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9|回复: 0

良文师:专机遇袭的背后:谁出卖了普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30 0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5月20日,库尔斯克州的夜空被密集的爆炸声撕裂。

  据事后媒体报道,当晚普京到此视察期间,所乘坐的直升机遭到了乌克兰大规模无人机的袭击。

  据俄罗斯一防空师指挥官尤里·达什金透露,期间俄罗斯防空部队摧毁了46架来袭的固定翼无人机,最终成功护卫总统安全降落。

  虽然结果有惊无险,但这件事引发的巨大轰动,却震惊了整个世界。

  毕竟,这可是把刺杀的矛头指向了一个核大国的最高统帅。

  在现代战争中,如果一旦开启直接斩首对方最高领导人的做法,那无异于是开创了一个极其可怕的先例。

  在当下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一旦普京这次未能脱险,其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回想1914年,正是斐迪南大公遇刺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也就难怪事发之后,全世界都惊出一身冷汗,克里姆林宫更是极度震怒。

  按说,普京的行程原本属于最高机密,仅有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的最高核心层才能掌握其完整路线。

  然而,乌克兰军方不仅精准锁定了专机起降时间,甚至连无人机攻击波次都与普京视察核电站的节点完美重合。

  这就令人细思极恐了。

  这种精准度不由让人联想到了1986年美军的“黄金峡谷行动”:彼时F-111轰炸机利用GPS初代技术,穿越6国领空精确摧毁卡扎菲的指挥部,误差仅为3米。

  乌克兰无人机发动这次针对普京的斩首行动,有三个背景:

  一、战场失利

  过去这段时间,俄军在东北南三线并进,乌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随着欧美军援的逐渐枯竭,近日库尔斯克防线的崩溃,成了压到乌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普京在这个时候以身犯险,亲临库尔斯克视察,本意可能也正是想借此鼓舞士气,向外界展示库尔斯克地区已经完全处于俄军的控制之下。

  但事后看来,无论如何,这都是一步收益和风险极其不成正比的险棋。

  毕竟直升机这个玩意,安全性本就不靠谱,过去这些年间,已经有过无数前车之鉴。

  远的不说,就说去年4月,伊朗前总统莱希乘坐直升机出行机毁人亡的教训,尚且就在眼前,普京作为交战时期的大国元首,怎么能如此以身犯险呢?

  难道克格勃出身的他,忘记了俄情报系统的“内鬼传统”,以及当年车臣战争中的教训了?

  1974年,克格勃上校奥列格·潘科夫斯基因向英国军情六处出卖导弹机密被处决,他的背叛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的战略劣势。

  而1996年车臣战争中,叛变的FSB特工将俄军布防图交给杜达耶夫武装,造成格罗兹尼巷战俄军阵亡超2000人。

  就算抛开人的因素不谈,以现代战争的技术含量,直升机在无人机面前也是十分脆弱,可谓不堪一击。

  乌军的部分无人机搭载美国提供的“凤凰幽灵”导航模块,其光纤制导技术甚至可以绕过俄军S-400防空系统的雷达波束干扰。

  凤凰幽灵(Phoenix Ghost)是美国空军为乌克兰量身打造的自杀式无人机系统,由美国AEVEX航空航天公司制造 ,兼具空中巡航监视与自杀攻击双重功能,可垂直起飞并利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在夜间精准定位中型装甲目标。

  其续航时间达6小时,最大打击半径约600公里,战斗部威力相当于155毫米榴弹,美国于2022年4月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21架该型无人机,所有生产任务在2022年4月18日之前完成 。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本次偷袭普京专机的无人机是否是由美国制造以及提供的那批,但至少乌军拥有这种机型和技术,那么在选择乘坐直升机这种脆弱的玩意儿出行之前,怎么也该仔细掂量一番,三思而后行呀!

  但愿普京经此一劫,能够引以为戒吧。

  毕竟,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已经经不起巨大的波折了。

  二、谈判无果

  这次无人机袭击的前几天,俄乌刚在土耳其开展了一场直接和谈,最终不欢而散,普京更是连人都没有到场。

  随后5月19日,特朗普出面调停,给普京和泽连斯基、以及欧洲多国领导人分别打了电话。

  结果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特朗普跟普京聊了两个多小时,比跟其他人加起来的通话时间还要长。

  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普京有多达19次夸赞特朗普,给懂王提供了极大的情绪价值,以至于特朗普在撂下电话之后,立刻对外宣布俄乌冲突是欧洲的事情,不关美国的事,表示这件事他不管了。

  特朗普的表态,清晰地传达出他想让美国从俄乌战场脱身的意图,而失去了最大依仗的泽连斯基政府,在绝境之下难免会不计后果,甚至不惜鱼死网破。

  过去一周,乌克兰大大加强了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境内的力度。

  俄罗斯外交部表示,从5月20日至5月23日,俄军在俄罗斯境内拦截了764架无人机。

  而在普京专机遭袭之后,俄军也向乌克兰发射了近300架无人机和70枚导弹作为报复,重点打击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厂等军工设施。

  这次事件,标志着无人机战争进入4.0时代。

  无人机相对低廉的造价,特别适合发动低成本饱和攻击,能给对手造成极大的拦截消耗,正在悄然改变现代战争的规则。

  三、地缘因素

  普京此行视察的库尔斯克2号核电站,其设计供电量占欧盟需求的3%,在北溪管道遭破坏后,随着俄罗斯对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的暴跌,核能成为维系地缘影响力的最后底牌。

  这导致尚在建设之中的库尔斯克2号核电站,其裸露的核燃料存储池和未完工的防护层,令它成为比军事目标更致命的打击对象。

  试想,如果能通过一次攻击,既打下普京的专机,又炸毁库尔斯克核电站,那显然是能够获得极大的战略收益。

  退一步讲,就算打不掉普京的专机,但如果能炸毁核电站,也有可能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应,对普京造成不可逆的人身伤害。

  去年6月,乌军就曾用导弹袭击俄占扎波罗热埃涅尔戈达尔市的变电站,导致该核电站外部供电中断12小时。

  当时,乌军没有直接炸核电站,而是炸了那座核电站所关联的变电站——这种间接攻击策略,其实是为了规避《日内瓦公约》对直接攻击核设施禁令的灰色手段。

  而这次无人机蜂群在库尔斯克核电站周边密集开火,则暗示乌军有可能想通过制造地缘核事故,迫使俄罗斯在舆论压力下收缩防线的意图。

  无论如何,普京这次惊险渡劫,可谓是捡了一条命。

  历史总是惊人地循环。

  1943年,德军通过渗透英国SOE特工网络,险些用无线电诱导盟军轰炸机撞山;82年后,普京专机在电子迷雾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事发之后,克宫势必开展自查活动,从情报系统到总统卫队,都将经历严密地调查。

  自俄乌冲突以来,FSB已秘密逮捕三名涉嫌泄密的军官,其中一人曾参与总统安保系统的设计。

  不过,也有俄军技术专家提出另外一种可能:即泄密未必来自人员,还有可能是系统被植入了木马。

  这种技术渗透并非没有先例。

  1983年,苏联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正是美国中情局通过植入加拿大软件中的恶意代码所致。

  而在本次袭击中,乌军无人机群所展现的“自适应航路规划”能力,与北约“宙斯盾”系统的AI战术模块高度相似,进一步佐证了西方武器技术深度介入的可能。

  普京遇袭,到底是人为背叛还是技术漏洞?

  截至今天,克里姆林宫仍未公布调查结果。

  目前来看,可能性最大的三个剧本:是FSB内鬼为金钱背叛?

  还是北约技术穿透了钢铁防线?

  又或是乌军通过AI算法预判了普京的决策习惯?

  唯一确定的是,这场未遂刺杀改写了现代战争的规则。

  当国家元首的专机不再安全,当无人机蜂群能突破最严密的防空网,世界的命运正悬于情报战的钢丝之上。

  想起了克格勃档案馆里,那张陈旧的泛黄纸条——那是1985年叛逃者戈尔季耶夫斯基留下的警告:

  当你们忙着寻找叛徒时,真正的敌人正在用你们制造的武器杀死你们。

  最大的敌人,往往就藏在内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6 10:39 , Processed in 0.1406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