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3|回复: 0

大树镇长:骗骗兄弟得了,别把历史也骗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5 12: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小镇吐槽了一些可能会造成思想混乱的史观和宣传,有读者认为我对清朝的评价偏低。这里澄清一下,我对清朝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

  不说大家已经熟悉的“乾隆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相信后人的智慧”梗,哪怕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算起,到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也只用了67年。

  对于施琅和朱成功评价的争论,其实是中国传统观念和进步主义思路的差别。

  在进步主义的思想里,历史大体是进步的,后者往往胜过前者,所以抛弃落后投奔进步是正义的。

  而进步主义者往往自认为是目前最进步的,所以认为倡导历史上“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历史潮流”的投降者也是在给自己做宣传。

  但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历史记录了几千年里无数的王朝更替,没有哪个王朝敢认为自己没有衰落和灭亡的那天。所以新朝对前朝总要说几句好话,留几分温情。

  只有尽到了这种义务,未来他们不成器的后人丢掉天下时,后来者才也会为他们说几句好话,留几分温情。

  既然要为前朝留几分温情,那自然要表彰前朝衰败时的孤忠,以期望未来自己衰败时也有人能不顾大势已去抗争到底。

  所以康熙对朱成功收复台湾的贡献不着一字,但亲字手书对联表彰他在东南沿海抗清的事迹。因为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台湾只是个荒凉的岛屿,而坚守和维护当时通行的价值观才是值得表彰的。

  但在今天的视角看来,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可以影射反抗西方外敌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但抗清反而带上了“阻碍历史潮流”的嫌疑。

  不过,即便是在被认为死板的中国传统思想里,“重视价值观”也是天下已定之后的事。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邦杀丁公赏季布。

  丁公曾追随项羽追击刘邦,却放了刘邦一马。季布在项羽死后依然忠于项羽,被刘邦通缉。

  结果当丁公带着获得封赏的期望觐见刘邦时,刘邦指责他曾经放过自己的行为是“为项羽做事却不忠于项羽”,下令处死丁公。反而给季布奖赏并授予官职。

  司马光《资治通鉴》这段评论说,刘邦重用的背叛项羽的降将多了,为什么偏偏只杀丁公?因为过去天下未定,只要人能为我所用,就应该给奖赏,不能细究忠义气节。

  但天下已经平定后,皇帝就要进行价值观引导,所以把丁公当做反面教材给示众了。

  清朝自己走的也是这个路子,在打天下时用了大量降将降官,但等天下坐稳后的乾隆朝,哪怕是洪承畴这种对清朝立下的巨大功勋的人,也被列入了《贰臣传》。

  所以,我们至今还在赞美施琅,还在奖励丁公一类人物,说明在我们的认知里,依然还在打天下的阶段。

  海峡未平,当然不能说天下已定。但是人说话要自洽,不能只在需要大家再苦苦再忍耐忍耐的时候说天下还未平定,等到大家真拭目以待期望开打的时候,又说还要和美国人做生意。

  统一是很好的,和美国人做生意也不错,但不能总在两者之间有选择性地反复横跳。反复多了,只怕寒了众人的心。

  有些历史使命,是躲不过的。反复横跳的操作,骗骗兄弟们可以,但别指望能把悠悠青史糊弄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5 22:31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