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2|回复: 0

徐吉军:第四次印巴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谁将战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帕拉格拉姆发生武装袭击事件!

  一群身穿迷彩服的武装人员从森林中出现。向拜萨兰草甸(Baisaran meadow)(一片风景优美的山坡地区,只能步行或骑小马到达)开火”,当地游客和居民措手不及,至少有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尔公民遇难。袭击者隶属自称“抵抗阵线”的组织,袭击的动机就是谋求克什米尔独立,反抗印度统治。

  这是25年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最致命的袭击事件。

  最敏感的是,袭击事件发生时,印度正在接待美国副总统万斯。

  一贯奉行“安全优先”的印度总理莫迪,宣称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肇事者和策划者将受到最严厉的回应。

  一、莫迪激化矛盾!

  克什米尔问题,是引爆印巴冲突的导火索。

  1947年英国殖民者搞的蒙巴顿方案,明确印巴分治按宗教划归,却故意把克什米尔这个火药桶放在中间。克什米尔77%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却被印度教王公安排加入印度。

  1947年,印巴分治第二天就开战,最后联合国划了条停火线,印巴各占了60%和40%的地盘,可问题是:谁也没认输!

  后来在1965年、1971年又爆发两次印巴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战败告终,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两国勉强签了《西姆拉协定》定下实际控制线,但克什米尔作为定时炸弹一直存在。

  印度对领土的贪婪有目共睹,莫迪主打印度教民族主义,把克什米尔当成多元一体的象征。巴基斯坦高举泛伊斯兰主义旗帜,鼓动当地穆斯林回归兄弟之国。然而克什米尔人既觉得印度是殖民者,又瞧不起巴基斯坦的腐败无能,试图维持谁都不靠的第三种身份,直接导致印巴两边都视为对手。

  袭击事件发生后,莫迪在讲话中表示,“全世界与14亿印度人民站在一起,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事实上,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莫迪政府。

  1980年代,克什米尔爆发武装独立暴动,寻求独立或与巴基斯坦合并的克什米尔叛军一直在反抗印度的统治。

  2019年,莫迪政府剥夺了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由新德里管辖该地区。

  2024年以来,当地民选政府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正因为莫迪完全无视克什米尔人的反抗,才导致双方矛盾不断激化,酿成了今天的祸端。

  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国的历史渊源- 知乎

  三、克什米尔是战略命脉!

  1842-1846年,英国通过《查谟-克什米尔土邦条约》将拉达克地区纳入查谟-克什米尔土邦,使其与中国新疆接壤,中国从未承认此线。当时地图上的克什米尔地区范围较大且与中国边界不明确,拉达克地区与克什米尔地区在地理、民族和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关联。

  1954年,印度在未经协商的情况下,将拉达克地区包括阿克赛钦划入其版图,并在地图上以实线标注这些地区为印度领土,这一行为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并直接导致了中印之间的边境争端。

  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争结束后,中国控制了阿克赛钦地区,印度则实际控制着拉达克地区的部分区域,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对峙局面一直持续。

  对印度而言,控制查谟-克什米尔可强化对中巴的威慑;对中国而言,阿克赛钦是连接新疆与西藏的生命线不容有失。

  克什米尔是中印巴交界的喜马拉雅十字路口,如果印度扩大控制区,威胁到喀喇昆仑公路就能卡住中国从新疆入藏以及通往巴基斯坦的咽喉。

  中国认为阿克赛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充分的历史证据和法律依据支持这一主张。印度则声称对该地区拥有主权,但这一主张缺乏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也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除了阿克赛钦外,中印在拉达克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边界争议,例如班公错湖沿岸地区等。这些地区的归属问题同样复杂,双方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存在一定的军事对峙和摩擦。

  2019年印度单方面改变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地位,引发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升级。双方在加勒万河谷发生激烈冲突,造成人员伤亡,暴露了双方的巨大分歧。

  美国在印太战略框架下拉拢印度制衡中国,同时默许巴基斯坦通过克什米尔问题牵制印度,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强化与巴基斯坦合作,间接提升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话语权。

  近几年,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主义活动频发,印度政府的强硬政策可能引发更多极端活动,进一步威胁地区稳定。

  四、第四次印巴战争谁将战败?

  1998年,印巴两国试爆核武器后,一直不敢开打全面战争,但小规模冲突从未停歇。

  自4月24日起,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控制线(LoC)附近连续交火,双方均指责对方无端开火。

  印度海军在阿拉伯海举行远程打击演习,展示“布拉莫斯”导弹能力,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打成平手,但未解决主权争议,成为长期矛盾根源。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克什米尔游击队起义,印度以“巴方渗透”为由越过停火线进攻,巴基斯坦发起“大满贯行动”反攻。

  最终因美苏联合施压,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停火。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因政治压迫爆发独立运动,印度借机发动解放东巴行动,三路突袭并实施空降作战。

  最终,东巴守军投降,孟加拉国独立,巴基斯坦领土损失56%人口和16%土地,印度确立南亚霸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国正陷入十年动乱,没有精力顾及南亚局势。

  目前,印度:现役145万,预备役214万,总兵力全球第四;陆军占70%,装备5175辆坦克(含T-90、T-72)及794架战机(苏-30MKI、阵风等)。

  巴基斯坦:现役62万,预备役51.3万;陆军占主导,装备2900辆坦克(含中国VT-4)及400架战机(JF-17、歼-10CE)。

  印度依赖俄制装备(占70%),海军拥有2艘航母、16艘潜艇;巴基斯坦以中国装备为核心(如054A护卫舰、红旗-9P防空系统),空军预警机与导弹技术更优。

  核弹头数量,印度约160枚,巴基斯坦约180枚,均具备中短程导弹覆盖能力(如印度“烈火-3”射程3500公里,巴基斯坦“沙欣-2”射程2500公里)。

  印度依托“四方安全对话”(QUAD)深化美日澳合作,同时与俄罗斯保持军贸关系;经济总量(3.85万亿美元)是巴基斯坦的11倍。

  巴基斯坦依赖中巴经济走廊(CPEC)与中国合作,获得了沙特资金与土耳其无人机支持,经济规模(3500亿美元)限制长期战力。

  双方在控制线(LoC)部署重兵,印度驻军35万,巴基斯坦驻军22万。

  如果爆发全面战争,印度常规优势显著,但巴基斯坦核威慑(180枚弹头)可能迫使双方克制。

  如果没有大国介入,巴基斯坦不是印度的对手。

  如果大国介入,印度如果遭受重创,国内政局不稳也可能会分崩离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1:47 , Processed in 0.1250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