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7|回复: 0

陶然记:伊朗大爆炸内幕,没那么简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伊朗南部阿巴斯港,发生大爆炸,死伤数百人。

  中东局势当前高度紧张,所以很多人猜测,这起爆炸是不是不一般。恭喜你,猜对了,最近美国对伊朗的态度,出现了重大转变。

  4月24日,国务卿卢比奥突然表示,只要伊朗同意停止所有国内铀浓缩活动,愿意允许伊朗保留民用核计划。

  这等于,美国要对伊朗做出重大让步。

  01

  美国内部,对伊朗核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民主党方案”,认为可以适当对伊朗让步,只要伊朗不真的开发出核武器,留一点核设施无所谓,这样可以避免伊朗倒向中俄。

  2015年,在奥巴马主持下,美国和伊朗签署的《伊核协议》正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另一种方案,是“共和党方案”。

  共和党认为,不能允许伊朗保留核设施,特朗普是“共和党方案”的支持者。

  “共和党方案”有一个重要的幕后推动者--以色列。

  以色列体量太小,它能横行中东,靠的是拥有一定的工业(自主发展+西方援助),工业不仅能带来科技优势,还会带来组织度提升。

  而中东就没几个国家有工业,组织度很低,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但伊朗是个例外。

  仅导弹产量,伊朗每年就不低于千枚,涵盖各种型号,对以色列威胁很大。

  伊朗能有这个工业水平,是被逼的,过去几十年被封锁、制裁的日子,简直提心吊胆,为了自保,伊朗咬着牙努力发展工业。

  但长期勒紧裤腰带,也导致经济不好,资金不足。

  伊朗坐拥世界第一大气田--“南帕尔斯气田”,这个气田储量占世界探明天然气储量的19%,横跨卡塔尔和伊朗两国,卡塔尔拥有四分之三,伊朗拥有四分之一。

  卡塔尔部分,2024年产量约7700万吨,已成为卡塔尔天然气出口的主力,带来了大把钞票。

  而伊朗部分,2024年产量仅约一千万吨,别说和卡塔尔部分相比,就连伊朗自己设定的目标(年产两千万吨),都有不小的距离。

  根源就是伊朗缺乏资金和技术,导致产量长期上不去,想搞国际合作吧,大家又怕美国制裁。

  不仅是“南帕尔斯气田”,伊朗整个天然气行业,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于是奇葩的一幕,出现了。

  伊朗作为能源大国,发电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竟然会出现电力短缺,就连首都德黑兰都常年停电,由此带来了频繁的停工、停课等问题。

  伊朗的状态,有点像改开前的中国,有工业基础,就是缺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如果能被解除制裁,经济腾飞有望。

  2016年,也就是《伊核协议》签订后的第一年,随着美国制裁的放松,伊朗GDP出现了13.4%的高增长,这是以色列无法接受的。

  让伊朗发展起来,工业体系实现更新换代,势必对以色列产生巨大威胁。所以,以色列推动特朗普在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制裁。

  当年,伊朗的经济增长,即转为负增长。

  拜登任内,特朗普无数次指责拜登对伊朗过于软弱。

  结果谁也没想到,折腾了七年,特朗普转弯了,要允许伊朗拥有核设施。这样一来,等于回到了“民主党方案”,为什么打自己脸呢?

  02

  原因有两点,一是急着出政绩。

  根据多家美国媒体的报道,威特科夫私下向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表示,希望在60天内达成全面协议。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当年奥巴马和伊朗总统鲁哈尼谈了三个月,草签了一份临时协议,此后又谈了20个月,才达成全面协议,前后加起来差不多两年。

  现在,特朗普想在区区60天内就达成全面协议,其心态之急躁可见一斑。想光速达成全面协议,就得拿诚意,做出重大让步。

  当然,急于出政绩,不全是特朗普的个人问题,美国总统的执政蜜月期,通常就是第一年,第二年要中期选举,执政党往往会丢一些席位。

  失去国会主导权后,很多政策难以推动,在两党高度极化的今天,这一问题更为严重。

  所以,特朗普必须在第一年拿出尽可能多的政绩。

  二是原来的极限施压方案,效果不佳。

  尽管美国调来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外加6架B-2轰炸机,期间还对胡塞武装各种轰炸。但伊朗始终没有屈服的迹象,底气在于中俄。

  前两天伊朗外长阿拉格奇访华,伊朗“迈赫尔通讯社”(半官方性质)明说了,阿拉格奇此行是向中方通报,美伊在阿曼的谈判详情。

  在访华前,阿拉格奇还去了趟莫斯科,向俄罗斯通报谈判详情,并带去哈梅内伊给普京的亲笔信。只要伊朗保持与中俄的协调,就不太可能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

  除非特朗普真的开战,否则继续极限施压意义不大,再制裁也没什么好制裁的了。

  想让谈判有所进展,只能做出让步。

  有人说,伊朗高层不是挺多内鬼?他们就不能跪?

  伊朗总统佩泽有亲西方倾向不是秘密,只不过,佩泽在近期接连遭遇打击,权威受到削弱。

  先是3月2日,佩泽的心腹、伊朗财政部长赫马提,被议会投票罢免。

  一天后的3月3日,佩泽另一名心腹、分管外交的副总统扎里夫,突然辞职。

  外界普遍认为,扎里夫辞职是受到了哈梅内伊的压力。

  4月初,佩泽的又一名心腹、分管议会事务的副总统沙赫拉姆·达比里,被曝光带着妻子在南极奢华旅行,伊朗舆论很快炸了。

  面对汹涌的不满情绪,佩泽只能忍痛割爱,将其解职。

  达比里明显是被搞了,他去南极旅行的时间不是今年,而是去年8月前,当时他还没上任副总统,没有官方身份,属于非官方人士。

  他本就是个富豪,拥有好几家公司,去南极旅行那点钱还是出得起的。

  但伊朗许多媒体在报道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一味强调“副总统的奢华旅行”,让人听起来觉得,达比里是在职期间玩奢华旅行。

  佩泽连失三员大将,意味着哈梅内伊为首的强硬派,还是能掌控局面的。

  就算佩泽想对美国妥协,哈梅内伊也不会轻易同意。

  也许,在特朗普看来,做出一次重大让步,有利于迅速达成协议。只不过,哈梅内伊可是老司机。

  你有第一次让步,就不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倒不是说伊朗贪心,而是特朗普这个人没信誉,和他做交易风险很高。

  说不定前脚刚达成协议,后脚就把你卖了。

  不多给点好处,谁敢和你做交易?好比国债,本金风险越大,利息就得越高,否则没人买。

  这时候,特朗普会面临两难。

  不继续让步吧,协议大概率谈不成;继续让步吧,全世界都会知道,你的底线原来如此灵活,拿不下中俄就算了,连伊朗都拿不下。

  《伊核协议》可是牵涉到以色列的,特朗普向来高举“亲犹太”旗帜,连这都能让步?

  那么,在别的方面,想必也能让步吧?

  一旦特朗普开了对伊朗让步的先例,所有人都会知道,你所谓的极限施压,不仅拿不下中俄,连伊朗都拿不下,不过如此嘛。

  后续的中东局势,会对美国和以色列,非常不利。

  因此,换了你是以色列,你会怎么做?

  很简单,让谈判无法进行下去。

  一次大规模袭击,足以中断谈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2:01 , Processed in 0.1094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