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0

环球科学: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回国,加盟中山大学;N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科学家 ·

  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回国,加盟中山大学

  张益唐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6月27日中山大学官网消息,世界著名数学家张益唐已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受聘于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将在大湾区定居和工作。张益唐是世界顶级数学家,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82年-1985年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普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间隙小于7000万的相邻素数对,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近年来,他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要点猜想上也取得重要进展。2013年12月2日,美国数学会宣布2014年弗兰克·奈尔森·科尔(Frank Nelson Cole)数论奖将授予张益唐。2014年9月16日,他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MacArthur Fellowship)。公开资料显示,回国前,张益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

  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2024年10月14日在香港科学园揭牌,是内地高校在香港的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重点发展生物医学、应用数学和人文社科交叉三大领域。(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校友网、澎湃新闻)

  · 医学 ·

  科学家3D打印了功能性人类胰岛

  传统的胰岛移植方法通常是将胰岛细胞注入肝脏,这一过程可能会损失大量胰岛细胞,而且该方法的长期效果也有限。在近日举办的第22届欧洲器官移植学会(ESOT 2025)上,科学家公布了一种新技术:使用生物墨水3D打印功能性人类胰岛。

  研究人员使用海藻酸盐和脱细胞人胰腺组织制成了生物墨水,通过调控关键参数,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成功3D打印了功能性人类胰岛。这种方法制造的胰岛结构密度高、耐久性强,细胞存活率超过90%,能在长达三周时间内保持存活以及血糖感知和响应能力。与标准胰岛制剂相比,这种3D打印胰岛对葡萄糖的反应更灵敏,能在需要时释放更多胰岛素。该3D打印胰岛可通过皮下植入的方式植入受者体内,仅需局部麻醉和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动物模型中测试这些3D打印胰岛,以及探索如何将其长期储存,他们也在尝试使用其他来源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制备3D打印胰岛。(Beyond)

  · 脑机接口 ·

  Neuralink最新发布会:已为7人植入脑机接口,计划2028年实现全体人类和AI互联

  5位接受植入物的参与者在玩游戏的照片 图片来源:X.com

  6月28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召开发布会,宣布全球已经有7人接受了该公司的“心灵感应”(Telepathy)设备。这些受试者可以直接用大脑玩马里奥赛车等游戏,甚至可以控制机械臂写字和绘画等。其中6人通过参与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开展的PRIME研究,接受了植入手术,该研究旨在证明N1植入物、R1手术机器人,以及N1用户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一位受试者Noland和第二位受试者Alex(此前是一名机械工)都由于脊髓损伤瘫痪接受了N1植入物。第三位受试者Brad是首个接受N1植入物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第四位受试者Mike也是一位ALS患者,他也是“第一位使用N1植入物的全职工作者”,使用Neuralink设备上的CAD软件,继续在家进行勘测工作。第五位受试者公开姓名的患者是RJ,另外两位患者则为匿名。这些受试者平均每周使用脑机接口设备的时间大概在50小时。Neuralink还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第二代手术机器人,相比于第一代机器人,它能提速11倍,只要1.5秒就能插进一根电极,并植入到大脑皮层下50毫米以上的区域。

  在发布会上,马斯克表示除了产品“心灵感应”之外,Neuralink的下一个产品为“盲视”(Blindsight),“盲视”依靠一副内置摄像头的眼镜和视觉层植入设备,旨在让失明的人恢复视觉。Neuralink计划在2026年将植入物的电极数量增加到3000个,让首位Blindsight参与者重获视觉,初期是低解析度导航,最终达到多波段超人视觉。第三个产品为Deep,将会将电极插入大脑的任何区域,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精神疾病、神经性疼痛)的人重获独立,具体计划为在2027年首次实现多装置植入(运动皮质、言语皮质或视觉皮质),并在2028年每个植入物达到超过25000个通道,拥有多个植入物,能访问大脑的任何部分,治疗精神疾病、疼痛、失调,并且与AI集成。到2028年,或许全体人类都有望跟AI互联,全部变成机器人。(公众号“新智元”、雅虎财经、X)

  · 动物学 ·

  我国科学家找到参与哺乳动物再生的首个分子开关

  与鱼类和蝾螈等动物不同,哺乳动物完全再生受损组织或器官的能力有限。此前,科学家已经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例如干细胞疗法、基因编辑和电刺激等,然而,这些方法均未能完全恢复再生器官的功能。在一篇近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论文中,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王伟团队等首次发现了哺乳动物再生能力调控的关键分子开关——视黄酸,并成功实现了小鼠耳部组织的再生。

  研究人员对比了能再生耳部组织的哺乳动物与不能再生耳部组织的哺乳动物,发现二者的关键差异在于特定的伤口诱导成纤维细胞(wound-induced fibroblasts)在受伤后的反应不同。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空间转录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能再生耳部组织的哺乳动物会激活一个名为Aldh1a2的基因,而不能再生耳部组织的哺乳动物则无法被充分激活。Aldh1a2基因对于产生视黄酸至关重要。研究结果显示,视黄酸是决定哺乳动物再生能力的关键分子开关,外源性补充视黄酸或者使用兔子的基因增强激活Aldh1a2基因,均可使小鼠拥有再生耳部组织的能力。(美国科学促进会)

  · 人工智能 ·

  听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Genome,可从DNA序列预测基因调控

  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当地时间6月25日,谷歌DeepMind推出了AI模型AlphaGenome。该模型可处理长达百万碱基的DNA序列,以接近单碱基对的分辨率预测基因表达、转录起始、染色质可及性、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结合、突变影响等上千种生物学属性,是目前最先进的“序列到功能”模型之一,也是DeepMind继AlphaFold之后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不过,AlphaGenome模型目前仍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其在识别作用距离超过10万个碱基的调控序列时仍有困难,且尚未充分考虑细胞环境的动态变化,只能预测分子层面的结果,无法完整揭示基因变异如何导致复杂性状或疾病。同时,AlphaGenome仅使用了来自人类和小鼠的数据进行训练。因此,在应用于个体基因组或复杂疾病预测之前,该模型还需进一步优化。目前,AlphaGenome模型已通过API的方式对非商业用户开放,仅可用于研究。研究团队计划,在论文经同行评审发表后,公开该模型的底层源代码和决定模型输出方式的权重参数。(公众号“科研圈”,DeepMind,《自然》新闻,《科学》新闻)

  撰写、整理:黄雨佳、clef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4 00:11 , Processed in 0.15654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