也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  喀什的维族等少数民族学汉语,越过任何土话方言,直接上普通话。促成国语流行。

  二  来喀什的汉族移民,来自全国各地,任何方言都难以成气候,国语是最大公公约数。

  喀什也是全地域讲国语。

  天下城市智库认为:

  无论多远,只要这个地方全民讲国语,这里的民心,就在国家的中心地带。

  承德

  承德为什么上榜?

  不是因为承德在现代社会吸纳全国的移民多,而是因为,普通话的取音地与承德有极大关系。

  承德大部属于北京官话-怀承片,在语音和语法上与普通话较为接近。其中,承德市的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承德在百年前,也是很开放的移民城市。不过主要是满清贵族和军户移民。承德躺赚一个国语城市。

  在现代,承德还需要提升开放性。

  几点观察

  1 国语城市的区域分布引人深思

  除北京和承德外,其余普通话城市,都在中国最南边和最西边。

  中国的东南部,本来经济发达,移民也不少,但是,广东有两个全国最大国语城市,深圳和东莞,江浙沪却没有入列全国前十的国语城市。

  同样经济发达,广东更开放,而江浙沪本土的文化优越感更强。国语流行程度,比不上广东。

  换句话说,广东是全国最不排外的发达省。

  很多人感到震惊。新疆高达四个城市入选,凸显了多民族地区的优势。新疆少数民族目前已经超过汉族人口,而少数民族讲汉语,天然选国语普通话。

  其实,完全不用震惊,如果去掉“十大”这个限定的话,新疆几乎所有城市,都是国语城市。

  大美新疆,可爱新疆,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多去新疆。旅游,工作,交流。

  萨拉成为十大国语城市,逻辑与乌鲁木齐接近。整个西藏,其实也是国语区。各种方言难成气候。

  2 四个最遗憾的城市

  上海,杭州,广州,香港。

  上海从前是一座方言城市,改革开放后移民增多,但占比不到50%,方言和国语夹杂,估计再过十年,上海能入选十大国语城市。

  杭州为江南文化之都,文化底蕴深厚,杭州目前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外省移民也没达到50%以上,主导语言还不是国语。未来随着人口持续增加,有望入局。

  广州十年后也会成为国语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广州,预测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容纳更多外地人,成为全国人的广州,全球影响力的广州。

  香港20年后应可成为国语城市。

  3 越是开放包容的城市,越流行国语

  移民越多的城市,越流行国语,创造力越强,社会越开放。

  考验中国未来能够走多远,不仅在于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更在于软实力,尤其是,国家是否开放包容,是否给予民众多元的思想与多彩的生活?

  在全球近现代国家发展历史上,“外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往往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博大,是否有包容性,人口结构是最直观的维度,语言是直接的体现。

  4 推广国语与保护方言的兼顾

  一直以来,推广国语与保护方言,都是政治正确,也一直是一团乱麻,没有人从逻辑上梳理,到底哪里应该推广国语,方言又怎么保护?

  其实,很简单,公私分开。

  公务活动,政府行为,文化交流和国民教育,提倡讲国语。

  私人聚会和家庭内部,可以讲方言,自己选择。

  同时,对应不同的身份,也应采取不同管理模式。

  体制外人士,没有公职的人,除参加公务活动外,私人空间自由选择语言。在家随意。

  但是,国家公职人员,提倡讲国语。

  比如,国泰航空的工作人员,在航班上就必须首先讲国语。

  民间不做要求,公职人员必须严管。

  推行国语,从公职人员做起。公职人员,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必须讲国语。

  公务员会国语而故意讲方言,本质上是内心不服中央。暗藏割据的祸心,应该严惩。

  官严民松,责任不同。

  概言之:

  在公开场合,提倡讲国语。

  私人聚会和家庭中讲方言。

  体制之外,自由度更大。可选择语言。

  公职人员,沟通求效率,必须讲国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10-8 19:25 , Processed in 0.0937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