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2|回复: 0

北风:5000年华夏史,几次动荡衰败的根源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

  我们常说,因为我们历史足够悠久,典故足够多,所以当今世界所有的兴衰荣辱,都能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找到类似的答案。

  几千年华夏史,洪流滚滚向前,这其中许多改变朝代兴衰的大事,放在历史的长河里,仿佛就是摔了一跤,转了个弯,但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与妻离子散。

  不同的史学家,梳理各个王朝的兴衰之后,会总结出不同的经验与结论。

  我也有一个观点和视角,没看到其他专家提过。今天写出来,大家共同品鉴和探讨。

  祖龙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王朝短暂。

  汉王朝,奠定了我们今天汉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许多人认为最强盛最有认同感的封建王朝。

  而在两汉400年的历史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北击匈奴,立下万世武功的汉武帝,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晚年,爆发巫蛊之祸,诛灭太子一脉。

  汉王朝,初次呈现衰败迹象。

  到汉武帝临死前,他认识到太子一脉是被李夫人的两个儿子要抢夺太子之位而构陷,所以他不愿意传位给李夫人的两个儿子。

  最后选了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皇帝。

  汉武帝安排名臣霍光辅政,8岁的刘弗陵就成为了汉昭帝。

  接下来十几年朝政,都掌握在权臣霍光手中。

  汉昭帝直到20出头,英年早逝,都没有留下子嗣。

  于是汉朝皇位,出现了无子传承的局面。

  权臣霍光,历史上第1次开启立藩王为皇帝,然后又在27天后废除皇帝的先河之举。

  在废除有野心争权的藩王刘贺之后,霍光决定用没有根基,儿童时代一直在牢狱中度过的汉武帝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皇帝。

  这个刘病已,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因为他头几年在监狱长大,后来几年生活在民间,因此在成为皇帝之前,刘病已已经娶了糟糠之妻许平君。

  权臣霍光掌握朝政,要延续家族权力的一大方式,就是要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

  让未来的皇帝,留有霍家血脉。

  但是汉宣帝以故剑情深的典故,在其他朝政大事上对霍光妥协的皇帝,唯独在立许平君为后的问题上,坚持己见。

  皇帝的宠爱对许平君而言,并不是幸运,霍光的妻子霍显,在许平君生育第2个孩子的时候买通御医,用药物导致许许平君难产而死。

  随后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

  汉宣帝将仇恨记在心中,一直忍到霍光去世三年后,逼迫霍氏一族造法反,最后将霍氏满门诛灭。

  汉宣帝时期,国家休养生息,被史学界认为文治超过汉武帝时期。

  他与许平君故剑情深的爱情故事,成为几千年来不忘贫贱之妻的典范。

  但是他和许平君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从小只懂儒家的书生之见,不懂治国之道。

  所以汉宣帝就曾经说过,【大汉江山,最终就亡在太子之手】这样的话。

  但因为对许平君的故剑情深,以及她难产而死的歉疚,汉宣帝即便知道这个儿子会导致西汉的衰败和灭亡,最终还是没有换太子,让他当了皇帝,娶了王政君为皇后。

  王政君的家族,在随后几十年间,成为第一外戚执掌大汉政权。

  最终王家出了一个王莽,灭亡了西汉政权。

  所以西汉王朝从衰败到灭亡,有很多人把责任定在王政君,以及王室外戚干政这一块。

  我认为西汉从衰败到灭亡的源头,是汉昭帝刘弗陵没有儿子导致的霍光废立,开了历史极坏的先例。

  然后汉宣帝和皇后又只有一个儿子,明知道他的软弱会导致汉朝的衰败和灭亡,依旧只能传位给他。

  所以西汉王朝,亡于【皇室的无子和少子】。

  接下来我们再看下一个盛世,北宋仁宗时期,号称40年的仁宗盛治。

  我在上周历史相关的文章里就说过,在宋仁宗所谓的盛世时期,也发生过四名御前侍卫深夜入宫行刺,以及民间一个少年在京城街头,公开高喊自己是皇室唯一皇子这样的奇葩怪事。

  这类怪事发生在宋朝盛世时期,其背后的根源,就是宋仁宗在位40多年,活了50多岁,却生不出成年皇子。

  他生了三个儿子,全部在三岁之前就夭折。

  没有儿子的宋仁宗只能过继了宗室子弟,后来的宋英宗。

  正因为是过继,所以在宋英宗上位之后,虽然有孝顺的名声,但是他也问出了华夏历史上的第1个问题,就是【他作为儿子已经是皇帝了,那么他的亲生父亲应该是什么身份?】

  他是从璞王次子过继给宋仁宗的,所以如何议定他的亲生父亲蒲王的身份,被称为【议璞】。

  北宋的这次【议璞】,也就成为几百年后改变明朝命运的大礼仪之争的源头。

  明朝嘉靖皇帝就是以北宋这次【议璞】为依据,要封自己的藩王父亲为皇帝,和大臣斗了几十年。

  宋英宗去世之后,在中学历史和政治课本上很有名的宋神宗就登场了。

  宋神宗就是支持王安石的新党新法,和欧阳修的旧党斗争几十年的皇帝。

  那么北宋为什么新党旧党斗争那么激烈?新党的支撑者是皇帝,那么旧党的支撑者是谁呢?

  就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人,宋仁宗的曹皇后。

  到了宋神宗时期,就是位分最高的太皇太后。

  宋仁宗的曹皇后没有儿子,与宋神宗就没有血缘。

  宋神宗不是她的孙子,所以皇帝和后宫的矛盾,是王安石变法遭遇旧党阻力,很难推动的一个深层原因。

  宋神宗去世之后,太后高滔滔主政,将宋神宗时期的所有变法全部推翻。

  继承宋神宗皇位的宋哲宗,原本很有作为,被许多大臣盛赞英明,也曾经想要重新力推变法。

  但是宋哲宗也是在位几年就英年早逝,而他又没能生出儿子,导致北宋皇位只能兄终弟及。

  当时宋哲宗有好几个弟弟,其中端王并不是年岁最大,也不是血脉最嫡最尊贵的。

  而且当时有大臣,在公开场合宣称【端王轻佻,望之不似人君】。

  一个大臣给亲王这样的公开评价,可见端王有多么荒唐。

  但当时的北宋太后在选定继承人的时候,又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就是哲宗这么优秀的皇帝,却最终无子而亡,所以选的下一个皇帝,就必须要是子孙满堂的。

  端王轻佻,但他的一个优势是,儿子多女儿多。

  于是端王就被选为了皇帝,成为历史昏君排名翘楚的宋徽宗,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

  梳理北宋王朝由盛转衰到转亡,由盛转衰就是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由衰转亡是因为宋哲宗没有儿子。

  而最没有资格当皇帝最轻挑昏庸的端王之所以能成为宋徽宗,偏偏因为他【多子多女】,何其讽刺!

  靖康耻,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

  南宋王朝从建立之初,就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几任皇帝都很难有子。

  根据史料记载,赵构杀岳飞的一个重要侧面原因,就是因为岳飞在赵构无子的情况下,给出了皇位传承的建议,犯了赵构最大的忌讳。

  有民间传言,赵构是在被金兵追赶,搜山检海的过程中伤了根本,导致无法生育。

  于是南宋从第1个皇帝开始,就只能过继宗室子弟。

  传了几代之后,到了宋宁宗时期更奇葩。

  宋宁宗自己生不出儿子,然后他的弟弟沂王又早夭。

  也就是说他和弟弟都没有儿子。

  他每天晚上做梦,梦醒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南宋宁宗认为他们这一脉,之所以历任皇帝子嗣艰难,就是因为他们的源头赵光义,当年有杀兄篡位的嫌疑。

  因此他希望将赵光义这一脉的皇位,重新还给太祖赵匡胤留下的后世子孙。

  用这种方式,来改变南宋王朝的国运!

  当年太祖赵匡胤有两个儿子,长子赵德昭,次子赵德芳。

  宋宁宗就选了赵德芳的十世孙,过继到自己的名下,立为太子。

  然后又将赵德昭的九世孙,过继到他早夭的弟弟沂王,作为王府世子。

  宋太祖一脉,早就已经传了9~10代之后,成为民间的闲散宗室。

  所以这两个宗室子弟都没有背景。

  而宋宁宗身亡之后,权臣史弥远再行废立之事。

  废除了太子,赵德芳的十世孙,改立沂王嗣子,前文赵德昭的那个九世孙,让他来当皇帝,成为傀儡天子。

  南宋也是从这一时期,与蒙古联手灭了金国,而随后则是几十年面对蒙古的南侵,直到亡国。

  所以南宋的软弱和朝局的动乱,一大根源就在于历代多位皇帝没有儿子频繁过继,最终沦为权臣的傀儡。

  宋朝之后,下一个汉人王朝就是明朝。

  分析明朝由盛转衰的史学著作特别多,但我同样有一个不同的观点。

  史学家普遍对明孝宗,也就是弘治帝的评价很高。

  弘治帝在民间,特别是女权盛行的当下,也被奉为千古第1明君。

  因为他是我国史书记载的,唯一一位奉行一夫一妻制,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皇帝。

  他和张皇后的一夫一妻,被当代许多女性视为皇帝典范,证明天子有爱情。

  但因为他奉行一夫一妻,所以他也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争议与污点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为什么正德皇帝是历史上被黑得最惨?民间负面小作文最多的皇帝呢?

  有人说是因为清朝修历史的时候,对他进行了抹黑,实际上并非如此。

  从留下来的明实录原稿就能看出,明朝文官在修正德史书的时候,就已经将他黑的体无完肤,没有一点点为尊者讳的自觉。

  为什么明朝大臣,就敢在史书中讽刺,黑自己的皇帝呢?根源就是——正德帝没有儿子。

  正德帝30岁,就因为落水而患上急性风寒,最终早逝。

  在没有儿子又没有亲兄弟的情况下,只能迎番王世子,就是后来的嘉靖帝为皇帝。

  嘉靖帝从登基开始,就和正德皇帝的母亲,也就是那个一夫一妻制的张太后之间矛盾重重。

  动摇明朝国本的大礼仪之争,最终嘉靖帝将张太后的娘家,几个已经封侯的兄弟全部满门抄斩,斩尽杀绝。

  虽然史书上也列出了两大侯爷的诸多不法行为,但如果张太后除了正德帝之外,有其他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或者是正德皇帝能够有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正德皇帝就不会被黑的那么惨。

  张太后也不会被灭满门。

  这就是她一夫一妻,这就是她只有一个儿子,而她的儿子又没有儿子的必然结果。

  在皇室,这就是必死之局。

  有人认为明朝亡于崇祯,有人认为明朝亡于万历,而我认为明朝由盛转衰的根源,就在于正德皇帝没有儿子,从藩王之子,被立为嘉靖皇帝的那一天开始,明朝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君臣乱斗。

  而藩王世子之所以可以入京称帝,根源不仅仅在于正德无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孝宗弘治皇帝只有一个儿子。

  他们两人共同导致了明朝的衰败。

  明朝之后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是清朝。

  分析清朝末年糟心事的文章也有很多,但很少人从母子的角度去分析。

  在咸丰帝去世的时候,慈安皇后没有儿子,偏偏兰贵人有儿子。

  最终兰贵人母以子贵,成为了慈禧太后。

  于是清朝出现了同治皇帝临朝,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局面。

  这里我并不洗白慈禧这个人,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清朝的史料,会发现慈禧本人的执政理念,以及对她的风评,在同治朝和光绪朝明显是两副嘴脸。

  同治朝的时候,慈禧是母以子贵,因为她有了这个儿子,她才能够也称为太后。

  是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帮她成为大清王朝最有权势的女人。

  因此同治一朝,皇帝和太后的关系更加融洽,整个大清帝国在政策上,在国事治理上,相对而言也更平稳。

  此时慈禧的嘴脸,也不是那么的可憎。

  清朝皇帝和太后的矛盾激化,就源于同治皇帝的突然暴毙,最终不得不过继宗室子弟来当皇帝,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不是慈禧的亲儿子,这是戊戌变法的背景,也是光绪一朝皇帝和太监和太后长期争权的历史大背景。

  也是在这一时期,整个清朝的执政变得极端和混乱,慈禧太后的嘴脸,也变得更加的宁与外邦,不与家奴。

  正因为光绪帝不是慈禧的亲儿子,才会有后面将光绪帝幽禁十几年,并且在自己去世的头一天让后宫太监将光绪帝都要毒死,必须让对方死在自己前面这样的操作。

  虽然天家没有亲情,虽然历史上也有很多的皇帝家族内部父子相残,母子相残。

  但是一国太后在自己并病亡的前一个瞬间,绝大多数即便再迷恋权势的人,想的无非是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这是多么刻骨的仇恨,多么不可弥合的矛盾,才导致一个人在临死之前,都必须要将另一个人毒死,一同上路。

  我认为这也是因为不是亲母子,才能做出的举动。

  从西汉到宋朝,再到明朝和清朝,无论是由盛世转衰,还是王朝末年走向灭亡,每一个历史转折点,哪怕是盛世明君,都逃不脱无子,少子,导致国家走向衰亡的结局。

  即便是宋仁宗,明孝宗这样历史口碑不错的皇帝,也因为无子,独子,而导致国家衰败。

  盛世明君,尚且如此。当今时代的普通家庭,普通个人,又怎么会例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8:45 , Processed in 0.1719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