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8|回复: 0

刘晓博:广东向左,江苏向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和江苏,是中国第一和第二经济大省。

  当他们的GDP越来越接近的时候,我们却惊讶地发现:两个省的人口结构、出生率、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模式出现了惊人的背离,堪称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先看两个省的GDP。

  2024年全年,广东省的GDP为14.16万亿,江苏省为13.7万亿(均为初核数据,下同),江苏相当于广东的96.75%。

  今年上半年,广东GDP为68725.4亿元,江苏为66967.8亿元,江苏相当于广东的97.44%。

  这引起了坊间的热议,大家纷纷竞猜江苏GDP何时超过广东。

  有意思的事,广东和江苏越来越接近的时候,人气、出生率却背道而驰。

  提到广东的人口形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出生率高、人口年轻;提到江苏,大家则首先想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比如南通就号称中国老龄化第一城。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6.2%,这仅次于辽宁、重庆、四川、上海,超过了年轻人大量外流的吉林、黑龙江。

  而广东65岁以上人口占比,大约只有江苏的一半。

  0到14岁人口占比广东为18.85%,显著高于江苏的15.21%。

  15岁到59岁的人口(最接近就业人口年龄段)占比,广东为68.8%,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则为62.95%。

  下图是主要省市区2024年常住人口、新出生人口、出生率的数据:

  广东在2024年新出生了113万人口,占了全国(内地)总量的11.8%。

  而江苏则只出生了42.63万人,相当于广东的37.7%。

  江苏2024年的出生率为5‰,远低于广东的8.89‰。

  广东、江苏的人气反差,还体现在总人口上。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江苏为8526万人,广东为12780万,江苏只有广东的66.7%,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样子。

  广东官方还曾宣布过:“实时在粤人口”超过1.5亿。

  所谓“实时在粤人口”就是实际生活在广东的人口。它的统计口径更宽泛,只要在一个地方生活就算,不论居住了多少天。

  常住人口是按照在一个地方连续居住超过6个月来统计的,统计门槛更高。

  一般来说,在人口流入地,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往往被低估。江苏没有公布“实时在苏人口”,但苏州市领导2021年6月在做客央视节目的时候曾透露,苏州实际管理人口1700万。也就是说,苏州在常住人口之外还有400万流动人口。

  据此推算,全江苏实际生活的人口可能在9500万以上,甚至可能已经达到1亿人。

  但无论是从常住人口和实际生活人口看,江苏都要比广东少4000万到5000万人口,差距相当于一个人口大省。

  那么:既然两个省经济总量接近,但人口总量为什么差这么多?出生率差距更大?

  或许有人会说:广东本地居民喜欢生孩子,潮汕人热情更高。

  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来广东的外地人口生育率也比较高。仅靠广东人,不足以每年生出113万个孩子。

  113万,这个新生儿数量接近于江苏的3倍、日本的2倍!

  更主要的原因是:广东、江苏的土地财政、房地产模式有天壤之别,由此带来了住房供应量的差异、居住成本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两个省对人口的吸引力的差异,人口出生率的差异。

  下图是2024年各省市区土地出让收入:

  江苏达到了7270亿元,遥遥领先其他省区市。

  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只卖了2713亿元的土地,不仅远低于江苏、浙江、山东,竟然还不如四川,以及直辖市上海。

  如果用常住人口平均一下,广东2024年人均卖地收入只有江苏的四分之一。

  根据公开资料,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合计,江苏一共卖地2.54万亿,而广东只卖地1.05万亿。

  为什么人口只有广东三分之二的江苏,卖地收入一直数倍于广东?难道广东人就不住房子吗?

  根本原因在于,在改革开放最初15年左右,广东一度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对农民建房政策宽松,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小产权房。

  以深圳为例,根据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2023年9月发布的《深圳城中村楼栋字典2022》,截至2022年底,深圳全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城中村单元共计2042个,城中村总楼栋约31.9万栋,总套(间)约591.3万,总建筑面积约2.2亿㎡,占全市建筑总量比重超过40%,居住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约60%。

  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没有公布过城中村、小产权房数据,但广州肯定比深圳东,东莞、佛山也不遑多让。

  在内地农民种庄稼的时候,珠三角农民一直热衷于“种房子”。这相当于集体土地直接入市,也相当于政府向民间让渡了10万亿元量级的土地出让金(现值计算)。

  仍然以深圳为例,深圳目前拥有住房超过1100万套,其中红本住宅只有200多万套。深圳的非红本住宅(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集资房+宿舍),跟北京或者上海总的住房套数相当。

  大量城中村、小产权房、违法建筑的存在,降低了实际居住成本,它们相当于天然廉租房。

  再加上广东民企发达、民间活跃度高,政府有形之手不乱伸,老百姓在广东发展机会多、谋生渠道多、生活成本低,所以大家用脚投票,40多年来不断涌向广东。

  同样因为上述原因,来广东的人愿意生孩子,这让广东一直保持人口结构的年轻。

  想想看,江苏人均卖地收入是广东的3到4倍,意味着这些“土地成本”需要民间接盘、消化,实质上是一种税收。房价上涨的时候,这没有问题,如果下跌或者横盘,压力就会渐渐显示出来。

  由于人口结构年轻,广东还成为全国养老金最充裕的省份,为全国养老金的统筹调剂、转移支付做出了最大贡献。

  上面是2023年的数据,在全国养老金统筹中,广东贡献了1158亿元,占了全国统筹额的将近一半,贡献是江苏的6.54倍。

  最后再总结一下:

  在土地财政、房地产产业上,广东走了一条跟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迥异的路。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管理宽松,客观上造成了“集体土地大量入市”(城中村、小产权房),相当于政府在土地上向民间让渡了10万亿元级别的财富,让广东拥有大量的天然廉租房,为承接人口、产业的涌入搭建了必要的舞台。

  广东省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得比较早,有形之手一直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缺位、不越位”的原则,民间活跃度高、老百姓谋生容易。

  这些因素是广东成为全国人口第一省、生育第一省的重要原因。广东由此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最大熔炉,老百姓用脚投票奔赴的第一省。

  其短期的负面效应是:在房地产大调整后,广东因为各类住房存量大、全国性性房企多、家居装修建材产业占比高,经济调整的幅度更深一些,房地产回暖之路更漫长一些。

  但这次“深蹲”未必是坏事,它将为下一轮高速发展积蓄力量。

  最后顺便说一句,江苏经济除了GDP这个指标逼近广东,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上,比如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发明专利数量、PCT国际专利数量、独角兽数量、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航空客运量等,都跟广东有较大差距,整体上相当于广东的75%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1 02:41 , Processed in 0.2188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