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17|回复: 0

徐吉军:美俄核潜艇对峙,堪察加大地震引来核阴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8月2日,日本媒体报道,美国俄亥俄级核潜艇密歇根号,在堪察加半岛附近失去联系。

  据说是在执行任务时赶上了大地震!

  更有传闻说地震的原因是美国核潜艇的核弹发生了爆炸!

  传闻虽然很离谱,但扑朔迷离本来就是当前国际局势的特征之一!

  一、大震!

  2025年7月30日,俄罗斯东海岸堪察加半岛东南约136公里处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监测数据显示,这次地震的震级为8.8级,震源深度为18公里。这次地震后出现了约4米高的海啸波浪。

  地震震中距离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堪察加半岛西海岸的维柳钦斯克海军基地不足100公里。

  维柳钦斯克海军基地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核潜艇母港之一,也是海基核力量的核心部署区域。俄罗斯海军部署了多型战略核潜艇,包括携带16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能够发射SS-N-18潜射远程弹道导弹的“德尔塔”-III级战略核潜艇、以及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等。

  地震和海啸可能对维柳钦斯克海军基地的核潜艇造成一定影响。

  2025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下令两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向俄罗斯相应区域部署。

  这一冷战动作,是对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终极核打击”表态的回应。

  7月28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公开指责特朗普对俄罗斯实施“最后通牒游戏”,强调“每一次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向战争又迈进一步”。

  梅德韦杰夫提醒美国,俄罗斯仍保有苏联时期的“死亡之手”核打击系统,这是一种半自动化指挥机制,可在领导层被消灭后自动发射核导弹。

  俄美这场潜伏在水下的战略核对峙,把世界拉回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二、威慑游戏!

  核潜艇被称为“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最可靠保障,战略地位远高于地面洲际导弹与空中核投送平台。

  特朗普公开向俄罗斯近海部署核潜艇,本质是一次可控的战略升级。

  美国试图向俄罗斯发出明确信号:如果俄军继续在乌克兰推进,华盛顿将不惜升级至核门槛前沿;

  与传统航母战斗群相比,核潜艇的行动隐秘性和突袭性极高,部署计划通常不会公开,但此次被特朗普主动披露,目的就是形成心理威慑;

  俄罗斯方面依旧奉行模糊战略,不回应、不承认、不退让,梅德韦杰夫继续释放苏式冷战话语。

  这场核潜艇对峙,是美俄两位老牌战略玩家进行的一场核边缘游戏,目的就是向对手展示本方有足够的实力赌上所有。

  二、核军控体系坍塌!

  在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建立了多个稳定核军控框架,包括《中导条约》(INF)、《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等,确保双方在“可毁灭彼此”的前提下维持有限理性。

  但在特朗普的折腾下,这些条约接连瓦解:

  2019年,特朗普政府退出INF条约;

  2021年,《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延期五年,但缺乏后续谈判进展;

  2023年以来,普京宣布暂停履行New START核查义务,军控谈判陷入全面停滞;

  2025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强势宣称“核军控必须纳入中国”,否则不再推进美俄核军控机制。

  如今,全球最大的两个核国家放弃核互信机制,而第三核玩家在隔岸观火。

  美方在过去数年多次指责中国“核透明度不足”、“核力量快速增长”、“必须纳入未来军控框架”。

  这些指责显示了美国面对中俄夹击的战略焦虑。

  中国三位一体核体系日趋完善:东风41洲际导弹、094/096型战略核潜艇、轰6N空中投送平台形成完整三核打击体系。

  中国战略核弹头数量增长迅速:五角大楼2024年报告称,中国核弹头总数已超500枚,2030年可能突破1000枚。

  中国不接受军控前提条件,不愿在美俄维持数千枚弹头的基础上进入谈判,视为“战略绑架”。

  美国希望通过军控锁死中国核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远程高超音速、海基核突防领域,美国无法掌控中国技术能力,只能用军控方式加以限制。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高喊核军控,实际上是一次贼喊捉贼的典型操作。

  三、中国任重道远!

  要理解中美俄核军控的未来走向,必须回到三国核力量的现实结构。

  美俄各自坐拥超过5000枚核弹头,部署核弹头维持在1700枚上下,核潜艇与洲际导弹的数量、打击范围和技术代际超过其他国家。

  在传统核对抗格局中,中国始终是第三者,逐渐被视为“必须纳入的变量”。

  从数量上看,中国核弹头总数也许刚刚突破500枚,约为美俄的十分之一。不过,中国正在快速构建“核三位一体”陆基、海基、空基相互支撑的核反击体系。

  陆基方面,“东风”41洲际导弹具备搭载多枚分导式弹头的能力,射程可达12000公里,已构成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覆盖。

  海基方面,094型战略核潜艇形成稳定部署,后续的096型配备“巨浪”3潜射导弹,将突破10000公里射程瓶颈,大幅提升二次核打击的生存能力与纵深打击能力。

  空基方面,“轰6N”已具备搭载空射弹道导弹的能力,并在进行高空加油对接训练,未来搭载高超音速武器的轰炸平台正在研发中。

  相较于美俄的激进举动,中国始终强调“最低威慑、报复性使用、自卫反击”的三大原则。

  这种克制并非软弱,不参与核讹诈,不追求数量竞赛,但确保了足够的生存性与可靠打击能力。

  如果加入美俄核谈判,有被套牢在不对等核军控框架的风险,削减的是自己,还得被核查,不利于未来新平台的部署节奏。

  四、全球核秩序!

  今天的核武博弈,已不再是美俄单边博弈。

  中国核战略一直很稳健,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避免走向恐慌扩张的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俄这次核对峙事件,再次破坏了全球核军控的可能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14:15 , Processed in 0.1250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