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8|回复: 0

徐吉军:谏逐客令与海归间谍论,何以强国古人已有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董明珠金句!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引发的舆论碰撞还在持续。

  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互联网舆论上是不存在的。

  所有人都在自说自话,根本不在乎对方说的什么,也不在乎对方的论述是否有理。

  网络上的辩论,很难动摇一个人的观点和认知。

  如果是现实中,或许还能做到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摆事实讲道理,

  但是在网络上,一般三句话不合心意就到了翻脸的时候,不会给对方更多的交流机会。

  当然,网络实名制一直没有实施,隐形发言使很多人可以肆无忌惮释放心中的恶念,谩骂攻击侮辱成为最普遍的表现。

  有人鼓励我要坚持书写正确的观点去引导读者,然而有些人是引导不了的,因为反向引导的力量或许更大。

  人的思想水平决定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决定三观上限,基因遗传和人生经历决定了道德下限。

  大概如此而已,懒得多说什么。

  一些网络喷子疯了一样攻击1000万留学人员,包括600万归国人员。

  这些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人攻击中国清北名校学生留学美国,谩骂那些人学成以后不回国,而是为美国服务,说他们辜负了国家的培养。如今,还是这批人,又跟着董明珠起哄,攻击在海外留学的学生回国就业有间谍嫌疑!

  按照这些人的搞法,只要一个青年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就是错误,无论是留在美国还是回中国发展,都要接受他们的审判和质疑。

  尽管他们没有审判权,但是他们有谩骂的自由。

  于是,我们的舆论环境对海归人员就越来越恶劣了。

  内容图片

  事实上,董明珠抛出海归间谍论,本来就是哗众取宠制造话题。或许她没想到这次的言论传播之后引起的反弹如此之大。

  董明珠说自己没法鉴别谁是谁不是间谍,所以一个也不用。

  然而,反间谍是专业机构的事,和普通商业机构的人才使用完全是两个层面上的事。在人才战略层面,将反间谍和商业机构用人混淆而谈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

  站在本人的角度,考虑到董明珠的背景,只能认为她愚蠢,而不至于别有用心。

  中美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美国将中国视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全面竞争对手。科技竞争是中美竞争的关键因素,而人才是科技竞赛的核心问题。

  美国立国240多年,高科技绝不是靠印第安人发展起来的。二战之后,美国取天下英才而用之,奠定了美国科技腾飞的基础。从新中国成立,美国封锁中国获取人才的路径,对中国各方面的人才进行压制打击防范,种种臭名昭著的手段早已世人皆知。其中离间计就是针对已经回国的人才的一招毒计,也是美国针对中国的人才打击策略之一。

  美国针对中国留学科研人员进行审查迫害,试图使这些人屈服于美国淫威做出危害中国的事情;对那些拒不屈服于美国而回到中国的人,美国当然恨之入骨。为了使这些海归人员回到中国失去就业机会,丧失生存空间,在里面掺沙子制造间谍阴影就是常见手段。

  董明珠抛出的海归间谍论,直接把青年人才划分为本土与海归的二元对立,造成社会割裂,对海外留学人员带来心理阴影,将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人才战略。

  按照目前的国家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依然是中国与美国竞争的关键战略。1990年代,苏联解体导致大批科研人员流失,中国接纳了来自前苏联的一大批科学家,加速了2010年代科技腾飞的到来。

  近年,以华为阿里腾讯小米的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攻关就聚集了全球科技精英。

  真正的超级大国,必须有胸襟将世界各国的人才纳为己用。

  既然如此,怎么能把本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拒之门外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董明珠自鸣得意的拒用海归论调,实际上是鼠目寸光,心胸狭隘之举。

  随着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民众开始关注到间谍问题,这是好事。但是在舆论层面动辄拿着间谍的帽子到处给人扣,怎么看也不像正常现象。

  这几天围绕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展开思考,本人想到了两段历史:一个是秦国李斯的谏逐客令,一个是1926年的AB团事件。

  当时秦国势大,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进程。韩国看到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设计派郑国去秦国游说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洛水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郑国渠开始建造。但是,韩国疲弊秦国的意图,引起秦国本土大臣的警觉,韩王的计谋暴露。

  嬴政打算杀掉郑国。郑国说自己虽然是为韩国做细作而来,但建渠本身并不能延续韩国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对秦国大为有利。

  郑国的计划暴露后,秦国本土宗室大臣企图乘机赶走所有从其它诸侯国来秦国做官的人,于是借着郑国渠事件,说外来人员都有间谍嫌疑,于是请秦王下令,驱逐一切外来客卿。

  李斯是楚国人,在驱逐的途中,向秦王政上书〈谏逐客令〉,列举秦穆公以来任用外来宾客对秦国富强作出巨大贡献的大量事实,说明“一切逐客”的错误,劝说秦王广泛任用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完成统一大业。如此一来国家才能够富强。

  秦王读了李斯的上书,就废除了逐客令,命人追回李斯,任命李斯为客卿,并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最终统一六国。

  如果没有李斯的〈谏逐客令〉,秦国将人才全部驱逐之后,必将衰落,根本不可能灭掉六国。

  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中华先祖的智慧。

  董明珠的狭隘心胸与鼠目寸光,连古人的脚趾头都追不上啊。

  了解革命历史的人,应该知道红军时期发生在革命根据地的AB团肃反扩大化事件。

  AB团是1926年底在江西南昌成立的国民党右派组织。

  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蒋介石发现江西的党务工作、党政大权由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把持,为实现其军事独裁统治,扫清障碍,便指示国民党中央特派员段锡朋组织AB团。

  1926年11月底至12月间,段锡朋以“庐陵同乡”“北大同学”等关系网罗党羽,秘密成立AB团。该组织成立后,勾结土豪劣绅、地痞流氓,制造惨案,屠杀人民,破坏工农群众运动,公开篡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大权。

  1927年4月2日,在共产党领导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南昌人民逮捕AB团主要头目,占领国民党江西党部,AB团仅存三个月便被彻底摧毁。

  AB团被摧毁后,因党处于地下状态,掌握社会动态的信息工作受到影响,将解散后的个别AB团分子活动、国民党右派活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及江西土豪劣绅活动等,都视为AB团活动。

  上层指示苏区开展肃反工作,反对、清除AB团,中央苏区便开始了错误的反AB团斗争。

  1930年上半年开始,中央苏区开展对所谓“AB团”的斗争,肃反扩大化严重,不少红军官兵被错误捕杀。

  1931年1月,上层要求苏区内“以最大的决心”反对“AB团”等。鄂豫皖、湘鄂西、闽西等根据地也进行了类似斗争,造成肃反扩大化,许多优秀干部和群众遭到杀害,带来严重后果。

  1932年1月7日,上层会议作出决议,批评肃反扩大化错误并提出改进措施。

  肃反AB团扩大化问题,与后来的反右扩大化如出一辙,都是以革命的名义对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如今,间谍要不要防,当然要防。间谍要不要抓,当然要抓!但是对群体贴标签搞一刀切进行防范,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董明珠的个人言论,也成不了政策,但是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已经形成。

  历史反复验证,封闭的堡垒终将被开放的大潮冲垮,人才生态的包容性决定文明的存续。

  董明珠的“海归论”不仅是企业战略失误,更是全球化退潮时期中国面临的价值抉择,是重蹈“非秦者去”的覆辙,还是以“秦王胸襟”构建“天下英才入彀”的新文明范式?

  答案,将书写在每一个企业的抉择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1:47 , Processed in 0.18759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