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38|回复: 0

徐吉军:机器人首次迫降人类:人类战争史最可怕的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8 01: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7月9日,哈尔科夫战线,一个不起眼的交火点,发生了足以写进军事史的重大事件:

  乌克兰军方宣称,俄军士兵首次在没有人类步兵参与的情况下,向“机器人”投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投降的俄军士兵随后在全程无人陪同的状态下,由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押送”回到了乌军阵地,被收编为战俘。

  这是战场上从未出现过的场景。

  不是空军轰炸,也不是装甲突袭,

  不是战壕肉搏,也不是喊话谈判,

  甚至没有一个乌克兰士兵在场。

  整个投降与押送流程,全由冰冷的金属机器完成。没有对话,没有同情,没有情绪。

  这是战争史上的首次:机器俘虏人类。

  如果说,战争本质是“人类意志”的延续,那我们要问一句:

  当人类不再亲自战斗,战争的正义与责任还存在吗?

  根据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的公开资料,这次战斗中,乌军使用了数台地面无人作战平台,携带爆炸物,直接逼近俄军掩体。

  在摧毁几个据点后,一台机器人缓缓接近一处坍塌庇护所。俄军士兵眼见爆炸迫在眉睫,主动举手投降。

  而后,一台悬停空中的无人机出现在他们上空,似乎“示意”他们行动。最终,这几位俄军战俘跟随它的指引,走出了战场。

  这不是电影情节,也不是科幻小说。

  这是真实发生的现代战争现实。

  很多人也许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我想直白地说:

  这是战争第一次,从人征服人转变为机器迫降人。

  这种变化,不止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是战争伦理的深层动摇。

  人类为什么会选择投降?

  通常是因为恐惧、绝望、对对手的敬畏、对生存的希冀。

  但面对毫无情感、无法沟通的机器,士兵选择了放弃抵抗,交出武器。

  这是一次战术胜利,也敲响了人类文明的警钟!

  在传统战争中,即便残酷血腥,人与人之间尚存某种“共同的苦难感”。

  即使是敌人,也懂得痛苦;

  即使交战,也有战后人道安排;

  即使是你死我活,也还保留一丝人性的尊重。

  但如果未来战场上出现的是没有面孔、没有感情、没有判断的冷冰系统,那么,人类的尊严在哪里?

  一个无法对话的对手,是否配得上投降这一人类概念?

  人类正在用技术把战争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变成“人类与工具之间的反噬”。

  这不是文明的进步,而是一种自我毁灭的开始。

  科技的确在改变战争形态,但也正在剥夺战争应有的道德边界。

  按照《日内瓦公约》的规定,战俘应由交战人类军方接收并予以人道对待。

  可现在,俄军士兵是向机器投降的。没有听到人类语言、没有接受人类命令、甚至没有见到人类面孔。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的投降,法律上有效吗?

  他们有权利申诉“我没有真正被俘”吗?

  如果无人系统误杀、滥杀,谁来负责?

  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技术革命,却鲜有人反思:

  机器所主导的战争,是不是已经将战争本身推向了模糊地带。

  今天可以让机器押俘,明天会不会让机器判决?执行?处理?

  当机器主宰战场、裁定生死时,人类社会还有法律与良知吗?

  美国人和以色列人最喜欢说一句话:

  “用技术减少伤亡,是道德的进步。”

  听上去很美好,但实际上很无耻。

  人类这样无限发展战争技术,最终世界不可能更安全,而战争会更残酷。

  从无人机的自杀式攻击,到智能识别打击,再到今天的无人迫降,看似是对本方士兵生命的保护,实则是对敌人人权的剥夺。

  如果战争的一方可以零伤亡取胜,意味着另一方毫无还手余地。

  二战后的国际力量一旦彻底失去平衡,未来就是灭世之战。

  今天的乌克兰,是世界列强的试验场。

  美国、北约、以色列用它来测试每一种新型无人作战模式:

  蜂群无人机如何干扰战斗机;

  地面机器人如何清剿防御阵地;

  AI系统如何调度前线打击顺序;

  多平台无人协同如何压迫步兵心理防线。

  战争本身已经够残酷了,如果让不懂情感、不讲道理、不讲伦理的机器主导对决,那将不是胜利,而是灾难。

  哈尔科夫的这一天,俄罗斯士兵向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投降。

  这或许只是一个战术节点,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它是一道分水岭。

  从这一刻起,战争不再是人类独有的游戏。

  我们不能只会感叹,更要思考如何面向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22:40 , Processed in 0.1093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