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时晨晨:重磅顶层设计!人口老龄化有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时晨晨。

  回上海后,我跟朋友们交流很频繁。昨天上午跟卖方的朋友交流,下午跟官方智库的朋友交流,其实宏观是有共识的。

  别看最近“反内卷”、“供给侧改革”等词挺火的,但是大家对宏观的看法其实挺一致的:内卷、需求不足、低通胀、储蓄投资失衡等等,根源都一样。

  根源之一就是,老龄化。

  巧的是,7月8日晚,第一财经出了一篇报道:“十五五”时期,我国将出台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最高层级的国家战略。“十五五”时期,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将会出台更加完备的顶层设计,更加普惠的养老服务。

  当然,一财用的词是,……会有新的突破。

  一句话总结,十五五时期,我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得到有效“应对”。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两点:

  1、之所以出台这样的政策,是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确实太严重了,不应对不行了。

  纵向看:根据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至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将从目前的3.1亿增加到3.9亿人,人口老龄化率将从当下的22.8%飙升至27.7%。

  这将是有史以来,我国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5年。

  横向看: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非常庞大,全球每4个老年人,就有一名在中国。

  届时,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亿。对比一下,美国总人口才3.4亿,日本总人口才1.2亿。

  公交车上,跟你挤来挤去的都是大爷大妈。周末狂商场逛街,一拨一拨的老年人也随处可见。晚上更是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

  到时候,别的地方的年轻人都能体验在上海的生活了,但是他们无法享受上海的工资水平。

  别地方的老年人,也无法跟上海老年人相比,因为上海的老年人不用工作,一方面有养老金,另一方面有租金收。

  所以,上海60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

  要知道,上海是财政最健康的城市了。别说五年后了,现在中部某省,养老金半年都没发了。打电话去问,都说CZJ还在统计。

  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得尽快解决,刻不容缓了。

  2、政策导向发生重大变化,从人口红利到投资于人。

  我们的政策一直都是,重生成轻消费,把人口当红利,不会轻易给补贴。

  有钱,有资源,都是“投资于物”。

  3月份,首次提出“投资于人”,并且强调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

  7月3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3岁以下婴幼儿,每孩每年可领3600元补贴。

  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没有付出什么普通人就能得到全国性补贴的政策了。

  从国理念的变化,我们也可以期待,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会有更好的政策。

  既然有顶层设计了,那么搞养老产业有前途吗?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分三个层次的逻辑。

  第一个层次逻辑:

  人口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他会孕育出市场规模庞大的新产业。

  比如日本,随着老龄化到来,相关的医疗、护理、生活消费、金融服务、养老产业等等,跟老年人相关的各类商品和服务都开始兴起。这就是银发经济。

  所以,我国老年人规模迅速上升,养老的需求迅速扩张,我国银发经济也会随之快速发展,各机构也都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

  比如:2019—2023年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以约13.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万亿元,GDP占比约为6%。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和GDP占比将分别达到19.1万亿元和9.6%;到2050年,增至49.9万亿元和12.5%。

  过去几年平均增速13.2%,未来增速也将达到9.6%,几乎是GDP增速的两三倍。银发经济的规模,也会从7.1万亿飙升至19.1万亿,再飙升至49.9万亿,空间也非常巨大。

  所以,银发经济很有前途啊。

  第二个层次逻辑:

  中国完全没法跟日本相比。日本的人均收入非常高,养老保险也非常完善,钱和资源都集中在老年人手中。

  反观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只有日本的34%,而且7.7亿农民的退休金只有一两百。

  所以,银发经济在中国没有前途。

  至于各机构预测的数字,都是基于各种假设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但是这些假设条件都不对,所以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预测不会兑现。

  第三个层次逻辑:

  银发经济,跟人口规模无关,只跟养老金如何发有关。(声明:以下内容只从经济上分析,不是价值观判断)

  看一个数据:美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年收入约25万美元或以上)的消费支出现已占到全国总消费的49.7%,创下自1989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而三十年前,这个比例仅为36%。

  凭什么美国10%的人,占据了美国近50%的消费?因为决定消费的,不是人口数量,而是钱的数量。

  经济学上讲,富人的消费边际很低,穷人的消费边际比较高。

  意思是,给穷人一些钱,他们会很快的消费掉,因为他们缺的东西太多了。给富人一些钱,他们不会花掉,因为他们该买的东西都买了。

  但是这种情况不适用于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消费特征是一条“哭泣曲线”。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其他保障缺口还很大,所以给穷人发养老金,他们会存起来,像守财奴一样。

  最后这笔钱要么给自己孙子花掉,要么自己看病花掉,要么被各种骗局骗走等等。

  总之,这钱,花不到他们身上。当然,我们绝对支持给底层人更多保障,更多养老金,让他们也敢于花钱。这也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对于富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养老金,消费层级不一样。常规意义上的银发经济跟他们无关。

  所以,银发经济是否会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中间阶层的人群能够拿多少养老金。

  假设现有保障体系不改,如果每年有5万亿的养老金支出,全部发放给8亿低收入群体,那么每年形成消费的金额恐怕只有0.5万亿。

  如果这5万亿全部发放给中间阶层,那么这笔钱可能会全部被消费掉,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庞大的银发经济。

  所以,银发经济的逻辑是畅通的。

  银发经济的逻辑,你思考到了第几层?

  其实,养老问题,在全世界都无解。

  这两年的日本,工资又增加了,通胀又起来了,就连房地产,也恢复到泡沫前水平了。

  但是硬币的另一面是,日本的养老神话,“塌房”了。

  日本作家川口彰俊写了一本书《高龄海啸》,日经新闻拍了一部纪录片《老后破产》都讲了一个事情,日本养老机构大面积倒闭。

  实际上,一直一来,日本的养老机构日子都不好过,大部分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况,尤其中小养老服务机构。

  当疫情来袭,以及通胀上升后,日本养老院的收入没法增加,但是成本上升了不少,无法持续经营就选择了倒闭。

  所以,我们想要体面的养老,只有一个希望,期待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成本下降,寄希望于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医疗器械普及且廉价等等。

  否则,我们延迟退休,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就是板上钉钉。万一养老金发放不及时,那么老了有一份工作,就是修来的福报,就像N年前在大厂996就能拿百万年薪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07:06 , Processed in 0.1879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