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5|回复: 0

孙立平:今天的毕业生为何如此绝望?为什么以色列生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6 22: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毕业生为何如此绝望?

  学历还值钱吗?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了。“高学历”的光环正在褪色,这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感受,而是全球性的结构性转变。 我们正步入一个大学文凭不再是“通行证”,而更像是一个“成本不菲的等待器”的时代。

  《经济学人》引用数据显示:收入差距缩小:美国本科与高中学历的收入中位数差距,从2015年的69%缩小到2024年的50%。就业满意度下降:美国“毕业生满意度差距”已从长期的+7%下降到约+3%。失业率反常:22-27岁本科学历群体失业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由首次求职者推动上升。就业率下滑:斯坦福商学院2024届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的就业率,相比2021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共同指向:大学毕业,不再自动等同于更高的收入和更强的职业确定性。

  那些“高大上”行业正在降温。科技行业:从“香饽饽”到裁员重灾区,Meta、Google、Amazon等自2022年以来共裁员超10万人。2024年Q1,美国科技岗位发布量同比减少38%。斯坦福商学院科技相关offer接受率相比2021年下降20%以上。

  公共部门:声望与吸引力齐跌。OECD报告指出,西方公共部门面临预算紧缩、人口老龄化负担、数字转型落后等三重困境。英国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连续下滑,年轻人对“稳定”的认知发生转变。

  工程师:美国被全球化“外包”。高端制造与绿色能源创新重心转向亚洲,西方本土工程师面临全球竞争加剧。法律行业:AI 正在敲开律所大门。IBM、PwC等采用AI合约审查工具,削减入门级岗位。麦肯锡预测:2030年前,23%的法律职位将被自动化替代。

  媒体行业:几乎找不到“入门”机会。美国地区性报纸2024年裁员率达41%,大媒体纷纷缩编;新闻专业毕业半年内找到全职媒体工作的比例不足25%(《经济学人:今天的毕业生为何如此绝望?》)。

  一点感想:《经济学人》文章最后有一句话:不是大学失效了,而是世界换了算法。这句话很值得琢磨。

  为什么以色列生育率这么高?

  全世界的所有国家,大都伴随收入增加而出生率降低这样一个现象。为此,德国经济学家赫尔维格·比尔格(Herwig Birg)在一篇论文中将收入与生育率之间的反比关系称为“民主经济悖论”。

  不过,也有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走出了“民主经济悖论”,即伴随着收入增加,生育率也未有大幅度下降,甚至还有小幅增加,它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的出生率不仅在发达国家中独树一帜,即便与其相邻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如下图所示,2018年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是3.09,而它的邻居叙利亚和伊朗在2018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是2.14和2.81。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色列的总和生育率也在一直下降,但是也只是从将近4下降到2018年的3.09,而同期的叙利亚和伊朗则是从超过7下降到2.81和2.14。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与很多学者主张对多生者予以高额补贴相反,以色列的育儿补贴并不多。有些人将其归结为民族特性,即这个民族有与生俱来的生育传统,但其他国家的犹太人生育率与其所在国家并没有多大区别,甚至还低于普通水平。

  可以对以色列高生育率的经验做个总结:把孩子交给学校,而不是放在家庭,让政府在育儿这件事上发挥更多作用。这不仅仅促进了很多经济学家所说的教育公平,同时还减少了家长在看护孩子上的时间成本,从而让家庭不再觉得生孩子是一种负担。而在现代社会,育儿的成本不只是直接的经济支出,而是大幅度增加了看护时间。以色列从这两招出发,大幅度提升了家庭的生育意愿,并转化为行为。

  当然,以色列总和生育率高企,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独特的地缘政治、独特的宗教信仰(傅蔚冈《为什么以色列生育率这么高?》)。

  一点感想:记得大约是去年的时候,高盛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说:由于生育意愿低迷,中国宠物的数量已超4岁以下婴幼儿的数量。以色列的案例从一个相反的方面说明问题在哪里?当然涉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些原因已经有了很多的讨论,这里涉及的只是其中之一。

  MAGA为何对欧洲充满敌意?

  即便是那些自认为已经为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做好充分准备的欧洲政要,也被事态发展的迅猛程度所震惊。美国新政府上任的头两个月,就接连采取了一系列令欧洲措手不及的行动:作为全球贸易战的重要一环,宣布对欧盟加征关税;在俄乌战争问题上采纳俄罗斯的立场;绕过欧洲,直接与莫斯科展开停战谈判;并削弱对欧洲盟友的防御承诺。

  真正令欧洲人——乃至许多长期支持跨大西洋联盟的美国人——感到震惊的,与其说是政策剧变,不如说是那种毫不掩饰的轻蔑态度。这种充满敌意的言辞攻势始于2月,当时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讲话。这次会议原本旨在讨论Russia扩张主义的威胁,但万斯却在会上发起了一场文化战争,猛烈抨击欧洲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特别是针对那些反对移民和堕胎的保守派人士。

  欧盟是漫长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而美国从20 世纪50 年代起就一直是这一进程的重要推手。然而,特朗普却声称:“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坑美国。”

  MAGA 的领袖们认为欧洲在地缘政治上无关紧要,经济上停滞不前,道德上腐朽堕落,而由于出生率下降,它在人口上也注定走向衰亡。他们还指责欧洲背弃基督教传统,任由自己被穆斯林移民淹没。万斯本月早些时候在福克斯新闻上表示:“欧洲正面临文明自杀的风险。”

  火星对抗金星。历史学家罗伯特·卡根曾用一句隽语概括了欧美分歧:“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金星。”他的意思是,欧洲相信一个由规则和多边机构治理的世界,而美国则认识到国际事务的无政府本质,认为赤裸裸的权力才是关键。

  欧洲与美国之间的文化摩擦几乎与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18 世纪,美国将自己定义为自由、进步、充满希望的新世界,与专制保守的旧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人对欧洲的傲慢充满戒心,而欧洲人则蔑视美国的粗俗与物质主义。

  冷战结束后,共同敌人的消失不可避免地使欧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浮出水面。1990年代,欧洲领导人未能阻止南斯拉夫内战,这让华盛顿感到沮丧。而随着美国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欧洲在数字技术上的缓慢进步,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欧洲僵化落后的看法(华尔街日报:What Does MAGA Have Against Europe?)。

  一点感想:欧美之间的隔阂与矛盾,是当下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当中,现实利益的冲突当然是一个最重的因素,但要深入认识这个问题,还需要一种历史的与文化的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18:46 , Processed in 0.1562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