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1|回复: 0

[核心摘要] 衍射+东方讨论核心摘要,5月27日【第2025-1251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8 08: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西方邪恶势力策划“斩首”俄罗斯总统普京

  小谈若特朗普此事“真不知情”,为什么反而意味着国际局势未来走向更加凶险?

  【新闻报道】

  5月25日,据俄媒报道,俄罗斯武装部队一防空师指挥官尤里·达什金透露,俄总统普京上周视察库尔斯克州期间,其乘坐的直升机曾成为乌克兰大规模无人机袭击的“中心”。

  5月20日,普京视察了库尔斯克州,普京身处库尔斯克州期间,乌克兰军队对该地区发动了规模“前所未有”的无人机袭击,俄防空部队摧毁了46架来袭的固定翼无人机。

  【讨论纪要】

  ●这次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施行“斩首”行动,是欧洲国家利益在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默认下,甚至支持下发起的

  5月26日,澳大利亚某网络媒体发表题为《内塔尼亚胡的结局:孤立与权力幻想的破灭》的文章。

  文章提到,特朗普上台后,内塔尼亚胡及其支持者相信特朗普政府会愿意进一步升级冲突。他们设想,这种升级将包括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加沙、分裂叙利亚、削弱也门胡塞组织等等,而且不会作出重大让步。

  然而,内塔尼亚胡的期望只换来无法兑现的承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能掌权多久仍是未知数,但他的政治地位已显著下降。内塔尼亚胡和他的战略“愿景”显然没有出现在这些地区变化中。

  内塔尼亚胡对这些事态发展的回应是加强对加沙的军事行动,这是内塔尼亚胡在政治脆弱性面前展现实力的尝试。军事行动升级导致巴勒斯坦人伤亡人数急剧增加,并加剧了超过200万人的粮食短缺,甚至直接导致饥荒。内塔尼亚胡面临着广泛的国内反对和国际谴责。就连他的主要盟友美国也已发出转变态度的信号。这一时期可能标志着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涯——以及与其恐怖暴力政府相关的政策——终结的开始。

  澳大利亚网络媒体的这篇文章,是对我们昨天重点讨论“特朗普政府与内塔尼亚胡小集团之间如何基于当前阶段各自的利益盘算共同演出一幕双簧剧”这一话题的有力注解。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内塔尼亚胡的处境,那就是绝望。而与内塔尼亚胡一样,慢慢感到绝望的,还有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及欧盟。

  我们注意到,5月25日,俄罗斯武装部队一防空师指挥官尤里·达什金透露,俄总统普京上周视察库尔斯克州期间,其乘坐的直升机曾成为乌克兰大规模无人机袭击的“中心”。

  对欧美国家利益而言,俄乌战争的失败意味欧美国家的惨败,他们不能接受。但对欧美资本利益而言,虽然是重大失败,但存在“退出机制”。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对正在俄罗斯“纯血”领土——库尔斯克地区视察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施行“斩首”行动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进行推动的,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当然,没有资本利益的配合,欧洲国家利益是推不动的。或者说,至少资本利益是对此持默认态度的。欧洲资本利益和美国资本利益共同组成西方资本利益,且至少到目前为止,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仍然是美国资本利益。所以,作为美国资本利益的话事人之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定对此事事先知晓,即便其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但这种默认态度,至少可以看作被动参与其中。

  这是很可怕的,也是俄罗斯值得深刻反省的。

  我们早就多次劝告俄方,拖延战术对俄罗斯的确有好处,但问题在于,俄方能否在拖的过程中承受最惨重的代价,比如,本土发生严重的核、生、化袭击事件(包括重要的核、生、化设施遭遇袭击,或重要的公共场所遭遇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俄罗斯“纯血”领土被乌军(北约)占领,很多政要高官惨遭暗算等,这一次,则是在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实施“斩首”行动,且在俄罗斯“纯血”领土库尔斯克地区。

  好在对方没有得手,否则,首先就会是俄罗斯大乱。此前我们经常将伊朗比作“小号的俄罗斯”,或将俄罗斯比作“大号的伊朗”。从此前我们讨论的,特朗普政府试图撇开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以应对后者随时可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尤其是针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的角度观察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西方邪恶势力实施“斩首”行动未遂一事,真可谓“半斤对八两”。

  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说在美以双簧下,或者说,在特朗普政府的默认下,以色列可以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尤其是打击伊朗的核设施。那么,同样在美欧双簧下,或者说,在特朗普政府的默认下(就算事先不知道,那么事中也不知道吗?没有特朗普政府的配合,欧盟恐怕自己做不到。就算有人能绕开特朗普政府,但毕竟特朗普政府掌握美国,掌握国家机器。所以,特朗普的否认是苍白的),欧盟(欧洲国家利益,依托北约)也可以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实施“斩首”行动。

  大约在一周前,也就是5月20日,特朗普刚刚与普京煲了2个多小时的“电话粥”。大约2个月前,也就是3月22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文·威特科夫还称赞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认为其值得信任。并当着全世界讲了“特朗普总统遭枪击后,普京曾到当地教堂为其祈祷”的故事。而如今,特朗普却默认对普京实施“斩首”行动,真有那么一点“今朝共汝饮,白刃不相饶”的味道。而对普京而言,是否感觉自己做了一场噩梦,而在梦中,他正与魔鬼共舞。

  当然,俄罗斯也可以学伊朗(瞄着美以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拖时间)做如下解释,瞄着欧美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拖时间。

  ●特朗普二世上台百日毫无建树,只落得“三边撕裂”取代“南北矛盾”成为国际局势后续演化主要矛盾,或是西方邪恶势力“狗急跳墙”的主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尚未对伊朗动手,而欧盟却先对俄罗斯动手。

  在我们看来,对以色列来讲,如果说军事打击伊朗,尤其是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比强占加沙、黎巴嫩和叙利亚更容易将美军拖下水,进而为内塔尼亚胡小集团能够成功上岸加一道保险,那么欧洲是否也有类似想法?恐怕是的,欧盟当然想要通过这一事件将美国拖下水。因为在各方观察人士的眼中,美国一定参与其中,即便不是其主导的。没有美国,单凭欧盟做不到这一点。美国拥有十分完善的情报网络,更对欧盟进行了全频谱监控。当然,如果说得再准确一点,是美国资本。

  对特朗普来说,如果这件事真的做成了,出于对美国有利,对华尔街有利,其会第一时间把这个“桃子”摘到自己手中。如果事情不成惹出了乱子,特朗普则会两手一摊,表示与我无关,是他们(欧盟)让开我,背着我做的。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首先说明,特朗普政府,以及其背后的华尔街在中东问题上,尤其是乌克兰问题上也正在慢慢变得绝望。

  对特朗普政府来说,对华尔街来说,对西方邪恶势力来说,自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到今天,一百多天过去了,除了美债6月到期潮的巨大压力之外,除了西方内部矛盾不断尖锐、激化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三边撕裂”有重新取代“南北矛盾”成为国际局势后续演化之主要矛盾的苗头。

  上一次“三边撕裂”成为国际局势后续演化之主要矛盾还是在“埃及之乱”发生之前。在欧美利益完成“叙利亚与利比亚利益交换”形成“初步合流”后,“南北矛盾”取代“三边撕裂”(不是东方时事解读自己发明的,我们引用了西方一著名学者所写的)成为国际局势后续演化之主要矛盾。值得一提的是,“南北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第一世界是美苏,第二世界是西方其他国家,第三世界是以中国为首的很多发展中国家),但是,激化“南北矛盾”并让其取代“三边撕裂”是其刻意为之的,这一点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大家可以观察得非常清楚。围绕俄罗斯,全球140多个国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南北矛盾”空前凸显。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局面掰回去,重新让“三边撕裂”取代“南北矛盾”成为国际局势后续演化之主要矛盾。这也是西方邪恶势力企图狗急跳墙的原因之一,时间点就在6月。

  ●华尔街大部分人的利益就是,普京立刻签署俄乌停战协议,这样特朗普才能拿着美乌矿产协议和从沙特带回来的“一大堆合同”去讲故事,去“蛋糕”

  接下来,大家不妨密切观察,俄方对此事后续如何应对。好在普京安然无恙,他自己可以亲自处理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起事件的性质并不恶劣,恰恰相反,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俄罗斯稍稍处理不好就要出大乱子。如果俄罗斯总统普京不幸在这次“斩首”行动中遇难,那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或将围绕俄罗斯是选择奋起反击,还是选择妥协、投降展开。比如,俄方是否会像伊朗处理其前总统莱西意外身亡事件那样最终以“不存在任何人为因素”为所谓的“最终调查结果”不了了之。

  讨论到这里,我们再次提醒相关投资者,以A股为例,为什么我们始终强调未来股市在3000-3200点位中轴,上下500点为幅度震荡较为安全,就是考虑到类似俄罗斯总统可能遭遇不测这类事情的发生。一旦普京遇难,短期内俄罗斯内部恐怕很难善后。此时的俄罗斯会遇到一系列十分棘手的麻烦,比如,如果是基辅当局所为,俄罗斯要不要进行报复。基于常规层面的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年多,常规手段都已用尽,若进行报复,是否会动用核武器?如果是欧盟所为,在欧盟常规军力强于俄罗斯的情况下,俄罗斯如何报复?是否也会考虑动用核武器?甚至更极端一点,如果是美国所为,俄罗斯是否会考虑对美国使用核武器?是否会因此引发俄美两个核大国之间的核战争?

  尽管普京安然无恙,以上危险也并不存在,只是我们的推演,但再次强调,这起事件的性质是非常恶劣的。在西方邪恶势力看来,直接干掉普京,是可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实质性消化俄罗斯的最高效手段(这是我们一个已经确定的既有观点,这是西方邪恶势力早已确定的事情)。我们反复提醒俄罗斯,也提醒国际社会,这样的准备他们一直在做,做准备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要用的,今天,他们果然用上了。

  再次敦促俄罗斯决策层,对此事件务必深刻反省。类似的事情在拜登政府时期未曾上演,反而在俄罗斯千呼万唤的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后不久上演,可见,你们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尽管特朗普一切为了内斗这一点俄罗斯可以利用,但特朗普想要继续保住总统位置就不能违背华尔街大部分人的利益。那么,现阶段,华尔街大部分人的利益是什么?那就是,普京立刻要签署俄乌停战协议,这样特朗普才能拿着美乌矿产协议和从沙特带回来的“一大堆合同”去讲故事,去“蛋糕”。但现在的问题是,俄罗斯显然不愿在这份停火协议上签字,时间紧迫,6月份眼看就到了,所以,他们选择了“狗急跳墙”(包括西方内部,美国内部出现类似上次罗氏富豪住所火灾这样诡异的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烧账本”)。

  华尔街大部分人的利益就是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中大部分人的利益。只要普京签字,他们可以暂时接受乌克兰战争的退出机制,何况,停战只是暂时的,也不算彻底失败。但对欧洲利益来说,不能接受这个局面,也就是美俄瓜分乌克兰利益将欧盟彻底甩在一边。俄乌战争进行了三年多,何时停火仍遥遥无期,欧盟在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此被撇在一边,如何交代?

  ●无论是乌克兰被进一步打烂,还是欧俄之间,甚至俄美之间爆发战争,尤其是核战争,绝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现在最新的情况是,5月26日,引述了解特朗普想法的人士透露,由于对俄罗斯持续打击乌克兰及和平谈判进展缓慢感到不满,特朗普本周正考虑追加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

  华尔街急了,特朗普也就急了。再次强调,对俄罗斯来说,拖,在策略上是对的,但问题在于,在拖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损失俄罗斯到底能不能承受,比如,这边虽然拖到了中美关税战全面升级,那边俄罗斯总统普京却遇袭身亡,如此一来,拖延战术还有什么意义?

  普京至少目前对俄罗斯来说是不可替代的,一旦普京不幸遇难,绝对是俄罗斯的失败,距离俄罗斯彻底失败也就“一寸之隔”。一旦普京不幸遇难,也许全世界,包括中国都会密切关注一系列的事情,比如,俄罗斯新决策层能不能形成,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是否会因普京之死,导致欧俄之间,美俄之间爆发战争,甚至核战争。

  此外,就算新形成的俄罗斯决策层愿意将此事做内部消化,但恐怕俄罗斯内部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这种处理方式,为此俄罗斯社会内部矛盾将被激化。甚至引发俄罗斯内部大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俄罗斯新决策层只能选择对此事进行调查,而调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要么是欧美所谓,要么是欧美“甩锅”基辅政权所为。

  一旦调查结果公布,假设欧美“甩锅”基辅政权所为,俄罗斯必然对其展开残酷报复,甚至动用核武器。平心而论,这样的局面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尽管乌克兰距离我们在地缘上很远,但并不是对我们没有影响。假设是欧美所为,导致欧俄之间爆发战争,甚至俄罗斯动用核武器,爆发核战争,由于欧洲是我们主要的海外市场之一,必然导致我们蒙受重大损失,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核战争打不得,核战争没有赢家。至于美俄之间爆发战争,甚至爆发核战争,那就更不用说了,后果不堪设想。比如,俄美之间的核弹也会落在中国头上,绝不能让你当渔翁。这个道理也存在于中,俄,美三边之间,这就是“核捆绑”。

  所以,在2023年10月,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如果俄方能够按照我们的建议,选在中东方向出手,把西方在乌克兰对俄罗斯动用的手段原封不动地在中东还给西方,进而把美国陷在中东,那么今天出现“斩首”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这种骇人听闻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小得多,甚至到现在,美帝已经垮掉了。

  假如调查结果指向美国,但俄罗斯不敢惹美国,反而将矛头指向欧洲,那么欧洲就有可能被打乱,这反而有利于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施行战略收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特朗普政府被动地参与到其中,或者说,有动机参与其中。也就是说,如果“斩首”行动成功,普京被干掉,但最终俄美之间没有爆发战争,那总体上就对美国利益有利。

  ●世界上是否存在一股邪恶势力独立于任何控制之外,可以“自主”行动,可以自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毫无底线?

  有消息称,俄方已经通过外交途径质问特朗普政府是否对普京视察库尔斯克地区遭遇无人机集中攻击事件知情,美方对此矢口否认。在我们的观察与评估中,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对此事一字不知的话,那反而会更加让人们感到细思极恐,这意味着,世界上有一股邪恶势力独立于任何控制之外,可以“自主”行动,可以自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毫无底线,如此,反而意味着国际局势后续发展具有更不确定性,甚至更加凶险。

  从这一点来看,在这次骇人听闻的对俄罗斯总统施行“斩首”行动发生后,恐怕整个世界都无法回到以前,不难想象,普京在俄罗斯“纯血”领土所在的库尔斯克地区都遭到精心策划的猎杀,如果普京出国访问,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国家外,恐怕其人身安全完全无从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一股不受任何控制的,可以自行其是的邪恶势力,在不能除掉普京的情况下,不排除转身除掉特朗普的可能性。有消息说,就在俄罗斯通过外交渠道质问特朗普政府,且美方对此矢口否认的前后,特朗普庄园附近再次出现可能对特朗普人身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嫌疑人。如果真的特朗普发生意外,那会不会演化成另一个“9·11”事件”呢?届时的美国当局是否又要喊出类似当年小布什在“9·11”事件”事件后叫嚣的“不是美国的盟友,就是美国的敌人”这样的话呢?然后将矛头直指伊朗!对此,恐怕内塔尼亚胡小集团是嫌疑人之一,美国内部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那部分资本势力是嫌疑人之一,包括“拜登们之索罗斯们”也是嫌疑人之一。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事件发生后,伊朗当局会更加恐惧。因为俄罗斯目前在和特朗普政府谈,伊朗也是如此。所以,伊朗当局有理由担忧,类似的事情会降临到伊朗头上。

  之前,我们更多讨论的,还是从俄罗斯的外部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果从俄罗斯内部角度进行观察,首先,大家就会想到一点,那就是普京的行踪被暴露了。这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方从俄罗斯的外部侦察到的,另一种就是俄罗斯的内部有内鬼。这又让我们想到了伊朗前总统莱西的意外死亡事件。甚至,不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西方邪恶势力借AI技术手段引导舆论,刻意营造俄罗斯内部有人要颠覆普京政权的氛围。如果普京相信了这些,那俄罗斯内部恐怕少不了一场血腥的清洗。如此,西方也就找到了从内部瓦解俄罗斯普京政权的突破口。

  ●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通过“故意卖破绽”等特殊手法迅速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

  接下来大家不妨继续观察,俄罗斯决策层如何处理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

  这件事恐怕不会如此轻轻飘飘的就这样过去。这一事件对俄美,或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造成很大影响。但问题在于,现在华尔街等不及了,总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排除西方会故意打造一个“替罪羊”,将其作为“引子”抛出去,将事件后续发展导引向其希望看到的那个方向。或者说,不排除西方邪恶势力通过“故意卖破绽”等特殊手法迅速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说明。

  沈辉原名沈之岳,是当时戴笠安插在中共高层的一名顶级特务。

  沈辉父亲有一位好朋友肖致平,是当时中央大学的教授。1938年4月份,肖致平教授和中央大学的另一位教授刘永川到延安去访问,沈辉以肖致平教授私人助手的身份随同到了延安。由于肖致平教授长期同情中共,与毛泽东也有私交,因此到达延安后,他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接见,并与之合影留念。当时的延安正在极力向外界推广自己的亲民形象,所以与中共领导合影只是属于正常的宣传安排,似乎一切顺理成章。一个月后,当肖致平教授率团要离开延安时,沈辉提出要留下来到抗大学习。

  沈辉当时的身份是一个学生,要留在延安参加革命。于是得到了批准,留在了延安。此时,延安是许多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进步青年来投奔。考虑到边区的安全情况,对于收留下来的进步青年,陕甘宁边区保安处都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情况,沈辉也不例外。

  保卫科的负责人曾对沈辉的口音表示怀疑,因为他自己说他是陕西人,可他又带有江浙一带的口音,所以就这个问题还专门问过他。他的解释是自己从小就到了上海,所以有一些南方的口音,而且还当场说了几句上海话给负责人听。随后,边区保安处又请重庆地下组织对沈辉在重庆中央大学的经历做了进一步的审查,反馈回来的消息说沈辉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沈辉口音上的破绽是戴笠精心准备的。戴笠给沈辉的任务就是伺机刺杀中共高层,所以,沈辉当时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众。于是他很快引起了延安方面组织部门的注意。恰恰是戴笠精心安排的这个口音上的破绽,使得当时我方人员在经历“怀疑-调查-没问题”一系列心理变化后,大大缩短了沈辉的政审时间。最终其成为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甚至可以在毛主席向其贴身警卫员要烟的时候给毛主席拿烟。

  今天,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的事件发生后,大家不妨擦亮眼睛,是否会通过某种特殊手法,迅速达到他们某一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比如,将此事后续向俄罗斯内部矛盾尖锐激化,向基辅政权“背锅”,向某一个欧洲国家,比如,德国参与策划,或导致特朗普遭遇不测,伊朗参与策划实施等方向加以快速引导。也就是说,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事件上最可能“背锅”的是乌克兰,而在特朗普可能遭遇不测问题上最可能“背锅”的是伊朗。

  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事件显然已经对伊朗来说更是无形的压力。在这里,我们再次敦促伊朗当局,除了做坚决斗争,敢于主动摊牌之外没有别的出路。伊朗必须像中国这样敢于第一时间,通过全面犀利反击将对方逼退,这样才能真正争取到时间,被动地拖延是极其危险的,反而可能导致事情变得异常复杂,十分棘手。比如,一旦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公开承认,伊朗前总统莱西的意外死亡是其精心安排所致,伊朗佩泽希齐杨政府,包括我们严重怀疑的,是否还能正常理事的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恐怕很难对伊朗社会给出一个让他们能够接受的解释,如此伊朗岂不立刻陷入内部混乱之中?所以,只有伊朗当局奋起反击,华尔街反而要考虑不能轻举妄动的问题。这样才能打掉美以玩双簧,表面上特朗普政府撇开和以色列的关系,实际上是默认以色列军事打击伊朗,尤其是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以及前总统莱西意外身亡这一陈年旧案被翻出来所带来的巨大战略风险。

  要知道,伊朗的实力和政治影响力远不如俄罗斯,现在连俄罗斯总统普京都遭遇“斩首”未遂事件,何况伊朗这个在西方邪恶势力一贯印象中即便打了也未必会冒太大风险的伊朗。

  内塔尼亚胡知道,他的时间也不多了,他自己连同内塔尼亚胡小集团也是可以随时被代言西方资本利益的美国资本利益与国际社会交易掉的筹码。尽管对以色列国家利益而言,中国的公正,为以色列留有一条退路,但是,一旦局势走到这一步,也就意味着内塔尼亚胡小集团已经穷途末路,濒临毁灭前夕,所以,在这之前,必须想方设法将美军拖下水。

  所以,当时间滴滴答答来到5月底6月上旬这个区间后,尤其在俄罗斯总统普京遭遇“斩首”未遂这一骇人听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国际社会谨防内塔尼亚胡小集团狗急跳墙,对伊朗,尤其是伊朗的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

  【相关话题】

  第5768期-东方点评乌情报高官声称普京是头号暗杀目标、俄联邦安全局称基辅计划从波兰运入用于对俄核电站实施恐袭的爆炸物(2023-5-26)

  第6275期-俄前高官苏尔科夫提出“俄美欧三位一体论”表明俄内部确有“大欧罗巴计划”的受众市场(2023-10-27)

  第7112期-除了“拜登们”和“特朗普们”之外,还有至少哪两方势力卷入“特朗普遭暗杀未遂事件”中?(2024-7-15)

  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宣告“美元霸权松动”与美推出稳定币有何关联?

  【新闻报道】

  5月26日,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指出,当前的国际秩序正在受到根本性的动摇,多边合作正在被零和思维与权力博弈所取代,开放正让位于保护主义。拉加德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元的主导地位存在不确定性。

  拉加德回顾了历史上美元地位曾面临挑战的时刻,如今情况不同——欧元已成为"与美元并肩的另一种国际货币"。拉加德称:这是欧洲掌控自身命运的绝佳机会。但这不是会白白赐予我们的特权,我们必须靠自己争取。

  【讨论纪要】

  在我们看来,拉加德说的话似是而非。

  当年,也就是拉加德所说的,1970年前后,美元之所以能够成为硬通货,和美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发达的制造业,技术领先全球密切相关。

  欧盟内部政策很难协调,但他们也在搞数字欧元。拉加德这样说恐怕看到了美国,中国前后推出稳定币。在我们看来,稳定币对美元,人民币都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稳定币对美元而言,在我们看来就是在准备后事。当然,在他们眼中,这是给美元“续命”;另一方面,是人民币加速走向国际的一次好机会。如果最终,稳定币这个话题被人民币所主导,将变为美元的“催命符”,人民币的“催生符”。

  美元原本就是一种稳定币,因为它和黄金挂钩,也就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那时候的美元叫美金,没有哪个“币”比美元更稳定。今天美元正走向坟墓,原来的“稳定币”变得空前不稳定。也许这就是所谓“稳定币”的本质。所以,特朗普今天实际上在搞继美元之后的“第二稳定币”。而拉加德的意思无非就是,欧元也有机会。

  对于拉加德这种近乎毫无掩饰的“欧元要取代美元”的言论,我们并不反对,至少,欧元在为人民币“吸引火力”。

  至于欧元到底有没有潜力替代美元,对此,大家不妨自行做出判断。欧洲人口有限,且因为政治尚未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导致市场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大市场。此外,欧洲防务不能自给自足,严重依赖美国的保护。如此情况下,欧元想要取代美元恐怕不太容易。在美国眼里,拉加德的这番话恐怕自不量力。当然,为了关税谈判对美国施压,拉加德这样示强,我们也能理解一二。

  不过我们还是要劝一句,欧盟如果想要相对较好地处理欧美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中欧关系。另外提醒拉加德女士,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也就是2003年的时候,欧元已经存在了,但为什么欧元没有能够取代美元呢?别忘了,那时候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还在呢,而在2000年,萨达姆宣布弃用美元,使用欧元和其他货币结算石油。而在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1999年3月,北约开始空袭南联盟。这期间的逻辑,拉加德女士应该心知肚明。

  【相关话题】

  第5556期-通过对“排列组合”的历史回顾,从欧元和美元之间的“恩怨情仇”角度谈德银是否会步瑞信后尘(2023-3-26)

  第6358期-串讲:人民币超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货币、海外资本悄悄加仓人民币债券、首届链博会聚焦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2023-11-21)

  第8024期-中国第一个、第一时间全面犀利反击美国之重要意义,得到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的完美证实(2025-4-23)

  普京遭“斩首”未遂令国际局势前所未有地濒临“半渡”

  【新闻报道】

  5月26日,库尔斯克州某防空师指挥官尤里·达什金披露,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库尔斯克州时所乘直升机一度处于抵御乌军无人机袭击的中心。普京于5月20日视察库尔斯克州。

  【讨论纪要】

  本质上,世界局势的具体演化将变得更加“不可预测”。但某个阶段也可预测的是:依据之前“半渡而击”的相关观点,西方邪恶势力(北约)悍然“斩首”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行径,当然属于“不宣而战的”战争行为。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一旦普京此次被成功“斩首”,则:

  首先,意味着西方邪恶势力以“斩首”普京方式升级了实质性消化俄罗斯进程且本质上意味着已经不可逆转,也就是正式触及“半渡”;

  其次,至此,国际社会立刻启动“(半渡)而击”的某种预案已是必然。但是,这只是解决了“何时(启动)”的问题,至于“如何启动,启动哪种预案”的问题,则需要在决定启动“而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动态评估”(注,西方和俄罗斯是“半渡而击”的两个“标的”,缺一不可),比如,需要动态评估俄罗斯新决策层的“实质反应(注,包括但不限于在有效时间段内---相对很短,但必要的观察时间段内,俄罗斯再也无法形成新的有效决策层这种看起来特殊、但可能性不小的特殊情况)”,国际社会会根据“动态评估”的结果,也就是评估俄罗斯‘新的决策层’是否半渡(注,假如普京就此被“斩首”成功,俄罗斯是主动选择奋起反击、还是主动或被动选择彻底投降,且选择再也不可逆转),去启动具体的“(半渡)攻击预案”。

  最后,西方邪恶势力悍然“斩首”普京的行动一经展开,国际社会本质上就进入了“半渡而击”之动态评估“最实质,也最紧张”的动态评估阶段。因为,它至少意味着西方邪恶势力“下决心半渡”,但“斩首、成功”与“斩首、但未成功”,则分别意味着“半渡”与“下决心半渡”,而俄罗斯对此事在反应上的“最终选择”,也意味着俄罗斯是否选择“半渡”。

  所以,在“斩首普京行动”之前(注:包括斩首普京行动实时进程),西方邪恶势力事实上选择了“下决心半渡”,而在“斩首普京行动之后(注:同样,包括‘普京被斩首行动’实时进程),将由俄罗斯决策层最终选择“是否半渡”。而这些,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都是“国际社会动态评估的评估因素”。

  【相关话题】

  第5867期-从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从正式触及“半渡”到“俄罗斯奋起反击”至“不可逆”进行细节描述(2023-6-24)

  第6016期-从“必要时将俄罗斯送上被西方消化的快车道”层面再谈如何观察与判断“半渡”与“半渡而击”(2023-8-7)

  第7569期-再谈,为什么西方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半渡而击”(2024-11-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5 07:02 , Processed in 0.3912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