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8|回复: 0

云石:美国不降息,中国不放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经济形势,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不怎么好。通缩环境依然在持续,企业也很多都在裁员降薪,普通人找工作难上加难。至于政策环境,年初就开始说的择机降息,都到年中了才象征性的来了10个点,市场流动性也波澜不惊;投资方面,股市自从去年924冲了一波后,现在也大致稳定;楼市更不用说,虽然一直都是在说企稳,但这最多也只是体现在部分高能级城市的改善型新房楼面价上头,二手房实际上依然是在阴跌——这意味着居民资产负债表持续恶化。而寥寥几个大城市改善住宅的热销,最多只能说是给财政补了点血,至于其他方面的经济带动作用,实话说真谈不上。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现在依然处在经济周期的底部。

  那么,这种局面,还要持续多久?

  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好不了了,未来几十年都会是这样。并以日本为例,证明我们也将陷入失落了20年甚至30年。

  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这种说法,纯粹是制造焦虑。这里我不想扯什么大道理和宏观叙事,就说点实在的,日本之所以经历失落的30年,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他们的产业基础,在此期间是持续萎缩的。30年前,日系工业品畅销全球,发达国家就不说了,哪怕是当时穷的要命的中国,日立冰箱、松下洗衣机、索尼电视、爱华随身听、JVC等等,都是城市小康以上家庭的标配。至于丰田日产本田这些汽车,那就更不用说。

  而现在日本还剩下什么产业?就一个汽车了。而即便是汽车,也已经是日落西山,衰落已不可阻挡。

  作为一个工业国,工业制造业的持续衰退,这才是日本经济失落30年,始终无法反转的根本原因。

  那中国面临的局面,跟日本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诚然,鉴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红利吃尽,咱们想像过去四十年那样爆发式发展,这个可能性确实不大了。

  但爆炸式增长不可能,稳步前进还是没问题的。

  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几年,我们肉眼可见的能感受到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造船、大飞机乃至医疗器械等等行业的升级突破——也就是说,我们的产业基础是在不断做大做强的,而且这些做大做强的产业,未来还有极大的肉眼可见的增长空间。

  既然如此,我们怎么可能走日本的老路?

  而从投资角度来看,这几年股市和楼市确实不怎么样,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居民存款总额已经高达160万亿,同比增长11.9%。而且这种增长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从疫情那几年开始,居民存款总额就不断创历史新高。

  当然,很多人说增加的都是富人的钱,跟老百姓没关系。这话前半段没错,但后半段纯属不懂经济。钱是富人的不假,但跟老百姓没关系就是扯淡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富人把钱全存去银行,那确实跟老百姓没啥关系,但如果他拿出来消费,以及投资,那就是注入经济循环,就变的有关系,而且是大有关系——这160万亿,哪怕只要有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在同一个时间段投入股市和高能级城市的改善型房产,那立马就会激活市场,开启新的经济周期。

  所以,不管是从产业基本面看,还是从财富积累角度看,我们的经济都是有重新向上的基础的,所谓的经济底部长期化,绝对是无稽之谈。

  那为什么这么久了,我们还不启动新周期呢?

  因为战略时机还不成熟,拐点还没到来。为什么拐点还没来?因为美国降息卡住了。

  我们的放水,是必须要跟美国那边同步的。毕竟不管从趋势上怎么看衰美元,但至少现阶段,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美国依然是金融霸主。所以,美元依然是“”他们的货币,我们的问题”。现在美国那边基础利率依然高达4.25——4.5,而我们这边早已跌到2以下,中美之间依然存在较高的利差。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先于美国放水,那受中美利差拉大,以及先于美国放水导致的汇率贬值双重影响,势必引发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不仅放出来的水要外逃,还在国内的存量财富也同样会大把流向美国,去填他们的债务填坑。

  那就成了咱们割肉去帮美国补疮。

  这就是我们经济通缩,国家有政策也不大出,有资源也不动用的原因——咱们启动经济新周期的内部基础是成熟了,但是外部环境还不成熟。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降息呢?

  其实站在美联储的角度,它也很想降息——毕竟4.25-4.5的基础利率,这对美国来说也实在是太高了,做什么生意的利润能覆盖得了这么高的利率成本?所以这种高利率持续下去,势必对美国实体产业造成巨大伤害,加剧它的经济脱实入虚,并且让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但美联储又确实不能降息。之所以不能,不光是我们之前系列文章中提到的,降息意味着美元潮汐收割失败——其实撑到现在,这一轮美元潮汐已经失败了。现在硬撑带来的可能性收益,根本不足以弥补对自己造成的长远伤害。

  现在制约美联储降息的,主要是内外两方面因素。

  外部主要是中美博弈。

  这个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正如中国提前降息,会导致资本外逃,接盘美债一样;如果美国在中国前头降息,那美国那边也会资本出逃——即便不进入中国大陆,但也会进入香港;就算对中国心存顾忌的,也能明白此战过后中国将快速崛起,美国则加速衰落,所以这些资本即便不碰中国概念,但也会进入黄金、大宗商品等——反正就是用脚对美元资产投不信任票。

  既然如此,那美联储当然是尽量拖延——就算不能指望中国先撑不住,但至少也要拖以待变,争取看能不能拉爆几个其他经济体,或者有没有什么突发事件来改变大局。

  这是美联储迟迟不降息的外因。

  而相对于外因,更重要的是内部因素。从技术角度来说,由于通胀还没降下来,美债收益率也还在高位,如果现在降息,通胀起势不说,还会导致基础利率低于国债收益率的情况。

  现在美国实体经济的底子虽然已经千疮百孔,但金融层面,还是一片繁荣昌盛之像。投资也好、投机也好,大家对风险资产的期望值也依然很高——就跟几年前的中国楼市很像。

  这种时候,美联储应该做什么?如果参照中国政府对楼市先打后救的做法,它应该先把股市打下来——如果美联储自己做不到的话,那也应该等到爆发经济危机,股市泡沫经过一波挤压破灭,大家避险意识大增后,再去推动降息。这样一来才有可能维持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

  如果在股市本已处在高位,大家也依然相信股市还会不断创新高的情况下去降息,虽然短期内确实有很多低风险偏好的资本会从银行存款流向债市,但更多的肯定是因为降息的刺激而流向股市。而股市的这种虚火似繁荣,又会反过来带动美债收益率上升(当股市上涨时,如果美债价格不够低,没有足够的收益率,人家何必买它?还不如去美股里搏一把得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美国加速将进入高通胀(不断膨胀的美元计价金融资产,对应注定不可能跟上节奏的真实财富)。而高通胀意味着美元贬值速度将持续性加快,这会极大的损害美元的信用,降低持有人持有和使用美元的意愿,进而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所以,对美联储来说,它是不希望很快就降息的。对它来说,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想办法把资本从美股有序的赶向美债,这样既能打下美债收益率,缓解债务置换危机;又可以压制美股的泡沫。等美债收益率压低的差不多了,大家对股票的兴趣也没这么高了,自己再降息,就可以两全其美。

  当然,这种操作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代价,就是在美债收益率降下来之前,美国实体经济依然会因高息而承压受损。不过站在美联储角度,这已经是它能想到的最好解决方案了——骤然降息的话,搞不好等通胀快速起来,自己还要加息,到时候来回折腾,情况会更糟糕。

  只不过,美联储的这一套逻辑,不得特朗普认可。

  特朗普为什么不认可?首先,美联储这套搞法,来的太慢。而特朗普是带着MAGA的KPI来的。甭管MAGA是真是假,但必须马上出成绩,否则那些愤怒值拉满,恨不得马上就改变的红脖子基本盘会失望进而背弃——而特朗普作为美国政治体系中的异端,一旦被基本盘抛弃,下场不会好。

  那怎么快出成绩?首先得有钱花。等你美联储磨磨唧唧的搞,可能明年都未必降得到特朗普想要的点数——而他的任期总共只有四年,哪等得了这么久?真这么玩,可能中期选举直接就完了。

  美联储可以不考虑中期选举,但特朗普必须考虑!

  所以,懂王要快。必须马上给老子降,降得越多越好,这样自己才能在短期内搞到一大笔钱——甭管是用来干正经事还是揣进腰包,反正这钱必须要快速到账。

  其次,美联储的这套逻辑,还是建立在自己主导货币控制权和经济解释权的基础上的,是由自己来决定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节奏。至于特朗普——白宫,不好意思,行政方面他是总统,但货币政策——经济运行,他没有决定权——甚至有没有话语权,也得看美联储是否买账。

  当然,这个也是美国的惯例了,过去白宫和美联储都是这么配合着玩下来的。

  但特朗普跟建制派总统不一样,他本来就是异端,所以哪能心甘情愿被美联储钳制?相反,他一直都想将货币政策制定权收归己有。如果依然按照美联储的安排走,那特朗普就彻底被美联储给吃死了——以他们之间你死我活的关系,届时特朗普别说拿不到什么货币政策主导权,连中期选举都会输的一干二净,然后沦为瘸脚总统,啥也做不了。

  所以,特朗普搬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关税战。

  关税战即便是对于内部党争,也是典型的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直白点说就是缺钱是吧,那就用美国霸权逼全球交保护费,交上来不就有钱了么。有钱了老子就可以办事捞取民意,可以喂饱各路利益集团。等政治资本攒够了,再回过头来收拾你美联储,抢夺你对经济运行节奏的控制权,抢夺货币政策的制定权!

  这对美联储来说,是巨大威胁。而且这种威胁,不仅仅在于特朗普隐藏其后的绕过美联储对付美联储的阴谋算计;甚至关税战这事儿本身,就是在挖美联储的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联储,以及背后的金融资本,是靠美元混饭吃的。美元的影响力决定了美联储的影响力。特朗普打关税战,是以美国不提供消费市场(其实就是不提供美元——毕竟除了美元,美国也没什么可以输出全球的商品了)来要挟全球。

  这就会造成一种什么后果——就是大家既然都缺美元,那贸易时索性就不用美元了。

  这就要了美联储的老命!所以美联储坚决反对关税战,不断发出警告,并以关税战会推高通胀为由,死死维护高利率——以此抬高联邦政府的债务置换成本,给特朗普政府施压。

  当特朗普与美联储,围绕降息开始博弈,降息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降息与否,也再不仅仅关系美国国家利益,更直接成为两派争权夺利的党争筹码!

  这样一来,本就不简单的问题,就更复杂化了。鉴于双方都不可能轻易在党争中认输,那围绕降息的一系列问题——是否降、什么时候降、降多少等等,都不光要取决于经济形势,更要取决于两派势力的博弈进程和结果。

  这样一来,降息步骤和进程所消耗的时间,就大大超过了预期。甚至于,也使得一系列预测,失去了准确度——你可以预测美国经济变化情况,但你咋预测特朗普和美联储的政治博弈进展?

  那么,对这种情况,中国怎么办?

  很简单,也只能继续等待。从战略角度来看,美联储降息是必然的。毕竟这么拖下去,对美国经济的深层次伤害实在太大——不管是外部的心存侥幸,还是内部的党争,都不可能让美联储真死撑太久。所以从今年底到明年这个时间段内,美联储不管是否达到目的,都必然要降,而且是持续降——否则真拖出坨大的,把美国经济玩崩了,特朗普肯定把屎盆子全往他们头上扣。

  但战术上,美联储肯定还是会尽量把控节奏,做好预期管理,尽量把对美国,以及对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只能两手抵御——基础层面,依托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成果——比如智能电车等,通过他们的国产替代和出口,在基本面方面给经济托底;政策层面,则是喊话+挤牙膏——比如楼市,不行了就喊两嗓子,出点政策托一下,回血后就由着它撑俩月,不行了再打点滴;最多,也就是看着美元持续贬值并形成趋势,我们能获得一定的汇率筹码,就趁机稍微意思的降几个点,作为人民币升值过快的对冲,兼给大家减个三瓜俩枣的压力。

  总而言之,子弹慢慢打,不救市只托市,保证经济能低频运行就行了。直到美联储撑不住了,再随着它的节奏开阀门,把大招打出,完成经济的正式重启,并将下一轮全球经济的主导权顺利收入囊中。

  所以,大家还是忍忍吧。我们已经过了最初的战略防守,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未必是最难的,但绝对是最耗时间,最磨人性子的。但只要把这一段熬过去,当敌人撑不住先垮,那随着战略反攻的号角吹响,形势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有利于我们的一方迅速转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0 05:12 , Processed in 0.1719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