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08|回复: 0

燕梳楼:两月两次约谈,什么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说结论:这不是常规敲打,这是指名道姓。

  今年5月,率先挑事的京东被监管叫进小黑屋,一顿数落。

  7月18日,监管又约谈了饿了么,京东刚搞200亿补贴,你阿里系又拿600亿出来搅浑水,显得你财大气粗?

  虽然两次都是三家外卖平台一起约谈,但排序大有深意。上一次是京东、美团、饿了么,这一次则是饿了么、美团、京东,美团都是“陪训”角色。

  前些天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的一段讲话广为传播,他说:“我们也想停,可敌人不肯收兵”。监管也明白是怎么回事。枪一掏,直接顶上闹得最凶的那个。

  燕梳楼一直说,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有三板斧:提醒、约谈、立案。提醒靠央媒,立案看后果,真正杀威棒是约谈。而约谈的座次,从来不是按市场份额,而是按“作死程度”。

  京东5月“0佣金+百亿补贴”,成功吸引了监管火力。饿了么7月狂砸600亿,再次引发监管震怒。美团虽然被动参与,但没有办法,谁让你规模最大骑手最多,训小弟你也得陪站。

  上次被约谈后,京东老实多了,口水战打得少了,也没有参与这次与阿里的价格战。但这次淘宝闪购、饿了么加码补贴资金,并以“超级星期六”发起周末冲单,再次将外卖价格战推向白热化。

  电商巨头总计800亿资金投向外卖市场,更大力度的价格战使得全行业单量上涨到2.5亿单,说实话绝大部分都是泡沫和内卷。所以短时间内,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出手,问题直指价格战内卷。

  在5月那次通报里,监管的原话是“公平有序竞争”。7月再开会,口径变成“理性参与竞争”。表面看好像没啥区别,实则金刚怒目,指向性更明显:别跟我玩套路,你们所谓的百亿补贴,就是破坏市场秩序!

  为什么措辞升级?因为出现了变量。上一轮主要是京东唱独角戏,这一轮则是阿里系整合全集团资源冲进来。整个外卖行业的利润一年只有300亿元,阿里一出手就是500亿元补贴,一下打破了外卖行业四方脆弱的平衡。补贴规模越来越大,外卖大战也从局部战争变成全面战争,整个市场都进入严重的内卷模式。

  这场资本狂欢背后,产业链各端正付出惨痛代价。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发文控诉,百亿补贴最受伤的是商家,每补贴10元商家要出7元。王莆中表示,宿迁的快餐店几乎没有人堂食了,全是外卖,“堂食一份面18元,外卖6元——巨大的价格扭曲,这是不可持续的。”

  而骑手表面风光的“日入千元”神话,背后是低价单越来越多,配送时间越来越短,仍旧大面积延迟。外卖行业精细又利薄,碰上大战就得补三头,根本补不起。京东进入外卖行业后才明白,电商大水漫灌的搞法行不通,所以匆匆取消了超时免单政策。

  为此,全国超10省市餐饮协会联名发出倡议书,洛阳、青岛、大连等地协会陆续发布倡议书,呼吁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美团三家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立即停止非理性补贴,取消低于成本价的补贴活动,禁止强制摊派补贴,转向高质量发展,明确补贴上限与账期保障等。

  对此央媒早就预警,《人民日报》连续发文,直指“外卖内卷伤及民生”,本质是对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的争夺,补贴大战其实就是变相的价格战,毫无创新。

  这一点,人民日报批得对。看看人家苹果,五年内在中国供应链投入超过200亿美金,帮助供应商升级工艺、提高良品率,苹果也由此获得更稳定、更高质量的产能。反观我们呢,为了抢外卖就能烧下800亿。

  这个规模是苹果整年供应链投入的近3倍。作为生活服务平台,不去研究产业链,卷创新、卷技术,反而盯着奶茶“卷”价格,实在是让人恨铁不成钢。所以人民日报一针见血:向下“卷”价格,没有赢家;向上“卷”创新,才有未来。

  话说到这份上,再装听不懂甚至听不见,那就不是迟钝,是找死。

  外卖不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死了能当废铁,外卖要是死了,几百万骑手、几百万商户、几亿用户的吃饭问题谁兜底?消费者固然得了一时实惠,但行业生态被非理性竞争破坏了,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监管看得明白:价格战打得越凶,系统性风险越高,最终买单的是全社会。

  所以,趁火苗还没烧成山火,先浇一盆冷水。

  最有意思的是时间点。7月18号约谈,恰逢外卖大战热度最高的周六前夕。电商平台还在惯性发券,仿佛没听见枪响。记者实测发现,约谈后第一个周六,淘宝闪购1分钱奶茶、“满25减25”红包仍在疯传,话题#淘宝闪购超6爆款外卖只要1块9#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

  总有人抱怨,消费者吃个便宜外卖得罪谁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天经地义,吃便宜外卖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便宜”,而在于这种“便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穿透信任,是否能够长久。

  与电商和游戏不同,外卖是高度依赖线下履约的重服务模式。每一份外卖都涉及食材采购、加工、包装、即时配送等多个环节,其硬成本(食材+包装+配送)天然就很高,除非降低成本才能保持利润。

  补贴期间“一块两块”的超低价餐,本质是平台或商家在贴钱补贴、承担亏损进行销售。这不是健康的商业行为,最终成本必然转嫁到全体消费者身上,形成“前期薅羊毛,后期被收割”的局面。

  另外,过度低价会吸引大量并非真正需要、纯粹冲着“薅羊毛”而来的用户,并且刺激非必要的点单行为。这不仅消耗了宝贵的配送运力,还让真正有外卖需求的用户可能面临服务降级的问题。

  消费者短期看确实是“薅到了羊毛”,但长期看,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生态(商家生存、骑手收入、平台服务能力),并最终会由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消费者承担代价。

  还有人担心,监管一出手,会不会扼杀创新?我觉得这个观点更站不住脚。从两次约谈来看,

  监管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引导行业从“低水平内卷”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创新”,反对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非理性竞争:

  那种依靠低于成本价倾销、过度补贴、压榨骑手和商家来换取市场份额的竞争,就是典型的“内卷”。它消耗巨大资源,却并未创造真正的社会价值或提升效率,只是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

  监管出手规范市场秩序,如反对价格战内卷、防止大数据杀熟、保障骑手权益、要求明码标价、打击虚假宣传等,正是为了遏制这种破坏性竞争,为所有参与者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其实这两个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真正能让消费者长期受益的“平价”或“便宜”,并非来自补贴和压榨,而是源于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带来的结构性成本降低。这才是监管出手的初衷。

  两个月两次约谈,表面看是踩刹车,实际是画红线:红线以内,天高任鸟飞;红线以外,露头就敲打。

  而对我们消费者来说,也不要天天指望从巨头们的内卷中薅羊毛。

  你点下的每一个红包,都是服务降级的回旋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4 10:54 , Processed in 0.07816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