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2|回复: 0

孙立平:当下没有什么政策比改革社保体系更能提振消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陆挺:当下没有什么政策比改革社保体系更能提振消费

  在目前的宏观背景下,没有什么政策能比改革社保体系更能刺激消费。2025年,农民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涨幅为20元/月,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涨幅。

  目前,农民养老金平均每月只有200多元,而领取农民养老金的人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给他们增加绝对数量的钱,比如一个月100元、200元,对他们来讲收入增幅是很高的,对他们的消费倾向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能在短期内将农民养老金的平均水平提升至400多元/月,将显著地拉动消费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于把100元发放给月入10000元的群体,将100元发放给月入200多元的群体,刺激消费的效果肯定很不一样。

  并且,领取农民养老金的群体大多数是广大农民工的父母亲,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可以适当减轻农民工的养老负担。同时,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未来也会在退休后领取农民养老金。提高农民养老金水平能提升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而刺激他们当下的消费。

  一个国家的社保体系发展不能过度超越经济的发展,例如在欧洲等地,政府部门深受社保体系支出的拖累。但社保体系也需要跟上经济发展。接下来,为推动农民养老金的增长,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发力。

  与“以旧换新”政策只需一次性发放一定资金不同,农民养老金上调后需要持续支出。为了确保农民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未来需要将尽可能多的中青年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在此背景下,领取农民养老金的人数将逐步减少,绝大多数退休人群将转而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也是一条清晰的社保改革路径(《陆挺:当下没有什么政策比改革社保体系更能提振消费》)。

  一点感想: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的经济是堵在消费上了,有关的建议和措施也提了很多。但总要有一个能真正起作用的着手点,陆挺先生的这个观点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

  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美国消费品公司Viahart首席执行官莫尔森·哈特认为:

  工业供应链严重不足。莫尔森在文中称,以iPhone为例,屏幕、外壳和电子元件主要依赖亚洲工厂。即便加征关税,从亚洲采购仍比在美国重建供应链更便宜高效。他说,美国的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没有零部件供应,再高的关税也难让制造业回流——企业最终还得进口。

  美国想造也不会造。莫尔森认为,人们总低估制造业的复杂度,但现实很残酷:如果连技术都掌握不了,关税再高也逼不出“美国制造”。例如,苹果公司能设计iPhone,却未必能生产所有组件。莫尔森以其切身经历为例阐述道:他所在的公司生产一种类似乐高的拼插玩具“雪花片”,但棘手的是,美国本土几乎找不到会修模具的师傅,他们不是去世就是退休了,一旦模具损坏,就得从中国重订模具,产线一停就是几个月。

  中美劳动力:差距不止在成本。人们总以为美国把生产线放在中国仅仅是因为劳动力便宜,但莫尔森指出,现实可能更扎心:中国劳动力不仅更便宜,重要的是专业素质过硬。反观美国工人,不仅成本高,生产效率、纪律性都差一截,光靠关税根本补不齐这个差距。作者还感叹,世界上比中国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还有很多。但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强国,是因为刻进骨子里的工匠精神、硬核的专业实力,还有全民对“勤劳致富”的信仰,加之一流的基础设施。

  美国基建拖后腿。莫尔森称,美国制造缺的不只是人,更是基建。2000年以来,美国人均发电量停滞不前,中国则增长了400%。若大规模重启制造,电网、公路和港口将承受巨大压力,而当前,美国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支撑这一转型。在莫尔森眼中,动辄嚷嚷“在美国制造”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光喊口号根本转不动机器,更别提新建核电站、扩建港口这些高价基建投入了(《特朗普推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一线企业主:这是致命幻觉》)。

  一点感想:美国制造业是否真的能实现回归,人们更多讲的是人工或劳动力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靠自动化和机器人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供应链、产业链和基础设施。

  米兰报告的三个细节

  在特朗普4月2日用劲爆的关税宣言点爆了金融市场后,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去年11月撰写的报告《重构全球贸易体系使用指南》瞬间洛阳纸贵,这份曾经被认为过于离经叛道、荒腔走板的政经幻想,似乎正在成为特朗普二次执政的经济路线图草稿。

  大部分投资者都和笔者一样,在过去小半年中,刷到这份新奇的报告后一笑了之,以为是一家妄言。我们都忘了美利坚龙椅之上,坐着的是一位坚刚不可夺其志同时又被鬼神夺去了魂魄的历史级妄人。

  为什么现在说这份《重构全球贸易体系使用指南》是如此的前瞻?三个细节足以佐证:

  1,Miran在报告中明确主张,总统可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绕过国会,通过增强关税作为“国家安全工具”的合法性,从而调整关税;

  2,Miran建议,美国的最佳整体关税平均水平其实在20%左右,可以在不损害美国国内消费者福利和企业成本的前提下,最大化税收而且保持美国国内的生产生活稳定;

  3,Miran还提出,要根据“来源国战略属性”划分关税等级,形成一个“按地缘关系定税率”的分层体系,对像中国这种战略对手国家的关税可以高达60%甚至100%;对中立或可争取国家,采取5%-15%的关税,对战略同盟国家将给予豁免或极低税率的待遇(楚团长《为什么特朗普注定失败?》)。

  一点感想:特朗普的关税大战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米兰报告或传说中的海湖庄园协议为蓝本。建议各位看一下那篇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2:59 , Processed in 0.0781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