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0|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6月3日【第2025-1256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6 0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西方邪恶势力再度加速推动有效解除俄罗斯核威慑,为什么说俄罗斯至今仍死抱着阿富汗政策小九九不变的本质是“刻骨铭心的不自信”?

  【新闻报道】

  6月1日,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乌克兰宣布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伊尔库茨克州、伊万诺沃州、梁赞州和阿穆尔州的军用机场后,在网上将此事件称之为“俄罗斯的珍珠港事件”。报道称,这次袭击促使俄罗斯军事专家要求对乌克兰作出强烈而迅速反应,如,应在“俄罗斯的珍珠港事件”后对乌克兰进行“战术核打击”。

  6月2日,据英媒报道,据雷达成像商业卫星图显示,俄军在伊尔库茨克别列亚基地目前确认有4架“图-95”轰炸机和4架“图-22M3”被击中损坏,摩尔曼斯克奥列尼亚基地有4架“图-95”和1架运输机被损坏,俄军的总损失数为13架大型飞机,其中包括8架“图-95”轰炸机。

  6月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抵达北京,正式开启访华之旅。

  【讨论纪要】

  ●法国(欧盟)炒作、宣传“第三条路线”,首要意图就是借此机会,把其念念不忘的“地中海计划”再推动起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东南亚之行已经回国,作为欧盟“两大政治旗手”之一的法国,在本次访问东南亚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宣扬、兜售“中美威胁论”。

  所谓“中美威胁论”,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美争霸危害地区稳定。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现在,法国(注,欧盟)来了,欲将地区国家组织起来(注,暗示由法国,也就是欧盟领导),共同反对中美“两霸”,共同抵制“第一世界”(注,马克龙效仿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将中美比作当今的“第一世界”)。这就是法国(注,欧盟)主张的所谓“第三条路线”。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法国(注,欧盟)炒作,首要意图就在于,借此良机,把其念念不忘的“地中海计划”再度推动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德国亚琛被授予查理曼奖期间表示,“下一个伟大的时代、下一个伟大的统一计划,必须来自一个独立的欧洲,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欧洲,我们必须摆脱我们的枷锁。”不难看出,欧盟的各级政要们,已经将“独立自主的欧洲”叫嚷得震天响了。

  ●曾几何时,欧盟认为,只有在中美之间制造足够大的矛盾,其才有空间和时间推动“地中海计划”

  熟悉东方时事解读的朋友都知道,“地中海计划”是欧洲主导的,核心理念就是“欧洲独立”与“欧洲自主”。“地中海计划”设立的初衷之一就是取代美国世界霸权,也是“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计划下的重要方案之一。

  对西方资本利益而言,无所谓“地中海计划”,更无所谓欧洲是否会取代美国,只要欧洲干得好,西方资本利益当然可以选择“复杂转进”至欧洲平台。当初他们就是从欧洲平台“复杂转进”至美国平台的,如果有朝一日,需要再度“复杂转进”回欧洲平台,只要条件允许,其他并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在西方资本利益“居中调解”下,基于“西方资本复杂转进”计划,欧美平台之间的“PK”就此展开。

  欧洲通过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对中国“滑跪”,尤其通过特朗普第二任期不得不将首访放在沙特,在美俄、中欧之“两桌麻将”格局进一步显性化后,尤其是进一步确认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的确在“战略收缩”后,其认为,再次推动“地中海计划”的时机已然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欧、俄四方之中,欧盟是势力相对较弱的一方,至少排在中美之后。所以,当年,独自推行“地中海计划”的欧盟认为,只有在中美之间制造足够的矛盾,才有空间和时间推动“地中海计划”。

  其中一个典型历史事件就是,2007年9月,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边访问中国,和中国达成多项双边经贸合作,一边又不顾中国政府和部分德国官员的强烈反对,在总理府接见了“藏独”头目达赖喇嘛。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接见达赖喇嘛一事,默克尔在接受采访时曾狂妄叫嚣:“作为德国总理,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接见什么客人。”尤其在此后不久,也就是2008年8月8日,包括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法国总统、日本首相在内的近80位国家领导人都来到北京鸟巢,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唯独默克尔以“德国总理没有出国参加奥运开幕式的传统”为由,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此彰显欧盟所为拥有“独立政治主张”。

  在我们看来,默克尔在“藏独”问题上疯狂挑衅中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在于刻意挑起中美之间的矛盾(注,这是典型的“引战”“带节奏”)。

  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期间,时任巴黎市长居然公开支持“藏独”,导致圣火传递时出现严重混乱局面。默克尔寄希望于美国“接棒”,继续在奥运圣火在美国传递的过程中挑衅中国。在默克尔看来,只要中美斗起来,欧盟就可以“抽身”去推动“地中海计划”了。

  所谓“抽身”的意思就在于,只要中美斗起来,欧盟会立刻把“藏着的一手”亮出来——立刻表示停止支持“藏独”,并以此为由敲开北京的“门”,对中国一边大谈中欧友好,另一边大骂美帝,并劝说中欧合作共反美帝(注,这是典型的“左手制造问题,右手解决问题”)。其中,被我们称之为西方政客中最阴险、最毒辣,且没有之一的默克尔就是“藏着的一手”的核心人物,扮演了“狼外婆”的角色。

  有趣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似乎识破了默克尔的阴谋。北京奥运圣火在美国的传递过程中,出人意料的顺利。资料显示,为了保障圣火传递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某些破坏分子的干扰、破坏,旧金山警方采取了海陆空方面的保护。当地的警察取消了休假,大约有2300名警力到沿途进行安全保卫。另外,美国方面对这次传递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具体的路程到开始前都没有对外公开。

  ●欧洲利益的本质是,时刻不忘重掌西方世界的“牛耳”,成为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领导者

  说到“地中海计划”,就不得不提一提“第一轮排列组合”。以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注,2008年2月18日,美国不顾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的强烈反对,单方面正式承认科索沃独立)对欧洲单方面让步为标志,“第一轮排列组合”开始启动。或者说,当时的国际局势处于“第一轮排列组合”方兴未艾的阶段。

  在欧盟接纳科索沃这个美国人递过来的“投名状”并开始进一步考验美国之诚意后,国际局势正式进入“第一轮排列组合”。此前,美国单方面推动“南亚破局”进程并不顺利。为此,美国有意拉欧盟入伙,但欧盟未予理睬。于是,美国将科索沃问题作为“投名状”交给欧盟,意图换取欧盟在“南亚破局”问题上的配合。至少此时的美国有理由认为,欧美关系相比于伊拉克战争时期有所改善。

  2003年2月,连同德国和比利时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联手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制定的作战计划,宣布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和平方案,并阻止北约提供援助。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老欧洲”,代表性的政治人物主要包括三位——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和今天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讽刺的是,一直以来,美国始终有拉欧、俄入伙共推“南亚破局”,也就是共同针对中国之意,结果却因伊拉克战争,中、欧、俄的联手反对出现了“中欧俄战略协调”的苗头。

  2008年6月,以时任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向伊朗递交六国提出的伊核问题复谈新方案为标志形成“伊核六方会谈”机制为标志,“中欧俄战略协调”正式成型。值得一提的是,东方时事解读首次提出“拷贝”朝核六方会谈机制到伊朗核问题。而在官方层面,则是由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提出参照朝核六方会谈机制的经验推动伊朗核问题的解决。

  伊核问题最初的主导者是欧盟,最开始参与伊朗核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也是欧盟(注,德国),从这一点大家不难看出,欧美平台之间的矛盾早已有之。除了伊核问题外,另一个凸显欧美平台之间矛盾的典型案例就是北约空袭南联盟和欧元的启动。

  从2008年开始计算到2025年,17年过去了,欧洲人似乎没有一刻忘记“地中海计划”。5月26日,欧央银行行长拉加德就毫不掩饰地表示,如果欧元区能够改革自身金融及安全框架,欧元就可能成为美元的强大替代品。这显然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再推“第三条路线”,也就是再推“地中海计划”是相互呼应的。从中,我们能够很清晰地观察到欧洲利益的全球战略核心——时刻不忘重掌西方世界的“牛耳”,成为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领导者。

  欧元的启动就是为了取代美元,“老欧洲”反对伊拉克战争也是为了欧元取代美元,所以,欧元以及与之配套的“地中海计划”,在存在之初,于客观层面就带有明显的反美帝特征,这也奠定了后来的“中、欧、俄战略协调”最鲜明的政治基调。

  ●今天的欧盟似乎逐渐意识到,对其复苏“地中海计划”唯一有所助益的反而是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

  就是这样一个拥有“雄心壮志”的欧洲利益,当其被排挤在美俄瓜分乌克兰利益之“餐桌”之外后,在进一步介入中东局势后续发展遥遥无期,能源价格高昂且依赖美国,制造业萎缩经济衰退,尤其在印巴克什米尔空战中“阵风”战机被“歼-10CE”斩落马下后,尽管中国在向其招手,但其总感觉中国在以一种俯视的角度看着自己。

  所以,在欧盟看来,与中国合作可以,但至少要做到和中国平起平坐,最好能争取占据优势与中国说话,决不能让中国小瞧了自己。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东南亚之行中的种种表演,从炒作“中美威胁论”到兜售“第三条路线”再到打“台湾牌”,可谓极尽“刷存在感”之能事。

  对于欧洲利益意图在和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找筹码这点小心思,美国自然心知肚明。这也是美国策动杜特尔特被捕事件,将人(注,筹码)送给欧洲(注,欧盟主导的国际刑事法院)的主要意图所在。对此,欧洲欣然笑纳。

  “地中海计划”在法国戴着“北约军帽”攻打利比亚的时候是最高光时刻,结果利比亚战争打成了一个“烂尾工程”。从“观察点”变为“撕裂点”,“坑”至今仍蹲着欧美利益这两位。

  马克龙的东南亚之行,一边通过非传统安全层面与中国谋合作,传统安全层面与中国搞对抗,表现欧洲的政治独立性,表示其与中国打交道有筹码;另一边向美国展示欧盟有利用价值,全过程的“字里行间”中都带着浓烈的“地中海计划”的味道,与当年法国带领北约攻打利比亚之“英雄岁月”遥相呼应,马克龙俨然成为又一个萨科齐。

  话说,几百年过去了,对于欧洲人来说,兜兜转转还是那套“老剧本”。心心念念想要再造罗马帝国,将地中海打造为欧盟的“内海”。远的不说,就说近现代,

  利比亚战争打成了“烂尾工程”就与利比亚战争外溢到叙利亚密切相关。再往前倒一点,国际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委托法国在治理中东,其范围就包括今天的叙利亚及黎巴嫩两国。

  如果我们从地缘政治角度观察“地中海计划”,构成最直接冲击的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欧洲看来,只要其最终能够再度进入中东地区并发挥重要影响力,美国和俄罗斯都可以撇在一边。所以,欧洲在中东问题上只能寻求来自中国的帮助。

  对此,中国笑而不语,中国很清楚欧盟的那点小心思——欧盟既想要寻求中国的帮助,但又在中国面前“端着”。只要不损害到中国的核心利益,针对马克龙东南亚之行的“花式表演”,中国也没必要多说什么。也就是说,总体而言,欧洲想要复活“地中海计划”对国际社会是有利的。这首先意味着欧美在中东利益上会冲突起来。

  马克龙炒作所谓“中美威胁论”,表面上看是同时攻击中美,但从实际的利益冲突角度观察则是实际攻击美国,实际争取中国。从能源角度观察更是如此,一旦欧洲真的搞起来“地中海计划”,就可以同时获得中东和北非两处能源基地。如果是这样,美国和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卖给谁?他们都想将欧洲能源市场纳为己有。相比之下,唯一能让欧盟有所借力的是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

  以后我们的高铁会过去,电网也会过去,而通向欧洲的能源管线则类似基建中铁路总是和公路相生相伴那样伴随着我们的高铁、电网。这一幕恰恰和从西汉国都长安通向罗马帝国首都罗马的“丝绸之路”遥相呼应,也许这就是“丝绸之路”能够诞生并繁荣兴盛的原因所在吧。

  当年,欧洲人为了避开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启了大航海时代,以绕开中东,继续寻找通向遥远东方的贸易路线。现在,他们要再次通过中东,寻找欧洲未来的发展之路。好巧不巧,几千年过去了,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抵达中东,与欧洲遥相呼应。所以,“地中海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的关系更多是互补,而非零和。基于此,在我们看来,中国强大是欧洲繁荣的重要战略机遇,且比俄罗斯要大得多。俄罗斯由于和中、欧两大政治经济实体接壤,“不安全感”伴随了俄罗斯帝国到苏联再到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某种意义上说,在俄罗斯人眼中,反而和美国在某些方面更容易凑成“一桌麻将”。需要补充的是,在我们看来,从欧洲国家利益的角度观察,其是愿意和中国展开合作的,但问题在于他们,也就是欧洲国家利益从属于西方资本利益,在当今世界上真正意义拥有主权的“两个半”(中国、美国和“半个”俄罗斯)中,没有欧盟。

  ●从马克龙东南亚之行,公开炒作“中美威胁论”,兜售“第三条路线”,“地中海计划”再度闪闪发光来看,“欧美公开争吵”或为期不远矣

  说到欧洲想要复活“地中海计划”这件事儿,就不能不提及目前欧盟的战略处境。

  再次强调,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欧洲利益,尤其是欧洲国家利益不能接受俄乌战争以俄罗斯全胜的方式结束。一旦彻底输掉俄乌战争,欧盟将土崩瓦解。也就是说,今天的欧洲利益,尤其是欧洲国家利益想要“上岸”,就必须重新恢复对中东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尤其是赢得俄乌战争,至少不能输(注,对峙)。所以,欧盟围绕中东问题,尤其是乌克兰问题可谓“折腾”得最剧烈。这也是为什么在上次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事件,我们在第一时间评估,其由欧洲利益主导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只有欧洲利益有足够的动机去做这样的事情,相比之下,美国利益,尤其是特朗普政府虽然也有动机,但要弱得多。其目前的主要精力都在应对美国内部恶斗上,可谓无暇他顾。当然,不排除出于美国内部恶斗,“拜登们”参与其中的可能性。但这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也从侧面证明,美国利益一定知道,即便是事先不知道,事中也一定知道。所以,美国利益一定参与其中,没有美国利益,仅凭欧洲方面无法完成。特朗普也明白,就算其知道也拦不住,倒不如看看如何加以利用(注,首先是看看能否利用其助力于更好地掌握内斗主动权)——成了,特朗普“摘桃子”;没成,再说!这个心态类似于中国看待俄罗斯力推的“中、俄、印大三角”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美、欧会拼命破坏,我们则乐观其成,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就会天然地拉紧。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在处理欧美关系和中欧关系的过程中,马克龙随时可能变为“变色龙”。话说,当初欧洲想要停止俄乌战争,但拜登政府执政的美国不同意。今天,特朗普政府执政的美国想要停止俄乌战争,欧洲却发现自己早已是骑虎难下。如此,距离欧美发生“公开争吵”还有多远?从马克龙东南亚之行,公开炒作“中美威胁论”,兜售“第三条路线”,“地中海计划”再度闪闪发光来看,恐怕为期不远矣。说不定,“公开争吵”就从利比亚这个欧美利益的“撕裂点”开始。这次,是否“叙利亚再乱”(注,阿萨德政权倒台后的叙利亚混乱局势)重归利比亚?或者说阿萨德政权被颠覆后的叙利亚局势后续发展再从利比亚开始?大家不妨密切观察。

  ●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在这次俄罗斯战多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无人机大规模攻击等事件中已经到了正在经受生死考验的地步

  如果真的局势发展到“欧美公开争吵”的程度,在我们看来,或不会首先表现在欧美中东利益之争上,而会体现在欧美围绕乌克兰利益产生的尖锐矛盾上。实际上,这一点已有苗头。

  具体就表现在,继5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骇人听闻的“斩首”未遂事件后,6月1日,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俄罗斯多处战略空军基地以及核基地(注,战略空军的配套设施,储存有战略空军使用的核武器)遭遇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值得一提的是,事发之后,特朗普政府仍表示对此并不事先知情。所以,我们仍然可以沿用美方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事件之相关表态的评估——美国利益一定知道,即便是事先不知道,事中也一定知道。所以,美国利益一定参与其中,没有美国利益,仅凭欧洲方面无法完成。特朗普也明白,就算其知道也拦不住,倒不如看看如何加以利用。成了,特朗普“摘桃子”;没成,再说!

  之所以特朗普政府在不到10天内两次涉乌克兰问题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中均公开表示“不知情”。原因还在于,如果公开表态“知情”,有悖于目前其“首要任务”的处理,那就是如何赢得内斗的主动权。不难想象的是,一旦俄乌战争全面升级,甚至彻底失控,此前特朗普拿到的美乌矿产协议立刻就会成为一张废纸。类似于“北溪”天然气管道可能重启这件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特朗普政府去主动推进。所以,这两件事都是欧洲利益主导。

  值得强调的是,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6月1日,俄罗斯多处战略空军基地以及核基地(注,战略空军的配套设施,储存有战略空军使用的核武器)遭遇大规模无人机袭击,这起事件从性质上来看,某种意义上说比“斩首”俄罗斯总统普京事件更为恶劣。

  对俄罗斯而言,尤其是进行了三年多仍未停止的俄乌战争中的俄罗斯而言,核威慑已成为俄罗斯安身立命的唯一依仗。退一步说,如果普京真的遭遇不测,人可以换。但如果俄罗斯核威慑被实质性消除,将会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不可逆的重大损失。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不妨共同回顾一段内容,内容摘自“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9月10日【第2024-1050期】”,原文如下:

  ……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再次建议并提醒俄罗斯决策层,西方对白俄罗斯也会用到类似“外压+内乱”的手段。既然俄罗斯决策层在北约对白俄罗斯军事施压卷土重来之际,在乌克兰(北约)军事入侵俄罗斯纯血领土所在的库尔斯克地区超过一个月还未进行有效反击的背景下,还在对朔尔茨“该讨论如何结束俄乌冲突”的鬼话抱有不切实际的政治幻想,我们认为,白俄罗斯有足够理由对俄罗斯所谓“核共享”或俄白联盟在关键时刻可以确保白俄罗斯国家安全这一点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无疑是深刻的,也是难以弥补的,以至于只需西方轻轻拉拢白俄罗斯,其就有可能立刻跑掉!

  不难想象的是,一旦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飞往布鲁塞尔,会与西方谈些什么话题?难民问题?或瓦格纳集团在白俄罗斯的存留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包括俄白联盟彻底瓦解在内,以上这些话题都会成为西方同样通过“外压+内乱”加速瓦解俄罗斯普京政权的“导火索”。

  ●小谈北约瞄着“有效解除俄罗斯核威慑”与“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是如何在“计划A”与“计划B”之间反复腾挪的

  西方针对白俄罗斯的“A方案”,是直接对白俄罗斯施加军事压力,进而测试俄罗斯“核共享”是否有效,意图在有效解除俄罗斯核威慑的有效性。后来,这一方案被PLA前出白俄罗斯(“雄鹰突击-2024”联合训练)所打破,北约恐惧中国的强大,更无法面对“多线作战”。于是,北约在“A方案”基础上“微调”为“B方案”,也就是从对白俄罗斯军事施压,甚至谋划军事入侵,调整为军事入侵俄罗斯“纯血领土”的库尔斯克地区。

  由于俄罗斯至今没有采取有效反击,使得“俄白联盟”出现“裂痕”。白俄罗斯认为,俄罗斯不能动用包括“核学说”在内的一切手段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白俄罗斯更不能指望俄罗斯在关键时刻保护白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白俄罗斯对“俄白联盟”产生怀疑的本质是对俄罗斯核威慑有效性产生怀疑,如此,北约也达到了有效解除俄罗斯核威慑的目的。

  平心而论,俄罗斯的确进行了反击,而且是强力反击,但我们不认为这种“黑不提白不提”的“战争边缘游戏”是有效反击。俄罗斯目前空前接近战略失败,尽管在国际社会的策应下俄罗斯还保有一定的战术层面的优势。但我们不认为这种战术优势,甚至是逐渐累积的战术优势,能够最终转化为战略胜利。或者将战术优势转化为战略胜势。

  相比之下,北约取得了战略优势,但战术上损失不可谓不大。于是,为了尽可能弥补上述战术损失,北约再次以阶段性达到目的的“B计划”为基础,再度转回原来的“A计划”并推动其后续发展,具体就体现在对白俄罗斯的“外压+内乱”上和战略诱骗俄罗斯上。也就是一边“攻”白俄罗斯,一边和俄罗斯“谈”。

  在我们的观察中,在俄罗斯的核威慑有效性被解除后,西方一定会在核威慑问题上大做文章。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也就是北约宣布开始进行所谓核威慑演习。瞄准的就是俄罗斯所谓的盟友们,比如,白俄罗斯,伊朗等。

  只要俄罗斯核威慑被有效证明无效,北约就可以为所欲为。准确说就是美国操纵欧洲为所欲为,这样,美国的核威慑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有功劳是美国的功劳,出错了则是欧洲的错误。最后,所谓北约和俄罗斯的核战争,就变成了欧洲和俄罗斯的核战争。美国则置身事外,甚至抽身北约之外。

  当然,这种玩法玩的是心理战。并将“阶段性战果”首先拿给白俄罗斯看,也就是北约核威慑有效,俄罗斯核威慑无效。对此,白俄罗斯看着办!如果白俄罗斯不妥协,北约就会以核威慑为依托,用常规军力“解决”白俄罗斯,甚至军事入侵白俄罗斯。如果白俄罗斯不想看到这个结局,就只能和西方媾和。现在西方战略诱骗和俄罗斯谈乌克兰问题就是在争取这个操作空间。

  “俄白联盟”被瓦解后,西方就会以此为依托全面升级对俄罗斯的“外压+内乱”。而在中东国家,比如,伊朗,在看到这些后,就不会有人去挑衅北约的核威慑,伊朗会偃旗息鼓,包括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伊拉克反美、反以武装都会一定程度上偃旗息鼓,这样,中东局势就会变得相对缓和。一旦拿到这个阶段性成果,西方就会在打掉俄罗斯所有外在缓冲空间后,在“外压+内乱”层面全力推动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进程。且在这个过程中,欧美合流会被大幅强化。如果俄罗斯真的走到这步田地,普京政权祸起萧墙几乎就是必然,普京的结局恐怕就是“第二个尼古拉一世”或者“第二个尼古拉二世(末代沙皇)”。

  中国的选择项很多,在战略策应俄罗斯的问题上,多帮少帮在一念之间,甚至帮与不帮也在一念之间,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没有什么必须,我们关注的只是不坐视西方顺利完成对俄罗斯的实质性消化,仅此而已!可以说,完全是俄罗斯自己的错误决策让其走到今天如此战略被动的地步。所以,我们认为俄罗斯国内有声音呼吁普京要对当前俄罗斯的处境负责,是有道理的。

  结合上述回顾,我们想要强调的是:

  如果类似俄罗斯“纯血”领土被军事侵占,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俄罗斯战多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无人机大规模攻击等事件再上演几次,俄罗斯的核威慑的有效性还剩多少呢?俄罗斯总统普京存在和不存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俄罗斯常规军力很拉夸,这一点在俄乌战争中暴露无遗,甚至需要朝鲜的军事援助才能收回俄罗斯的“纯血”领土所在的库尔斯克地区。相比之下,北约的军力至今还没怎么动,死掉的都是乌克兰人。也就是说,常规军力本就弱于欧盟的俄罗斯,一旦核威慑被实质性解除,俄乌战争必败无疑。别的不说,在此基础上,要么瓦解“俄白联盟”,要么在俄罗斯境内制造重大的核、生、化事故,普京政权何以应对?别忘了,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可以这样说,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在这次俄罗斯多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无人机大规模攻击事件中已经到了正在经受生死考验的地步,普京政权不能再退了。这一点,从俄罗斯社会将本次袭击比作“俄版珍珠港事件”,舆论强烈要求进行严厉报复,尤其是动用战术核武器进行严厉爆发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关键在于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自信,下达足够的决心,重新竖起自己核威慑有效性的“发射架”

  为了更好地展开讨论,我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

  6月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抵达北京,正式开启访华之旅。

  在上文的回顾中,也提到了白俄罗斯,提到了“俄白联盟”,其都与俄罗斯核威慑是否被有效接触密切相关。所以,在俄罗斯战多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无人机大规模攻击事件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访华,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目前,就多处战略空军基地遭遇无人机大规模攻击事件,俄方还在调查,在我们看来,即便是从准备反击和报复的角度来看,对于如此背景复杂的重大国际事件,俄方第一时间进行调查是必要的。恐怕这一准备过程,也包括本次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紧急访华。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卢卡申科本次紧急访华,核心目的就在于“问计中国”。

  所谓“问计中国”,在我们看来,或可能包括类似,“如果俄罗斯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中国是否会同意”这样的内容。在我们看来,可以肯定,在目前情况下(注,如果北约侵略俄罗斯,或对其核基地进行致命打击,则另当别论),中国不会公开支持俄罗斯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

  话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从苏联继承了大量战略打击平台,如,“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大量的战略核武器。按美方当时的评估,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是世界上第三大核武拥有国,排名超过中国。后来,在美俄的共谋下,乌克兰全部放弃了这些战略打击平台和核武器。

  1994年,因乌克兰主动放弃核武器,并签署了《无扩散核武器条约》成为无核国家。中国在1994年12月正式发布了《中国政府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证的声明》。2013年又深化了这份声明,将在乌克兰面临核武器威胁时为其提供安全保证。

  这一声明曾经被很多人曲解是中国对于乌克兰有“核保护伞”承诺,一度被大量误用。事实上,我们对于所有“无核国家”都有过类似的承诺。而且中国老一辈外交领域工作者的语言文字功底堪称一绝。我们在对乌克兰提出了安全保证的同时也留下了余地和回旋的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理解乌克兰对于安全保证的要求,并且保证不对乌克兰进行核武器威胁,但对于其他的国家,我们仅是呼吁,不做强求。中国一直都是主张以和平与协商的手段来解决争端。我们只能约束要求自己,却不能强求他国家和我们保持一致,这就是中国近几十年来能够在世界上广结善缘,广交朋友的重要原因。

  基于此,甚至我们在有关“中国一定不会公开支持俄罗斯动用核武器进行报复”这一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醒俄罗斯决策层:如果俄罗斯“决心”动用核武器捍卫国家安全,俄罗斯要做好中国可能对其采取制裁措施的心理准备。尽管其可能仅是名义上的,类似中国对朝鲜采取的那种制裁(注,中国制裁朝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核不扩散机制、保障地区安全稳定、推动朝核问题重回谈判轨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制裁,既是对朝鲜违反国际义务的回应,也为防止半岛局势恶化并促进长远和平)。这也是朝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和俄罗斯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朝鲜可以从俄罗斯那边公开拿到很多不方便从中国这边获取的物资。不过,尽管当年我们在有关朝鲜核问题相关的协议上签过字,但也同时留下了“不涉及朝鲜民生问题”的口子。很多事情,即便是这种外交接触中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果俄罗斯真的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对此,我们也没什么可说的,既然俄罗斯已经下定决心,总比俄罗斯国家解体要好吧,比俄罗斯核威慑被解除要好吧。

  在我们的观察中,欧美恐怕也盯着卢卡申科之行。白俄罗斯感到了恐惧!因为它的核威慑就源自俄罗斯,“俄白联盟”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是一体的。

  关键问题在于,在卢卡申科“问计中国”的背后,恐怕中国也在询问俄罗斯的“决心”到底几何。也就是说,到头来,所有问题归结在一个点上,那就是俄罗斯到底相不相信中国,肯不肯心无旁骛的把背后彻底交给中国,到底要不要实质性的、不可逆的放弃“阿富汗政策小九九”。

  如果再把这层关系说得更直白一点,俄罗斯的心结和中国无关,只和俄罗斯自己有关。说到底还是俄罗斯是否自信的问题。所以,俄罗斯现在考虑是否动用核武器进行反击,甚至询问中国的态度,关键在于俄罗斯是否有足够的自信,下达足够的决心,重新竖起自己核威慑有效性的“发射架”(注,核武器在发射架上的时候最具威慑性)。

  话说,当年抗美援朝,毛主席在战争爆发后,中国必然在对外政策上全面倒向苏联的问题上,仍自信能够掌握局面,从而敏锐观察到,美国不可能在朝鲜半岛动用核武器而彻底丢掉欧洲让苏联独占而因小失大,从而“做好自己,调动别人”,包括后来苏联终于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尤其是宝贵的空中支援,从而最终赢得了“立国之战”的全面胜利。相比之下,今天的俄罗斯,至少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足够的自信认为,不存在“全面依靠中国会沦为中国附庸”这个问题。在俄罗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也许俄罗斯决策层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如果俄罗斯真的足够自信,反而能够做到“做好自己撬动别人”,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关话题】

  第7282期-为什么说美国越是努力解除俄罗斯核威慑的有效性,距离其自身常规军事威慑被有效解除就越近?(2024-9-3)

  第7309期-小谈北约瞄着“实质性解除俄罗斯核威慑”与“实质性消化俄罗斯”,是如何在“计划A”与“计划B”之间反复腾挪的(2024-9-11)

  第7392期-西方企图实质性解除俄罗斯核威慑有效性所谓的“暗线操作”是什么?(2024-1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6:54 , Processed in 0.2034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