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4|回复: 0

格兰:站稳3600!A股能上4000点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5 13: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结束香港凤凰卫视的专访,再来和同学们唠唠。

  站上了心心念念的3600点,我们终于完成了顶峰相见的约定。

  这一刻,我们等得太久了。

  从A股35年的历史来看,能够稳稳站上3600点的时候并不多,只有三次,最近一次还是2022年1月,至今已经三年半了。

  即便放宽要求,按触及这个高度来计算,之前也不过寥寥五次,这次是第六次。

  实话实讲,最近A股市场的情绪变化,确实不小。

  从7月1日反内卷政策出台后,短短20多天的时间,把国内经济萎靡的叙事逻辑,完全逆转。

  那个曾经被所有人看作永远不跌“银伟达”(银行股)走下神坛,被追捧上天的“债斯达克”(国债)也遭到了大量的抛售。

  7月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已从低点上行了8BP,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资金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回升,不在债市缩着了,更愿意把钱投在赚钱效应更好的股市里。

  之前人们愿意买债券,最根本的原因来就自于看空中国经济,以及认准央妈会维持资金面的稳定。

  可现在,看空中国经济明显是站在了意志的对立面,简简单单的超预期政策或资金面收紧,就会对债券市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搞得现在债券市场根本没有时间在基本面上进行证伪,说我们的刺激政策不能扭转经济环境。在中国,没有人敢低估政策的力量,更没有人能和中央对着干。

  于是在交易层面,卖出债券进入股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资本市场的事情就是这样,情绪到了,涨起来了也就成真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资金流的传导。

  今天在和圈里的分析师交流时,得到了一手信息,目前大量的理财开始被赎回。

  产品方没有办法,只能用抛售手里的债券应对,大量抛售又会进一步促使债券价格下跌,产品净值回撤,又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选择把理财赎回。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勾起了当年公募基金被集体赎回时候的回忆?现在这日子也轮到债券基金头上了。

  同时,市场交易策略方面,也悄然改变。

  延续了一年多的杠铃两端,终于转向了中间。

  从定价维度看,哑铃两端是经济负增长的产物,而中间端才是真正看好经济复苏、盈利回升的上涨逻辑。

  钱从银行和小微盘释放出来了,赚钱机会自然就多了。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可能很快就看不到送外卖的骑手了,都把电动车卖了来A股了哈哈。

  气氛烘托到这个程度,多少有点抢筹式逼空的意思了。

  你不买,有其他人买。等回调,可偏偏不回调,逼着看空、踏空进场。

  现在一定有同学开始担心了,都涨这么多了,估值是不是已经到高位了呢?

  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估值是参考项,但绝不是决定项。

  我们不要把估值看成是温度计,到高位了就该跌,到低位就该涨,如果真的这么容易的话,就不会有人炒股亏钱了。

  在我看来,估值更像是一个长期的指南针,当估值进入极低状态的时候,确实有长期机会,反之,估值极高了就会伴随调整风险,更何况,除银行外,很多板块的估值并不高,

  昨天文章中,提到了中期主线的问题,很多同学留言问,到底科技之后接下来的主线是什么?

  其实就是三个字:反内卷。

  今天趁着这个机会,把反内卷到底是怎么回事多聊两句。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不管什么经济现象,绕不开的核心就是供需两个字。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框架来看,把GDP拆解成以制造业、投资为主的供给端,代表产能;以及以房地产、基建、出口、消费为主的需求端,代表需求。

  当产能高、需求低时,市场就会出问题。

  简单来讲,就是如果供给增长远快于需求,就会出现“内卷”: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不赚钱,通缩就来了。

  只有当需求增速追上甚至超过供给时,价格才能回升,企业利润才能改善,“内卷” 才能缓解。

  而2023 年至今,制造业投资增加的比较多,但需求没跟上。

  现在提反内卷,本质上就是通过调整供需关系,修复这种失衡。

  网上很多人都愿意把这次的反内卷和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做比较,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2015年的成功,除了供给端收缩以外,更重要的是资金大放水。比如用棚改货币化、通过抵押补充贷款PSL释放出了大量资金,直接拉动了房地产和基建的需求。

  但这轮,除了雅江,我们还没看到更多需求端的信号。

  而且历时一周,雅江在A股也快竣工了呢。

  很多我交流过的分析师认为,我们现在和老美还没有最后敲定,政策思路仍然以节约子弹应对后面可能出现的挑战为主,不像上一次那样集中发力。

  供给过剩的行业中,确实光伏等等很多都是民营企业为主,更多的是政府引导下的行业自律,强制性不强,不能像国企那样听话,所以没法一蹴而就。

  更何况,我们确实还要考虑到经济增速的问题。

  卖方做了估算,我直接拿来用了。

  如果同时做到光伏限制30% 产能、钢铁压降5000万吨粗钢、水泥减少20%产能、汽车缩减3%产能,就会把当前的GDP增速从当前的5.3%左右降到5%附近,虽然这个幅度在宏观上看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如果调整速度太快、力度太大,很可能会影响就业和经济结构稳定,显然是划不来的。

  综合来看,反内卷的力度是一方面,更需要关注的是需求端的刺激。

  如果后续反内卷+扩内需能够同时释放,我觉得A股4000点也是可以畅想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5 22:31 , Processed in 0.07815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