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宣布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2017年10月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一直延伸到堪萨斯城附近的一次闪电总长达829千米,正式成为已知最长的闪电。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公报》(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强风暴研究中心(Severe Storms Research Center)的大气科学家迈克尔·彼得森(Michael Peterson,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在重新分析2017年的卫星数据时,发现了这次创纪录的闪电。彼得森与同事结合卫星技术和地面闪电定位网络(记录闪电产生的无线电信号的传感器网络),测量这次闪电的长度为829千米,误差范围为±8千米,比之前的纪录长61千米。而且,这次闪电持续了7秒的时间,整个过程内产生了超过116次次级闪电。事实上,当时美国中部发生了一场大规模雷暴,而美国大平原(Great Plains)的中南部是世界上少数容易出现巨大雷暴复合体的热点地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极端闪电与雷暴现象的记录与研究得到了极大改善。(WMO,Scientific American)
研究者分析了豹海豹呼叫的音频记录,这些音频录制于1992-1994年以及1997-1998年间11月至1月的南极东部戴维斯海沿岸地区。他们从这些录音中识别出5种不同的呼叫(或“音符”):高双颤音、中单颤音、低下降颤音、低双颤音,以及带有低单颤音的呼啸声。然后,他们将这些颤音构成豹海豹歌曲的旋律,并根据其可预测性作了评分,而后将豹海豹歌声的随机性与《金曲集》(Golden Song Book)中39首儿歌作比较。分数越高表明可预测性越低,结果显示,26只豹海豹的可预测性分数估计值在0.63-1.38。相比之下,儿歌的平均可预测分数在0.82。研究者提出,豹海豹的歌声比披头士的音乐(评分范围为2.12-3.31)或古典作曲家如莫扎特(评分范围为3.03-4.84)更受限且更可预测。他们认为,豹海豹叫声的序列结构可能含有个体的身份信息,这一特征此前曾在抹香鲸中被观察到。(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