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9|回复: 0

风清语:美国稳定币是个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 11: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美国参议院通过了《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这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正悄然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普遍认为,这部法案实质是数字时代美元霸权的升级版操作系统,其战略意图远超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建立,而是构建一个将美债市场、跨境支付与数字货币深度融合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

  最直观的场景可能是,美国国债将以自动售货机的形态重塑全球资本循环。届时,全球资本流动将更加紧密地围绕美元体系展开。美元霸权2.0来袭,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1、美国将稳定币从加密货币边缘地带纳入美元体系核心。法案强制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100%持有优质流动性资产,这个看似保守的监管要求,实则为美债市场开辟了数字时代的分销渠道。

  比如说,当稳定币市值每增长1万亿美元,就相当于为美债市场注入等量的强制购买力,这种制度设计将数字美元的扩张直接转化为美债的刚性需求。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创造基础货币,财政部发行国债吸收过剩流动性,稳定币发行商以国债为储备资产创造数字美元,最终数字美元在DeFi市场和跨境支付中实现价值循环。

  在上述闭环中,美债不再仅仅是财政融资工具,而是演变为数字美元的价值锚定物和流动性储备池。据摩根士丹利测算,若稳定币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美元,每年可为美国节省超千亿美元的国债利息支出。

  2、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推动绝非偶然。当联邦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传统货币政策空间逼近极限,数字美元战略成为化解债务危机的创新解方。通过稳定币渠道,美国实质上在构建全球性的数字美债分销网络,这种去中心化的债务货币化模式,既规避了传统QE的道德风险,又创造了持续性的全球美元需求。

  对于中国而言,这意味着美债市场可能通过数字化渠道获得无限流动性支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面临新的外部压力,同时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也可能面临价值重估风险。

  3、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同步推进,揭示了数字货币领域的新冷战图景。香港金管局在沙盒测试中重点突破的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场景,实质是在打造数字人民币的离岸试验田。当美国构建数字美元-美债闭环时,中国正通过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构建独立于SWIFT的跨境支付网络,这种技术路线之争背后是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激烈博弈。

  在这场数字货币标准争夺战中,中国需要警惕美国可能采取的技术封锁和标准排斥。目前,由国际清算银行主导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已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中国若不能在跨境交易规则、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标准优势,可能面临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受阻的风险。

  4、欧洲央行的困境则更具象征意义。欧洲央行将于6月5日召开议息会议,尽管降息25个基点已成定局,但欧元区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使其难以应对数字货币革命。德国制造业PMI连续四个季度低于荣枯线,法国财政赤字率突破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3%的上限,意大利公共债务占GDP比重攀升至152%,这些数据折射出欧元区在数字货币时代的战略被动。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关于“欧元转折点”的论断,更像是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宣言。

  美国通过数字美元强化债务货币化,欧洲仍在传统福利国家模式与新自由主义改革间摇摆不定。这种战略迷茫为中国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中国可抓住欧美数字货币战略分歧期,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场景落地。

  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可能实施的关税威胁,进一步加剧了欧元区的战略困境。德国汽车工业对美出口依赖度达18%,法国农产品出口的22%输往美国市场,这种经济结构使得欧洲在贸易谈判中缺乏有效反制手段。更严峻的是,美国数字货币战略可能重构全球支付体系,若SWIFT系统被数字货币网络部分替代,欧元作为第二大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这种支付体系变革对中国外贸企业将产生双重影响,短期看可能增加跨境交易成本,长期则需重构全球供应链金融布局。

  5、稳定币革命的本质,是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进程的加速器。当美国国债可以通过数字美元实现24/7全天候交易,当香港稳定币打通跨境供应链金融场景,传统金融市场的时空界限正在被彻底打破。

  这种变革将引发连锁反应,美债流动性溢价可能压缩30-50个基点,企业债发行成本将面临下行压力,而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的需求结构或将重构。

  6、对于中国金融市场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中国债券市场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与数字美元体系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可探索将国债、地方债等优质资产纳入数字人民币锚定物,构建东西方平衡的数字资产体系。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代币化浪潮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全盘颠覆。高盛数字资产部门测算,证券型代币发行(STO)市场规模将在五年内突破8万亿美元,这相当于当前全球股权资本市场规模的40%。摩根大通已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债券结算平台,花旗集团正在测试代币化存款产品,传统金融中介的角色正在被智能合约部分取代。

  中国金融机构面临双重任务,既要防范代币化带来的业务替代风险,更要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目前,中国建设银行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交易额已突破万亿元,但与摩根大通等国际巨头相比,在生态构建和场景覆盖上仍有差距。

  7、监管框架的滞后性成为最大风险敞口。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虽已生效,但在稳定币储备资产披露、跨境监管协作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制度真空。中国在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的“技术中性”原则,与美国“监管沙盒+资产储备”模式形成制度竞争,这种监管范式的差异将决定未来数字金融秩序的形态。

  中国需要警惕美国可能通过长臂管辖将中国数字货币机构纳入其监管框架,同时应积极参与数字货币监管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平衡的全球治理机制。

  8、在地缘政治层面,中国应将数字人民币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部署。一方面,要加快数字人民币在能源、粮食等战略物资交易中的场景渗透,构建数字时代的战略储备体系;另一方面,需防范美国通过数字货币渠道实施金融制裁,建立数字货币领域的“反制裁工具箱”。在具体路径上,可借鉴俄罗斯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经验,在金砖国家间建立数字货币清算联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4 04:12 , Processed in 0.1406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