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4|回复: 0

戍天九思:氨晖号成功首航: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备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6月28日《科技日报》报道,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氨晖号”在安徽合肥巢湖水域首航取得成功,标志着氨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研发团队攻克了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纯氨燃料持续燃烧技术、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技术、纯氨燃料供应系统模块化设计制造技术、氢氨混合气体燃料在气体内燃机高效燃烧及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氨本来具有很好的燃料特性,不仅属?零碳排放,而且能量密度大、价格便宜,液氨价格不到汽油的1/5,只有液氢价格的1/16。但是,技术上长期不过关,点不着,无法作燃料。现在难题解决了,中国能源安全就多了一个战略备胎,甚至还会带来一场氨能革命。

  中国氨能的五大核心优势

  氨燃料被国际能源署预测为2050年占航运能源需求45%的主力燃料,但是,氨气燃烧是世界难题。

  一是零碳排放与环保优势。氨气燃烧仅生成氮气和水,大气层中70%的成份是氮气,可直接排放,而且属?无污染的零碳排放,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柴油低95%以上。

  二是低成本和产能优势。氨气常压下-33℃即可液化,比氢气-253°C更易液化,还可利用现有化工储运设施,储运十分便利且成本低,其储运成本只有液氢储运成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合成氨安产能在中国,液氨2500元/吨,液氢40000元/吨,汽油11000元/吨,可见,液氨价格十分便宜。

  三是高能量密度与多场景适用优势。氨的能量密度是液氢的1.5倍,相同体积下可输送更多能量。目前,汽油燃烧效率只有35%,而液氨燃烧效率达到38%。氨气在船舶、重卡、发电等领域均可替代化石燃料,尤其适合长距离运输。

  四是氨能安全性与风险可控性优势。氨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泄漏时易被发现,相比氢气无色无味的特性更具安全优势。氨在化工、制冷等领域已有百年应用历史,其储存、运输和泄漏处理技术成熟,可通过双壁管道、智能监测系统等进一步降低风险。

  五是中国政策扶植和技术领先优势。中国、日本、欧盟等均将氨纳入能源转型战略。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氨作为氢载体的定位。“氨晖号”首航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氨动力船舶技术上实现领跑,为全球航运业从传统化石燃料向清洁燃料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目前,中国制氨技术规模领先欧美2代, 燃烧技术与日本三井齐平,催化剂技术效率超国际15%。

  中国氨能革命的三大战略价值

  对中国而言,氨能源意味着:

  一是提升能源自主率。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天然气高达43%。绿氨能源可实现“风光电→氢→氨”完全自主能源链条。如果用绿氨替代10%进口原油,每年可节省外汇300亿美元。

  二是产业新增长极。预计2030年形成万亿级氨能装备市场规模。

  三是碳中和关键支撑。重工业+航运产生了全国18%的碳排放,氨能可削减其中70%。

  总之,氨能在航运脱碳、工业零碳、能源储备三大场景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是破解氢能瓶颈的“载体革命”,还是零碳转型的“硬脱碳利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支柱”,也是技术代际超越的“关键跳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5:03 , Processed in 0.3907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