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刘晓博:刀刃向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5 06: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透露了重要政策信号。

  在逆全球化时代,在关税博弈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不仅要加大对外开放,还要刀刃向内,淘汰过剩产能、整顿内卷,推动出口转内销。

  先看会议通稿里比较重要的几句话:

  1、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3、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出口转内销”,相信45岁以上的人,对这两个概念都耳熟能详。

  它们往往周期性出现。虽然提法不算新,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就业者来说,却非常关键。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个人的饭碗。

  历史上,曾有多轮“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的行动。

  比如1990年代末,纺织业产能严重过剩,国家通过行政指令实施“限产压锭”,当时的目标是3年压减纺织锭子约700万锭,大量纺织工通过买断工龄等方式下岗、再就业。

  2005-2015年期间,搞了传统重工业去产能,具体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

  煤炭行业更是多次去产能,比如1998年到2001年,2013年到2015年,2016年到2020年,都搞过。

  产能过剩,意味着出现了“内卷”;“内卷”往往引发“外卷”,企业去开拓国际市场,卷全世界。其他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业,解决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问题,必然发动贸易战,阻止你对外出口。

  当出口遇阻的时候,只能一边淘汰过剩产能,一边“出口转内销”。

  现在,我们又身处“去产能+出口转内销”的周期了。

  这将是痛苦的,伴随着企业关门、人员转岗、通缩等。但不经历这样的转型,就无法迎来下一个春天。

  目前,哪些行业产能过剩最严重?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行业产能力利用率低于75%的时候,就视作严重过剩。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利用率为30%;如果火力全开,仅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09%。

  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约44%,如果火力全开,仅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97%。

  锂电池产能利用率大约60%,如果火力全开,仅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53%。

  新能源车行业,产能利用率54%,如果火力全开,仅中国的产能就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16%。

  此外,中国空调产能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19%,目前产能利用率62%;风能设备产能可以满足全球需求的109%,目前产能利用率30%。

  手机、家具、玩具、建材、煤炭等行业,也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过剩的产能,怎样才能压缩、退出?

  “有形之手”将发生重要作用。

  从历史上历次“去产能”的经验看,政府将主导这个过程。比如减少政府补贴,引导银行设置贷款门槛,甚至抽贷;政府牵头,让龙头企业收购兼并腰部或者尾部的企业。

  对于技术差、污染强的企业,可以直接要求退出,甚至断水断电。

  最近新能源车行业很卷,价格战不断。有形之手介入后,把车商给供货商的账期压缩到60天,这对于很多账期需要150天到200天的企业来说,是很难跨越的。本身就是一个去产能的措施。

  “去产能”将引发不少员工提前退休、下岗、转行。

  比如本轮房地产的调整,导致了超过1000万人转岗。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全国房企员工人数从317.5万人减少到了217.3万人,少了接近三分之一。由此引发房屋建筑业减员1000万。

  但这是“纠偏”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在经济学上叫“出清”。

  出口转内销,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短期内会加剧内卷,让竞争力弱的企业失去原来的市场份额。

  在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有一些专做外销市场的厂家,他们长期遵循欧美标准生产,产品质量比较过硬。一旦转而内销,很容易获得较大市场份额。

  此次会议提出的“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意味着将给出口转内销一系列政策优惠,包括产品认证、贷款、税收等,这对于原来只做内销、产品质量一般、竞争力弱的企业是利空,将加速它们退场。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还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意味着,招商引资方面将变得越来越规范,原来常用的减税、财政补贴、大幅减免地价的做法,可能行不通了。

  第二,“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意味着,原来地方惯用的通过隐性债务加杠杆,获得无效、低效GDP的路子走不通了。

  最近柳州化债引起了全国关注,这个三线城市的隐性、显性债务加起来超过3000亿,而地方一年的一般预算收入(不计算转移支付)还不到150亿元。两任市委书记因为通过大基建、加杠杆搞腐败,被判刑。

  总结一下:

  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意味着经济转型已全面开启。

  以前,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主要是大基建(投资)、房地产(兼具投资、消费属性)、出口。

  现在都玩不转了。

  房地产过剩了,除了少数大城市核心区,不动产价值都不高了,大家暂时不愿意买了;工业产能普遍过剩,出口遇阻,虽然将签署中美贸易协定,但大趋势很难改变;大基建也接近于过剩,有效益的项目越来越少。

  出路在哪里?

  第一,增加财富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启动国内消费,打造国内大市场,进而掌控全球贸易主动权。

  美国之所以能拿捏世界,就是靠消费占全球比重最高实现的。老美占全球约4%的人口,消费额却占了全球近三成。所以,美国不仅有军事霸权,还有贸易霸权。所谓美元霸权,正是基于强大国内市场获得的贸易霸权。

  第二,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把资源从“红海”转移到“蓝海”,把中国主导产业升级到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提高中国产品的“刚需性”和利润率。

  第三,继续对外开放,开拓新兴市场,给中国商品找到更多的销路。

  几点建议:

  刀刃向内是痛苦的,也是难以回避的。

  第一,如果你身处产能过剩行业,要有所布局了。要么通过自我提升、人脉积累,跻身到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去,要么早点转行,奔赴朝阳产业。

  第二,如果你是投资者,要注意“去产能”的一般规律。当手术刀落下前夕,或者刚落下的时候,全行业的股票可能都会跌;当手术接近完成的时候,行业景气度会好转,出现投资机会。

  历史上每次煤炭去产能后,留下的头部企业股价都会翻倍。所以,踩准节奏能在“去产能”中挣钱。

  第三,跟落后产能相反的朝阳行业,往往获得官方的“溢价特许”,比如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行业。虽然当前泡沫不小,但还能维持一段时间。其中不少企业有较大套利机会。

  今天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据央视新闻,德国西门子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美国已取消其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的出口限制。根据公司声明,这家德国供应商已恢复中国客户对其软件和技术的全面访问。

  坏消息是:特朗普宣布跟越南达成了贸易协议,越南跪了。条件是,越南对美国基本上零关税(完全开放市场),美国对越南产品征收至少20%的关税,对通过越南转运输美的其他国家商品征收40%关税。这意味着中国通过越南向美国的转口贸易,空间将大大收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4 02:15 , Processed in 0.1562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