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格兰:A股震幅巨大!全球最强大模型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A股市场的股民们,心情经历了一场过山车。

  早上一开盘,金融股中弹性最大的券商和金融科技就向上发起冲锋,银行也继续着自己的稳健,托着指数往上走,仅用半天时间,指数就涨了接近40点。

  似乎就要面向我说的3600去冲锋了。

  可到了下半场,风云突变,最近不断创出新高的银行股突然跳水,宇宙行从上涨3.5%掉到水下1%,整个银行指数更是在创出新高后,走出来个阴包阳,完全吐回了昨天所有涨幅。

  昨天像是游戏、PCB、CPO电子布、稳定币一类,近期炒的比较高的概念股,同样跌幅明显。

  有才的网友们已经开始用指数走势整起活了。

  那么问题来了,指数真的到顶了吗?

  昨天文章中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事实证明,今天的市场,完全在按照昨天的节奏在走,下午银行回落的时候,创业板和科创板的表现异常坚挺。

  市场走势很清楚,当指数过热的时候,操盘手就摁一摁银行降一降情绪,当散户抱怨的声音大的时候,就抬一抬创业板。

  这里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在当前行情节奏下,散户想要抓到高涨幅,只有通过提前预判埋伏。

  任何日内追高的操作都是不建议的,很容易被收挂旗杆。

  记住我对行情的判断,题材买跌不买涨。

  至于银行股,我还要再多说两句。

  在红利和小微盘股的杠铃策略下,银行持续得到机构资金涌入,这是没办法的事,机构是看相对收益的,别人都买自己没买,收益率跑输就是最大的罪过,打不过就加入嘛。

  银行没性价比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除了已经在车上的,我完全不建议之前没买银行股的散户,现在追涨银行。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19到2021年,那波机构抱团核心资产行情,也是涨了两年,抱团越极端,最后往往不是好事。

  别最后人家吃的饱饱的抹抹嘴巴散场了,你才赶过来着急买单。

  再来聊个这两天比较有意思的事,马斯克的XAI团队发布了全新的模型Grok-4。

  这个可是马斯克的骄傲,开发团队都彻夜睡公司去拼工作。

  谁说美国人就不卷?

  这次最大的看点是什么呢?

  只有最简单、最直接的两个字,推理。

  过去一年,大家最关注的大模型,不管是OpenAI的GPT-4o还是Anthropic的Claude 3.5,都是把聊天质量、多模态交互以及生成代码上下功夫,做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让用户在日常使用时感觉很顺手。

  但是在极限推理的方向,发力不足,只要问题稍有改动,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这次XAI,就把赌注全部压在推理赛道上,要打造“做题王”。

  标准版Grok-4在人类终极试卷HLE里,在关闭工具调用的情况下能够解出四分之一的难题,使用工具后,命中率达到 41%,能够重推理的Heavy版本,凭借在推理端多堆加的一层算力,把命中率直接冲到50%。

  50%的解题成功率不光代表把GPT-4o 和 Claude 3.5 甩在身后,更意味着模型真的能与高端科研类人才掰手腕了。

  Grok-4是怎么做到的呢?

  简单来说就是拼命买卡,大力出奇迹,把预训练、后训练、推理一起扩大规模。

  在Grok-3的时候,XAI就把预训练规模提升了十倍,使得模型能力第一次站进了第一梯队。

  这次的Grok-4并没有继续一位的放大预训练,而是把同等级的算力投入到了后训练阶段,再把同等级的算力投入到推理阶段。

  后训练用多智能体配合工具调用,把长链思维、数据检索和代码执行一起写进强化学习;推理阶段干脆允许多个智能体Agent并行辩论,再选出最优解向外输出。

  三条曲线全部都是十倍的叠加,最终才换来了推理能力的翻倍式提升。

  更重要的是,这相当于给英伟达老黄在GTC演讲里那三条scaling law做了印证,后训练和推理同样是吞卡怪,GPU 需求将从训练扩散到推理端。

  为了支撑这场“百倍扩容”,XAI的大集群也在疯涨。

  去年9月落地第一批10万张英伟达H100,11月扩到20万张,到了今年6月,外媒推XAI的算力集群已经逼近35万张H100或B100。

  马斯克也没闲着,为了解决电力问题,在抢卡的同时干脆买下整座变电站,全年长协订电,把配套都做齐了。

  按照这个节奏,到今年底,XAI算力集群突破50万张GPU,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以目前单张高端GPU动辄两万美元的价格,再加上配套的NVLink交换、液冷和变电工程,Grok-4背后对硬件链条的拉动可想而知。

  马斯克的策略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拼命买卡,拼命堆算力。

  这样看来,英伟达股价新高也就不奇怪了。

  那有人一定会问了,投入这么多,能把本钱赚回来吗?

  XAI 的定价策略主要聚焦高端市场。

  Grok-4 Heavy版的个人订阅价是每月300美元,和OpenAI高配打平,不便宜。

  而对企业端的应用程序借口API,则保持每百万token输入3美元、每百万token输出15 美元的价格。

  很显然,马斯克的经营策略就是,给专业需求提供高溢价,这OpenAI用免费/低价普通会员换全民普及的路线完全不同。

  这种策略,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受了团队里大量华人高管的建议

  实际用下来,Grok 4 确实在做题上很厉害,写代码啥的也很强,但设计、图像理解、写作这些创造性任务好像也会翻车。不管怎么样,这是目前在各种基准测试的表现中最强的模型。

  马斯克能做到这一切,网友的总结非常到位:

  我们跟美国缺的,这三点里好像只有算力。

  这让我对DeepSeekR2的期待也高起来了,期待着我们的最强国产大模型,也能走出自己的路,再次上演“奇迹时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3 03:01 , Processed in 0.15631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