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6|回复: 0

戍天九思:数字屠杀:以伊冲突背后的“印度木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地时间6月28日上午,伊朗首都德黑兰为近期以色列军事行动中遇难的约60名高级指挥官和科学家举行大规模国葬。

  伊朗这么多高级指挥官和科学家几乎是在第一波次偷袭中就被斩首的,十分罕见!这是一场数字战场大屠杀!印度通过技术渗透、间谍活动和战略合作,成为以色列对抗伊朗的重要“数字杀手”。

  为什么说“数字伊朗”背后暗藏“印度木马”?

  目前,印度在全球有着不容轻视的数字影响力。其在全球数字基础设施、特定行业解决方案和政府服务模块的输出已形成显著影响力。据2025年发布的《走向全球的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报告,印度软件和服务已出口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其中,美国是印度软件和服务出口的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约55%至60%。英国是第二大出口市场,占约13%至17%。欧洲整体占约30%至37%,而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荷兰等国家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印度软件占海湾国家关键行业份额超50%,200多家印度初创企业在海合会成员国运营。

  根据土耳其等相关媒体报道,2025年6月15日,伊朗安全部门在南部霍尔木兹甘省的一次行动中,以“涉嫌参与间谍活动及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逮捕了73名可疑人员,其中大量是印度公民。

  最近,俄罗斯政治科学家协会分析中心主任安德烈·谢连科在一次国际安全会议上披露了令人震惊的情报:“帮以色列卖命,给伊朗捅黑刀子的摩萨德间谍,很多其实都是印度人和阿富汗人。”

  以军“雄狮崛起”与乌军“蛛网”行动有一个惊人相似之处——长期布局、内部参透。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顿巴斯地区就有200万人加入俄罗斯,当时乌克兰情报部门就暗中安插了不少钉子。伊朗境内现在大约有300多万——450万阿富汗移民,绝大多数都是阿富汗塔利班上台后逃到伊朗来的,摩萨德也早有布局。

  网络和间谍渗透——伊朗的千疮百孔

  一是劳务输出与情报渗透。印度在中东拥有850万劳工,其中大量人员被摩萨德和印度情报机构——印度调查分析局(RAW)利用,从事间谍活动。近期,伊朗逮捕的700多名间谍中,印度公民占比显著,他们通过低种姓劳工身份隐蔽行动,收集伊朗能源、军事及核设施情报。

  二是伊朗系统外包留后门。伊朗因自身技术能力不足,在民用登记、护照系统、机场等关键领域长期依赖印度开发的软件,但这些系统被发现内置“后门”,可实时向以色列传输敏感数据。还有传闻称,印度公司其实只是“中间商”,其软件内核实为以色列开发,印度只负责维护和交付。以色列通过“星链”通信系统,可远程操控这些后门,获取实时情报。2025年5月印度与伊朗还刚签署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三是“印度木马”成帮凶。印度在中东的大量劳工和研发中心,可能为以色列提供了技术支持或跳板。印度承包的软件覆盖伊朗政府系统核心领域,民事登记与护照系统可实时追踪公民身份和行踪,机场与边境监控系统可掌握高层官员的出行轨迹,核设施管理系统可泄露核科学家的工作地点和活动规律。这些数据可使以色列情报机构能精准锁定目标,通过“斩首行动”清除伊朗核计划骨干和军队高级指挥员。

  伊朗的悲剧说明,关键技术外包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即使是非敌对国家,也可能因利益或战略需求“反水”。数字主权的丧失比军事威胁更隐蔽、更具破坏性。

  数字战场——无形之刃的大屠杀?

  一是?瘫痪关键基础设施。6月18日,伊朗国家电视台遭黑客入侵播放反政府画面,被确认为以色列心理战操作。伊朗2次实施全国性断网——流量骤降80%-95%,试图阻断反政府信息流通,集中暴露其对国内信息管控的依赖性与网络自主权的缺失。以色列针对伊朗金融系统发动攻击,导致伊朗国家电视台信号中断、2家银行服务崩溃,导致数据泄露和资金损失超8000万美元。伊朗反击以色列的“网络首都”贝尔谢巴科技园,瘫痪其网络安全研发中心,削弱其防御能力。

  二是混合打击模式。伊以双方都将导弹袭击——摧毁网络中枢与网络入侵相结合,形成“瘫痪—摧毁”双重打击链。全球至少120个黑客组织参战,亲伊朗阵营(如APT34/35)主导对以色列的700%网络攻击激增,包括DDoS攻击、数据窃取、恶意软件投放。

  三是认知战的无声杀戮。双方都在操纵“数字战争迷雾”,使公众难以辨别真相,凸显“表情包比导弹更致命”的现代冲突特性。以色列通过散布伊朗领导层健康危机、政权不稳信息,瓦解伊朗士气。伊朗则通过AI生成虚假图像、伪造紧急警报、鼓动民众撤离制造社会恐慌,迫使以色列富人撤离、民众长期处于防空洞中。

  地缘博弈——印以意识形态与战略利益的契合

  一是排他性宗教政策的共鸣。印度教民族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均以宗教为工具,排斥穆斯林群体。两国在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高度一致,形成“反伊斯兰”意识形态联盟。

  二是地缘博弈的共同目标。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关系密切。通过协助以色列削弱伊朗,印度既巩固了与以色列的同盟关系,又可通过支持以色列遏制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而以色列则利用印度制衡伊朗及阿拉伯国家。双方在能源、军事和网络空间的协作,成为大国博弈中的“暗线”。

  三是“武器—情报”交易。以色列是印度的第二大武器供应国,占以出口的42.1%,合作涵盖费尔康预警机(A-50EI)、无人机(Heron)、导弹和防空系统(Barak-8)、电子战系统及反恐技术。印度在2025年印巴冲突中使用的以色列“苍鹭”无人机被巴基斯坦击落,凸显印以军事合作的实战化。以色列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印度制造”计划,将网络战、反恐技术等尖端能力转移至印度。这种合作不仅提升印度军力,也间接强化了以色列在亚洲的影响力。

  四是印度外交的“机会主义”。在以伊冲突中,印度从未公开谴责以色列,也从未支持伊朗,甚至拒绝参与上合组织对以色列的联合声明。这种“中立”姿态实则是为掩盖其背后的技术协作,同时避免得罪美以盟友。既利用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强化自身地位,又通过技术合作削弱伊朗,从而在中东和南亚的地缘棋局中占据主动。

  数字屠杀的本质与解放台湾的警示

  “历史不会因坦克与导弹改写,却常因误判与傲慢转向。”

  2025年6月以伊冲突再次证明,物理域、认知域、数字域三域战场融合已成大趋势,战争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域力量的比拼,而是物理域摧毁、认知域操控、数字域瘫痪三者高度融合、相互强化的“超限战”。胜负不仅取决于物理域战场上的得失,更取决于谁能在全球叙事中赢得“合法性”,谁能更好地保护己方的数字神经中枢,以及谁能更有效地利用非国家行为体扩大影响力并承受多领域的打击。

  伊朗的教训在于防御单一、内部渗透、技术依赖三者叠加,致其承受不可逆损失。台海局势虽不同于中东,但霸权干预的逻辑同源——美国正将“以伊模式”复制至亚太,通过技术木马、代理人消耗、离岸制衡等手段阻挠统一。

  中国需以伊朗为镜,认清三点现实:

  一是任何第三方技术合作皆潜藏“特洛伊木马”,美国和印度公司的全球数字影响力不容低估,必须警惕中国市场上的第三方技术合作,数字根技术是国家安全的命根子和数字主权的基础,自主创新是唯一生路。

  二是地缘博弈无永恒盟友,各国支持“一中”的前提是共同利益,需以“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扩大和深化国际合作。

  三是解放台湾将是一场“全域混合战”,唯有物理域、认知域、数字域三域科学统筹,尤其是确保技术、能源、认知多维安全,必须高度警惕伊朗式悲剧——网络渗透和内鬼作恶。

  智能化战争如同狙击手从“沉默杀手”进化为数字时代的全域刺客,人类正面临“代码比导弹更危险,谎言比炸药更致命”的新型战争。当联合国仍缺乏数字战争公约时,这场冲突已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数字杀手不会消失,只会更隐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21:12 , Processed in 0.2032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