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环球科学:单人奖金最高约720万!7位科学家获得2025未来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科学奖项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7位科学家获奖

  据公众号“未来科学发展中心”消息,8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2025年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

  均来源于公众号“未来科学发展中心”

  自1868年Thomas Huxley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设想以来,该观点长期存在争议。20世纪70年代,John Ostrom重新复活该假说,并提出鸟类源自一种小型虚骨龙类恐龙。20世纪90年代,季强和陈丕基(已故)分别报道了发现于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上首例带羽毛的非鸟恐龙化石,开启了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的序幕。徐星和周忠和发现并研究了一系列从恐龙到鸟的过渡物种。他们通过系统发育分析、解剖学研究和功能推测,从形态和功能上建立了恐龙和鸟类之间的链接,为鸟类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演化支系提供了确切证据。他们的系列工作将“鸟类起源于恐龙”从假说转化为被广泛接受的科学理论。

  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拓扑电子材料的发现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进展之一。尽管凝聚态理论预测了多种类型的拓扑能带结构的存在(通常借助理想化的“玩具”模型),在真实材料中发现这些结构仍极具挑战性,犹如大海捞针。方忠与戴希发展出一整套计算方法,使他们率先预测出一系列拓扑材料,包括拓扑绝缘体、量子反常霍尔材料、以及Weyl半金属等。与此同时,丁洪在将理论转化为实验现实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对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ARPES)的创新性使用,首次在方忠和戴希预测的半金属材料中实验验证了Weyl费米子的存在。他们开创的方法现已被全球科学家广泛采用。

  卢志远于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数据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卢志远于197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率先开发了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包括高密度每单元4比特NVM存储、微缩至深度纳米的BE-SONOS器件、三维单栅垂直沟道结构NVM、具备片上自修复功能的高可靠性存储,以及先进的三维NOR闪存技术。基于这些关键发明,卢博士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新一代NVM存储产品,并为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的未来奠定了技术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移动通信、云计算及边缘计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科学大奖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单项奖金约720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46位获奖者,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做出了原创性且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工作。(公众号“未来科学发展中心”)

  · 人工智能 ·

  OpenAI推出两款开源模型gpt-oss-120b/20b

  当地时间8月5日,OpenAI宣布推出两款开源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这是自2020年发布GPT-2以来,OpenAI首次推出开源语言模型。这两款模型均可在Hugging Face在线开发者平台上免费下载,OpenAI称其在多个用于比较开源模型的基准测试中表现“处于前沿水平”。 据OpenAI介绍,Gpt-oss-120b模型在核心推理基准测试中与OpenAI o4-mini模型几乎持平,同时能在单个80GB GPU上高效运行。Gpt-oss-20b模型在常见基准测试中与OpenAI o3 mini模型取得类似结果,且可在仅配备 16GB 内存的边缘设备上运行,使其成为设备端应用、本地推理或无需昂贵基础设施的快速迭代的理想选择。OpenAI以Apache 2.0许可证发布gpt-oss-120b和gpt-oss-20b,这是一种被认为是最宽松的许可证之一。该许可证允许企业在无需向OpenAI支付费用或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将OpenAI的开源模型商业化。不过,与AI2等AI实验室的完全开源产品不同,OpenAI表示不会公开用于创建其开源模型的训练数据。(OpenAI、IT之家)

  · 机器人 ·

  折叠薄片机器人可爬行和捡拾物品

  一种可现场编程的机器人薄片能够快速折叠成各种形状,以抓取物体并在需要时在表面上移动。视频来自Hyunkyu Park和Inkyu Park

  8月5日,在一项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中,韩国科学技术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柔性机器人薄片,能抓取物体和在表面移动。这一进展可改进自主系统在探索、触觉显示(帮助用户“感知”虚拟刺激的技术)和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研究人员制作了一个机器人折叠薄片,使用密集分布的热敏电元件构成,受热可改变形状。作者用一张长宽均为40厘米的薄片展示了这一方法,该薄片由308个兼具加热器和感受器功能的电阻构成。这种双功能使之可以实现精确控制移动,系统可根据感受器反馈作出持续调整。作者通过让机器人爬行过表面和抓取各种物品(如培养皿、塑料包装和木棍),展示了这一机器人薄片的灵活性。研究人员表明它可实现-87°至109°之间的折叠角度,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30°C到170°C)保持性能一致性。系统还能快速精确响应环境变化,以保障稳定性和效率的提升。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可编程折叠薄片能提升自主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适应性,使之能更有效地在不可预测的地形上发挥功能。然而,还需要材料技术和结构设计的进步,才能充分挖掘该技术的潜力。

  · 学术不端 ·

  研究发现PLoS ONE期刊有部分编辑充当“内鬼”,推动发表撤稿论文

  近年来多项科学和新闻调查表明,系统性的科学欺诈正日益威胁科学界,且多与“论文工厂”有关。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一项最近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发现PLoS ONE期刊所有撤回的论文中,近三分之一可追溯到担任该期刊编辑的45名研究人员。这项研究揭示了从伪造论文到作者与编辑相互合作,到最终发表逃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的运作模式。

  PLoS ONE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的开放获取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出版。该期刊依靠数千名志愿学术编辑,负责处理投稿并监督同行评审,并由22名编辑提供支持。研究人员分析了自PLoS ONE从2006年创刊至2023年发表的276 956篇文章,并追踪了134 983名作者和18 329名责任编辑。他们发现,有22名编辑不成比例地接受了后来被撤稿的论文,另有33名编辑接受了在出版后同行评审网站PubPeer上被标记的论文,其频率高于预期。此外,分析还发现,有21名作者似乎将投稿转向了被标记撤稿率较高的22名编辑。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些编辑个人如何形成协调网络,推动发表大量有问题的科学文献。研究作者并未透露这45位编辑的姓名,但《自然》新闻团队独立分析了PLoS ONE和撤稿观察数据库的公开数据,发现有5位编辑处理的PLoS ONE撤稿论文数量最多,包括土耳其尚勒乌尔法哈兰大学的植物生物学家沙希德·法鲁克(Shahid Farooq)、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员吕志涵(Zhihan Lv,音译)等人。(《自然》新闻)

  · 天文学 ·

  JWST重新拍摄了哈勃的经典超深空场图像

  韦布空间望远镜重新拍摄了哈勃超深空所在的区域,揭示了数千个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些星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宇宙历史的最初时期。图片来源:ESA/Webb, NASA & CSA, G. ?stlin, P. G. Perez-Gonzalez, J. Melinder, the JADES Collaboration, M. Zamani (ESA/Webb)

  2022年10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首次用近红外相机(NIRCam)对哈勃空间望远镜曾拍摄的超深空区域进行了清晰的观测。据欧洲空间局(ESA)消息,最近JWST再次重新对准哈勃超深空区域,用中红外仪器(MIRI)波长最短的滤光片进行约41小时的长曝光拍摄。这是韦布迄今为止用单个滤光片对河外星系场进行的最长时间观测,捕获了迄今最深远的宇宙深空图像之一。这项研究已于近期发表于《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超深空场是最具标志性的太空图像之一,它揭示了130多亿年前的上万个星系。但那些更古老的星系红移更大,其发出的光会被拉伸到红外波段,超出了哈勃的观测能力。因此,它的继任者韦布升空后,将在高级深层河外星系巡天(JADES)计划中,在红外波段下进一步探测哈勃深空场与超深空场。这次拍摄的图像并未展现超深空场的全貌,仅展示了其中约2500个可见星系。其中约4/5是真正遥远的高红移星系,最大红移约为12,相当于大爆炸后约3.8亿年。将MIRI与NIRCam拍摄的数据相结合,观测结果揭示了图像中众多星系的大量信息,多数星系看着只是一个个小光点。由于红外光人眼不可见,图像呈现为伪彩色。图像中数百个红色星系可能是质量巨大、被尘埃遮蔽的系统,也可能是宇宙早期形成的高度演化的星系;一些较小的绿白色星系红移都非常高,意味着它们多存在于宇宙最初的十亿年;一些较大的蓝色或青色星系则距离我们较近,红移更低,在NIRCam中比在MIRI中更亮。利用韦布强大的观测能力,天文学家正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星系在数十亿年间如何形成和演化。(ESA, space.com)

  · 脑机接口 ·

  Stentrode植入物让患者意念控制苹果设备

  近期,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宣布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患者马克·杰克逊(Mark Jackson)使用由其开发的Stentrode植入物可以“完全通过意念”控制他的iPad,包括浏览iPad主屏幕、打开应用程序并撰写文本,无需借助手、声音或眼睛。杰克逊还在学习如何控制他的iPhone、iPad和Vision Pro。另一位受试者是罗德尼(Rodney),他的植入物可以连接到Apple Vision Pro和Nvidia Holoscan进行AI计算,他能使用该植入物发短信、喂狗、开风扇、开灯,以及控制扫地机器人。据PCMag网站消息,今年5月,苹果宣布与Synchron合作,在iOS、iPadOS和visionOS中增加了对脑机接口(BCI)的支持。BCI可以通过Switch Control功能与iPhone、iPad和Vision Pro兼容。

  不同于Neuralink将N1植入物直接植入患者的脑组织,Synchron的脑机接口设备通过血管以微创的方式植入脑部,整个过程耗时2小时,连接至位于胸部锁骨下方皮下的小型接收与发射装置(IRTU),无需任何导线从头部或身体伸出。不过N1植入物有超过1000个电极,而Stentrode只有16个,因此N1植入物可以捕捉更多的神经活动。杰克逊表示,目前他无法用Stentrode植入物来模拟用鼠标移动光标或用手指移动触摸屏,因为速度比与电脑或智能手机的正常交互要慢得多。(Synchron、PCMag、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撰写、整理:不周、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8 14:21 , Processed in 0.2970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