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8|回复: 0

云石:学霸拒当清北炮灰,有问题不仅仅是老师的师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两天新上的热搜,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一中学理科重点班的班主任漆某芳,因为班里3名学生没填报其建议的清华和北大,转而选择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热门专业,于7月5日在班级群发文怒斥。

  事情本身不复杂,甚至也很常见,上过重点高中的人,就算自己没亲身遭遇,也多半见过这种本校高考压线学霸被老师校长逼着哄着冲清北的事。

  说实话,这事儿确实挺缺德,也挺害人。我记得当年我高考时,咱们班学霸高考完估分后觉得冲清北有风险,本想退而求其次,但就被班主任引诱着去冲了北大,结果不出意外落榜。当年还没有平行志愿一说,这一滑就直接滑出了一本(当年的一本大致等同于211),最后一个清北压线级的学霸,居然被迫去读了一个二本(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一本双非)。

  因为这事儿,很多年里我对中学教师这个群体都没太多好感。当然随着年岁渐长,认知成熟,我也逐渐理解了老师的无奈——毕竟奖金、职称都跟清北学生数量高度挂钩,利之所在,想让他们抛弃世俗去当圣人,未免太过苛求。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种事儿依然是很没品的。尤其是这个老师,居然还跑到班级群里公开霸凌学生泄愤,这就不光是师德问题了——连为人师表的基本脸面都不要了。

  但是,骂归骂,前面说了,把板子全打老师身上并不合适,甚至打学校身上都未必合适。毕竟本质上他们也不过是KPI驱动下的牛马工具而已,真正将这帮以教书育人为基本职业操守的老师,逼成拿学生前途命运博自己功名利禄的赌棍,还是重点高中通行的那套,以清北为核心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

  那问题就来了,这套以清北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究竟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认为是政府搞的。但至少在中央层面,没有用清北学生人数来考核各地教学成绩的理由——毕竟清北,乃至所有部属学校的招生名额分配,都是由它最终决定的。既然都分配了,还拿这个考核个啥?它更为看重的,肯定是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提升。

  如果是按照这种理念,理论上地方政府也没必要去过度看重清北,把资源分配的平均点,拉动学生整体水平提升不是更好?

  但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政府想拉动一个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恰恰需要凸出清北。

  为什么?因为清北具备标志性的示范效应,而这种示范效应,对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至关重要。

  说白了,教育这个东西,它就不是政府单方面砸资源就能搞成的,而是需要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配合。如果家长不重视教育,社会忽视教育,那你政府和学校就是用尽吃奶的劲,也是事倍功半。

  所以,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家长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但问题是,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很多人觉得,这还用专门去做?读书好的人当官发财,然后衣锦还乡,这不就是最好的示范?

  听上去是这样。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读书好的人都会升官发财。尤其是在过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管是官场和商场,风格都是比较草莽的,对知识文化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学霸在这两个领域出头的概率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反倒是江湖风格的大哥,凭借敢闯敢拼的风格,和对人情世故的熟稔,很容易在官场商场出头。

  这样的话,很容易消解教育在大众,尤其是底层大众心目中的意义——你说你满腹经纶,做着什么对国家社会有意义的工作,这对过普通人来说有个屁用!对于生存环境窘迫,迫切希望子女改命的劳动人民而言,只有升官发财这种肉眼可见的效果,才能让他们对子女教育产生热情。

  而且,这种所谓的正反馈来的太慢,毕竟这些学霸就算当官发财,衣锦还乡,那也是几十年后的事了。国家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需要社会重视教育,哪能等这么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越落后的地区,本身出人才的概率就越低;如果读书改命的效果只存在于传说中,最多存在于书本,报纸和电视里,现实中基本见不到几个,那大家就会认为自己孩子走通这条路的概率太低,不值得花太多心血培养,还不如早点辍学去搬砖打螺丝划算。

  如果是这样,那一个地区的教育就陷入了死亡螺旋。

  那怎么办?那就需要立典型树榜样,用示范效应来刺激大众,让他们重视教育,而且这种示范是大家能够切身感知的,立马见效的。

  那怎么打造示范效应?就是将清北符号化,直接将读清北与出人头地划上等号。相较于复杂的教育水平划分体系,复杂的教育与成才之间的关联。这样的符号简洁明了,大众轻易就能接受。

  最重要的是,清北的名额是按省分配的,哪怕落后省份也能捞到不少,所以大部分地方都有考上清北的活人,能供当地群众感知。

  甚平时给清北班尖子生特殊照顾,考上了当地媒体大肆宣传,政府、地方企业重金奖励,让考生在当地名利双收,这本身就营造出一种考上清北等于出人头地的既视感。

  有了清北的示范,当地大众对教育的热情和重视程度就会大大增加。

  当然,并不是只有上清北才能出人头地。但问题在于示范效应的营造,需要舆论炒作。而舆论炒作需要爆点,必须聚焦头部。基于这种传播学效应,只有清北这两座公认的头部大学,才具备被聚焦,被炒作的资格。

  这就是清北在地方政府和学校那里,含金量遥遥领先的原因。若论真实含金量,可能清北是10的话,复交也能混到个8甚至9。但在地方所需要的宣传价值和示范效应框架中,清北生能起到的作用是10,复交生能起到的作用就只能是者1。

  既然如此,就可以理解老师和学校为什么要逼学生冲清北了——他们的利益是地方政府给的。地方政府需要通过示范效应来维持当地大众教育热情。如果清北生带来的示范效应传播是复交的十倍,那老师和学校能从清北生手上拿到的收益,自然也就是复交生的十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2 01:41 , Processed in 0.4375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