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3|回复: 0

史客郎:最近,印度大转向,和美国干起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和印度这两家,闹得很厉害,后台有不少小伙伴,让我们讲下这事的前因后果,再加上今天又冒出条新闻,说8月31日至9月1日,老仙要访华,还要参加上合峰会。

  所以就更要讲了。

  其实这事,如果要说起来,挺简单的:就是差不多10多年前吧,美国人觉得印度人老厉害了,14亿人口啊,和中国一样多,不但在工业上,能替代我们;在军事上也能威胁和消耗我们。

  毕竟就算14亿头猪,全抓起来,恐怕也要N多年吧!

  印度人呢?

  我们之前也说过:印度数千年来的历史,基本就是一部被征服史,而且征服它的,还都是小虾米级的人物。

  像印度人老是牛气哄哄,要提到的莫卧儿帝国开国皇帝巴布尔,就是中亚竞争的失败者,在屡战屡败之余,人家甚至产生出这种想法:实在混不下去,凭这份本事,到明朝当个小兵,混口军饷吃吃吧!

  结果没有,因为他发现印度很稀烂,很容易被打败。

  然后他决定不去明朝打工,还是当印度皇帝比较好。

  所以要讲印度,必须从“稀烂”两字讲起。

  而近段时间,美国和印度人翻脸,特朗普和印度吵起来,归根结底,也是因为“稀烂”这两个字。

  1

  印度这国家,稀烂到啥程度,光看看这些数字,大家就明白了:一个面积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居然有2000种语言、10多种宗教、还夹杂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种姓。

  现在有些人,讲到印度种姓,马上就会想到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贱民,觉得印度就那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的种姓,那就是太天真了。

  其实上面讲的婆罗门啥的,只是很粗浅的种姓划分,叫“瓦尔纳”。

  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种姓划分,叫“贾提”。

  那数量就多了,数量会暴增到5000多个。

  像这5000个之一的“拉杰普特”,从大类上看,应该算“刹帝利”,人家就是尚武打仗,在印度差不多有5000万人。

  还有“恰马尔”,那是“皮革匠”;“亚达夫”是“酿酒师”……

  但“贾提”只是亚种姓,在它下面,还能继续再分,多的“贾提”还能再分几千个亚亚种姓出来,少的也有几百个。

  一个国家,有上百万、几十万个种性,还各有各的风格,印度这国家有多稀烂,大家差不多明白了吧?

  到这里,有人要说了:印度这国家,地势很平坦啊,在北面是非常平坦的恒河平原,降雨量不小;南边是地势不高,还挺平缓的德干高原,整个国家也没啥天险,非常有利于统一啊!

  那为啥地形分割更厉害的中国,反而是2000多年来,基本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而地形平坦的印度,反而稀烂成这样呢?

  这就是老天爷给印度人,开的一个天大的玩笑了:我基本上,把什么东西,统统都给了你,但有样关键的东西,我没给你!

  什么呢?

  再上图。

  这张是我们上海的降雨和气温图。

  大家看到没有:上海降雨最多的时候,也正是它气温最高的时候!

  印度是怎么样呢?

  继续上图。

  看出其中的古怪来了吧:降水量不少,但印度气温最高的时候,动不动上50度啊,是在3到5月份啊,但老天爷不帮忙,下的雨水非常少。

  而6到9月份呢,印度各地猛降大雨,但气温呢?

  却基本上,跌到20多度,30度的样子去了!

  这叫什么?

  雨热不同期!

  我们之前讲过:雨热同期,对粮食作物来说,是最优质的一种气候,但全球极其罕见,基本集中在东亚一带;而雨热不同期,反而不是什么吸气事,全球绝大部分,普遍都是这样。

  印度这种雨热不同期,还带来了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对粮食作物来讲,雨热同期挺重要的,但对树木来讲,这玩意儿不重要啊,只要每年有足够的降水,我们就能形成大片森林!

  于是呢?

  印度从古到今,基本上遍地都形成了各种森林,把整个国家,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如果大家对古代印度的这种雨林,要有个初步认识的话,可以去看看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整体感觉就是:他的印度之行,就是从一个国家出发,穿过一大片森林,再进入另一个国家!

  这些森林,古代印度人为啥不开垦掉呢?

  因为印度虽说雨热不同期,降水量还是不少的,种粮食不行,但不意味着长树不行啊,而且印度是热带气候,树长起来那简直是“刷刷刷”地!

  在印度走着走着,会莫名其妙地,在前面出现一片森林

  这种森林的分布,广袤到了什么程度呢?印度历史上,有个德里苏丹国,曾有旅行者说,就连它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德里附近,都有大片黑暗森林,尚未被开垦!

  现在的孟加拉国呢?

  当时更是充满了大片大片的雨林,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为当地人口大增,才完全被开垦出来!

  所以对古代的印度,怎么形容呢?

  因为印度这种古怪的气候,它其实从古代起,就被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分割成无数个,像小岛一样存在的国家!

  无非是偶尔有个所谓的帝国,突然一时兴起,把它给统一个N年而已,之后又是漫长的时间!

  所以你现在去看印度古代的经书,上面动不动,就会讲到各种森林,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在这种全国都被一片片森林分割,切成稀烂的状态下,冒出几十万个亚亚种姓,同时出现一个稀烂到没法再稀烂的国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印度人的这种稀烂状态,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别有用心的西方人,他们知道吗?

  答案是:不知道。

  原因很简单:坏蛋通常都比较蠢嘛,这也能理解如果他不蠢,去当什么坏蛋?难道当个好人,名利双收,难道不香吗?

  然后在这些年,有两个既蠢,又压根对印度究竟有多稀烂的国家,找上了印度,其中最主要是两个人,在疯狂推动,要把印度推上战车!

  2

  我们都知道,最近十多年,一说到遏制中国,美国就天天在喊“印度-太平洋战略”,简称“印太战略”。

  这个战略怎么来的?主推的人,就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

  这里要插一句:安倍晋三只是主推,但不是原创者。

  它的原创者是德国人卡尔·豪斯霍费尔。他是个传统的德国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衔是陆军少将。

  卡尔·豪斯霍费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么,大家都知道,德国是战败国,不但丢了大片领土,还要付出很高的战争赔款,还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马克汇率贬值100000000000倍。别数零了,是一千亿倍,比委员长时和津巴布韦还要厉害,老百姓悲惨得基本接近要吃土。

  卡尔·豪斯霍费尔痛心疾首,觉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打得不错,军官士兵武德很充沛,为啥会败得这么惨?

  他觉得是战略出了问题,就疯狂研究起来。在研究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要推翻英法的世界霸权(当时还没美国什么事,美国军方天天担心英国人会从加拿大出发,入侵美国,一直在制订这方面的作战计划),必须联合中国。

  那怎么联合中国呢?

  当时中国日子过得惨兮兮,国际上是差不多谁都看不起,谁都能来咬一口的地步。卡尔·豪斯霍费尔怎么会想到中国呢?他说,国家这东西,有时兴盛有时衰落,这谁都难说清楚。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看表面,中国人向来很有韧性,未来肯定是会崛起的,一旦中国人崛起,就是英法世界霸权的末日。

  这是为什么呢?

  卡尔·豪斯霍费尔说,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印度屁都不算,它周围的海域到处都是中国人的商船。中国人才是西至中东、非洲沿岸,南到大洋洲波利尼西亚各岛屿,东到东北太平洋这片广阔海域的“支配者”。

  卡尔·豪斯霍费尔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这片海域的“支配者”,感觉他“精中”得有点厉害。

  为啥德国一家没法推翻英法霸权?是因为中国后来专注自己内部,退出了这块区域,它被英法拿走了,英法从这个区域汲取了太过巨大的资源。

  德国如果能“唤醒”中国的记忆,让中国重新想起自己曾对这片广大区域有过“支配权”,并且采取措施,那么英法霸权就会崩溃。

  顺便说一下,纳粹德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是他女婿。

  有段时间,抗战之前,有段时间,德国和中国关系不错,知道为什么了吧?

  当时的中国,多灾多难,还有卡尔·豪斯霍费尔这种“精中”,实在是奇迹。

  但卡尔·豪斯霍费尔的结局有点惨:他女婿鲁道夫·赫斯不知怎么回事,大概为了离间英法,突然驾机飞到英国去,被英国给扣了。

  之后他自己见证了纳粹德国的战败,又亲眼看到中国不但没有被“唤醒”,反而成了对德国宣战的盟国之一。1946年,他信念崩溃,觉得德国再无崛起可能,服毒自尽。

  当时中国人知道不知道德国有这么一个“精中”呢?

  答案是基本不知道,他的作品只有一本被译成中文,还不是讲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这一本。

  中国的学界,除了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跟过苏联外,大部分时间跟英美的,卡尔·豪斯霍费尔又跟纳粹瓜葛很深,不管是跟苏联,还是跟英美,翻译他的书都成了政治不正确,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

  但对他,日本人倒是知道的。他的很多书被翻译成日文,出版量很大。

  这是为啥呢?

  这一得归于日本人那神奇的脑袋,当时日本人的基本反应是:这不就是说我嘛!打下中国后,我就是中国啊。

  二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当时可都是纳粹国家啊,大家相互之间,想些什么,肯定比外人知道得多嘛!

  但为啥是安倍呢?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时是盟国,安倍的外公岸信介当过甲级战犯,卡尔·豪斯霍费尔的观点他是知道的,而安倍晋三是从小就被他外公着力培养。

  岸信介家庭合影(岸信介怀中的那男孩就是安倍晋三)

  卡尔·豪斯霍费尔这种观点,说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支配者”,一旦中国崛起,就会重新回忆起自己在这个区域的统治地位,进而向世界霸权进军,其实已经沉寂很久了。

  2006年,随着中国开始崛起,安倍晋三突然提起了这事。

  2007年时,安倍晋三去印度访问,在印度国会演讲时,就提出了印度要参与遏制中国,形成一条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包围圈。

  这就是把卡尔·豪斯霍费尔的理论反过来了:中国不是在历史上就是印度洋-太平洋区域的“支配者”,现在中国崛起后,不是首先要夺回这个区域的支配权吗?我先把你搞烂,让你获取不了支配权。

  安倍提出了想法,但美国不给力。

  2007年还在小布什任期内,美国在干嘛?还在反恐,而且已经有要跌入陷阱的迹象了,小布什么政府不断催中国在这方面合作。

  既然合作么,就不可能对中国太过进逼。

  在安倍晋三的坚决要求下,美国才在敷衍式地,同意了日本提出的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但美国只是同意,大家象征性地玩一玩。

  也幸亏美国没认真当回事,否则当时的中国非常危险。

  接下来几年,这事又搞不起来了。

  因为美国政府四年一换,两党之间斗争又非常激烈,向来没“萧规曹随”这一说。对小布什的外交政策,奥巴马显然极其地不感冒。

  安倍自己也不争气,第一次坐上首相宝座还不到两年,就因为政治斗争辞职。再加上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是陆克文,人家连中文都会说,对中国态度还算友好。

  安倍放的第一炮,提出的“四国机制”就这么名存实亡,散架了。

  后来安倍第二次当首相,立即和中国展开竞争,方向是非洲。大家不知道还记得吗?有一年,也是王外长访问非洲,安倍如影随形,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到。

  安倍晋三访问非洲国家肯尼亚,并宣布要给予援助,没想到人家张口说:谢谢中国。

  简直就是“盯人”战术。

  幸好当时奥巴马和安倍搞的方向不一致:重返亚太,没印度洋。安倍竟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跑去补了印度洋沿岸的非洲这一块。

  等到特朗普上台,安倍晋三再三游说,“印太战略”才成为美国政府的政策,一直到现在的拜登政府。

  可以说,“印太战略”的始作俑者,就是安倍晋三。

  所以这搞“印太战略”的第二个人,就是奥巴马!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产生了:安倍和奥巴马都想搞,但印度人肯吗?

  3

  为啥会冒出这个问题呢?

  因为过去几十年,美国吃过印度的亏,实在太多了,很多还是那种也想了十天十夜,都想不通的事!

  1949年,印度独立不久,美国非常想拉拢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所以非常热情地,邀请他访美,接待规格非常高:尼赫鲁飞机抵达时,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带着众多高官,亲自到机场迎接,之后再邀请他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讲。

  美国媒体呢?

  也纷纷报道!

  那个参加过巴黎和会,长期当过外交官的顾维钧当时在美国,他在日记里,对尼赫鲁访问美国,是这么说的:刚开始,美国对尼赫鲁访美,那是寄托了超级大的希望,因为“印度被封为天然的亚洲的领袖,而尼赫鲁则是印度受尊敬和爱戴的代言人”。

  当时印度正在闹饥荒,所以美国人不但给很高的接待规格,暗中还准备了大批的援助:120万吨粮食,还有其它物资。

  当时美国驻印度大使还建议说:美国应该给印度3年5亿美元的援助,来帮助印度尽快提升粮食产量!

  然后呢?

  美国政要,从杜鲁门到国务卿艾奇逊,纷纷刻意抽出时间,和尼赫鲁举行超级深入的长谈,结果越谈大家越觉得牛头不对马嘴,时间越变得越来越短:刚开始和杜鲁门会谈时,时间是3个小时;之后和国务卿艾奇逊会谈时,就是变得不到1个小时了。

  这是为啥呢?

  美国人当时想要的是:把印度人拉进美国的阵营里来,所以疯狂给尼赫鲁洗脑:在这个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你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加入我们吧!只有我们美国,才能给印度所需要的资金、商品、技术,还有市场!

  然后呢?

  美国人就安心地等着尼赫鲁提要求:毕竟你国内在大饥荒,你熬不过去,至少会向我们提出粮食援助的要求吧?

  结果美国人傻眼了:尼赫鲁居然没提!

  还对美国人说了两句重话。

  他的一句话,严重刺激到了杜鲁门:最密切的关系就是那种没有关系的关系!

  另一句话,则是严重刺激到了艾奇逊:一旦自由和正义受到威胁,或者说有侵略发生,我们不能,而且也将不会保持中立!

  当时想在亚洲搞侵略的国家,是谁呢?

  美国啊!

  结果美国热情接待,换来的却是尼赫鲁的两句警告:一是想让我印度加入你美国的阵营,做不到;二是你美国如果在亚洲搞侵略,我印度会出手!

  摸清了印度的态度后,美国刚开始还举国轰动,差不多四天后吧,对尼赫鲁的活动,整个美国媒体就不怎么肯报道了。

  之后尼赫鲁前脚刚走,杜鲁门后脚就朝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叹了口气,说印度人实在不怎么上路,我们还是找巴基斯坦人吧!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美国人对尼赫鲁,那是既给里子,又给面子,甚至连暗中的大礼,都准备好了,为啥尼赫鲁不收呢?

  这件事,还是和上面说的那两个字,也就是“稀烂”有关。

  我们不妨想一下:一个内部稀烂到不能再稀烂的国家,怎么让它不爆发内战,最后被内部力量,撕扯得粉碎?

  只有一种办法:内部矛盾外部化!

  必须找个强大的外敌!

  当时的美国,正好因为既强大,又霸道,就成了印度的首选,结果就出现了这么搞笑的局面:美国人拼死拼命,想拉拢印度;但印度人根本不敢接受这种拉拢,因为接受了,它就得接受四分五裂,彻底崩解的局面!

  于是,一个问题来了:当年尼赫鲁都不敢接受美国大礼,为啥安倍和奥巴马敢笃定,印度人会加入他们呢?

  因为形势变了!

  首先是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大败。在这之前,牛叉哄哄的印度人,本来一直觉得,我们不怎么样,比它还不如,所以一下子被打蒙了!

  之后呢?

  我们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简直是一日千里,让印度人不光眼红,同时也感到了威胁!

  还记得前面说过什么?

  印度这种本质上稀烂的国家,它如果不想被内部矛盾撕扯得四分五裂,就必须找个强大的外敌。

  所以不管是安倍,还是奥巴马,在当时都千方百计地,给印度人洗脑:你们要的强大外敌,不是我们,是东大!

  但光这样,就行吗?

  当然不行!

  美国人又抛出个超级大的诱饵:中国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就是靠了我们美国的产业转移,这个产业可以转移给中国,当然也可以再次转移,给你印度,这泼天富贵,你印度想不想接?

  4

  这一下子,就对上印度胃口了。

  我们之前,讲过印度人的特点:

  一是不管它内部有多稀烂,但印度人自己还是骄傲得很,不但以大国自居,还以五常那种标准的大国自居!

  二是印度还会见到一点点利益,就像苍蝇见到血一样,不顾一切地扑上去。

  大家应该记得:我很多次,讲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尽量不要碰,更别提和它深交。

  一个是印度,原因在上面。

  另一个是法国,这个国家表面上看,好像很文雅,其实它所有的东西,都是架子货,好看不中用,它就像坐飞机只买了经济舱的乘客,却丝毫自我觉悟,老是觉得它天生就该做头等舱。

  去年我们电动车出口,就被它被背刺,大家应该感受到法国人,到底是种什么性格了吧?

  所以最近差不多10年,美国人就靠着这些东西,一直吊着印度。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去年6月21日到24日,拜登就邀请印度总理莫迪,去美国搞个国事访问!

  美国人早就放话说:我们接待莫迪,将会用最高级别的外交礼遇!

  在白宫里,将会举行国宴!

  还会安排各种仪式!

  拜登呢?

  这段时间,也表现得像个莫迪的迷弟一样:在之前日本广岛搞的G7峰会上,他居然专门跑去,找莫迪,要他的签名。

  还恭维他说:你这人啊,实在太受欢迎了。

  紧接着,气氛组上场。

  一帮美国国会大佬: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参议院少数党领袖康奈尔和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联名致信莫迪,邀他在去年6月22日,到美国国会,去发表演讲。

  怎么说呢?

  就是准备对莫迪,来复制一下韩国总统尹锡悦的成功经验。

  在此之前,在接受过几乎完全一致的接待后,他就啥都肯干了。

  比如说和美国人一起,搞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向我们这边放狠话啦!

  更神奇的是:后来,尹锡悦又不知从哪里,找了个英国专家来,拼命地宣传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水,经过稀释后,不但对无害,甚至可以直接饮用!

  印度人呢?

  也乐坏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在不断地吹:莫迪对美国的访问,将会是历史性的!这是美国对印度的“最高荣誉”!

  顿时满足了印度的“大国梦”。

  但在同时呢?

  美国人也不断抛出诱饵:我们要把全世界的电动车产业链,都搬到印度去!我们要把苹果产业链,也都搬到印度去!

  满足印度那种见到一点点利益,就会像苍蝇见到血,要猛扑上去的欲望!

  除此之外呢?

  美国人那边,还不断放出风声来了:美国政府正考虑,允许通用电气公司和印度企业合作,在印度造飞机发动机!

  F414!

  涡扇发动机!

  F-18“超级大黄蜂”上,用的就是这种发动机。

  美国人说:印度的战斗机,用上这种发动机后,动力会更强劲!

  就是能更好地来对付我们的意思。

  美国那边还说:准备印度一起,制造一种高精度的155毫米榴弹炮。

  这段时间,印度媒体不断在吹:这种炮弹的精度很高啊,用了它之后,就能减少普通炮弹的使用量,甚至能替代制导炮弹!

  美国人还说:海军战舰燃气轮机的制造技术,我们也准备提供!

  这场面,怎么来形容呢?

  就是最近这10多年,美国抛出一份份大礼,猛烈地漫天撒去,就专门等着老仙赏收了!

  这种套路,很快就起到了作用!

  5

  什么作用呢?

  看美国猛烈抛糖之后,印度人是什么一种反应,还是让我们从莫迪要访华的这条消息说起吧!

  这条消息内容其实挺简单:8月31日至9月1日,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里面含着两个元素:

  一是莫迪访华。

  大家应该记得:莫迪上次访华,还是在7年前,2018年4月,他到武汉出席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在那之后呢?

  之后就是印度人像吃了神油一样,脑袋上头,对我们搞了很多东西:

  像就在2018年,印度人突然说,中印两边在藏南,发生“对峙”!

  然后印度媒体,吵得很热!

  2019年呢,印度媒体又在大炒,说中印在拉达克边境,又对峙了!

  之后就是2020年,发生了加勒万河谷的事。

  冲突很激烈,双方都有死伤。

  如果不是还有最后一丝克制,说不定就打起来了!

  之后两家的关系,就一直不好!

  甚至在去年,印度媒体还故意秀出这样的场景:莫迪访问边境哨所,拿望远镜远望山口,边上军官低声汇报最新动态!

  一副战时总理的架势!

  这种氛围下,提访华好像实在太遥远。

  二是莫迪亲自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上合组织峰会呢?

  从莫迪2014年当上印度总理以来,这10年间,他共缺席了7次!

  像去年在哈萨克斯坦开峰会,他用一句“国内议会日程冲突”,就直接搪塞过去了,扭头却跑去G7峰会,去刷存在感。

  但是对西方组织的会议呢?

  他很积极!

  大会要去!

  小会也去!

  像G7峰会,也就是所谓的七个西方主要工业国峰会,印度连成员国都不是,这些年一开峰会,他会眼巴巴地去“蹭会”。

  每次还都牛气哄哄地,一副要融入西方的架势!

  像去年在意大利的峰会,搞大合影时,他大模大样地,站在最中央的C位!

  两边站着的人,一个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个是德国总理朔尔茨!

  像他的小跟班一样!

  绝对是牛气冲天!

  既然有G7峰会这么高大上的会议,可以参加,为啥要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呢?

  为啥说这事重要呢?因为这意味着印度在转向!

  这里就得做个对比,来看看印度究竟转向多大!

  我们之前讲过:过去几十年,俄罗斯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可一直非常好啊!

  印度的武器,可基本从俄罗斯那里来啊!

  去年俄罗斯人听说印度要大规模和美国搞武器合作时,挺不高兴:过去帮了你那么多,现在正值俄乌战事,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印度居然跑去,和美国人合作搞武器,这是啥意思呢?

  所以消息传出后,就有俄罗斯人冷冷地说:在过去几十年,我们俄罗斯可是向你印度,提供几乎全部的武器啊!

  结果印度国防部长辛格马上接口,说:正是因为“其他国家武器供应的依赖”,才妨碍了印度的“战略自主”!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为啥没法战略自主?就是你俄罗斯卖了我们武器!

  俄罗斯人听了后,会是啥感觉呢?

  肯定是为之气结啊!

  再说另一件事:我们都知道,前面提到的安倍,前些年在街头演讲时,结果被人给刺杀了,可能因为“印太战略”他不是原创,所以没能像肯尼迪那样脑洞大开,只能拥抱前人的理论,来个敞开心胸。

  结果日本还没啥大反应,印度的反应倒是挺大:莫迪宣布为安倍之死,印度全国哀悼一天,到处都要降半旗,还发了一大堆推文,寄托哀思。

  到这里,一个问题又来了:印度不是被安倍和奥巴马蛊惑,向西方靠拢,还把我们当成大敌了吗?怎么突然间,又要访华了呢?

  那是印度最近认定的强大外敌,改变了!

  6

  这国家是谁呢?

  美国!

  还是被特朗普给逼的!

  我们都知道:今年5月7号空战,印度瞬间被打下5架飞机,仗打败了之后,美国和西方,就脸色一变,瞧不起印度了!

  小甜甜瞬间变成牛夫人!

  特朗普对印度,也一下子就没顾忌了!

  我们不妨来看看,近段时间特朗普对印度,干了什么!

  先是7月30日至31日这短短48小时,特朗普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推文风暴”,连续发布四条推文,措辞激烈、态度强硬,臭骂印度政府的外交,不但公开羞辱莫老仙,还甩出一串令人瞠目结舌的惩罚清单!

  这四条推文,是啥内容呢?

  7月30日,他接连发布三条推文,提前两天宣布将对印度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持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与武器装备。

  印度人气得大骂:不光我们买俄罗斯石油,东大也买俄罗斯石油,为啥你美国单单要惩罚我们,不去搞东大?

  结果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跑出来,公开大骂:你们印度,能和东大一样吗?你们倒卖俄罗斯石油,是为了赚钱,等于变相帮俄罗斯杀人;但东大买了俄罗斯石油,是拿来自己用的,我们不是也加了关税吗?

  这事怎么说呢?

  前面讲过:印度因为太稀烂,它能维持一个国家的存在,必须要让老百姓觉得印度是个大国,要不然当年尼赫鲁明明知道国内大饥荒,为啥还咬着牙,不肯向美国求援呢?

  求援呢,还谈啥大国?

  结果卢特尼克本事很大,基本上以一己之力,把印度拼死拼命,也要维持住的“大国”假象,直接给撕掉了!

  但以为这样就算了吗?

  没有!

  7月31日,特朗普又甩出第四条推文,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石油开发协议,并嘲讽道:“说不定有一天,巴基斯坦还会把石油卖给印度呢!”

  这种带有羞辱性质的调侃,在印度政界和舆论场引发了强烈震荡,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更是进一步,撕破了印度的“大国”假面具。

  在这时,印度人还坚持忍着:老仙仅在7月30日,简短回应称“正在研究特朗普声明的影响”,之后没有更多表态。

  之后呢?

  特朗普又冲着印度人最在乎的利益,开始猛烈地下刀子了!

  今年8月4日,特朗普挥舞起25%的惩罚性关税大棒,重重砸向印度商品,还追加了高额罚金。

  同时他还大骂,说印度是“吸血鬼”,声称他们靠“剽窃技术”和“转卖俄罗斯油”来“吸食”美国。

  特朗普说:印度不仅损害了美国利益,还在动摇美元的全球根基。

  前面讲过:因为印度这个国家,实在太稀烂,所以它必须维持大国假象,还要有利益,结果特朗普两样都不给,印度还能忍吗?

  如果忍了,那就是一个被内部矛盾,搞得四分五裂的印度,一堆碎渣!

  8月4日深夜,特朗普推文刚发完,印度就开始暴走,他们发布六点声明,怒斥欧美在对俄贸易问题上的“双重标准”。

  声明中,印度列举了详细数据:2024年,欧盟与俄罗斯的货物贸易额高达675亿欧元,服务贸易额也有172亿欧元,远超印度对俄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

  印度人还说:欧盟在2024年进口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达到了创纪录的1650万吨,甚至比2022年战前还多出近10%。

  然后印度外交部也加入了战斗!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强硬表态说:印度不会为别人的战争付出代价,也不会为别人的道德绑架牺牲自己的利益。

  意思就是:分裂就分裂吧!

  结果我们就看到:印度因为自己的稀烂,在美国和日本的怂恿下,把我们当成了外来大敌;但在战败之后,又在美国的压力,现在看来要把美国当成了外来的大敌。

  这事怎么说呢?

  像印度这种,有致命缺陷的国家,其实真是一点大国的命都没有,别看它有14亿人口,那就狗咬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1 15:07 , Processed in 0.12502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