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0

孙立平:面子是一个社会工程,历史上酿成悲剧无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点补充,一点思辨

  那件事情本身不再说了,先补充两个情况,以便使我们能准确地理解这件事情。

  第一件要补充的事情是:乌克兰电竞选手Zeus发表回应称,他发布的和中国女孩的视频没有任何露骨内容,他是单身,并非网传的有家室,他也从没说过她是easy girl。他补充说,请停止仇恨,我们都会犯错,我已经从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如果我能够以任何方式帮助那个受影响的女孩,我会很乐意这么做。

  第二件要补充的事情是:这个事情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在网络上开始发酵的时候,学校并没有马上处理。可能是因为随着网上热度的升高,学校觉得受到负面影响,才做出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学校四月份就联系她,让她退学,打算轻轻放下。但该生没有回复,才有了后来的公示。

  所以要补充这两件事情,是因为我在上期《八面来风》中摘引那篇文章的时候,用了人渣+大学+媒体,你们在联合把她推向绝境”的说法。尽管原文是“你们在联合杀人”,我给改成推向绝境,已经委婉了一些。但如果上面补充的这两件事情都属实的话,可以说,尽管那个乌克兰人的行为有失当之处,但人渣这个词还是有点重了;学校的实名公告确实不妥,但事情确实是有一个过程,也算事出有因吧;真正的罪魁,是社会舆论,不知道这几天这件事是怎么热起来的。

  想做的一点思辨是,许多的舆论,包括学校的公共,都把女孩的事情与所谓国格联系起来。姑且认为有国格这个东西存在吧,但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小女孩的行为,与国格完全没有关系。她代表不了也影响不了那个国格。不但她影响不了,作为一国总统的特朗普对美国国格的影响都有限。

  这件事情本身就这样吧。下面说说所谓面子的问题。

  面子是个什么东西?谁在讲面子?

  我们中国人爱面子,讲面子,把面子看得无比重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讲面子的不仅仅是中国人。

  其实,看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是不是特别重视面子,用一个标准就足够了,这就是他们是不是热衷于羞辱。

  阿拉伯文化也是一种非常讲面子的文化。阿拉伯文化中的“面子”常与“荣誉”紧密绑定,其核心是维护家族、部落或男性的尊严,甚至不惜以暴力为代价。这种文化根植于阿拉伯半岛的游牧历史、部落制传统及伊斯兰教的伦理影响。

  在阿拉伯传统社会中,若家族成员(尤其是女性)被指责“失贞”“不忠”或遭受侮辱,男性必须通过“复仇”恢复荣誉——即使付出生命代价。这种逻辑在“荣誉谋杀”(Honor Killing)中体现得最为极端:根据联合国2020年报告,在中东部分地区,仍有15%-20%的女性凶杀案与“维护家族荣誉”相关。

  拉丁美洲也盛行面子文化。在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面子”常与“体面”和“家族荣誉”绑定,其核心是在社区中维持“值得尊重的家庭”形象。这种文化受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天主教伦理、印第安传统及“大男子主义”影响。在拉美传统社区中,女性的贞洁、婚姻状况会直接影响家族面子。未婚女性若发生婚前性行为,可能被家族“驱逐”以“维护清白”;已婚女性若被丈夫出轨,家族可能要求她“忍气吞声”,避免“丢家族的脸”;家庭成员犯罪后,亲属可能为其“求情”或“赔偿”,以“保全面子”而非追求法律公正。

  在传统的拉丁美洲社会,甚至妻子经济独立或性格强势,可能被视为“没面子”。这一点与我们社会倒是有一点相像。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男性的尊严。

  同样讲面子的还有我们的东邻日本。在日本,在公开场合的失误,比如说错话,不小心摔倒,都可能被看做是很严重的事情,是没面子,可能引发强烈羞耻感。日本的政治家或企业高管因丑闻辞职时,常常要履行谢罪的仪式,如公开的检讨认错,有的甚至要举办谢罪记者会。目的就是通过自我牺牲,来维护政府、企业与家族的面子。

  不过日本人在讲面子的时候,有一个做法要比其他地方强,他们往往不是通过惩罚别人而是通过惩罚自己来维护所谓的面子。从人们常见的鞠躬道歉,到历史上偶尔发生的切腹自杀,都是挽回集体面子的仪式性做法。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阿拉伯的“荣誉面子”、日本的“耻感面子”还是拉美的“体面面子”,其本质都是一种社会建构,都是一种社会工程,目的是通过社会评价维护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尊严,进而维护一种秩序或统治。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

  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经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菊与刀》。在这本书中,她提出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区别。

  在她看来,日本文化是一种“耻感文化”(Shame Culture),这种耻感文化依赖于外部的评价,即别人是怎么看我的。而西方文化则是一种“罪感文化”(Guilt Culture),罪感文化依赖于内在的道德判断,即我做错了。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西方罪感文化的来源,从根本上说是基督教之“原罪说”,在罪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种道德的绝对标准。这种罪感文化有几个特点,一是罪感具有普遍性,无论个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况是怎样的,个体身上的罪是相通的;二是罪感具有了“自律性”。罪无法掩盖,也无法消除,只能靠“赎罪”的方式得以救赎。三是罪感与每个个体相关,和家族之间的关系较为弱。

  而耻感文化的特点则相反。首先,人们强调的是外在的评判标准,而外在的评价会有很大的相对性,因而缺少一种道德的绝对标准。表现为,以他人之是而是,以他人之非而非。其次,耻感文化强调外在的约束力,这样人们就特别在意对自己罪错的掩饰,所以,文过饰非、委过于人,就是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再次,由于缺少一种原罪感,道德往往成为对他人的要求,而不是对自己的约束。

  说到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尊严与面子是什么关系?这两个概念看起来差不多,但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可能非常爱面子,甚至为了面子,什么冲动的事情都得出来,但当他的尊严受到严重侵犯的时候,他却完全不当一回事。相反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普遍存在。我做错了事情,坦率认错,看起来是没面子了,但实际上他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我不能成为一个是非不分,有错不改的人。

  尊严是基于内在价值,面子是基于他人评价。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关于面子问题的这些讨论,与人们热议的事情,有的有关,有的无关。但我想,有了这些背景,我们的讨论可能更理性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5 10:41 , Processed in 0.1094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