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59|回复: 0

大树镇长:政治正确的问题,是过激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否过激,不同人有不同标准。但这套以“同情弱者”为旗号的价值观,后来却成了一群小资自我标榜优越感的时尚单品。无论你持什么标准,只要你认为人应该自洽,就必须承认这一套有问题。

  开始的时候,他们口中的观点是要同情弱势群体,所以应该给有色人种、性少数取向和女性额外的照顾。

  但如果你对他们的观点持有怀疑,辩论到最后,他们总会滑向“你反对我,是因为你学历低收入低素质低,简称三低人群。”

  至于为什么三低人群不属于他们口中“需要同情的弱势群体”,反而应该被鄙视和打倒,你没空想,因为你忙着剖腹证粉自己不是三低,或者干脆因为不想被骂三低而挂白旗。

  旗号高举“同情弱势群体”,实际“谁反对我谁就是三低”,这也是一种外儒内法,左灯右转。

  这一套要能长久的搞下去,有两个前提:一是能做不能说,内儒外法的事不能太明显被人看出来;二是,当你到处给人批发三低的帽子时,最好你这群人里真的不是三低。

  然而,随着某个毛发浓密的博主带着他的粉丝东征西讨把一群又一群的人打成三低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他们外宣和对内的区别,前提一岌岌可危。

  而前提二,也随着自媒体大发展带来的“体面下沉化”,而不复存在。

  所谓“体面下沉化”,就是自媒体引起的信息廉价化,让大量真三低的人群,也学会了过去只有中产知识分子才会的政治正确话语。

  白左意识形态过去能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通过传媒,把“支持政治正确”和体面的中产生活方式捆绑在了一起。

  在媒体的叙事中,支持政治正确的人身处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一份白领工作,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而政治正确的反对者,则被描述为身处封闭落后的农村或小城镇,没上过靠谱的大学,在肮脏油腻的环境里做体力工作。

  当传媒把两类典型放在人们面前,并暗示支持前者观点的人和前者是同类,支持后者观点的人和后者是同类时,很容易推知哪方得票更多。

  没错,这种逻辑类似于“你和富人用相同的奢侈品,你就跨入了他们的阶级”的时尚广告。所以说政治正确本质是小资自我标榜身份的时尚单品。

  结果,政治正确的胜利不是共情心的胜利,而是体面的中产生活的胜利。这是一种更糟糕的社达,支持白左的小资们不仅炫耀了自己优越的条件,而且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做到了既要又要。

  过去几十年的现实,也支持这种叙事。

  在十几二十年或更早以前,一个人只能通过严肃读物接触政治正确。在那个很多人家里的唯一书是《故事会》或地摊小说的时代,能接触到政治正确,意味着很好的家庭条件和家教,这很容易转化为出色的学历和工作。

  所以在十几年前,当一个人满口政治正确的词汇时,你可以推测他上了个很好的大学,有份不错的工作。

  但白左的经文只要识字的人都会念,不像理工科的东西有硬性的智力门槛。当智能手机把经文传播到每一个人时,情况就完全变了:

  当你一再宣称反对你的都是三低人士时,反而会吸引一群真三低人士为了假装不三低而大力诵读你的经文。

  于是出现情况出现了逆转。在现实里,痛骂洋鬼子的未必是愚昧排外的“黄脖子”,而是吃过留学生特权亏的高校学生。而高谈“主流群体对边缘群体系统性迫害”的,可能过几天就感叹“单招落榜,还是败给了资本”。

  十几年前,支持白左的可能是小康家庭出身名校教育背景的预备小资;现在,高喊政治正确口号的也许是个急于跟着峰哥证明自己不是三低的技校厂弟。

  虽说不能以人废言,但同样政治正确的话,武汉大学的文科生(哪怕是论文满是低级错误的)说,和三本学院生说,给人的观感是完全不同的。

  一群人连身边的人甚至自己都照顾不好,却急着展示对远方的弱势群体的共情,有什么意义?

  也许他们不是真有这么强的共情心,只是急于通过观点表现自己不是三低人群,顺便借弱势群体当刀,攻击让自己眼红的群体。

  “他们爱万里之外的鞑靼人,只是为了不必去爱自己身边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03:41 , Processed in 0.0937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