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0|回复: 0

风留痕:“去中国化”“去美国化”,速度快者将赢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15 16: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中美刚达成的“经贸共识”取得了“皆大欢喜”的效果,但实际上中美脱钩的大势却没有变。美国急于“去中国化”,中国必然要“去美国化”,这已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要想赢得这场重构世界秩序“大国竞争”的战略优势,双方推进速度是关键。

  当中美这一轮瑞士经贸会谈发布了联合声明之后,全世界似乎都松了一口气。而中美两国的市场反应也是欢呼声一片。

  对于世界来说,中美两大经济体如果继续恶斗下去,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是灾难性的,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

  关键是,美国对中国取消了“对等关税”,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对其它国家“松绑”。或者说使其它国家看到了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等关税伤害的希望。

  对美国的影响,单纯从股市的止跌狂涨就可以看出来了,而特朗普迅速下滑的支持率也止跌上扬。

  对中国的出口型企业来说,显然是暂时可以卸下沉重的关税包袱,也是乐见其成。

  关键是中美关系不会迅速滑向冷/热战的边缘。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是中国赢了,或者说美国认输了。其实,仔细想一想,论输赢还真不好评判。

  中国这一轮激斗的出发点或宗旨,就是美国必须完全取消“对等关税”,否则就要将关税战奉陪到底。而美国方面也确实是把针对中国的对等关税给取消了,这当然就是中国的胜利。

  但美国方面似乎也并没有全输,或者说也有赢的地方。第一就是保留了10%的“基准关税”,这是特朗普的“创新关税”,也是对所有国家的。这一关税的保留,就是特朗普的胜利。或许,当特朗普提出对等关税的时候,他实际上想要的就是这10%的“基准关税”。

  美国2024年的进口贸总额为3.3万亿美元。如果征收10%的基准关税就是3000多亿美元税收,也就足以平衡掉9000多亿美元贸易赤字的1/3,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功绩”了。

  第二就是20%芬太尼关税的保留。这是继续对中国施压的借口,或者说与中国谈经贸的筹码。

  药品滥用是美国政府的管理、美国医疗体系的理念以及美国社会乱象有关,这显然是强加给中国头上的罪名,也就成为了美国政府制定打压中国政策的借口。

  尽管这一关税有90天的豁免期,可相信这90天内美国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

  尽管如此看上去是双方互有输赢,可实际上还是中国赢了。因为中国此举是通过强硬手段迫使美国收手,这就好是二战后首创的记录。

  重要的是,让世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是中国实力能力和意志的最突出的展示,这个世界会重新认识中国。中国在未来的国际活动中会赢得更多的话语权领导权。也就是说,美国赢在战术,中国则赢在了战略。一句话,关税战使中国在世界上扬了威。

  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更不能盲目乐观。因为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特朗普的出尔反尔或不确定性,接下来还不知会有多大的反复。

  在会谈结束之后,美国政府就立即出台了一项禁止任何国家使用华为昇腾AI芯片,违者将面临制裁的新规。这边才达成共识,才强调要建立磋商机制进行磋商,那边就立即推出对中国的打压政策,这显然是来者不善。实际上这是科技脱钩或“去中国化”的一部分。

  也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谈后所说的那样,“我们并不希望与中国进行全面脱钩,但我们确实希望在战略必需品方面实现脱钩,因为我们在疫情期间无法获得所需资源,也意识到高效的供应链并不等于有韧性的供应链。”

  高科技或战略必需品方面实现脱钩,这是自特朗普上一任期就开始的战略。既可以在这个供应链中去中国化,也可以同时起到对中国高科技和相关企业的封杀作用。当然,美国更希望中国依然维持在过去在中低端或低技术含量的制造方面为美国服务。

  其实,如果中美在高科技或高端制造领域里全面脱钩,在非战略安全领域也必然会脱钩。这一次美国方面就公开要求东盟等相关国家站队美国,取代中国制造在美国新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这已是美国方面早就开始推进的战略了。越南、印度等国早就成为了美国的选择对象国了。

  因此,美国目前的战略要点,就是打压遏制不住就孤立或把中国踢出美国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为此,欧盟也早就提出了要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

  拜登时期提出的是“去中国风险”,这一次特朗普实际上就已经是明确要实现他上一任期后半段提出的与中国脱钩战略了,也就是“去中国化”了。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要如何针对中国这是无法左右或阻止的。既然美国的体系容不下中国,那中国就只能是建立自己的或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体系。也就是说,改变不了美国就必须改变自己。

  以往中国在科技和制造领域很落后,也对美国的依赖很大,更依赖于美国这个“世界超市”。“中国加工厂”与“美国超市”的相互“配合密切”,也确实对中国从一“贫穷”走向了“富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可中国不能只满足于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过安稳日子就可以的。更有100多年落后挨打的历史之鉴,所以必须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必须要从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强国冲击。

  这就需要冲破美国为中国划出的发展限制圈,也就自然是触动了美国敏感的神经。

  美国误判了中国的快速强国进程,中国则不可以误判美国打压遏制的决心。随着中国实力不断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力度也会随之升级。在一个秩序内遏制不住,就想把中国踢出去。只要美国不放弃永久独霸世界也是美国永远第一的梦想,中美早晚要进行对决。

  因此,目前也是中国必须摆脱美国科技和市场依赖的关键时期,也就是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或独立于美国之外的秩序体系的关键时期。

  世界供应链已经被美国给砸得严重“碎片化”,多边主义和全球化进程严重的受阻,这一切实际上更像是大战前夜的准备。不是热战就是冷战,爆发冷战,中美金融经济就会自动隔离。

  那么,现在就是中美两国比拼去中国化和去美国化的速度谁快的问题了,也就是摆脱谁更依赖谁的问题,自然是速度快者会赢得战略优势。

  美国要对中国进行科技隔离,正好中国也需要摆脱对美国的科技或技术依赖,也就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也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

  正因为如此,科技脱钩实际上就成为中美“双向背离”了。

  不否认美国的基础科技研发和创新优势,但被中国追赶的也是相差无几了。可中国的制造优势和市场优势这却是美国无法相提并论的。

  因此,美国方面目前还不想与中国彻底脱钩断链,更多还是想对中国进行科技或制造封杀。非战略安全领域或者说是日常消费领域里同样也离不开中国制造,这也是美国一直嚷着重振制造业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中国可以打痛美国的原因。

  其实,美国推动的“去中国化”,可能出现的最大伤害实际上就是坚定了中国的“去美元化”进程。随着脱钩或去中国化的进程,去美元化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是,去美元化进程,伴随的必然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也是中国建立独立于美国之外的经贸体系的需要。

  这一次关税战认怂,说明美国去中国化的时机还不成熟,或者说有些操之过急。

  相反,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局势的演变,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已经有能力建立一套独立于美国之外的体系了。也就是说,中国摆脱美国依赖的时机却已经偏向成熟,这就是中国的战略优势。

  中美科技与经贸脱钩加速,政治脱钩也将加速。目前美国最头痛的是乌克兰危机和中东战乱问题,这对美国的牵制与消耗太大。可显然特朗普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摆脱这种战略困境。

  乌克兰危机将彻底改变欧洲的地缘政治,而中东战乱则对美国的中东战略平衡带来极大的困难。而在东亚地缘政治的角逐中,美国则正在被中国一点一点挤出去。

  美国最重要的印太战略,目前根本无法推进下去。而东盟与中日韩日前发表的联合声明,则意味着美国很难再实现其领导力。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破坏力正在日衰,这也是地缘政治去美国化的重大表现。

  中国与拉美、非洲、中亚等发展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也是在日益加强。也就是说,全球南方合作的走向正在为中国所引导。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去美国化速度,显然要已快于美国的去中国化速度。中国赢得大国竞争重构世界秩序战略优势的胜率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7 13:44 , Processed in 0.1093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