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环球科学:因NIH停止资助,曾诞生诺奖的蛋白质预测比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天文学 ·

  神秘天体A11pl3Z穿越太阳系,人类可能迎来第三颗星际访客

  当地时间7月2日,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社交媒体,表示“天文学家可能刚刚发现了第三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该天体被暂时命名为A11pl3Z,目前它刚刚进入木星的轨道内侧,预计十月份将穿越火星轨道。同时研究人员正在调取历史数据,查看该天体是否曾出现在更早的巡天观测中。

  新的测算结果显示,这个天体轨道的偏心率约为6,说明它正在沿双曲线轨道行进,这有力地表明A11pl3Z来自太阳系外。这是已知第三个疑似来自星际空间的天体穿越太阳系,首例是2017年发现的“奥陌陌”(Oumuamua),两年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了2I/Borisov,随后证明这是一颗“路过”太阳系的彗星。(Ars Technica)

  · 海外学界 ·

  因NIH停止资助,著名蛋白质预测比赛或将停办

  蛋白质结构预测是生物学的重要圣杯,科学家自1994年起每两年组织一场蛋白质结构预测大赛,即结构预测的关键评估(CASP)。CASP堪称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奥林匹克竞赛,推动了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与融合。202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AlphaFold,就是在2018年的第十三届CASP比赛上初露头角。

  但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当地时间7月2日消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CASP资助的资金已耗尽,并且负责监督这项资助资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向CASP提供的紧急资金支持也将于8月8日停止。CASP组织者就该竞赛的未来多次询问NIH官员,但从未得到任何资助保证。这可能是受到了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NIH科研预算的影响。CASP联合创始人约翰·穆尔特(John Moult)表示,竞赛组织者正在四处奔走,试图从基金会和其他国家寻找其他资助。假如CASP最终没能找到资助,这项已有30年历史的竞赛或将停办,对广泛的科学领域造成巨大的损失。对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正在讨论能否负担CASP计算机服务器的存档备份,以免这项竞赛数十年积累的资源丢失。(《科学》新闻)

  · 演化 ·

  不像的拟态为何没被淘汰?

  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s)是指无害动物模仿危险或难吃的生物,来吓退捕食者。比如,有些食蚜蝇物种(Syrphidae)会模仿胡蜂(Vespidae),但这种拟态的范围从接近完美到几乎不存在不等。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既然有抵御捕食者的作用,拟态为何没有演化至完美。一种假说认为,如果动物试图同时模拟几种有害生物,就能抵御多种捕食者,从而得到更多保护。

  最近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显示,捕食者感知对于动物为避免被捕食而模仿有害生物的准确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测试,研究团队创建了3D打印的昆虫——外表从非拟态的蝇类,到各类食蚜蝇和胡蜂。他们随后测试了鸟和无脊椎捕食者在面对这些猎物时的反应。鸟分辨细微差异的能力出色,大部分选择了能“安全食用”的3D打印猎物。不过,这种能力在分辨颜色和大小特性时比分辨图案和身形特性时更强。与多种有害昆虫有部分相似点的拟态,似乎并未因覆盖额外的捕食者而受到额外保护。一些无脊椎捕食者(如蟹蛛、跳蛛和螳螂)似乎难以区分这些不同的昆虫,作者认为,这或许解释了为何有些不准确的拟态仍会一直存在。(Nature)

  · 考古学 ·

  首个古埃及个体的全基因组测序

  《自然》(Nature)本周发表了从上埃及Nuwayrat地区一个古王国墓葬中提取的一名古埃及个体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这些分析数据可追溯至第三至第四王朝,揭示了与北非及中东地区(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古人群的亲缘关系。在此之前,由于DNA保存状况不佳,只有三个古埃及个体的基因组得到了部分测序。

  研究团队分析的这个新基因组属于一名男性个体,其放射性碳测年为修正后公元前2855-公元前2570年左右,这一时期与早王朝末尾以及古王国时期起始相重叠。他被发现埋葬于Nuwayrat的一个密封陶罐中,说明他的社会地位较高,活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龄,在44-64岁之间。在提取的7个DNA样本中,有两个保存足够完好,能用于测序,并与3233个现代个体和805个古代个体的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遗传模拟,作者将这个Nuwayrat遗体基因组的绝大部分追溯到北非新石器时代的祖先。此外,该基因组的约20%与东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相关,补充了这两个地区有贸易往来和相互影响的现有考古学证据。(Nature)

  · 神经科学 ·

  大脑可以食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大脑是个极其耗能的器官,葡萄糖是它的主要能量来源。但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Nature Metobolism)的研究证明,脂肪也可以为脑活动提供能量,挑战了长期以来认为大脑不会消耗脂肪的传统观点。

  此前有研究发现,DDHD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DDH结构域的蛋白2(DDHD2)具有磷脂酶活性,有助于脂质分解代谢,假如在小鼠中阻断这种酶会导致大脑中甘油三酯的积累。于是,研究团队探究了在缺乏DDHD2的情况下,大脑是否将积累的脂肪作为燃料,尤其是在没有葡萄糖的情况下。结果发现,在缺乏葡萄糖和DDHD2、突触内富含甘油三酯的小鼠中,神经元可以将这种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并将其运输到线粒体中产生ATP。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受神经元电活动的控制,即只有在神经元处于活跃状态时,才会驱动脂肪被消耗。另外,研究者通过向小鼠注射一种小分子来阻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有助于将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以产生能量),使得大脑无法消耗脂肪,结果导致小鼠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体温急剧下降,心跳减缓。这一结果表明,大脑活动需要脂肪供能。这项研究证明大脑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未来需要进一步了解大脑耗能过程中葡萄糖和脂肪之间的相互作用。(Weill Cornell Medicine)

  撰写:马一瑗、王怡博、二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4:44 , Processed in 0.140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