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1|回复: 0

西西弗:经济统计数据,别太当回儿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对前两个月的非农就业报告进行大幅下修,5月份的非农新增就业从+14.4万,下修到1.9万,6月份从+14.7万人下修到1.4万人。这个修正幅度,直接下调了90%。网友评论,“我再也不佩服我们的统计局了,做数据的能力和美国没法比。”

  特朗普因此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

  首先,统计数据出现如此明显的下修,统计机构明显是失职的。统计方法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被解雇也不冤。

  不过特朗普解雇这个局长,到底是因为数据不好看,还真的是因为局长失职,出数据不准确,我觉得还是前者,局长丢工作,是因为报告了坏消息,而不是因为特朗普觉得局长失职。

  坦率地说,中国的统计数据,也是问题多多。老百姓对宏观统计数据,比如GDP增长率也半信半疑。

  大众总觉得统计是一门科学,得出来的数据是准确的,总把一家企业的收入成本核算和国家层面上的统计等同起来。但实际上,企业是会计,是精确的,国家是统计,是非常粗糙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假设。

  不同口径的数字,往往对不上,漏洞百出。中国互联网上有不少所谓的财经博主,拿不同来源不同口径的数字放到一起比较,对不上就大呼统计造假。其实,美国这边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也对不上,这不是统计局作假,而是本身统计就包含着各种误差。

  举个例子,这次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乌龙,就是因为其统计方法确实在现今的环境下出了明显偏差。

  美国的非农就业报告,由两份独立的调查构成:一份是面向雇主的“机构调查”,用以生成我们通常关注的非农就业岗位数量。另一份是面向家庭的“住户调查”,用以计算失业率。(同一个机构出的这两个数据就经常对不上)

  这次大幅下修的,就是第一份面向雇主的机构调查。

  劳工统计局每月需要调查约12万家雇主,再根据这十几万家雇主的调查结果,通过一系列假设和公式,估算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非农就业数字。

  但雇主并不是100%的回复,近几个月来有30%-40%的企业未能及时回复。劳工统计局每月根据收到的回复发布第一版数字,然后收到更多回复后,修正数字。

  这个非农就业数字,是通过部分企业的样本数据得出的,这个样本是否是无偏的,能否代表所有的雇主,就非常关键了,如果是有偏的,就会出错误的数字。

  回到这次下修的例子,如果迟回复的雇主样本和及时回复的雇主样本是同质的,那么第一版数字和最终数字差距就不会太大。但现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家经营良好,朝气蓬勃的企业,是否更有动力回答统计局调查,是否能更及时的回复;而另一家经验困难,举步唯艰的企业,是否会更不愿意回答统计局调查,即使回复也拖拖拉拉。

  如果上面的假设是真实的,结果就是,非农数字会高估,而第一版数字会高估的更多。迟回复的那批企业,情况更糟糕。最终就出现了第一版数字很好,收到更多企业报送后,数字就只能大幅下修了。

  统计学家面对这种问题,会做一些假设,打各种补丁,来消除这些误差。比如,如果这种第一批回复的企业数字好,第二批数字差,这种情况持续出现,积累一段时间数据后,就可以做一些调整,给第一批企业的数据做一个调整后再发表。比如,统计上常用的季节调整,就是用历史数据,通过数学模型来抹平季节差异。比如美国统计局就用X-13ARIMA-SEATS模型做季度调整。

  有的时候,统计打得补丁会越来越多,最终的我们看到的数据,是各种调整打补丁后的一个结果。

  另外一点,在经济政策发生剧烈变化时,短期统计数据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

  美国GDP2025年一季度是负增长,2025年二季度增长了3%。这能说明了美国经济在二季度发生了什么重大正向变化吗?真的是如特朗普说的,关税反而促进了经济吗?

  并不是这样。美国GDP的统计方法是环比季调折年率(Seasonally Adjusted Annual Rate),大约就是环比GDP季度调整后再乘以4。中国GDP增长是同比GDP。美国方式的优点是更加即时的反应最近一个季度的GDP变化,缺点是不稳定,受短期政策影响大。

  如果我们拆开看GDP的变化,发现Q1和Q2的增长率的核心差别,就是美国的关税政策。Q1,企业担心美国关税,大幅度增加进口,囤货。所以Q1对GDP增速贡献更大的是私人库存变动,而拉后腿的是净出口。

  Q2关税落地,企业消化Q1囤积的存货,减少进口,所以,情况和Q1正好相反,对GDP增速贡献更大的是净出口,而拉后腿的是私人库存变动。

  如果我们刨除政策因素,Q2的增速和Q1类似,都不太好,大概都是1%左右。Q2的消费比Q1好,但Q1的投资比Q2好。

  统计数据,没这么重要。短期一季度一年,好一点,差一点,从长期角度看,都不是事儿。对中国来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有没有提高,中国的品牌有没有更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军队有没有能力保护国家,维护国家利益,老百姓的生活有没有过得更好。

  今天的统计数据,被大洋两岸的“赢学家”当作“短期赢”的论据。看个乐呵儿就行了,别太当回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7 06:44 , Processed in 0.0938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