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时晨晨:8月份,机构会买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份买什么?最近各券商纷纷推8月金股,我们看一下哪些股票被选上了。

  大家可以根据行业,或者推荐次数等角度来挑选,然后拉到后面看它的逻辑。

  一、电子板块:

  电子行业受益三大周期共振:AI创新周期(算力基建+端侧硬件)、库存去化周期尾声(需求渐进复苏)、宏观政策周期(国产替代扶持)。

  AI推动GPU/HBM/PCB等上游景气,但需警惕制造成本上行和景气度波动风险。自主可控逻辑下,设备材料、存储及模拟芯片赛道弹性突出。

  1. 沪电股份(002463.SZ)

  AI驱动高增长业绩: 企业通讯市场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1.94%,受益于AI和高速网络基础设施需求激增;2025Q1净利润同比增长48% YoY至7.6亿元,超出市场预期。高阶PCB产品在224Gbps高速网络设备领域技术领先,提升毛利率至35.85%。

  产能扩张与风险分散: 泰国工厂2025Q2开启量产,加速客户认证和产品导入,验证中高端产能能力。借助精细化成本管控和全球布局(昆山、黄石、常州基地协同),缓解地缘供应链风险,目标2025年经营性盈利。

  AI产业链核心地位: 作为高阶数通板龙头,长期受益AI服务器增量(如AI芯片配套高端PCB项目),产品结构优化支撑业绩弹性。公募基金Q1持仓配置系数提升,机构信心增强。

  风险提示: 海外工厂运营磨合期(如泰国人才招聘和产能爬坡挑战)、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覆铜板等占成本超50%)、AI需求减弱。精细化成本和供应链管理可部分对冲。

  2. 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HK)

  先进制程国产化领导者: 受益晶圆厂扩产和技术升级,2025Q3指引乐观;2025Q1净利润23.2亿元(YoY恢复性增长),AI端侧需求(如AI手机/PC)和海外算力映射链推动产能利用率提升。美国出口管制下国产算力供需失衡带长期利好。

  AI与需求复苏双重拉动: 全球智能手机和PC复苏加速AI落地(如Vision Pro发售),晶圆代工订单向先进节点转移,带动上游国产化率提升。公募基金重仓(Q1持仓市值前五),配置系数环比增长。

  国产算力核心地位: 在信创国产替代(如昇腾服务器)中获政策扶持,2024年半年度业绩扭亏,中长期受益AI基建和智算需求激增。设备收并购预期升温,提升平台化优势。

  风险提示: 行业景气度下滑风险、制造管理成本上升、地缘政策扰动(如出口管制收紧)。需关注先进工艺产能爬坡节奏。

  3. 江波龙(301308.SZ)

  存储供需反转弹性: 受益国内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如2024H1扭亏),2024年归母净利润5.05亿元(YoY改善),2025年供需优化推动涨价预期。存储市场结构优化(如LPDDR5产品),技术匹配AI端侧需求提升。

  国产替代加速受益: 先进存储扩产周期(如晶圆厂升级)带订单增长,2024Q3盈利5.61亿元,存储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公募基金持仓变化反映板块关注度提升。

  风险提示: 2025Q1亏损1.43亿元,短期承压于消费电子需求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可能抑制利润率回升。需跟踪库存去化和新产品量产节奏。

  4. 海光信息(688041.SH)

  国产AI芯片估值溢价空间: 作为国产先进微处理器龙头,2024-2026年预计收入CAGR超30%(2025E/26E收入126/165亿元),受益信创替代和智算需求。PE估值(2024E 166.92X)低于可比公司(354.18X),具向上修正潜力。

  AI算力链核心: AI模型迭代(如GPT-5)驱动国产算力需求,2025Q1净利润7.14亿元(YoY高增长),在GPU/HBM领域技术卡位。公募基金增持配置系数(Q1提升+2.51),反映机构看好AI硬件渗透率提升。

  风险提示: 地缘政策风险(如供应链中断)、研发投入产出不及预期(如高PE依赖增长兑现)、行业竞争加剧(如寒武纪对标)。需盯住智算基建项目落地进展。

  5. 鹏鼎控股(002938.SZ)

  端侧AI创新直接受益: 果链核心企业,2024年归母净利润36.2亿元(YoY增长),受益苹果AI产品(如折叠屏新品)备货加速。消费电子复苏叠加AI硬件(如AIPC/AR眼镜)导入,提升订单弹性。

  PCB多元布局对冲风险: AI驱动高速互联板需求(如服务器PCB),企业通讯和汽车电子领域协同。公募基金持仓稳定,行业景气度验证下业绩韧性较强。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风险(2024H1部分业绩承压)、上游材料成本波动、海外关税政策扰动(如越南关税落地影响)。全球化产能(如多区域分散)可缓释部分风险。

  二、基础化工

  基础化工行业处于周期底部复苏阶段,三大驱动力共振:政策周期(“反内卷”行动加速供给侧改革)、需求周期(外需向好、内需筑底)、成本周期(油价中枢抬升)。欧洲产能退出(如巴斯夫关停)叠加国内新增放缓,优化长期供需格局。

  重点关注:聚氨酯(万华)、磷肥(芭田)、烯烃(卫星)和煤化工(鲁西、华鲁)的估值修复机会。

  核心催化:2025年7月工信部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龙头企业盈利双击在即。

  1. 万华化学(600309.SS)

  龙头地位与市占率提升:作为全球聚氨酯龙头,在MDI领域技术领先。MDI价格下滑背景下(2025Q1聚MDI价差同比收窄1,500元/吨),但经济下行期外资退出加速,长期市占率提升空间大。系统竞争优势保障成本效率,强化全球竞争力。

  增量逻辑与政策受益:受益"反内卷"政策(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供给侧改革优化格局。新材料项目(如POE、尼龙12)投产,支撑2025-2026年业绩弹性。2025Q1营收430.7亿元(YoY↓7%),毛利率76%,短期承压但估值修复潜力大,PE低于可比同行。

  财务与风险:2025Q1净利润3.1亿元(YoY↓26%),价差压力主要来自MDI和TDI价格下滑,拖累盈利。风险包括地缘政策扰动(如美国加征关税)、需求疲软(如聚氨酯终端消费减弱)。目标价54元(基于15倍2025E PE),安全边际较高。

  2. 鲁西化工(000830.SZ)

  一体化运营降本增效:化工园区集约化管理实现物料平衡和成本优化(如公用工程资源复用),2024年归母净利润改善(荆州基地2024Q4单月利润超1亿元)。精细化数字平台提升采购与销售效率,支撑弹性调优产能向高盈利产品倾斜。

  煤化工成本优势突出:作为煤化工代表企业,荆州基地一期投资120-130亿元(年折旧7-8亿元),协同德州基地,总规划产能可支撑600亿元营收潜力(2030年目标)。2025Q1营收72.9亿元,需求复苏下尿素等产品价格反弹(国内外价差1000元/吨),推动盈利修复。

  政策与风险驱动:纳入"反内卷"政策重点支持名单(低碳烯烃方向),中长期受益行业格局优化。风险包括地缘冲突推高煤价(如中东局势影响)、三季度传统淡季需求偏弱(天气因素抑制消费)。产能扩张需紧盯荆州二期落地进度。

  3. 芭田股份(002170.SZ)

  磷矿资源扩张核心:磷肥产能受益油价上行联动农产品需求(中东冲突推升化肥景气),磷矿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2024年磷矿供给短缺强化涨价预期。2025Q1营收11.1亿元(YoY↓6%),中长期受益库存收益和政策扶持(如“三农”补贴)。

  农业需求稳定增长:化肥板块受“乡村振兴”和全球粮食安全催化,2025年复合肥销量增长确定性高。风险集中在磷矿石价格下行(占成本30%以上),但产能优化对冲部分压力。

  来源支撑:公募基金持仓增加(Q1布局反映板块关注度升温),作为高股息标的配置价值凸显。

  4. 卫星化学(002648.SZ)

  低碳烯烃弹性受益者:产品价格锚定石油定价(如乙烯、丙烯),中东冲突提升成本支撑,2025年油价上行周期下盈利弹性大(预计年维度空间40-50%)。2025Q1营收123.3亿元(YoY↓12%),但需求复苏叠加出口强劲(对美出口占比低,风险小)。

  成长与政策共振:被列为"核心资产"配置标的,受益供给侧改革和全球烯烃产能退出(欧洲老旧装置关停)。公募基金增持(Q1持仓环比提升),估值处于底部(2025E PE 12倍)。扩产项目(如C2产业链)驱动长期增长。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油价大跌影响价差)、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需跟踪智算基建需求对高端化工材料拉动。

  5. 华鲁恒升(600426.SH)

  低成本扩张典范:煤化工成本优势稳固(煤头VS油头节约成本20%),荆州基地2024年已实现满产(单月利润超1亿元),协同德州基地,规划占地为两倍(1万亩),可支撑80-90亿元远期利润。2025Q1营收77.7亿元,尿素等产品价格触底反弹(Q1同比↓5%,但Q2出口开放催化盈利)。

  周期底部布局机会:安全边际高(2024年PE 11倍),业绩筑底明确(需求渐进复苏叠加库存见底)。“反内卷”政策强化供给侧改革(2025年工信部十大行业方案),龙头地位获机构增配。220

  风险因素:三季度传统淡季拖累需求(夏季高温抑制生产)、煤价上涨压缩毛利。全球化布局缓解部分风险。

  三、医药生物

  医药生物行业处于景气回升阶段,三大驱动力共振:政策周期(集采优化与反内卷行动)、创新周期(创新药出海提速、AI赋能设备)、需求周期(设备更新+老龄化医疗需求)。

  2025年设备更新计划(财政支持300-400亿元)和设备招投标复苏为核心催化,创新药企国际化(license-out收入占比提升)和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如内镜、超声)为主要阿尔法来源。

  核心风险:估值泡沫(部分个股PE过高)、地缘扰动(关税政策)、研发失败或集采超预期。

  1. 山外山(688410.SH)

  设备政策修复受益者: 受益于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国家计划,2024年首轮设备需求超1300亿元,公司聚焦血液透析设备,2025年政策落地将催化订单增长;作为小盘股,在国产替代赛道弹性突出,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

  成长驱动与需求复苏: 2025Q3招投标恢复加速,医院采购回暖带动销量增长;技术研发持续投入(如透析机性能优化),支撑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进度慢(大规模更新预计2025年末)、行业竞争加剧;需关注三季度项目验证节奏。

  2. 开立医疗(300633.SZ)

  内镜与超声双轮驱动: 消化内镜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39%,HD-580系列产品三级医院渗透率提升;AI赋能超声设备(如“凤眼S-Fetus”)海外中高端市场突破,2025Q1营收10.43亿元(YoY+24.87%),盈利修复弹性大。

  海外布局与政策受益: 反内卷政策优化高值耗材集采,器械端估值修复;海外渠道强化(欧美市场增长快),兽用超声V-2000系列开辟第二增长曲线,预计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45%+。131016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欧元/美元风险)、国内招采波动影响短期业绩;库存去化不及预期。

  3. 英科医疗(300677.SZ)

  手套供需优化龙头: 成本优势领先(原材料丁腈乳胶价降19%),丁腈手套报价Q3回升至15-16美元/千只;马来西亚竞对减产(贺特佳减产120亿只),行业格局改善支撑盈利弹性,2025年预期净利10亿元(26E增至15亿元)。

  产能扩张与国际化: 越南/印尼新产能2025Q4投产,全球供应链优化对冲关税风险;非美地区客户结构调整(2024年美国收入占比30%,2025年转向亚洲市场),满产满销状态延续。

  风险提示: 关税政策反复(如美国加征风险)、产能爬坡延迟;需求波动影响价差。

  4. 众生药业(002317.SZ)

  仿创转型与集采优化: 受益集采政策转向“不唯低价”,仿制药业务稳定性增强;创新药管线(如呼吸病药物)加速临床,2025年商业化潜力大,公募基金配置提升反映板块关注度升温。

  风险与机会平衡: 研发投入产出不确定性;需盯住政策细则落地(如广东省试点)。

  5. 恒瑞医药(600276.SS)

  创新药龙头与国际化突破: 2024年创新药销售139亿元(YoY+31%),授权收入成核心驱动(如HRS-5346获MSD付款首付2000万美元);政策支持(国家全链条方案)加速进院,2025E创新药收入预期130亿元。国际化潜力大(多款产品出海外),DCF估值锚定TP CNY53.45。

  业绩增长与风险: 2024年净利63.4亿元(YoY+47.3%),销售费用率降至29.8%;但估值高(2025E PE 43.8倍),VBP降价和H股发行稀释风险。

  四、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行业处于内外需共振阶段:出海周期(中东/东南亚基建)、技术周期(HBM/AI设备升级)、政策周期(设备更新方案)。

  油服设备(杰瑞)、工程机械(徐工)受益全球化布局;半导体检测(精智达)和高端装备(中集)享受国产替代红利。

  1. 杰瑞股份(002353.SZ)

  油服出海龙头,订单高增长确定性高: 中东EPC项目持续落地(如阿尔及利亚66亿元订单),2024年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40%-50%,中东地区成为核心增量。天然气EPC业务2025年预计占订单60%+,驱动业绩脱敏油价波动。2025Q1净利润4.78亿元(YoY增长),现金流显著改善(2024年净经营现金流25.9亿元)。中长期受益油气资本开支上行和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与全球产能布局: 电驱压裂设备在北美渗透率仅13%(vs. 国内30%+),大客户示范效应推动订单突破。美国工厂扩产对冲关税风险,验证周期虽长但客户粘性强。2025年净利润预期30.3亿元(PE 12倍),低估显著。

  风险提示: 国际油价波动(若跌破70美元/桶影响订单)、原材料成本上升、中东地缘冲突升级。

  2. 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

  海工业务复苏驱动业绩拐点: 受益深海装备国产化政策(国家“深海科技”战略),2024年交付高端钻井平台,2025年海工订单加速修复(如中东项目)。净利润2024H2环比改善(2024年全年4.19亿元),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毛利率修复。深海天然气处理设备市场年化规模500-700亿元,EPC价值量为设备2-3倍,成长潜力大。

  多元业务协同与AI赋能: 集装箱业务稳增长,AI融合提升效率(如焊接机器人“中集飞秒”)。深海养殖工船、漂浮式光伏等新业务贡献增量,目标2025年海工收入占比提升至20%+。

  风险提示: 海工日费合同滞后修复(存量合同拖累盈利)、新项目投产延迟、全球贸易摩擦。

  3. 新时达(002527.SZ)

  工控与机器人国产替代核心: AI技术赋能工控设备(如伺服驱动器Ω6系列),2024年工控业务逆势增长(PLC国产化率提升)。受益设备更新政策(工业领域投资目标+25%),2025年订单弹性大。但短期业绩承压(2025Q1亏损0.81亿元),需关注需求复苏节奏。

  技术布局与政策受益: “具身智能+机器人”战略切入新兴场景(如半导体点胶系统),研发投入占比15%+。中长期受益智能制造升级,估值修复空间大(2025E PE 20倍)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拖累工控销量、研发产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4. 徐工机械(000425.SZ)

  工程机械龙头,出口与内需共振: 海外布局均衡(东南亚占比50%,拉美增长60%+),受益“一带一路”基建加速。2025年出口增速预期15%+,内需受益专项债发力(水利/矿山投资支撑挖机销量)。2024年净利润59.8亿元(YoY+14%),估值仅11倍,性价比突出。国企改革深化,管理效能提升(股权激励落地)

  新业务成长性: 矿山机械营收占比16%(2024H1),技术领先驱动中长期增长。全球化产能(巴西/印度工厂)缓释地缘风险。

  风险提示: 国内地产投资低迷拖累内需、原材料涨价、俄罗斯市场波动(占出口19%)

  五、计算机

  计算机行业处于AI应用爆发期,三大驱动力:技术周期(DeepSeek等开源模型降低商业化门槛)、需求周期(信创采购回暖、C端订阅渗透)、政策周期(财政支持AI基础设施)。

  重点关注:AI+金融(同花顺)、生产力工具(金山办公、万兴科技)、垂直场景(天阳科技)和绿电IT(国能日新)。公募持仓低位(Q1计算机板块低配),增量资金催化估值修复。

  核心风险:估值泡沫(部分个股PE过高)、竞争加剧(新玩家入局)、地缘政策扰动(如海外关税)。

  1. 同花顺(300033.SZ)

  AI金融应用商业化提速: 推出AI大模型选股专业版(年化收费约2000元/用户),月活用户4000万,潜在付费转化率提升空间大(若5%-10%转化,可驱动高收入弹性);2025年7月WAIC会议产品升级(问财2.0)强化理性决策功能,受益DeepSeek开源降低模型成本。入口价值突出(高频金融交互场景),公募基金增持反映机构看好AI+金融变现潜力。

  成长驱动与政策共振: 信创采购周期回暖(2025下半年党政/行业采购高峰),机构业务订单弹性增强。结合“入口为王”逻辑(如微信接入DeepSeek案例),C端流量壁垒稳固,商业化进度领先同业。

  风险提示: 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付费意愿(如股市低迷)、行业竞争加剧(新玩家入局)、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2. 金山办公(688111.SH)

  AI与信创双轮驱动: 1Q25营收13亿元(YoY+6.2%),WPS个人订阅增长10.9%(占比66%),WPS 365机构业务增长62.6%(政策与AI推动);灵犀WPS AI 3.0战略升级(如个人知识库功能)催化商业化提速,2025年信创需求回暖(三四季度采购高峰)支撑业绩修复。公募持仓市值前五,估值底部(2025E PE约43.8倍),中长期受益AI生产力工具渗透。

  研发投入与出海布局: 研发费用占比33%,重点投入AI+协作+出海;海外月活设备增长快(本地化功能优化),目标提升全球市场份额。短期业绩承压(1Q25利润低于预期),但现金流改善支撑长期韧性。

  风险提示: WPS软件业务下滑21%(新采购流程拖累)、竞争加剧(国内新竞争者)、海外扩张成本高。

  3. 万兴科技(300624.SZ)

  视频生成应用龙头: 受益DeepSeek开源降本(模型成本优化),万兴喵影等产品海外增长快(如快手视频模型商业化验证);AI赋能生产力工具,出海收入占比提升(欧美/亚洲市场),商业化弹性大(如广告营销案例)。公募配置比例低,估值修复空间(目标市值约100亿元)。

  创新产品驱动: 聚焦AI视频生成(如AIGC引擎),研发持续投入;与minimax等模型合作,提升内容生成效率,中长期受益多模态应用爆发。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影响海外收入、国内需求疲软、行业价格战。

  4. 天阳科技(300872.SZ)

  金融AI场景核心受益: 在垂直金融领域(如银行IT),受益AI Agent商业化加速(DeepSeek推动);客户覆盖金融机构,订单弹性高(信创需求+智能风控)。公募持仓边际增加,行业地位稳固,聚焦高增长场景(如自动理财助手)。

  政策催化: 2025年金融IT投入加大(政策驱动数据重构),公司技术卡位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 银行业资本开支放缓、AI落地节奏延迟、研发验证周期长。

  5. 国能日新(301162.SZ)

  绿电IT龙头+算力映射: 作为新能源SaaS代表,受益AI算力需求提升(如DeepSeek对推理端刺激);聚焦光伏/风电预测软件,政策支撑(双碳目标)驱动订单增长。信创布局强化国产替代价值,中长期受益能源数字化转型。

  需求复苏与产能扩展: 下游电站建设加速(如储能协同),业绩弹性与AI算力需求关联度高。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电价政策波动、业绩增长兑现压力。

  六、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处于供需优化阶段,三大驱动力共振:政策周期(出口管制强化资源定价)、需求周期(制造业补库、新能源增量)、供给周期(铜铝产能受限、稀土配额刚性)。黄金避险属性和铜铝工业复苏为核心主线

  但需警惕:宏观需求走弱(如地产拖累)、美联储降息节奏变化、地缘冲突(中东扰动)。

  1. 洛阳钼业(603993.SH)

  铜与黄金双轮驱动,量增逻辑明确: 2025年铜产量目标提升至100万吨(当前65万吨),铜价敏感性高(铜价每上涨10%,利润增约3.9%)。黄金业务对冲铜价波动风险,2025Q1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数据未完整披露),ESG评级AA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中长期受益战略金属布局,估值仅11.6倍2025E PE。

  逆周期并购与成本优势: 实施“低成本开发”策略,刚果(金)KFM项目达产,采矿成本领先同业;贸易业务(IXM)年实物量400-450万吨,全球化物流网络优化供应链风险。公募基金增持,2026年利润预期翻倍(扩产项目推进)。

  高股息与政策共振: 股息率约5%,2025年稀土配额收紧(供给增速降至6%)提振小金属溢价。但铜价下行风险(若LME铜跌至$7,276/吨)或压制盈利弹性。

  风险提示: 铜价波动(高贝塔属性)、海外政策扰动(如刚果金税费政策)、新项目投产延迟。

  2. 中国稀土(000831.SZ)

  战略金属价值重估核心: 稀土出口管制(如对美禁令)推升内外价差,供给配额收紧(2024年仅27万吨REO,同比增速6%);受益永磁电机需求(节能降耗政策驱动),2025年供需优化支撑涨价预期。机构持仓低位,估值修复空间大。

  需求复苏与库存去化: AI/机器人需求提升稀土消费,产业链库存低(制造业补库周期启动);2025Q1净利润0.73亿元(环比改善),出口修复下订单弹性强。中国稀土集团整合资源,份额提升潜力。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新能源车增速放缓)、价格竞争、海外供应链替代风险。

  3. 神火股份(000933.SZ)

  电解铝高股息龙头,供给侧优化: 受益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国内新增受限),煤炭自给率降本;2024Q4净利润4.80亿元,股息率具吸引力(潜在高分红政策)。需求端,电网投资和光伏支架回温暖,内需筑底修复。

  成本优势与出海潜力: 新疆基地能源成本低,吨铝毛利领先;河南产能转新疆可能受阻(地方GDP依赖),但中长期受益“一带一路”出口增量。2025年业绩修复弹性大(电解铝价Q2反弹)。

  风险提示: 产能转移进度慢(地缘阻力)、煤价上涨压缩利润、淡季垒库压力。

  4. 北方稀土(600111.SH)

  稀土配额管控龙头,政策催化: 占据轻稀土主导地位,2024年配额同比持平,供给刚性推升价格;政策(稀土管理条例)强化战略价值,需求端AI/风电驱动磁材订单增长。2025Q1净利润5.78亿元,环比改善明显。

  库存去化与估值修复: 社会库存持续去化,氧化镨钕价格触底反弹(北方稀土拍卖价支撑市场);公募配置比例低,PE仅40.7倍(vs. 行业可比均值),弹性显著。中长期受益国产替代和出口结构优化。

  风险提示: 磁材需求疲软、价格战加剧、缅甸进口扰动。

  5. 紫金矿业(601899.SH/02899.HK)

  铜金双驱,业绩高增长确定性: 2025Q1净利润124.6亿元(YoY+62%),黄金价格上行(预计2025E均价$3,295/toz)抵消铜价压力;铜产量288kt(YoY+9%),产能利用率提升驱动毛利扩张。估值仅11.1倍2025E PE,目标价CNY26.5。

  资源并购与技术壁垒: 沙坪沟钼矿进展顺利(环评通过在即),全球化布局(中东EPC项目)对冲地缘风险;现金流强劲(2025Q1经营现金流Rmb12.5bn),支撑扩产和股息增长。[source:27[source:1

  风险提示: 铜价下跌敏感性高(每下降$0.10/lb影响利润2.5%)、海外项目运营风险、H股流动性压力。

  七、非银金融

  非银金融行业处于景气拐点,三大驱动力共振:政策周期(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并购周期(券商整合提速)、需求周期(交投回暖、险资增配)。

  1. 东方财富(300059.SZ)

  经纪与融资业务份额扩张: 2024年经纪市场份额提升0.12个百分点至4.14%,融资融券份额增长至3.17%;受益市场交投活跃(如2025年政策推动日均成交额目标1万亿元),收费佣金和利息收入增长强劲(预计2025年收入增长32% YoY),支撑业绩韧性。

  AI金融生态深化: 推出“妙享投资与研究助理”,应用AI能力优化财富管理服务(如选股模型专业版年收费约2000元/用户),降低运营成本;月活用户4000万,转化率提升潜力高(若5%-10%付费转化,驱动收入弹性)。DeepSeek开源降低模型成本,增强商业化效率。

  估值修复与政策共振: 目标价RMB30.10(基于2026E PE 35.9倍),隐含46%上行空间;公募持仓低配(Q1占比约1%),增量资金流入催化修复;并购重组政策(国九条)提升板块贝塔,入口价值稳固。

  风险提示: 市场行情波动影响付费意愿、行业竞争加剧(新玩家入局)、产品迭代不及预期。

  2. 新华保险(601336.SH)

  负债端转型与业绩高增: 产品结构优化(分红险占比提升),2024H1新业务价值增长60%;政策降低利差损风险(预定利率下调),2025Q1利润同比改善显著(净利环比增长),ROE目标超20%,估值仅1.5倍PB,修复空间30%+。

  资产端弹性突出: 权益配置占比约20%(vs行业平均10%),市场回暖直接增厚利润;政策驱动险资增配权益(预计2025年新增配置7000亿元),配合经济预期向好,成为强贝塔标的。

  风险提示: 权益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转型进度延迟(专业能力不足)。

  3. 中国太保(601601.SH)

  均衡发展与估值优势: 资产端配置能力领先(债券占比超60%,OIC账户优化),负债端稳定(银保渠道增长);2025年估值低位(PE约10倍),公募持仓边际增加(Q1低配),政策催化中长期修复。

  政策与产业协同: 受益“中特估”逻辑,国九条政策推动险资入市;服务与产品结合完善(如养老医疗布局),构筑差异化壁垒。

  风险提示: 地产敞口风险、承保端波动(如台风赔付)。

  4. 中信证券(600030.SH)

  并购与龙头优势: 作为头部券商,受益同业整合预期(如国泰君安/海通合并效应);净资产规模行业领先,协同资源(如银行混业)提升竞争力;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优化生态,驱动机构业务修复。

  业绩弹性与估值修复: 投行业务潜在复苏(IPO常态化预期),估值仅1倍PB;公募回补基准(沪深300权重10.6%),增量资金支撑股价。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进度慢、权益投资亏损风险。

  5. 国金证券(600109.SH)

  低估值与业绩潜力: 公募持仓低位(Q1占比不足1%),估值修复空间大(PE 1.1倍);业绩对交投敏感性强(经纪业务高弹性),政策助推盈利恢复(如券商并购主线)。

  并购主题催化: 受益行业整合提速(国金证券被列为受益标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零售优势。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资本开支压力。

  八、国防军工

  国防军工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四大逻辑支撑:

  军贸加速:今年以来,大家对军贸加速推进的预期很强烈。

  地缘催化:美国2025年军费8950亿美元创新高,中国周边局势紧张倒逼国防投入增长;

  技术升级:卫星互联网(北斗三代)、隐身材料、精确制导等新质装备列装提速;

  改革深化:央企重组(兵器/航空集团)及股权激励释放经营活力。

  1. 中航沈飞(600760.SH)

  战斗机总装龙头,受益主战装备列装加速: 歼-35系列舰载机量产推进,填补航母舰载机技术空白,驱动订单增长;2025Q1净利润4.31亿元(YoY↓40%,主因部分订单递延),但2024H2环比改善明显(Q4净利34.1亿元)。中长期受益“小核心大协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效率提升带动利润率上修。123

  国企改革深化与产能扩张: 股权激励落地强化业绩释放动力;沈飞集团整合资源,主机厂地位稀缺,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有望持续优化。公募基金配置比例提升,估值具修复空间。45

  风险提示: 新机型量产爬坡不及预期、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压制盈利、应收账款周转压力(2023年应收款同比+86.7%)。

  2. 菲利华(300395.SZ)

  高端石英材料核心供应商,卫星与半导体双驱动: 宇航级石英纤维用于卫星太阳翼基板,受益北斗三代升级(2025年试点扩容);半导体石英器件切入中芯国际供应链,国产替代空间大。2024年净利润CAGR达42%,技术壁垒铸就50%+毛利率。

  政策与需求共振: 国家PNT体系建设(精准导航)催化太空基建需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带动订单放量。机构重仓标的,2025年PE 28倍低于可比均值。

  风险提示: 民品业务(半导体)需求波动、新材料研发验证周期长。

  3. 北方导航(600435.SH)

  精确制导分系统龙头,弹药消耗需求激增: 核心产品用于远火、反坦克导弹等,俄乌冲突验证高效费比重装备价值;2025年外贸订单增长(中东、东南亚市场),2024Q1净利-0.59亿元(季节性亏损),但订单饱满支撑下半年修复。

  技术升级与重组预期: 兵器工业集团资产整合提速,公司作为导航控制平台,潜在注入预期升温;北斗三代规模化应用提升制导精度,市占率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 军品交付节奏波动、海外政治风险影响出口。

  4. 华秦科技(688281.SH)

  隐身材料唯一量产企业,战机与无人机需求放量: 高温涂层材料技术垄断性强,适配歼-20、歼-35及无人机群;2024年净利同比+39.6%,产能扩张支撑中长期增长(2025E净利2.13亿元,CAGR 61%)。

  新材料应用拓展: 隐身技术向舰船、导弹延伸,单装备价值量提升;参与军工“中间环节崛起”,横向拓展复合材料品类。估值显著低估(2025E PE 35.2X vs 行业39.4X)。

  风险提示: 下游装备列装延迟、竞争对手技术突破。

  5. 奥普光电(002338.SZ)

  航天光学组件核心配套,卫星互联网增量明确: 子公司长光宇航提供卫星镜头(嫦娥系列、北斗三代),2023年净利润占比超60%;低轨卫星组网加速(2025年计划发射50+颗),光学载荷需求爆发。

  技术壁垒与资产整合潜力: 控股中科院光机所技术资源,高精度光学设备国产替代先锋;受益商业航天政策扶持,潜在分拆上市预期。2024年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8%。

  风险提示: 宇航业务收入波动、民品竞争加剧。

  九、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处于内外需共振阶段:

  海风出海主线:欧洲规划装机量激增(2030年144GW)+国内招标回暖(2025年预期15GW),塔筒/海缆龙头(如大金重工)直接受益。

  电池技术迭代:消费电子复苏支撑消费电池(欣旺达),动力储能降本提速(盐湖提锂)。

  政策与创新融合:“反内卷”优化产能(如风机设备),AI+仪器仪表(华盛昌)打开新场景。

  核心风险:钢材/锂价波动、欧盟碳关税落地、国内装机不及预期。

  1. 大金重工(002487.SZ)

  海风塔筒出口龙头,单吨净利持续超预期:欧洲海风规划加速(2030年目标144GW),2025年订单饱满(Nordseecluster、Thor等大单),单吨净利突破3000元(Q1达3350元),显著高于同业。2025Q1营收11.41亿元(YoY+146.36%),净利2.31亿元(YoY+335.91%),产能利用率提升驱动毛利率修复。新产能模式(曹妃甸部件+欧洲总装)降本增效,远期盈利能力有望再提升。

  多元化业务对冲风险:新能源发电贡献增量,阜新250MW风电项目已投产,河北250MW渔光互补项目2025H1并网;1GW风电储备项目支撑中长期成长。机构持仓集中(Q1公募增持),目标市值550亿元(基于20倍2025E PE)。

  风险提示:钢材价格波动(成本占比超60%)、欧洲贸易壁垒升级(如碳关税)、项目交付延迟。

  业绩走势验证:2024年净利4.74亿元,2025Q1同比+335%,印证高弹性。

  2. 欣旺达(300207.SZ)

  消费电池复苏+动力电池边际改善:2024年净利14.68亿元(YoY+36.43%),消费电子业务(占营收70%)受益手机/PC需求回暖,锂威电芯自供率提升至50%+,毛利优化至25%。动力电池出货量12.11GWh(2022年),毛利率修复至10.28%;盐湖提锂布局(青海探矿权)降本效应2025年显现。

  港股IPO催化估值修复:拟港股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支撑动力产能扩张(义乌50GWh基地)。2025E净利21.4亿元(PE 16倍),目标价33.15元(58%上行空间)。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动力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上游锂价波动。

  3. 佳电股份(000922.SZ)

  高效电机国产替代核心:核电/风电特种电机技术领先,2024年净利3.33亿元(YoY-25%),但需求端受益风电装机回暖(2025年国内装机目标80GW+)及核电审批加速。政策驱动“设备更新”替换高耗能电机,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15%+。15

  成本优化与估值优势:原材料(铜/硅钢)占比50%,大宗降价缓解成本压力;2025E PE仅12倍,低于同业均值18倍。

  风险提示:制造业投资放缓、毛利率受价格竞争压制。

  4. 微光股份(002801.SZ)

  冷链+储能温控双轮驱动:ECM电机占比提升至40%,适配数据中心/储能温控需求(2025年全球市场CAGR 25%+)。2024年净利2.21亿元(YoY+93%),产能扩张(泰国基地)优化全球供应链。16

  高股息防御属性突出:股息率连续3年超4%,现金流稳定(2024年经营现金流1.55亿元),适合周期波动期配置。

  风险提示:海外需求不及预期、ECM电机渗透率提升慢。

  5. 华盛昌(002980.SZ)

  测量仪器龙头,新能源第二曲线突破:充电桩产品(EV-160直流桩/EV-280交流桩)量产,适配快充站及社区场景;2024年营收8.04亿元(YoY+20%),净利1.39亿元(YoY+30%)。AI赋能(如AI-7760电能分析仪)提升产品附加值,毛利率升至45.64%。

  国际化布局缓释风险:越南基地对冲关税风险,欧美收入占比超80%。2025年激励目标净利润增速25%+,估值修复空间大(2025E PE 18倍)。

  风险提示:充电桩价格战、汇率波动侵蚀利润。

  十、通信

  通信行业处于景气上升期,三大驱动力共振:技术周期(1.6T光模块迭代、硅光方案渗透)、政策周期(国内算力基建加速、卫星互联网扶持)、资本周期(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 50%+)。

  AI推理需求(2025年占比提升至30%)和国产替代(华为昇腾链)为核心增长点。公募持仓处历史低位(2025Q1占比2.59%),低配-1.76%,估值修复潜力显著(PE分位值32.61%)。

  核心风险:海外关税反复(如美国政策收紧)、技术迭代延迟(如1.6T量产)、国内招标不及预期。

  1. 新易盛(300502.SZ)

  全球化产能布局应对关税风险:泰国工厂已运营2-3年,充分满足海外订单需求,有效缓解美国加征关税影响(如2025年政策落地)。供应链管理优化支撑单季毛利率超30%,产品差异化(如高速光模块)巩固竞争壁垒。

  订单饱满与业绩高弹性:2025Q1营收40.52亿元(YoY+262%),主因800G光模块需求激增(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管理层明确2H25订单无变化,行业需求强劲(如AI算力中心部署提速),驱动全年业绩预期净利60.4亿元(2025E)。

  技术领先与出口优势:硅光方案适配1.6T光模块迭代(10km传输),产品通过OSFP MSA标准认证。海外收入占比高(2024年超40%),公募基金持仓居首(2025Q1持股市值占比38.04%),反映机构信心。

  风险提示:EML芯片短期短缺可能影响交付节奏、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估值溢价依赖增长兑现。需跟踪泰国产能爬坡效率。

  2. 中际旭创(300308.SZ)

  800G/1.6T光模块全球领导者:2025Q1营收66.74亿元(YoY+263%),800G产品市占率领先(适配NVIDIA H200/Blackwell芯片)。1.6T光模块2025Q2量产出货(2030年需求CAGR超25%),泰国工厂供货占比提升(缓解关税扰动),毛利率稳定在36.7%(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技术壁垒与国产替代双重驱动:自研硅光芯片(如1.6T OSFP-XD DR8+)技术卡位,专利数量371件(含195项发明专利)。国内算力基建加速(如阿里巴巴2025年AI投资+50%),支撑订单弹性。2025E净利79.7亿元(PE 13倍),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23倍,估值修复空间35%+。

  风险提示:1.6T需求延后风险(2026年预期)、EML芯片供应波动、地缘政策扰动压制海外收入。公募配置比例下降需关注Q3修复。

  3. 中兴通讯(000063.SZ)

  国产算力核心设备商:2025Q1营收329.68亿元(YoY+13.1%),受益国内AI基建(如三大运营商2025年资本开支增长)。政企业务增速快(如昇腾服务器配套),海外市场回暖(新兴地区5G部署)。

  技术整合与政策受益:5G-A和6G研发领先,结合“新质生产力”政策(如量子通信布局)。运营商业务占比50%+,需求稳健。现金流强劲(2025Q1经营净现金超120亿元),支撑研发投入(占比15%+)。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风险(如美国制裁)、运营商集采降价压力、新兴业务商业化不及预期。

  4. 星网锐捷(002396.SZ)

  网络设备国产替代先锋:2025Q1营收34.85亿元(YoY+11%),交换机/路由器业务受益国内数据中心建设(2025年增速预期15%+)。企业级Wi-Fi 7产品渗透率提升,适配AI边缘计算场景。公募持仓稳定(2025Q1环比增持),估值低位(2025E PE 18倍)。

  风险与机会平衡:订单季节性波动(如Q3传统淡季)、竞争加剧可能压制毛利率。需紧盯下游招投标进度。

  5. 普天科技(002544.SZ)

  卫星与军工通信潜力标的:聚焦低轨卫星(北斗三代)和军用通信,2025Q1营收8.71亿元(YoY↓15%),短期承压但中长期受益卫星互联网政策(国家PNT体系建设)。公募基金低配提供增持空间,成本优化驱动利润率修复。

  风险提示:民品业务需求疲软、新项目验证周期长。需关注2025下半年卫星组网进展。

  十一、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处于三重周期共振:

  政策周期:以旧换新补贴延长+设备更新计划,刺激内需修复;

  出海周期:泰国/匈牙利/墨西哥基地规避关税,2025年出口增速预期20%+;

  技术周期:固态电池(比亚迪)、800V快充(银轮)、一体化压铸(多利科技)颠覆成本结构。

  核心机会:出海龙头:比亚迪(欧洲)、长安汽车(东南亚);技术创新:凌云股份(传感器)、银轮股份(机器人关节);高弹性标的:多利科技(特斯拉链)。

  风险警示:欧盟碳关税加征(最高25%)、国内价格战恶化、固态电池量产不及预期

  1. 凌云股份(600480.SH),主业稳增+传感器新曲线:

  汽车金属/塑料零部件覆盖比亚迪、红旗、奔驰等主流车企,2025Q1营收43.4亿元(YoY+9.4%),传统主业受益轻量化渗透率提升。

  传感器技术突破:六维力传感器切入机器人产业链,配套小米汽车(单车价值量6,000元),2025年新业务收入占比目标超10%。

  国际化产能布局:欧洲及北非生产基地降低关税风险,中长期承接大众、奥迪等订单增量6。

  风险提示:新业务研发验证周期长、下游车型销量不及预期7。

  估值修复空间:2025E PE仅12倍(可比同业15倍),目标市值190亿元(+40%)

  2. 长安汽车(000625.SZ),出海+智能化双驱动:

  泰国工厂投产加速东南亚市场拓展,深蓝S7改款订单饱满,2025Q1营收341.6亿元(YoY+10.3%)。

  华为ADS 4.0智驾系统搭载率提升(新车型S7 Pro版),L3级功能落地催化估值修复。

  政策受益: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刺激需求,公募持仓低位(Q1占比1.2%),修复弹性强。

  风险提示:国内价格战加剧、海外工厂产能爬坡延迟。

  3. 多利科技(001311.SZ),特斯拉供应链核心:

  冲压件占特斯拉收入45%,配套Cybertruck车身结构件,墨西哥基地2025年投产(规避美国关税)。

  一体化压铸技术突破:布勒6100T设备量产Model Y后地板,单件成本降20%,2025年产能利用率达80%+。

  成长弹性:2025E净利增速25%+,估值18倍显著低于新能源零部件均值30倍。

  风险提示:特斯拉销量波动、原材料铝价上涨。

  4. 银轮股份(002126.SZ),热管理龙头+机器人关节总成:

  新能源热管理市占率国内前三,2024年获北美芯片冷却系统订单(生命周期收入61亿元),2025Q1营收34.2亿元(YoY+15%)。

  第二增长曲线:切入机器人关节总成,技术协同三花智控,大客户验证中(预计2026年量产)。

  国际化优势:越南基地对冲关税风险,欧美收入占比80%+,毛利率升至45.6%。

  风险提示:充电桩价格战、汇率波动侵蚀利润。

  5. 比亚迪(002594.SZ),固态电池+分红扩股驱动:

  技术领先: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通过针刺测试,2025年装车旗舰车型(如仰望U8)。

  分红与流动性优化:每股送0.8红利股+1.2资本公积股,总股本扩至91.2亿股,吸引长线资金(股息率3.2%)。

  欧洲本土化加速:匈牙利基地2025年投产,规避欧盟关税,出口占比升至15.2%(2025年1-5月)。

  风险提示:欧洲保护主义抬头、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度延迟

  十二、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行业当前核心投资逻辑围绕需求复苏、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展开。健康化、高质价比化和多品类发展是主要趋势。行业整体估值偏低,存在修复空间,但需关注宏观经济波动、竞争加剧和成本风险。

  1. 东鹏饮料

  核心投资逻辑:全国化渠道扩张+新品矩阵高增长,驱动业绩持续超预期。作为能量饮料龙头,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和电解质水第二曲线放量。

  增长驱动:

  全国化战略与渠道效率:2024年有效终端门店超400万家,经销商超3000家;省外收入占比超50%,西南、华北区域增速优异。数字化营销系统(如一码合一技术)优化周转,降低窜货风险。

  多品类高增长:1Q25能量饮料收入39亿元(YoY +26%),电解质水(东鹏补水啦)收入5.7亿元(YoY +261%),占比提升至11.8%;新品如鸡尾酒、无糖茶动销良好,25年预计收入达155亿元(YoY +37.6%)。

  盈利改善:1Q25毛利率44.5%(YoY +1.7pp),受益原材料成本下行(如PET锁价)和规模效应;2024年净利润33.27亿元(YoY +63.09%),OCF增长76.44%。

  国际化与产能扩张:昆明基地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海外资产占比6.8%,中长期增长空间打开。

  2. 立高食品

  核心投资逻辑:餐饮供应链龙头,受益商超渠道优化和新品迭代,成本下行驱动盈利弹性。

  增长驱动:

  商超调改与渠道红利:传统商超加速改革,叠加量贩零食店合作(如与山姆)和内容电商,驱动双位数收入增长;24年商超渠道势头良好,新品储备丰富。

  新品与大品类扩张:奶油和烘焙食品类增速领先;25年新品开发聚焦健康化(如低糖品类),预计贡献收入增量。管理层对品类储备乐观,支撑中长期超预期机会。

  成本优化:原材料(如燕麦、糖)价格回落,叠加运营效率提升,2024年盈利改善;预计25年净利率提升。

  风险:餐饮需求复苏慢于预期;新渠道拓展竞争加剧。

  3. 百润股份

  核心投资逻辑:预调酒龙头,威士忌新品驱动第二增长曲线,健康趋势带动需求回升。

  增长驱动:

  新品威士忌放量:2024年预调酒业务收入21.7亿元(YoY +54.9%);国产威士忌新品市场反馈积极,切入年轻消费群体,提供估值溢价。

  健康化与场景延展:低度酒赛道受益Z世代“悦己消费”,公司产品矩阵(如白桃、柑橘口味)满足多样化需求;饮料添加剂(如膳食纤维)需求回暖提供协同。

  盈利弹性:PET成本下行改善毛利率,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利润增速超收入端。

  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如东鹏等入局低度酒)

  4. 煌上煌

  核心投资逻辑:短期承压,但渠道调改和数字化或催生困境反转机会;估值低位具性价比。

  增长驱动:

  渠道优化与低基数效应:2024年收入17.39亿元(YoY -9%),归母净利0.40亿元;商超调改加速,线上电商补货,25Q2基数低位提供修复弹性。

  产品创新:聚焦卤制品核心品类,提升质价比;结合国潮元素增强品牌力。

  风险:需求疲软持续;食品安全事件影响声誉。

  5. 新乳业

  核心投资逻辑:乳制品弹性标的,原奶成本拐点+新消费趋势驱动量价齐升。

  增长驱动:

  原奶成本下行红利:2025年原奶价格企稳(约3元/kg),牧场去产能支撑盈利改善;公司锁定低价原奶,预计毛利率提升。

  新消费与渠道拓展:聚焦“降本增效”,线上直播和出海策略增量明显;24年业绩预告显示动销恢复,25Q2低基数下弹性显著。

  健康化布局:益生菌和低温奶等高增长品类拓展,契合行业健康趋势。

  风险:需求复苏慢于预期;同质化竞争加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4 18:09 , Processed in 0.0937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