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2|回复: 0

云石:雅江超级工程的政治效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4 0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新闻全网刷屏。就连股市,雅江概念股也新鲜出炉,并掀起一波涨停潮。

  当然,由于工程采用的是引水隧道的方案,没有太强的拦截水流功能,所以建坝蓄水威胁印度的传闻被证伪。也正因为如此,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效益方面。

  但实际上,雅江水电站的政治意义依然不容低估。只不过,这种政治意义,主要并不是对外,而是在我们内部。说的更具体点,雅江工程,或将是西藏彻底融入华夏文明体系的关键。

  虽然西藏自元朝就纳入中国版图,但这种纳入其实是羁縻性质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央政府才对西藏实现有效管理。但即便这种管理,也仅限于政治层面。文化上,西藏依然保持着极高的相对独立性,与中华文明主体存在较大差异。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西藏地理环境太恶劣,跟内地交流实在太艰难。就算后来青藏铁路建成,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但也只是在交流便捷了些,融合方面,其实依然不够。

  这一点,很直观的就是,疆藏两地的一组数据对比:

  新疆一普维汉人口比例是67:6,七普44:42;而西藏,直到2021年,常住人口中藏族是90%,汉族8%。

  援藏援了大几十年,连在当地扎根的内地汉人都没几个。寥寥的8%,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基本上属于藏区上班,成都安家,子女都在内地,一休假就往成都跑,退休就回内地的。

  这样的比例和常住方式,最多也就是维持个藏汉之间的基本联系和交流,想实现融合,无疑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疆藏差异如此之大?最直接的当然是地理条件的天然限制——世界屋脊的极高海拔,内地人生理上确实很难适应。而极端偏远的地缘区位,叠加高海拔,又极大限制了西藏的开发。别说工业了,甚至农业都无法大规模开展。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文化融合这个上层建筑层面的事务自然也就难上加难。

  而雅江电站的修建,会极大得改变这一点。电站所在的林芝地区号称西藏小江南,自然环境颇佳;林芝城区海拔不到3000,大部分人不会产生高原反应;至于电站下游的墨脱,海拔更是只有1100米,基本跟贵阳相当。

  这就基本解决了困扰内地人的生理适应性问题。而经济层面,雅江电站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电站,它的修建和运营,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吸引大量内地工业化以及现代服务业人口涌入。

  最重要的是,跟以前那种援藏不同,雅江电站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效益是可持续的,这意味着西藏终于拥有了一个长期性,高收益的现代化经济基础,而且这个经济基础,还在相对低海拔,适合内地原生人群生存的地区。

  这个政治价值就太大了。有了这个经济基础,首先就可以吸引大量内地人口定居。

  跟那些靠转移支付维持的内地进藏干部不同,这些人是围绕电站本身产生的经济价值生存的,所以不需要内地补贴,反而电站还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西藏给中央财政造成的压力由此大幅缓解。

  一个边疆地区,如果长期要中央大量补贴,这种统治绝对是有隐患的。一旦中央的财力衰落,补贴跟不上,那离心力就很容易死灰复燃。

  只有自身具备造血能力,而且这种造血,还跟内地经济有机融合,这样边疆地区才能摆脱包袱的地位,同时跟内地的关联性和认同感才能大幅增强。

  雅江电站具备极强造血能力,而这种血,又必须通过电网输送到内地才能变现,这样一来西藏自力更生的同时,又跟内地在经济上实现紧密捆绑,融合的经济基础,就大大巩固。

  除了经济,还有人文。雅江电站的修建和运营,将聚集大量现代化工业和服务业人口。这意味着大量内地人将进驻林芝,这里将成为成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中心。

  而且这些通过经济吸引来的内地人,跟过去那些因政治而来的体制内干部不同。逐利的需要,决定了他们没有那么强的内地疗养需求,不会大批量的在藏区和成都两地办公。

  而林芝的相对低海拔和优良自然环境,再叠加川藏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也决定了这里发展起来后,生活在当地的进藏汉民,未来并不一定非要回内地,完全可以在此安家,让子女在本地读书,甚至退休后也可以在当地养老。

  这样的常住人口,才是真正的在当地扎根。这跟只在西藏工作赚钱,退休后或者干完活就走人,子女也安排在内地的传统进藏人口是完全不同的。

  而藏族民众也可以通过电站,通过林芝的大发展,获得融入现代化,融入工业文明的机会。

  过去几十年,我们在西藏民众的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其实也不难解释:西藏这地方没有发展工业文明的条件,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这种情况下,你招再多的西藏班,培育再多的藏族人才,西藏本地也消化不了。经济基础不具备的情况下。藏族年轻人就算接受了现代教育,除了少部分进体制吃转移支付,其他的在西藏本地也没有施展空间,最终还是得在传统的那一套游戏规则里打转转,对西藏文明体系的进化作用有限。

  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文明体系进步。

  而雅江电站的修建,以及随之而来的林芝崛起,将极大改变这种状况。

  林芝未来的文明内核必然是工业化,现代化的——这也是藏区独一份。

  而这样一座新兴的城市,除了吸引大量内地人之外,也必然会给大量藏族民众提供现代化的工作岗位和机会。这样一来,接受了现代化教育,却又进不了体制的藏族青年,就有了工作机会,可以将自身所学的现代化知识付诸实践。

  这个过程中,大量的藏区知识青年,就会真正的融入现代化,实现真正的民族融合。而有了这拨藏族优秀青年的成功示范,他们原生部族的藏区同胞,就算经济上暂时无法摆脱游牧,但文化上,也会逐渐认同工业文明,认同民族融合。

  这就是雅江工程的政治价值。它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有巨大的政治效益。依托雅江工程发展壮大的林芝,将逐渐取代成都,成为汉藏融合的新中心,成为西藏彻底融入中华文明的战略基地。

  成都说到底还是汉地,离真正的西藏腹地依然山高路远;当国家实力还弱,融合条件不够成熟时,只能以成都为基地辐射西藏;但当国家实力已经足够,融合条件逐渐成熟,那就理应更进一步,将基地深入藏区,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藏区的现代化,更好的实现中华文明在藏区的扎根。

  就像广西的融入中华文明,就经历了省会首府从桂林到南宁的过程一样,西藏的彻底融入中华文明体系,从成都到林芝,也势所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 02:51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