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7月15日【第2025-1287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共在普京首肯之下为斯大林“平反”,对欧美发出怎样的强烈信号?不排除形成欧俄在传统安全层面“近攻”,中美在非传统层面合作“远交”的可能性

  【新闻报道】

  当地时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报告和选举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认定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存在错误。报道称,该决议的通过,旨在恢复对斯大林的历史公正评价。

  近日,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称,如果俄罗斯袭击北约成员国,德军已经做好杀死俄罗斯军人的准备。对此,当地时间7月1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

  【讨论纪要】

  ●围绕“中国制造2025”,美国(西方)对中国的全面绞杀从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就已经开始

  有关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的连续性问题,在这几天的讨论中提到多次。在正式展开今天的讨论前,就此话题再补充一些内容。

  奥巴马时期首次提出“中美G2”模式。奥巴马强调“美国绝不当老二”。所谓“中美G2”模式的本质是美国处于领导地位,中国副之。这一点二战结束后形成的“美苏G2”模式有所不同。在那个时候,美国并不敢公开对苏联表示“美苏G2”模式由美国主导。

  2014年12月,中国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同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大家注意这个时间点,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东方时事解读将这段时间的国际局势形容为“图穷匕见”。而在此之前,中国明确拒绝了“中美G2”模式。

  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面对国际局势“图穷匕见”而提出的主要应对手段。这也成为美国后续历届政府对中国展开全面绞杀的一个重点。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美国禁售“至强”芯片事件。

  2015年4月9日,连续四次蝉联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的“天河二号”遇到了麻烦,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决定拒绝英特尔公司向中国的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出售至强芯片用于天河二号系统升级的申请。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广州中心、天津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四家国家超算中心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美国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这4家中国超算中心从事“违反”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动。而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商务部曾于今年2月18日发布一份通知称,使用了两款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的“天河二号”和早先的“天河一号A”系统,“据信被用于核爆炸模拟”。

  可以说,美国商务部的决定是专门针对“天河”系列超算系统的,更是专门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天河二号”当时所走的路线和中兴公司类似——能买到就直接用。但美国人没想到我们当时还准备了另外一条路线,那就是依托自身研发,走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于是,在美国禁售“至强”芯片事件出现后,完全使用我国自己研制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横空出世(注,江南计算所是军工单位),性能还是世界第一。

  需要补充的是,东方时事解读从至少2018年开始就不断强调,在光刻机、半导体、芯片、EDA等问题上,不要只把目光盯着那些上市公司上,更不要忽略军工这一块,他们做事从来“不显山不露水”。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的芯片22纳米制程工艺为例,显然这些用于中国最高等级战略工程的高级芯片是不可能依靠进口或别人代工获得的。虽然“天河二号”、中兴公司这条路线被美国人掐住了,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自研力量,经过一番艰苦奋斗,最终脱颖而出。

  “转折年”实际上更多指的是2014年年底到2015年7月、8月这段时间。这期间,我们彻底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在我们一贯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2014年到2015年西方针对中国房地产下死手,即便我们胜利了,也是“惨胜”。所谓“惨胜”,具体内容我们不去界定,只给出三方面的基本情况,供大家参考:其一,2015年金融腐败非常猖獗;其二,2015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调结构、新兴产业刚刚开始、起步;其三,直到2017年,中国军改才宣告基本完成。甚至到现在,军队中仍有“老虎”,军队反腐败仍在路上。

  2015年经过“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西方邪恶势力最终没敢轻易动手,根本原因在于,西方总体金融节奏因中国主动调整相关经济、金融政策而被严重干扰和冲击,尤其是美国发债的节奏被严重干扰冲击,进而使得西方被迫跟随中国调整而调整,将所有压力全面向刚刚出卖伊朗核心利益(伊核协议)与西方妥协的俄罗斯。或者说,当时极度恐慌的西方完全没有把握解决中国问题,只能转向通过先实质性解决俄罗斯问题再谋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曲线处理”。而这一方式就是东方时事解读反复强调的,西方在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之前,根本没有资本和中国彻底摊牌。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俄罗斯与西方媾和的主要意图之一,也试图“祸水东引”。所以,当时中国是在做最坏打算的,这也是2015年东方时事解读提及“新土地改革”相关话题的主要原因。所谓“最坏打算”就是,一旦西方没有跟随中国的主动调整而被迫调整,继续将主要战略攻击方向选在中国方向,即便是“惨胜”,2015年也要亮剑!

  ●受中美实力这种此消彼长的影响,尽管美国历届政府(注,至少从克林顿时期开始)对华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但也不得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奥巴马时期的美国的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我们那个时候的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和今天也不可同日而语。两者之间,此消彼长。

  我们以对维系美国世界霸权,尤其是金融霸权极为重要的军事科技为例,到了2024年,我国呈军事黑科技井喷之势,典型代表就是两款新型战机,且到目前国家也没将其正式定义为“六代机”。以此为标志,美国第一次在军事科研领域落后了。可能落后一步,也可能落后一代。所以,至少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受到中美实力这种此消彼长的影响,尽管美国历届政府(注,至少从克林顿时期开始)对华政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但也不得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比如,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在“奥巴马你的那套不行”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全面发动对华贸易战。再次强调,全面对中国进行绞杀,以对“天河”系列超算系统卡脖子为代表,奥巴马在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初就已经开始动手了,且对方目的非常明确,手段毫不掩饰。超算系统设计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说,至少从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已经在这方面防着我们了。只是幅度上没有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时候那么大而已。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华全面发动贸易战,主要打击目标之一就是华为,而华为是中国自研力量的典型代表,显然这是特朗普在奥巴马失败基础上痛定思痛进行的微调。标志性事件就是与2018年12月1日,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悍然制造“孟晚舟事件”。

  到了拜登时期,这种“继承+微调”的模式再度上演,在“对华全面贸易战没把中国怎么样,华为也还活得好好的,显然,特朗普你这套也不行”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这段时期我们就经常能够在媒体上看到一个新词——小院高墙。从原来特朗普第一任期的对华全面贸易战的“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具体就表现在,拜登任期内开始调整对华贸易战的具体手段,瞄准重要焦点,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形成高地,把守“隘口”。所谓“焦点”仍然是“中国制造2025”,具体来说就是,芯片技术、AI技术及应用和新材料等。值得一提的是,“小院高墙”这个概念开始是美国学术界、智库最先提出的,而在美国官方层面是时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首次提出来的。当时的这些所谓美国的精英们总体上盘算了自己对中国还具有的优势,主要就是两部分,一个是半导体,一个是AI技术及应用。

  需要补充的是,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本就有战略收缩的味道。在传统安全层面则对应了美军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的全面后撤,到了今天,索性改成了四处“藏船”的所谓“分布式作战”。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拜登到了特朗普第二任期,仅仅时隔4年,这种重点收缩就演变为全面战略收缩,尽管表面上表现为战略扩张。正所谓,趋战者怯战也(注,特朗普第二任期搞的“关税反华联盟”,本质上是非传统安全层面也同步进行全面战略收缩的具体表现,实际情况是,目前除了中国和英国达成所谓框架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无所获)。

  ●在德国国防部长猖狂叫嚣的背后,是德国(欧盟)发出强烈警告,必要时刻不惜与俄罗斯一战

  在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近日,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采访时宣称,如果俄罗斯袭击北约成员国,德军已经做好杀死俄罗斯军人的准备。对此,当地时间7月1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称,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

  在此前的讨论中,我们重点提及了这次美欧纠集19个国家在西太搞的那场所谓的“史无前例最大规模”军演的主要意图,其中一条就是向俄罗斯,伊朗发信号,中国目前自顾不暇,不要指望关键时刻中国会来就你们。对此,中国方面采取一巧破千斤的方式,积极主动对该场演习进行犀利反制。中国这样做传递出的信号也非常明确——解放军随时收台,俄罗斯,伊朗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与此同时,我们也提醒两国,在这次军演期间,俄罗斯和伊朗的战略处境非常危险,你们应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要未雨绸缪。

  现在,压力已至。我们以俄罗斯为例加以讨论。显然,德国国防部长如此疯狂叫嚣,核心意思对俄罗斯发出强烈警告:必要时刻德国(欧盟)不惜与俄罗斯一战。

  德国如此上蹿下跳是有原因的。在欧盟内部,德法的综合实力较强,英国已经脱离了欧盟,作为“欧洲三驾马车”的“替补”,意大利虽然有一点技术,但实力上比照法德相差较大。

  作为二战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法国,其经济之所以还可以维持,主要原因在于法国对非洲地区的剥削所得,法国每年至少从非洲地区获得50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所以法国人生活过得很佛系。

  德国在二战期间也曾试图争抢非洲殖民地,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德国经济之所以也还可以,除了自身的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外,主要依靠两德统一后剥削东欧国家外加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来进行维持,这其中更包括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市场。

  我们常说,欧洲国家利益不能面对俄乌战争的失败,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德国身上,德国早已把盘剥这些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所谓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这次德国跳得很高的主要原因。如果俄乌战争以俄罗斯全胜的方式结束,不仅德国剥削这些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财路断了(注,这些国家会立刻和德国划清界限),而且还会有大量乌克兰难民涌入。

  之所以特朗普第二任期刚一上台就敢玩俄美热络,就是看到了法德为核心的欧盟的这个弱点——欧洲利益,尤其是欧洲国家利益不能接受持续了三年半且仍在持续的俄乌战争的全面失败,所以特朗普就可以借助这一弱点,随时拿捏欧盟。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近日,特朗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以及征收相关的次级关税。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这主要是针对印度的,所以,印度外长跑到了北京,意图躲在中国背后和美国周旋。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看印度这次怎么“拜码头”了。但无论如何,俄罗斯已经感受到了压力巨大,如果印度不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俄罗斯卖给谁?

  这又是一个“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问题。不难想象,如果“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建设完成,甚至向东方多修建几条这样的能源管道,恐怕美国也不敢如此肆无忌惮。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在“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后,俄罗斯唯一输送欧洲能源的先例——“土耳其流”如今已被土耳其死死掐住,俄罗斯面对目前非常明显参与外高加索地区局势恶化之中且没起什么好作用的土耳其说一个不字。

  俄罗斯目前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之所以仍要削减军费,主要目的是给俄罗斯经济“画饼”。意思就是,很快战争就要结束了,苦日子就要过去了,大家再撑一撑。可以说,俄罗斯经济要不然中国在支持早就倒下了。如果中国真的想要背后“捅刀”,恐怕俄罗斯届时无话可说!比如,中国就把中俄贸易额限制在1000亿美元之内。好在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这样做,中国仍在继续扩大中俄双边贸易额。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

  ●如果普京真的在寻找机会最大可能地恢复苏联版图,第一个目标必然是拿下整个乌克兰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当地时间7月5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第十九次报告和选举代表大会开幕。据俄媒报道,此次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认定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存在错误。根据大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俄共认为有必要评估赫鲁晓夫于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二十大闭门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认为其“存在错误和政治偏见”。报道称,该决议的通过,旨在恢复对斯大林的历史公正评价。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没有普京的首肯,这种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斯大林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领袖,无论对以前的苏联还是对现在的俄罗斯,客观评价,都非常重要。斯大林把俄罗斯从落后的农业国(注,农奴制)带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斯大林,在历史上给苏联造成了巨大战略损失,首先一条就是苏联存在的合法性就此消失,更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产生剧烈冲击。很多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突然发现,其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原来是一场虚无。这种动荡和冲击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发生在1956年的波匈事件。好在后来,毛主席站在中国的角度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角度,帮助苏联赫鲁晓夫政府平息了这次危机。从此之后,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如日中天,甚至超过了赫鲁晓夫本人。是从那之后,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尤其是落实,有所加速。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不排除普京这样做是在刻意发出某种信号——实在不行就重走苏联的道路,这一信号不可谓不强烈。对此,包括欧美都要琢磨琢磨。这也意味着普京或正在寻找机会最大可能地恢复苏联版图,如果真的是这样,第一个目标必然是拿下整个乌克兰。在近日普京反复强调北约欺骗了俄罗斯的背景下,在外高加索战略局势对俄罗斯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如果真的是这样,俄罗斯恐怕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实质性放弃阿富汗小九九,选择和中国实质性联手。

  ●回顾历史,大国博弈的关键在于,不是看你说什么,而看你做什么

  从历史角度观察,当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原则上没问题,问题就出在“动态评估”上。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当时的纳粹德国因惧怕双线作战,在彻底解决英国之前不会主动进攻苏联。结果却恰恰相反,纳粹德国抢先下手,可以说,杀了苏联一个狠狠地回马枪——在未能彻底解决英国之前对苏联发动全面军事进攻,是为“巴巴罗萨计划”。所以,我们在讨论“半渡而击”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无论俄罗斯奋起反击,还是妥协投降,只有在局势正式触及“半渡”且经“动态评估”至“不可逆”后,我们才会启动“半渡而击”。

  7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根源在于地缘政治而非意识形态。普京表示,自己也曾认为,苏联与所谓西方世界的关系症结在于意识形态分歧,但随着苏联解体,西方对俄罗斯国家战略利益的蔑视态度却依旧存在。他还指出,西方不仅蔑视俄罗斯国家利益,更显露出攫取地缘政治优势的赤裸欲望。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约一直向俄罗斯承诺不会东扩,但西方国家一直在撒谎、欺骗,假装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普京强调,俄罗斯如今已经很清楚,如果不能以主权国家之姿宣示和捍卫自身利益,俄罗斯将永远不会被正视。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普京说的这些显然可以被视为“真心话”。普京的意思就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矛盾根源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地缘政治利益。因为他们要盘剥那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才能维持他们目前的“高生活水平”,因为俄罗斯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普京终于意识到,在这一现实下,俄罗斯没有活路,更没有退路。俄罗斯就是“大号的伊拉克”。如果俄罗斯想要避开这个厄运,只有奋起反抗,走斯大林的那条路,拿下整个乌克兰,恢复苏联荣光。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可以再找个例子。

  苏联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彻底变为“苏修”,也有人将这个时期的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此时,美苏争霸到了一个新高潮。此时的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标志性事件就是苏联从1960年开始撤走援华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苏大三角”之格局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提出的。问题在于,从1960年到1972年这12年时间,为什么中苏关系尽管交恶,中美关系迟迟没有变化?在我们看来,恐怕美国人也在不断地就中苏关系的真实情况进行观察。甚至美国认为,中苏关系交恶或是两国商量好的在演戏,第一,都拿美国当地人,第二,边境那么长,第三,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此外,还有一件事,也让美国人犯嘀咕,那就是在中苏关系恶化的背景下,苏联当时还是通过中国继续向越南提供战略资助。美国人的观察直到1969年珍宝岛事件爆发形成了一个转折点,当时的美国最终确认中苏关系恶化的真相。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某种意义上,“中美G2”模式或在客观层面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形成

  对西方来说,彻底搞掉俄罗斯战场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切断外援。所以才有了这次中欧大闹一架。有趣的是,美国看到这一点立刻对欧洲加关税30%。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某种意义上,“中美G2”模式或在客观层面上,以另外一种方式形成——在俄罗斯和欧洲继续围绕乌克兰问题死磕的背景下,美国或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可能活下去的契机。这个契机或就在于“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这一点上。其中的奥妙,大家不妨仔细揣摩。我们只是提醒欧洲人小心,当年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是怎么发家的,西方资本是如何复杂转进到美国平台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关系,非传统安全层面相对缓和,这几天主流媒体开始再提华为问题,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形势就会变为中美在非传统安全层面相对缓和,而欧俄继续在传统安全层面死磕。当然,美国内斗还是最大变数。可能摧毁这种可能性。

  最后想要补充一点的是,俄罗斯不想苦斗,趁早放弃阿富汗小九九。这样才能和中国一起真正意义上地联手稳定中亚并打通“一带一路”。所以,俄罗斯的格局要打开,我们常说,“一带一路”有俄罗斯的位置。当然,俄罗斯通过地缘政治描述也阐述了对中国这个邻居的担心,但中国有句老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希望俄罗斯这次要认真选择,如果选错了,俄罗斯与欧洲一样,会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相关话题】

  第8240期-美军东拼西凑,强拉北约在西太组织史上最大规模军演,看似威慑,实则佯装镇定地向中国说:不惧怕中国瞄着伊朗(中东)局势“围魏救赵”(2025-7-10)

  第8243期-“以攻为守”?国际社会提出率先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意在为“西方或借菲民用核能问题对华进行核讹诈”未雨绸缪?(2025-7-11)

  第8248期-伊朗和俄罗斯的战略处境在美欧联手于西太组织所谓“史无前例最大规模”军演期间或将空前危险,强烈建议俄、伊两国要预先“有所动作”(2025-7-14)

  已到“国共二次和谈”之时?黄仁勋为特朗普带话!其年内第三次访华并准备出席链博会,仍为了请中国AI生态系统建设为英伟达“留一条生路”?

  【新闻报道】

  7月15日,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用“活力”一词,形容中国人工智能产业。

  黄仁勋表示,很高兴看到美国取消对H20芯片的出口限制,英伟达将可以为市场提供产品。此外,他还表示,中国的芯片技术发展迅猛。黄仁勋表示,DeepSeek是AI模型的一次全新革命,它不仅限于记忆信息,更能够逐步拆解问题和快速思考。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源的AI推理模型。黄仁勋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科研人员从美国回到中国,因为中国市场到处是年轻企业家,到处是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世界上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都在中国,中国AI产业充满活力。

  【讨论纪要】

  2025年4月19日,黄仁勋结束了对中国为期两天的访问。在两天的访华行程中,黄仁勋先后到访北京和上海,与中国官员会面。但他并未能与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会面。

  对于黄仁勋的这次访华,我们将其定性为“讨饭”。尤其在DeepSeek宣布其希望其和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后,黄教主就彻底慌了。

  “DeepSeek+华为”模式,首先意味着DeepSeek是在依托非美平台快速发展。DeepSeek目前阶段已经在日、韩、印等国家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其不仅免费,而且好用,还开源,更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他们自己想要开发的东西,更绝的是,这些应用可以很好地兼容英伟达系统。

  对此,黄仁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所谓“讨饭”的意思就是,请DeepSeek在以后升级的过程中给英伟达留一个接口。黄仁勋惧怕DeepSeek只选择与华为合作。更惧怕DeepSeek拒绝与英伟达合作。黄仁勋深知,中国的AI市场潜能前途无量,日后,以依托华为的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技术及应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的时期,无法阻挡。如果说DeepSeek玩的只是“写诗作画”,那么华为则完全不同。华为不仅有扎实过硬的通信技术,盘古AI大模型海域实体生产密切结合。更何况华为软硬件系统由国家战略作为支撑,日后必成为主流。相比之下,美国的AI市场在不断萎缩,成本在不断增加,如果说未来AI会创造世界奇迹,那么这个奇迹只能在中国诞生,离开中国的英伟达更是必死无疑。也就是说,黄仁勋清楚地认识到,英伟达的未来必须融入中国AI产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首要一条就是,美国现在搞的这套AI应用不能产生有效现金流,不得不为了填补前期高昂的开发成本而巧立收费名目,在开源的承诺上自食其言。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AI应用,其大模型与中国庞大的实体生产能力紧密结合,已经开始产生良性现金流。所以,我们说“DeepSeek+华为”模式就是珠联璧合。

  从上次黄仁勋访华没有如愿见到梁文峰的事情不难看出,在“讨饭”的问题上,我们不是无条件给英伟达留后路的。道理很简单,我们不需要英伟达。华为的升腾A、B、C型芯片都出来了,我们用得很好,也不担心被卡脖子。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华为加持,恐怕美国早就逼着梁文峰交出DeepSeek了,否则DeepSeek一定会死掉。而如今,在挡不住DeepSeek、杀不死华为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拜登时期搞的“小院高墙”,搞的“重点进攻”在黄仁勋的口中已然彻底失败。

  既然打不倒的敌人那就做朋友吧,况且这也符合目前“特朗普们”尽早掌握美国内斗主导权的“最高需求”。只要和中国搞好关系,哪怕是阶段性的也好。这样一来,就可以相对安心地启动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开正式“钱印”了,而很多问题都会因此而变得相对容易处理得多。有消息说,黄仁勋在访华前去了白宫,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但会谈具体内容至今没有对外公布,英伟达发言人则对此拒绝置评。但在我们看来,不排除特朗普托黄仁勋“带话儿”的可能性。

  话说从2015年奥巴马时期对“天河2号”的封锁到现在10年过去了,美帝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们搞的那套彻底失败了。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注,全面进攻),再到拜登时期的“小院高墙”(注,重点进攻)。那么现在,随着黄仁勋再次访华,中美博弈的现状在总体形势上类似于三大战役结束后的“第二次国共和谈”。

  美国人通过放开对华出口H20芯片换取了一个黄仁勋可以访华来谈的机会。唯一的问题就是,太丢脸了。尽管黄仁勋充分表达了英伟达要加入,英伟达不想旁观,英伟达更不想死的强烈诉求,但我们对其的态度仍然是“听其言,观其行”。既然美方承认失败,那为什么还继续封锁华为?!再次重申,我们认为,如果美方想要解除稀土出口供应限制(注,军工除外),必须全面解除对华为的封禁(注,一旦解封,华为会携带DeepSeek全面杀向美国)。如果美方不按我们提的要求谈,那我们就“打过长江去”!

  如果“特朗普们”最终接受我们提的要求,那就是彻底落实“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军”,我们可以选择默认美国“印钱”。这相当于美国最终主动选择“河渡人”。

  【相关话题】

  第8012期-串讲:东方点评外媒曝黄仁勋与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见面、预告4月19日闭门直播话题等(2025-4-18)

  第8110期-美国先进制造业代表黄仁勋和马斯克再次看向中国,“黄教主”直言美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失败,再次印证了我们的一个观点(2025-5-21)

  第8174期-串讲:波斯湾局势紧张之际,美油和布油价格为何出现罕见倒挂?如何看黄仁勋回应任正非最新讲话?美方打乙烷牌令自己丢人现眼,赔了夫人又折兵!(2025-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14:17 , Processed in 0.0937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