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4|回复: 0

大树镇长:不怕门阀菜,就怕门阀真有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协和董袭莹的瓜,点燃了大家内心的愤怒:

  一个人品糟糕能力堪忧的门阀后代,居然获得了国内顶尖的协和医学院的博士学位,还有各类奖项和表彰。

  可小镇却感到庆幸:

  一个凭出身就能获得如此多资源的门阀后代,居然只有存疑的海外水校本科和总共不到70页的博士论文。

  因为小镇曾经的见闻让自己明白:

  所谓“二代无能败家”,很多是寄托着人们朴素正义感的成人童话。真实的世界是,比你出身好的人,大概率比你更博学多才。

  所以这次见到一个菜到家的门阀后代,大家愤怒的同时,小镇却心安了,原来童话真有实现的时候。

  而且,我们小老百姓,不怕门阀后代菜,怕的是门阀后代真的有才。

  协和的这位董女士,海外本科经济专业,一转成为协和的医学博士。

  过去大部分人要到这步,要在高考中达到清华的分数,然后经过8年本博连读和3年规培。

  这是利用国内对海外学校的推崇钻了协和新出的允许其他学校非医学专业申请的空子。

  “通过海外高排名水校镀金”的空子长期存在,直到最近一些单位才禁用留学生予以补救。

  甚至有人怀疑另一位董女士不用留学生的真正理由是排除水校生,说“防谍”作为理由总比揭了整条利益链的老底和一些子弟上位的捷径更顾全大局。

  然而我们想错了,因为有新消息说协和的这位董女士在本科学校官网查无此人,她的本科学历很可能是和留学中介买的。

  你以为人家信息灵通找到了漏洞,其实人家是有能力在墙上打洞。

  走正途寒窗苦读的,却不如出身好能在墙上打洞的。难怪广大学子们如此愤怒。

  但我们也要庆幸,如果门阀后人都拿出身资源走正途而非打洞,我们还有多少机会呢?

  小镇求学时,曾有个在协和学医的熟人。他曾说,导师每周组会都会叫上读高中的孩子来旁听。

  这看似是“导师用研究生成果制造天才少年”的开头,然而故事的走向却出乎意料,这位高中生能答出实验室博士生们答不出的问题,对知识和文献的了解是真的。

  “成功的父母哪怕不直接动用资源帮你,只对你进行教育和指导就能让你拥有巨大优势。”小镇的这位熟人总结说,“我第一次感受到学术界为什么会有‘家学渊源’的说法。”

  小镇对此也深以为然,因为在学校里小镇见过不少出身优渥的同时学业优秀的同学。

  相比于权力和财富,知识在代际间也许更难以继承,但这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

  不说老一辈底层父母可能存在的普遍愚昧,即便是重视教育想教好自己孩子的我们这一代,谁又知道孩子的教材是不是埋着“防自学设计”呢?

  出于引导大众期望的原因,我们喜欢渲染二代无能的例子。“寒门子弟通过努力战胜吃老本的平庸二代”是很多鸡汤故事的主旋律。

  然而事实是,根据《红色工程师的崛起》的统计,除了某个十年的高峰,其他时候考入清华的工农子弟都是较低比例。

  当时的情况是,完全按高考成绩唯才是举,拥有更好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旧高知子女和新干部子弟就能占据优势——旧高知子女的成绩甚至好到抵消了父母右派身份的不利。

  这是否公平?我相信即便是现在大家也争不出结果。

  教员在十年里的激进公平实践也有代价,更多的工农子弟进入了大学是事实,但他们学习能力欠缺也是事实。

  “要学识优秀的门阀后人,还是要成绩稍低的寒门子弟?”这又是一个争不出结果的问题,因为它的母题,还是如何取舍效率与公平。

  比无能的门阀后人把持高位更可怕的,是门阀后人优秀聪慧,平民子弟迟钝愚昧。

  美国顶层占据科技制高点,底层相信地平论,这样的“智商阶级分化”,我们一定要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1:53 , Processed in 0.1094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