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0

西西弗: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话题的起因还是微信群中一则讨论:

  在讨论人均寿命时,一位群友有这样一段发言:

  人均寿命是为了宣传。

  现代统计案例:钟NS团队研究:2017年,钟NS院士带领学生在北京的各大墓地,手抄3000座墓碑,计算结果得出平均寿命为68.87岁。

  北大团队研究:2018年,一个北大团队用类似方法统计得出人均寿命是男68岁、女88岁。

  首先,钟NS团队手抄3000座墓碑,是一个谣言。原始的信息来源应该是这样一个帖子,说北大教授齐伯力算出中国人均寿命67.88岁。钟NS院士也对调查结果表示怀疑,到北京墓地去手抄了3000座墓碑,得出中国人人均寿命67.73岁。

  其次,北大教授齐伯力就是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

  说钟NS院士用抄北京郊区3000座墓碑的形式来验证今天中国公布的人均预期寿命是否真实,任何一个有点脑子的人都应该有能力辨别这是否是谣言。

  相信这个谣言还传谣的人,无非是想用这个段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攻击数据的可靠性。

  但是,如果有人有能力统计中国所有死亡人口的死亡寿命,然后计算平均数,这个结果是否就是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呢?

  结果也是否定的。平均死亡寿命和人均预期寿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字也不一样。

  有人用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分年龄死亡率,粗略计算出了中国的平均死亡寿命大概是72-73岁,这个数字的计算逻辑没啥问题,也是基本准确的。而中国公布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79岁,有显著差别。于是,有好事者就跳出来,说中国的统计数据作假。其实,这两个数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人均预期寿命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可以参考下文,我就不再赘述了。《平均预期寿命不是平均死亡年龄,附2023年中国人口生命表》

  为什么世界各国统计的时候,都会有人均预期寿命,而不用平均死亡年龄呢。因为人均预期寿命是和各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无关,但平均死亡年龄却和人口年龄结构有关。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平均死亡年龄越高。人均预期寿命才是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更可靠的衡量指标。

  举一个例子吧,A国和B国,各年龄段的死亡概率完全一样,这两个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应该也是一样的。但A国90%的人口是30岁以下,B国90%的人口是60岁以上。那么,B国的平均死亡年龄就会远远高于A国。

  如果我们看各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和平均死亡年龄,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数字。

  Our world in Data这个数据库里面有世界各国分年龄段的死亡人数,也有各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来源是 U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比如中国的死亡人数数据是这样的。通过这个数据集,可以粗略计算出平均死亡年龄。假设A-B岁年龄组死亡的平均死亡年龄是(A+B)/2。

  平均预期寿命的数字是这样的。

  联合国的数字和中国公布的数据有少许差别,比如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联合国的数字是78.0岁,中国公布的是78.6岁。但这个差别不大,也无所谓了。

  计算出平均死亡年龄后,这两个统计数字的差别从这个表里面就一目了然了。

  老龄化程度比较轻的国家,比如非洲和阿联酋,平均死亡年龄远远小于人均预期寿命。阿联酋UAE的平均死亡年龄是56岁,但人均预期寿命高达83岁。属于医疗卫生水平很好,但人口比较年轻化的国家。非洲平均死亡年龄39岁,人均预期寿命64岁。

  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比如日本,平均死亡年龄82.5岁,人均预期寿命84.7岁,差别就没有这么大。人类在发展,各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和人均寿命都是上升的,所有国家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都高于平均死亡年龄。

  我是80后,80后这个群体,平均能活到多少岁?

  如果不出意外,没有战争瘟疫,也没有巨大的医疗技术突破,这个数字应该在72.6岁到78.0岁之间,低于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但高于当前的平均死亡年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2:38 , Processed in 0.1094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