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36|回复: 0

占豪:美国人类之暗,伊朗中东教训太惨痛了,世界急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5 03: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人类之暗,伊朗中东教训太惨痛,世界需要这一束东方之光!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频繁入侵其他国家,美国几乎是其背后的主要支撑力量。当以色列入侵伊朗遭到伊朗的强力反击后,美国为了保护以色列并推翻伊朗政权,立刻采取行动,轰炸伊朗核设施,并对伊朗施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和军事压力。

  美国作为曾经的霸权国家和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如今在中东直接参战,这必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仅会直接导致中东局势急剧恶化,还可能使已扩大的巴以冲突演变为一场中东大乱战式的全球性代理人战争。显然,人类将为这场战争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这一切并非源于地区各国之间存在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源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以色列的贪婪行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因此被迫“埋单”。这种局面既丑陋又不公平,而美国的行径却在不断加剧这种不公平,并正在人为制造人类灾难。

  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美国推动诱发并介入俄乌冲突导致俄乌双方数以百万计的人员伤亡和数以千万计的人员逃离家园。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东一旦陷入大规模混乱,其形势可能比乌克兰危机更加严峻。

  美国在过去数年已经制造了二战后最惨烈的战争灾难。然而,在未来几年,美国仍可能制造更大的战争和人道主义灾难。入侵伊朗可能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目前还无法准确预估,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严重程度极有可能超过乌克兰危机。

  看到这样可以预见的灾难,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无能为力,这不禁令人感叹,曾经自诩为“文明灯塔”的美国,如今怎么竟成了损害全人类利益的“大撒旦”。也正因为此,占豪认为,当下的美国就是人类之暗。

  美国的霸权行径与以色列无耻的贪婪扩张正在伤害全人类。固然美国是人类之暗,但导致这一切的,除了美以两国因素以外,还有伊斯兰文明内部的问题。如今,全球有超过20亿穆斯林,然而他们却如一盘散沙,一些国家更沦为任人宰割的状态。反观以色列,人口仅八百多万,但它却能让5亿人口的中东伊斯兰国家毫无办法,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吞下被侵略、被羞辱的苦果。这一切的发生,尤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和反思。

  那么,为什么中东伊斯兰国家长期被西方国家侵略、欺辱,巴勒斯坦迟迟无法建国呢?在占豪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有三个:

  一、游牧民族具有劫掠与奴役其他民族的劣根性。实际上,无论是代表近代西方的拜占庭帝国,还是代表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帝国,其本质都属于游牧文明,而游牧文明的显著特征就是流动、扩张与劫掠。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对基督教文明施加了巨大压力,使其生存空间几乎被挤压殆尽,甚至被逼迫到海上发展,并因此孕育出了近现代的海洋游牧文明。然而,这种海洋游牧文明最终又通过扩张与劫掠,反过来奴役了伊斯兰文明。游牧文明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当一方被另一方压迫时,从逻辑上讲,被压迫者就沦为了对方的“奴隶”。

  如今,中东伊斯兰国家一直被以美国为首的基督教文明压制着,以色列就像是他们安插在中东伊斯兰文明中的一把尖刀。在这种背景下,美西方又怎么可能给予中东伊斯兰国家足够的权力和权益呢?因此,尽管二战后美西方基督教文明所主导的殖民体系已经崩溃,但他们依然长期对伊斯兰文明保持着实力上的压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中东地区就难以有出头之日。除非出现一个新的非游牧文明的国家来领导世界,否则伊斯兰国家将永远无法获得与其他大国平等相待的机会。

  二、伊斯兰文明因长期缺少统一的文明价值导致内部长期撕裂。自公元7世纪创立以来,伊斯兰文明已历经多次分裂与变革,最终因权力斗争形成了最严重的内部分裂——什叶派与逊尼派。这使得当今伊斯兰国家在文化、价值观上难以达成共识与统一。换言之,从其开始演化就缺少统一文明价值,一千多年的长期撕裂使其完全无法形成广泛的凝聚力,民族、宗教、利益长期相互交织,于近现代难以形成统合之力。这在现实中表现为:今日两国关系良好,政权更替后便成敌对关系,再换政权又可能关系紧密,与成熟的现代国家之间成熟的交往状态辑截然不同。

  三、美西方在近代对伊斯兰文明在利益、价值上进行了全面瓦解。二战以后,伊斯兰国家并非没有抵抗,五次中东战争就是他们抵抗的过程。那么,为什么近几十年伊斯兰世界再难组织起来对美、对以色列的有效反抗了呢?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发现了对付伊斯兰国家的方法。一方面,美国利用自己的军事强势让伊斯兰国家认为美以联盟不可战胜;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利益分化瓦解,不断挑起并扩大伊斯兰国家内部的矛盾,从而把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关系搅得乱七八糟。一个在军事强压下又被利益、价值彻底分化瓦解的中东伊斯兰国家,自然再难给美以造成威胁。

  那么,近几年伊斯兰国家为何终于迎来了更强势的对美以两国的反弹呢?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个强大而公平的东方大国正在复兴。中国伟大复兴的进程,为全球带来了重新平衡与定位国家关系的历史契机,也让伊斯兰国家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希望。中国在经历百年凌辱与掠夺后,依然能迅速迈向伟大复兴,其关键在于中国历史上拥有一个统一而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伟大文明。在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的中国仁人志士为国家命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探索出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自2010年起,美西方对中国发起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围堵与打压。尤其是2017年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将中国定义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后,美国对中国的打压进入了极端疯狂的阶段,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史无前例,涵盖地缘、外交、科技、民族等诸多领域,几乎无所不包。

  在美国国内,两党在诸多问题上分歧严重,唯独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保持高度一致。而美欧之间尽管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但在遏制中国的问题上却不谋而合,任何机会都不放过。这背后的原因十分明显——美西方不愿意看到一个非西方文明挑战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不相信中国会和平崛起而不走他们曾经的“国强必霸”老路,更不希望与中国政治制度不同的中国成为全球南方国家的领头羊乃至世界领导者。他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一个强大的中国,因此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如何将中国拉下马来。为此,他们不惜动用一切手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外交等各领域,对中国发起全方位攻击,各种不光彩的手段屡见不鲜。

  然而,面对过去15年的疯狂攻击,中国不但没有被他们的围攻击倒,反而愈发强大。虽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如今的中国已在蜕变,逐步成为美国不敢轻易突破红线招惹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强国。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

  其实,这得益于我们在重大挑战面前采取的一系列得力措施。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的要求。特别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极大地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此后,我们立足“两个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确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坦率说,当总书记在建党百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时候,占豪非常震撼。因为,“两个结合”的提出,不但创造性地解决了几千年中华文明与挽救了中华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融合发展问题,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两个结合”也将中华文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在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在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的突破。

  一、史料体系:

  具有极强政治学术双重属性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工程:规模与进度上,已完成120万字《简史》和500万字《史卷》的编纂,汇编完成了8000万字原始史料,历史跨度从上古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涵盖青铜铭文、西域简牍、多语种档案等实证材料,重点挖掘凉州会盟、土尔扈特东归等体现民族融合的关键事件,以和而不同、天下一家、因俗而治的理念,形成一套发展脉络清晰、史料丰富完整、阐述客观详实的系统性历史巨著。

  学术突破方面,以“五个共同”(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史观为导向,驳斥了西方“征服王朝论”、“内亚史观”等殖民史观,确立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演进逻辑。

  在考古与文物活化利用方面,通过实物实证强化历史叙事。依托凉州会盟纪念地、红西路军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发研学课程,将史料转化为青少年教育素材。

  二、话语体系:

  教材与教育阵地建设: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已覆盖全国千所高校,将“五个认同”(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核心教学内容。

  新媒体公共传播:“道中华”品牌矩阵发布2000余篇爆款学理批驳文章,以“文物说话”“历史发声”解构西方污名化言论,如山东推出“道中华·齐鲁行”文旅线路,将孔府、泰山转化为中华文明符号。同时与民间文化大V进行创新性的传播互动,开辟了新媒体公共传播的新局面,将中央精神、总书记讲话和国家相关政策推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公众,让他们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明了。

  三、理论体系

  在学科建设与学术攻关方面,已实现1+15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叉学科建设的新格局,110多门课程已基本编制开发出来,共同体学系列教材正在编制中。试点建设“1+15”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意义重大,是民族理论正本清源、创新发展的源头工程,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基础工程,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人才、凝聚各族学子人心的铸魂工程。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是打破原有学科区隔,突破西方民族理论局限,用自主性、原创性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华文明。

  我国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其本质是对西方民族学进行“起底式”反思,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民族学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深入挖掘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和现实发展情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着处理民族问题的独特经验和制度优势,这一点西方国家既无经验,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也证明他们的处理都是失败的。相反,中国却有着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融合与尊重、经济上相互依存、政治上团结统一,这与西方的民族理论有本质的区别,是处理和解决国际上民族矛盾问题的真正“解药”。

  民族学学科的优化调整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边疆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对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研究,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扶贫政策等提供决策依据,推动民族地区的进步与繁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刚刚结束的中青年学者研修班:2025年首期研修班集结全国70所高校100余名学者,“以学术讲政治”推动学者参与《三交史》编纂、政策法规调整等实践。通过中西比较研究,开展民族治理模式对比,提炼中国“互嵌式社会结构”“经济共生纽带”等原创理论,回应西方“文明冲突论”。

  国家民委通过三大体系建设,以史料证真、以话语凝心、以理论立制,不仅重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更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城市治理、青少年教育、经济互嵌等实践,为破解西方话语霸权、夯实民族团结提供了系统性中国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推动三大体系与基层治理深度耦合,实现“学理-政策-人心”的三维贯通。

  我们通过围绕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三大任务,可以构建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从而打造出了正确的中国史观。通过以“五个共同”为导向,挖掘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料,呈现中华民族共同性不断巩固发展的形成过程。有了这样的理论体系,我们就有了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系统性理论和历史依据。尤其是可以通过中西民族理论和民族治理的比较研究,持续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

  那么,我们围绕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三大任务,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在占豪看来,主要能起到四大作用:

  一、破解西方话语霸权与文化殖民体系:

  西方炮制“新清史”“内亚史观”,将中国简化为“汉地十八省”,否定疆藏蒙满的历史主权。《三交史》以 8000万字原始史料(凉州会盟碑文、土尔扈特东归档案)实证“多元一体”,彻底粉碎西方伪史叙事,拆解了西方为我们预设的历史虚无主义陷阱。

  西方一贯喜欢将“民族自决”绝对化,并籍此煽动族群对立。中国以 “政治一体性”理论重构民族关系本质,夺回了文明定义权。

  二、筑牢国家安全基石,预防“颜色革命”:

  颜色革命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进行认知战,尔后利用认知心理的操控,再辅以经济手段来完成颜色革命。对意识形态混乱的国家而言,美西方的颜色革命几乎是每一次都会取得成功。围绕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的三大任务展开系统性工作,就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抵御认知战的能力,就能起到预防颜色革命的作用。

  尤其是在教育上发力,可以给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构筑一道强大的“防火墙”,让敌人无从下手,或者说将敌人的破坏行动消解于无形。就像国家民委打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短时间内覆盖了上千所高校,以最快的速度将“五个认同”植入到青年的心智之中,敌人再想蛊惑,我们的青少年心智有系统行的理论体系支撑,就可以轻松抵御敌人的颠倒黑白的谎言。

  三、提供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近代人类历史证明,西方对世界的治理是失败的,联合国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全世界还有11亿人生活过在极端贫困中,其中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依然有超过5000万人吃不饱。反观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竟然实现了7.7亿人脱贫的伟大创举。过去几百年,人类世界在西方领导下,全世界发达国家总人口仅10亿人。哪怕如此,西方发达国家还不允许其他发展中国家富起来,并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洗劫。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西方近代对世界的治理极其失败和不公平。

  由于中华文化高度的包容性、融合性与建设性,中国的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就能很好地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一种超越“族群政治”的文明范式。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下的发展结果。

  西方模式撕裂、对抗、不公平,中国模式既公平又和平,还有足够的包容性与引导力,客观上能为未来的全球治理提供更加适合人类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尊严,中国的“三交史”能为全人类的和平共处出、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样板。

  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不但可以通过增强市场融合意识来促进市场加速融合,还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有效为拓展内需市场助力,提升整个市场的凝聚力,加速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其实,在占豪看来,中国这一系列措施的终极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更是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当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将世界推向对抗深渊时,中国用三大体系证明,多民族国家无需效仿苏联“民族自决”埋雷、美国“熔炉”同化伤人,而是能以 “多元聚一体、一体容多元”来开辟新的空间。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既是守护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防波堤,更是照亮人类多文明共生的文明灯塔——正如石榴籽紧抱成团,却晶莹各异,这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而不是美国那自诩的灯塔、皇帝的新衣!

  当今世界,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在伊朗这样的国家都在遭遇侵略的背景下,东方的这一束文明之光对人类来说,其意义显得越发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22:49 , Processed in 0.2344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