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0|回复: 0

徐吉军:这位海归皇帝,以野蛮制服野蛮,奠定300年帝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5 10: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往今来,世界上诞生了许多强大的帝国。帝国兴衰虽然有内在规律,但是因为自然环境塑造的民族性存在根本差异,因此各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不同的过程和结局。

  一、帝国纵览!

  东方文明在唐朝达到顶峰,向中亚西亚扩张时遭遇同样处于扩张进程的阿拉伯帝国。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两大文明决战于怛逻斯,从此对峙于帕米尔高原。安史之乱使强大的帝国陷入内耗,精锐边军损耗殆尽,从此陷入藩镇割据无力对外。从唐朝末年公元875年左右,一直到南宋灭亡的1279年,汉文明从未染指过西域。几百年间,阿拉伯帝国盛极一时!

  13世纪蒙古帝国崛起,西征欧亚大陆,征服阿拉伯帝国,击败欧洲联军。蒙古帝国由于文明落后人口少,很难维持庞大的帝国统治,陆续解体,但总体上蒙古人的统治在欧亚大陆持续了三四百年。

  1235到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拔都灭了基辅和波兰。公元1243年,在俄罗斯建立了金帐汗国。金帐汗国包括大体上覆盖今天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统治了俄罗斯两百多年。至今在俄罗斯依然存有大量的蒙古文明的痕迹。

  蒙古统治俄罗斯期间,几乎将俄罗斯人的血脉换了遍。从这个角度讲,俄罗斯人有蒙古人的血统并不夸张。因此,莫斯科公国推翻金帐汗国统治,又吞并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其他汗国,也可以视为金帐汗国的延续。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民族性,很大程度上传承自蒙古人而不是斯拉夫人。俄罗斯本来是一个比较弱小,任人宰割,受西方欺凌的一个民族,但是蒙古人统治后,突然暴起,变得强大,更是征战几百年,成为世界公认的战斗民族。

  崛起于地中海,存续千年的罗马帝国先亡于日耳曼蛮族,再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再度成为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

  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压制的整个西欧喘不过气,但在与沙俄较量300年后,最终解体。图片

  二、俄罗斯的崛起!

  每个帝国的崛起,都有其必然的内在逻辑。

  1682年4月27日沙皇费奥多尔三世去世,身后无嗣。伊凡五世继位,但他身体多病精神还不正常。于是彼得一世被推选为联合执政的皇帝。彼得一世生于1672年,1682年登基,但姐姐索菲娅垂帘听政。

  1694年,彼得一世真正掌握了实权。1695年,彼得一世为了谋求在黑海的出海口,向克里米亚汗国开战。克里米亚汗国背后的宗主国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直向克里米亚提供先进的武器。

  1697年到1698年期间,彼得一世以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的身份,率领使团前往荷兰、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学习先进技术,重点考察了造船、航海、军事等领域。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造船技术,在荷兰获得了“勤劳而聪明的木工”毕业证书,还深入了解了欧洲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从此产生了一个大国海军梦,奠定了俄罗斯改革的基石。

  1700年,彼得一世开始改革,目标就是富国强兵。

  最重要的是改革军事制度,从蒙古金帐汗国军制改成欧洲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首先征召年满十五岁的青年组成名为达特勤的志愿军。先受训,后终身服役。这个制度直到1874年才改变。改革军制之外,还大力制造购买武器。

  经济民生方面,彼得一世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振兴教育,繁荣文化。

  彼得大帝一边改革,一边对外扩张。

  十七世纪末,瑞典与俄国、波兰、丹麦、德意志诸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侵占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德意志北部以及奥得河和易北河的通航河口。从此,波罗的海变成了瑞典的内湖。

  瑞典称霸海上及其侵略行径引起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不满和恐惧。1699年12月,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缔结了对瑞战争的条约“北方同盟”。

  1700年11月30日,彼得一世率领四万俄军在纳尔瓦城附近对战瑞典查理十二世的一万精锐,俄军俄军阵亡约8000人,瑞军阵亡不到3000人。俄军被迫投降。

  纳尔瓦战役的失败,使彼得一世意识到新的改革方向,立即加紧俄国正规军建设并装备新式火炮。

  1709年7月8日,彼得一世指挥俄军在波尔塔瓦战役击溃了瑞军。查理十二世率少数随从逃往奥斯曼土耳其。俄瑞两国的战争,直到波尔塔瓦之战才出现了有利于俄国的转折点。

  彼得一世击败北方强国瑞典,占领了涅瓦河口,随后修建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并于1712年迁都至此。

  1721年,彼得一世击败了北欧霸主瑞典王国,在大北方战争中大获全胜。

  为了表彰彼得一世的光辉业绩,俄国元老院将彼得一世加冕为“全俄罗斯的皇帝。”

  从此,彼得一世从俄国国王升级成了皇帝,俄罗斯帝国就此诞生。

  彼得大帝至今依然是俄国人心目中的第一帝王,最重要的是他把俄国变成了一个欧洲强国,开启了俄国大国扩张之路!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罗斯从封闭的东欧帝国转变为欧亚强国,为19世纪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评价彼得大帝“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称其为“俄国近代化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大帝是名副其实的西方海归。

  三、那位名不副实的大帝!

  与彼得大帝同一时期,东方大国也诞生了一位著名的皇帝。

  彼得大帝于1682到1725年在位,康熙是1661年到1722年在位。

  两人的统治时期高度重合,均以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推动国家变革,被后世并称为“东西方大帝”。

  然而彼得大帝推动俄罗斯从封建农奴制向近代强国转型,康熙在忙着巩固清朝中央集权。

  康熙8岁登基(1661年),14岁亲政(1667年),1722年去世,在位61年。统治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等重大事件,晚年开始《古今图书集成》等工程,对中华文明古代典籍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毁灭行动。

  在经历了西方的游历之后,彼得大帝积极引入西方科技与制度,康熙虽然名义上推崇西学(如数学、天文),但更注重维护传统统治秩序,限制民间进行科学技术传播。

  对比而言,彼得大帝的改革在俄罗斯更具有颠覆性,废除贵族特权、强制西化。康熙的变革更多体现是为了巩固皇权。

  彼得大帝面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危机,推行剪须令、海军学校、工厂制度,每一项改革都直指俄国与西欧的百年差距,将俄国强行拖入近代化轨道。

  康熙沉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迷梦中,虽然精通几何、天文,却将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

  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开始转变,而康熙几乎没有任何强国措施,使清朝一直故步自封,完全错失了工业化的机会。

  四、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彼得大帝与康熙大帝以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书写了截然相反的历史轨迹。

  一个通过锐意改革将俄国推向近代化浪潮,一个在盛世表象下埋下落后挨打的种子。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意义。

  实事求是不是对现状的妥协,而是直面矛盾的勇气。

  彼得大帝看清了俄国与欧洲的鸿沟,以“破坏性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康熙的保守源于对传统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错失了文明转型的窗口,拉开了中华文明落后于西方的序幕。

  任何时代,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群体只会成为失败者,即使天天喝鸡血也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1 17:45 , Processed in 0.1719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