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3|回复: 0

罗天昊:兰州大学,雄霸天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兰州大学,西北孤星。

  偏居一隅,却问鼎西北之巅;远离繁华,却深藏治学净土。

  兰州大学,中国最西的985,以草学为矛,以大气为盾,在胡焕庸线以西拔山扛鼎。

  学科翘楚,硬核立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中心在东南,东部学校办学经费充足,而西部的学校逐步受到制约,在这种大气候下,兰州大学的实力,受到了很大损害……

  纵使如此,凭借老牌985的底蕴,兰州大学在部分领域,仍建立强大的优势。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调整,兰州大学在1946年正式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

  草学全国第一,大气科学顶尖,生态学、化学双一流。

  教育部四轮评估,草学斩获A+,生态学冲入A级。还拥有核技术、生物技术、大气科学等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固体力学、有机化学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草地农业系统实验室,国内唯一;大气科学博士后站,西北独尊。

  兰州大学的经济学,也久负盛名。

  兰州大学在工程科学、草原科学、环境科学三个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对国家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美国(《科学》杂志)将兰州大学誉为“中国十三所名校”之一,SCI排名稳居前十。

  清华、北大很多教授,都有出自兰大门下。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北大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出自兰州大学。

  在社会领域,著名学者新望、孔德继、“中国第一刊”读者杂志的主编周广挥等,都出自兰州大学。

  逆境坚守,薪火不灭

  兰州大学坐落于西北地区,面临自然与人文条件相对落后的困境,这使得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并未得到应有的声望。

  在1952年那场全国院系大调整中,兰大保持了基本骨架。直至80年代,兰大在全国还是属于顶级的学校。

  形势突变,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中国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全国的经济中心集中在沿海,兰州大学偏居西北,自然条件艰苦,离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遥远,且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科研办学经费难以与沿海同等级的985抗衡,教师资源大量流失。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也大批离开兰州本土,兰大盛名,逐步湮没,渐渐沦为末流985,甚至由于如今东西部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兰大的情况也在不断恶化,一度登上“中国最穷大学榜”。

  据最新高校排行榜,2025年软科版排行中,兰州大学仅排名39,2025年校友会排名,位列全国第34名。相对于其他985高校,兰州大学的招生分数较低,社会影响力与声望有所下降,和巅峰时期很难相提并论。

  上个世纪80年代,兰州大学拥有10余位院士,上百位各学科的领头人,

  三十年间,兰州大学流失院士十几人,众多学者东迁。兰大流失之才,可再建一所名校。

  但是,兰州大学的瘦骨,仍撑西北天空一角。留校院士1人,领军学科;本土学者黎家,扎根西部育新苗。双一流时代,化学、草学等四学科再获国家重注。

  兰州大学衰落?

  不,只是时代的蛰伏。

  胡焕庸线上的明珠:地缘与使命

  兰州大学,胡焕庸线以西唯一的985大学。

  兰州东接中原,西控边疆。此处,是中国地理分界线,更是文明桥头堡。

  西北人才摇篮,五省精英圣地。

  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甘肃——西北五省,半数精英出兰大。

  建国初期,核技术骨干西迁兰大;今日,草地科学家治沙,大气学者戍边。大西北的环境治理、边疆稳定,兰大身影无处不在。

  沿海虹吸,兰大失血。经费短,生源降,排名滑至30余位。

  但,劣势铸就独特性。西北地广人稀,反成科研沃土:冰川冻土实验室,亚洲唯一;沙漠化治理数据,全球最丰。

  地理之偏,恰为学科之利。

  大器天成:兰大学子的精神底色

  北上广喧嚣,兰大静默。此处无繁华,却有治学净土;此处少诱惑,却多专注之心。

  淳朴校风,专注者胜。

  榆中校区,群山环抱。学生晨读于萃英山,夜习至昆仑堂。网络慢,反促书本深耕;娱乐寡,更利学术沉淀。

  兰大学生,如西北胡杨,耐得住寂寞,扛得起风沙。

  厚积薄发,破茧成蝶。

  草学博士王彦荣,扎根西北育草种,终结中国苜蓿依赖进口史;大气学者黄建平,领衔“半干旱气候变化”国际计划,让全球听见中国声音。

  “兰大人,晚成非不成。”从西北实验室到世界学术圈,他们用十年沉默,换一鸣惊人。

  此外,很多人担心,兰大毕业之后,相对去沿海工作的少一些,很多人留在甘肃。有前途吗?

  上一任扛把子在甘肃刘家峡水库崛起,成为甘肃建委副主任,后进入北京。

  温总也曾经在甘肃地质局奠定了一生的基石。

  一生很长久,年轻时候在艰苦地方,以后再去繁华之地,也许才是最好的命运安排。

  兴于偏地,成于大都。

  从兰州大学走出的人才,深沉厚重,后劲强大。

  结语:

  雄踞天西,大不为霸小不王?

  兰州大学,不是东部的追随者,而是西部的定义者。

  草学治沙,大气戍边,地理守土——在胡焕庸线上,兰大以一校之力,扛起半个中国的生态与边疆重任。

  双一流再启,国家西进战略加码。兰大若以学科为锚,以地缘为盾,何愁不能“雄霸天西”?

  偏居一隅,亦可纵横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9:15 , Processed in 0.187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