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1|回复: 0

戍天九思:不装了!硅谷巨头与美国“战争机器”联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17 04: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7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发表《硅谷为何与军火公司结盟》的文章称,长期以来,硅谷一直维护着其“进步摇篮”的形象。现在,硅谷正在背离这一形象。硅谷高管们现在身着迷彩服——这可能是美国科技界正在发生的“文化变革”最明显的标志。

  ▲硅谷防务科技公司“真知晶球”首席技术官桑卡尔、元宇宙平台公司首席技术官博斯沃思、OpenAI首席产品官韦尔和前OpenAI研究总监麦格鲁宣誓。

  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4名硅谷巨头的顶尖高管宣誓,以预备役中校身份入伍,正式加入美国陆军预备役“201分队”。这4名高管分别是硅谷防务科技公司“真知晶球”首席技术官桑卡尔、元宇宙平台公司首席技术官博斯沃思、OpenAI首席产品官韦尔和前OpenAI研究总监麦格鲁。“201分队”直接服务于美国陆军转型计划,目标是淘汰过时系统,采用“军民两用”商业技术,使部队更精简、更智能、更具杀伤力。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当硅谷高管在陆军预备役宣誓就任中校,当星链卫星成为五角大楼“最大股东”,人类正站在战争智能化的临界点——这场由AI驱动的军备竞赛革命,将重塑21世纪人类安全伦理与文明底线。

  硅谷军事化的三大标志性事件

  笔者认为,ChatGPT架起了人机对话的桥梁、极大地降低了AI使用的技术门槛,DeepSeek架起了AI实用化的桥梁、极大地降低了AI使用的成本门槛,而硅谷巨头与美国“战争机器”联姻正在催生AI军工复合体,加速推进美国数字霸权和数字殖民!

  一是俄乌冲突美国六大科技巨头参战。2024年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科技巨头是如何把乌克兰打造为一个人工智能战争实验室的》文章,揭示了在俄乌冲突中美国开辟数字战场的一些内幕,美国先后有六大金刚参战,乌克兰成为数字战场人工智能实验室。帕兰蒂尔公司宣称要当21世纪人工智能军火商;“清晰视野”人脸识别公司助力乌军斩首行动;微软公司助力乌克兰构建数字战场铜墙铁壁;谷歌公司切断俄罗斯导航和网络;脸书助力乌军数字游击战——接单式打击;“星链”提供战场实时情报和指挥控制。

  二是高管“入伍”与军事预备役部队。2025年6月,Meta首席技术官安德鲁·博斯沃思与Palantir、OpenAI等4名硅谷高管加入美国陆军新组建的预备役技术部队,宣誓就任中校职务,目标是将“技术专长与军事创新”直接融合。博斯沃思称此为“人生最大荣耀”,并公开承认硅谷正经历一场向军工开放的文化变革,打破了过去“进步摇篮”的和平形象。

  三是美国国防部巨额合同激增。OpenAI于2025年6月与美国防部签订2亿美元合同,开发“前沿人工智能原型能力”,涵盖网络防御、医疗优化及半自主AI代理系统,虽声称“不用于武器”,但技术边界模糊。微软2019年击败亚马逊拿下110亿美元“战争云”(JEDI)项目,为美军构建AI驱动的全域作战数据共享平台。Palantir的Maven系统已深度嵌入战场决策,整合卫星、传感器数据指导中东空袭任务。SpaceX“星链”低轨星座获军方3.16亿美元订单,支持高超音速武器对抗系统。

  ▲美国《电脑周刊》报道截图

  AI军事化技术渗透的核心领域

  美国国防战略正从传统重型装备转向以AI、自主系统、数据战为核心的智能化战争。陆军“201分队”吸纳硅谷高管,旨在将AI植入坦克、火箭炮等平台,并组建无人机/无人战车部队。五角大楼的“复制者计划”要求两年内部署数千套低成本自主无人机,对抗所谓“中国数量优势”。硅谷的AI算法、垂直起降无人机、大数据分析平台成为不可替代的技术供给。

  一是AI指挥决策。OpenAI与国防部开发的“半自主AI代理”将指挥官决策周期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实现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的数量级提速。

  二是无人集群作战。SpaceX星链卫星(4.2万颗组网)为无人机群提供全域实时数据中继,配合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构建海陆空协同的AI作战体系,其成本仅为传统空军的1/20。

  三是单兵装备革命。Meta与安杜里尔(Anduril)联合开发的智能头盔与AR战术眼镜,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原型实现意念控制装备,大幅提升士兵感知与反应能力。人形机器人Optimus战场版承担排爆、突击等高危任务,减少人员伤亡。

  四是后勤与情报颠覆。Palantir的Maven系统整合卫星、传感器数据,指导精准空袭与情报分析。AI预测性维护(借鉴特斯拉诊断系统)降低战车、战机损耗率,无人化物流车队减少补给线遇袭风险。

  技术中立幻象与人类文明困境

  历史上,正是美国国防需求塑造硅谷基因。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国防部采购了硅谷40%的芯片产量,冷战时期在雷达、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军事研发拨款直接推动了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技术突破,催生了惠普等科技巨头。硅谷的诞生本质上是“军转民”的产物,政府通过技术转化、专利共享和人才流动,将国防技术商业化。历史经验表明,从曼哈顿计划到互联网革命,科技从未真正“中立”——其方向取决于掌控者的价值观。

  今天,硅谷与战争机器的结盟,既是技术资本扩张的必然,也是大国博弈的缩影;既是美国维持军事霸权的捷径,也是将人类技术前沿推向危险地带的赌注。当AI可能决定人类生死之时,人类需以更高警惕守卫伦理底线:技术创新不应成为霸权工具,而应服务于文明存续的共同利益。

  未来,数字霸权与智能向善的较量将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5 19:02 , Processed in 0.12504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