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75|回复: 0

栩然:穷了几代人,却改变亿万人,影响至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穷了几代的毛家,即将迎来命运的大转折。

  毛泽东出生的时候,毛家虽然还没有完全翻身,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翻身的本钱。

  这个本钱,是毛顺生拿命换来的。

  毛顺生10岁的时候家里给他娶了童养媳,15岁时正式成亲圆房,17岁开始继承家业,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但问题在于,到他手上的这份家业拆东墙补西墙,已经千疮百孔,到了快散摊的地步了。

  毛顺生想要逆势翻盘,但翻盘也是要有翻盘点的啊。

  如果还是走他父辈的那条老路,前途一片渺茫。

  在这万般无奈的境遇下,他想起了,毛家祖上流传的血脉,做了一个决定:

  当兵。

  是的,毛泽东的父亲也去当了兵。

  关于毛顺生外出当兵的时间,各个史料上记载不一,有的说是十七岁,和毛泽东第一次参军的年龄差不多,有的说是二十几岁,还有的说是在毛泽东出生以后才外出当兵。

  当兵的时间,有的说是好几年,也有的说是一年多。

  关键是,这些书都是正经出版的毛泽东传记,作者都是言之凿凿地写下这些相互矛盾的时间的。

  出于慎重,我又去研究了一番,然后发现:

  真的没有什么确定的记载。

  目前,真正可以作为推论依据的,大概是三条。

  一是毛泽东自己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说毛顺生“他当了一年多的兵”。

  二是毛家两个孩子的出生时间。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12月,他的弟弟出生于1896年4月。

  三是在毛泽东之前,其母亲还曾育(请注意,是育而不是怀)有两子,但都早夭了。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进行推论。

  毛顺生出生于1870年,1885年正式成亲圆房,1887年开始继承家业。

  根据我目前查到的资料,都认为毛顺生是在当家后才有了子嗣。

  假定他当家一年后1888年,有了第一个孩子,但不幸早夭。

  又过了1-2年,有了第二个孩子,仍然不幸早夭,这时候是1890年左右。

  那么在1893年初,毛泽东受孕之前,毛顺生有几年时间可以在外面当兵。

  这是第一个可能的时间点。

  第二个时间点,则是毛泽东出生后和他弟弟出生之间,即1894年至1895年,大概也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在外面当兵。

  到底是哪个时间点呢?

  说实话,我也无法确定,因为所有可以查到的资料上,都没有详细记录。

  我只能结合其他情况,进行合理猜测。

  这个情况就是毛泽东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直到过了8岁才回到韶山。

  我根据生活常识大胆推测下,毛泽东之所以小时候就被带去了外婆家,很可能是因为毛顺生出去当兵了。

  但其实,对于推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毛顺生家正好就是在毛泽东出生后开始走上翻身路的。

  所以,很合理的一个猜测是,毛顺生是在毛泽东出生后不久出去当兵的,然后在1895年下半年毛泽民受孕前回来的。

  这个时间正好一年多,也符合毛泽东亲口说的,他父亲外出当兵的时间。

  毛顺生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正是当兵干活的好料,后来的毛泽东很好的遗传了这一身材优势。

  02

  要知道,在南方地区,在一百多年前,能长到如此身材,什么话都不用说,站在人群里,就鹤立鸡群了。

  毕竟,直到2021年,整个湖南地区的男性平均身高也才168.99cm。

  关于毛顺生在外当兵的这一段经历,一般都是一笔带过,非常简略,我很好奇,就去查了下。

  发现史料缺乏,基本都是猜测。

  比如猜测毛顺生参加的是湘军(这个倒应该是),当兵期间去了外省等等。

  当然,如果毛顺生真的是在1894年出去当兵,那么,在他当兵期间很可能见证了一段改变中国国运的历史事件。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

  一塌糊涂,一败涂地。

  在甲午海战之前,清朝政府虽然腐败,但仍然绷着面子,维持着最后的帝国尊严。

  但到了甲午海战,被小小的日本按在地上摩擦,清朝的皇帝新衣被一把扯到地上,露出了早已破败不堪的里子。

  甲午海战后,中日签署《马关条约》,除了给予日本各种特殊权益,台湾及澎湖列岛被割让,还要赔偿白银2亿两。

  这个赔款额,历史上仅次于庚子赔款的4亿五千万两。

  更重要的是,日本就此打开了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甲午海战期间,当时的湘军有不少都被派往定海等地区参与协防。

  如果毛顺生在那时参加湘军,是很有可能见证甲午海战的惨败的。

  至于他后来有没有向家里人提起过这场丧权辱国的惨烈失败,就无法推测出来的。

  我们只是知道,毛泽东还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日本充满了警惕。

  毛顺生当兵一年,不仅没有缺胳膊少腿,而且省吃俭用,带回了不少军饷。

  湘军的军饷一向丰厚,根据史料记载,曾国藩最早创建湘军时,最低等的每天也有一钱饷银,一个月也有几两银子。

  后来毛泽东17岁的时候参加湘军,一个月的饷银是7个大洋,对比下他二十多岁去北京做图书管理员时一个月8块大洋的工资,就可以知道,这笔费用确实不低。

  毛顺生除了积攒了一些饷银,最重要的是,他开阔了眼界,见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见到了满江的货轮,各种各样的商品,沿着长江在各个城市流通。

  而在各个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永远是叫卖声最起劲儿。

  城里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更是让他眼花缭乱。

  毛顺生在外面,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与农民完全不同的生活。

  他难以想象,外面的世界居然是这种样子,离开了土地,人们的生活甚至能变得更好。

  后世经济学家说过,棍棒打不垮经济规律。

  枪炮也一样,人要吃饭穿衣,就得有交易,越是兵荒马乱,对于某些胆大心细的生意人,反而是好机会。

  这就是“风浪越大鱼越贵”。

  03

  渐渐地,见过了世面的毛顺生悟出了人生里的第一个道理:只有做生意,才能真正改变自家的命运和生活。

  于是,从外面当兵回来的毛顺生,拿着靠饷银积攒的人生第一桶金,赎回了被典当的田地,开始了省吃俭用的逆袭之路。

  手里的田地虽然还不多,但一季的收成除了留够家里食用之外,还能有些盈余。

  如果是在过去,他会把这些粮食积攒起来。

  但如今,毛顺生会把剩余的稻谷碾成米,而后挑到镇里甚至县城去出售。

  虽然每次的收益不多,但是集腋成裘。

  而且,碾米产生的谷糠,毛顺生又积攒着用来养猪。土地上产生的收益,几乎被毛顺生完全利用起来。

  那几年,他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每攒下一点钱,然后就买进一点地。相比于周围的同族人还有乡邻,毛顺生家里的日子,一天天活泛起来。

  当兵的几年,培养了他果敢和坚毅的性格,这对于他做生意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生活里见过的很多退伍军人。

  没当兵之前,可能学习也不好,做什么都没有长性。

  当完兵回来,你会发现,他们学什么都变得很快,也很能做成事。

  许多退伍军人回到老家,拉起几个战友就能打拼出一番事业。

  这是因为,他们把部队里的这种作风带了回来。

  说到就一定要做到,哪怕再难,付出再大的努力,也会咬着牙干下去。

  到毛泽东1902年从唐家沱外婆家回到韶山的时候。他们家,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家。

  毛顺生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他跑去老丈人家拉来了投资,他先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入了股,又与“祥顺和”、“彭厚锡堂”等店铺建立了商务往来。为了流通方便,他自己还印制了取号“毛义顺堂”的纸票作周转,同时也使用湘乡大平坳一家大商号“济春堂”的纸票。

  毛顺生家巅峰的时候,据毛泽东自述,大概积累了两三千元(当时的银元)的身家,这在当时,已经算一笔巨款了。

  1917年,在毛泽东还在长沙上学的时候,毛顺生将上屋场的房子进行了改扩建,从5间半茅草房,变成了13间半青瓦房。

  多说一句,在南方农村,青瓦房就是住房条件质变的标志了。我们家在当年的省级贫困村,直到1980后,才终于住进6间青瓦房。

  这中间差了半个多世纪,你们可以想见下,毛顺生从当家时的“负债”到后来的富农,在当地,已经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只不过,他的儿子,毛泽东的光芒太耀眼了。

  在毛泽东的对比下,毛顺生的这一生显得如此得微不足道。

  实际上,只是看毛泽东的父亲,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在那样的条件下,已经走出了多少普通人不可及的励志成功路。

  这其中得精打细算/谨小慎微,一点一滴地积累,开拓,完全可以拍一部《闯关东》或者《大染坊》。

  毛顺生精于算计,经常说一句话“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

  据说双手都会打算盘,放到现在参加什么珠算技能大赛,妥妥的种子选手加花式炫技高手。

  他后来教毛泽东打算盘,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一手绝技传授给他。

  他自己虽然做着生猪的生意,但从来舍不得吃肉。而且脾气比较暴躁,动辄打骂毛泽东兄弟。

  毛泽东很小,就被赶下地去干活了。

  既锻炼了体格,又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

  虽然,从后来的情形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毛泽东并不喜欢种地。

  但他忠厚善良的性格,还是会让他去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

  04

  有一次,毛顺生让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一起去收田里的豆子。

  弟弟选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捡,因为这样捡起来容易,完成的面积看起来也大;但毛泽东却从密密的地方,一颗一颗地捡起。

  毛顺生来后,随便一看,发现弟弟完成的面积多,就表扬了泽民,顺便责骂了几句毛泽东,但毛泽东也不去争辩。

  多说一句,毛泽民继承了父亲精于当家的本事,尤其是毛泽东从1910年起基本就开始在外面,家里的事情很多都靠弟弟毛泽民来张罗和操持。

  后来,毛泽民跟着哥哥闹革命,当上了中华苏维埃银行第一任行长,也离不开这种精于理财的本事。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农民。

  毛顺生既有当兵的火爆脾气,也有着生意人的精明。

  毛泽东后来说,他自己是一半虎气,一半猴气。

  这样来看,他的一半虎气和猴气很可能都来源于他的父亲。

  但毛顺生的两者都走到了极端,脾气暴躁动辄打人,精于算计,连自家兄弟都不放过……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讲到了毛泽东和他父亲的矛盾。

  实际上,这种矛盾除了传统意义上反抗“父权”之外,已经有了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了,毛泽东虽然是富农子弟身份,却关心贫农/雇工以及更穷苦人的生活。

  而他的父亲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家从富农变成小地主,甚至大地主,一代一代干下去。

  如果照这样下去,解放后,他的父亲很可能会走会毛泽东所带领的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而毛泽东很早就摒弃了这种想法。

  虽然那时候的他还没有彻底改变这种社会制度的意识,但已经开始反抗代表这种思想的权威。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党的早期领导人,很多都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比如彭湃,毛泽东称他为“农民运动大王”,他的家里是南方有名的大地主,多大呢?

  这么说吧,因为搞革命,彭湃的大地主父亲觉得他是个“败家子”,

  分家的时候,彭湃拿的份额几乎是家里最少的,但这些田地连起来一眼也望不到边。

  澎湃后来一把火把这些田契全烧了。

  然后带着那些贫苦百姓一起闹革命。

  那你说,他图啥呢?

  大概就是两个字吧。

  信仰。

  就像知乎上有人评论的:他不闹革命依旧是人上人,大少爷,金钱、女人、地位什么都不缺,可以说最没有革命动机的群体。

  彭湃不是活不下去了要搞事,不是官府剥削太厉害要聚义,他放着这种人上人的生活不过了,去解放他本来该欺负,该剥削的人,只因为他觉得人活着不该这样,中国要新生。

  这除了高尚还有别的形容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07:06 , Processed in 0.18791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