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5|回复: 0

孙立平:说说对那三篇文章的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一早的《八面来风》摘录了三篇文章的观点。发表后,引起很多网友对这些观点的批评和质疑。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

  下面先说说我当时为什么选着三篇文章,然后谈谈对当中涉及的问题的粗浅看法。

  第一,当前贸易冲突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现在人们的共识是,贸易冲突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原来的自由贸易体系维持不下去了。笼统这么说当然没错,但还应进一步追问,是这当中的什么维持不下去了?其实,真正维持不下去的,不是那个类似集市的交换平台,真正维持不下去的,是作为这个平台的结构性基础。

  三篇文章都涉及到这个更深层的问题。我想了一个词,把它叫作一种榫卯结构。榫卯结构的定义是,就是将榫插入卯中,实现构件相连的一种结构方式。由此形成的结构,既是独立的,又是整体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焊成一体的。

  这种榫卯结构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现实体现就是,主权国家是独立的单元,同时又要在这种独立单元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经济体系。于是,作为这个体系搭建者的美国,就承担了两个不应该由具体国家来承担的角色,中央银行与中央政府。

  中央银行的角色就是说,你来发行货币,然后通过贸易逆差(不限于贸易逆差)的方式将美元输出出去。这就需要你买进的必须得比卖出的多。而华民教授的文章则指出了另一个角色,即凯恩斯主义政府的角色,其含义是,以发债的方式,创造世界的顺差市场,以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就业。

  当然,美国肯定不是活雷锋了,它获得的最重要的收益之一,就是铸币税,从而提高了美国人民的整体福利水平。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结构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第二,对于中国来说,真正的挑战是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循环,而且需要用一种更开阔的眼光来看这个循环。前面所做的分析告诉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平台维持不下去了,是平台下面的结构维持不下去了。不是规则的维护问题,而是这套规则没法再用了。特朗普第一届任期的贸易战,主要解决的还是原有平台上国际贸易平衡的问题,是你多买我东西我少买你东西的问题,但这次不是,用有的人话说,是拆庙。

  这意味着,整个世界的经济秩序要重构。这个重构,不是原来说的公平贸易规则实现与落实的问题,特朗普要的就是结果,他叫对等贸易,简单说,就是我买你多少东西,你也得买我多少东西,不然就加关税。这对中国真正的挑战是,在美国不能继续提供那个巨大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使我们的经济能够转起来。有朋友会说,这会不会回到自给自足的经济啊?前些天达利欧说过一句话,现在自给自足是重中之重。

  如何使得我们的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活力地运转?大家都知道,最关键的是消费。其实,现在创新不是最关键的问题,产能就更不是,关键的问题是东西卖给谁?谁来买?是消费,是市场。对此,我们一想就会想到就业,想到劳动者的收入,想到社会保障。这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得说可能的别说不可能的,我们都知道现实中能做到哪一步。

  而且,从根本上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真不是简单的分配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包括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得建立一个人们能够分享发展成果的资本市场。我想,这就是赵燕菁教授强调资本市场的意义。

  第三,整体性思维逻辑往往在生活世界的逻辑面前碰壁。我原来经常和朋友说,在中国,个人的生活空间受宏观的结构性背景影响非常大,但尽管如此,个人生活空间与宏观结构性背景不是完全重叠的。一般地说,我都是在给情绪比较低落的朋友打气的时候说这个话的,我想,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我们学者专家说话,很容易使用整体性思维。一说就是现在人们有多少多少存款,银行都多少多少钱贷不出去。似乎把这些钱轰出来,经济就能顺畅运转了。但实际上,在生活世界里,不完全是这个逻辑。存款的数量确实是很大,但有两点。一是很多数据都表明,大量的存款是在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要么是没有存款,要么是存款很少。二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有限的那点存款,也是养老钱保命钱,轻易不能花的。其中,一些人人还有不少的欠债。

  其实,整个分配格局的调整问题,在华民教授的文章中已经暗示到了,他用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的例子说,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提升劳工地位,从法律上保护劳工利益,特别是工资议价权,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民众建立安全保障网等。这样的改革有助于平等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改善是有助于消除因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而带来的生产过剩危机的。

  真正的问题是整个经济模式与社会模式的转型问题。比如说股市,如果只是将股市作为企业募资的工具,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人们分享发展成果的资本市场。

  第四,没有信用,就没有资本市场。无论是赵燕菁教授关于资本市场包括活跃股市的建议,还是李录先生发展商业保险的建议,其实都是很有意义的,都是把经济活跃起来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将来中国应该往这个方向走,分配不是一个简单提高工资的问题。从现在美国的情况看,其旺盛的消费能力,当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人们能够以投资的方式分享发展的成果,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从大量的评论和留言来看,人们对此并不买账。为什么?现实的教训是怕被割韭菜。中国的股市大家都知道了,尽管有关数据差异很大,但综合起来看,个人投资者亏损的比例大约在60%-75% 之间。各种理财的暴雷更是让人们心有余悸。在我认识的人中,把钱小心翼翼地存到银行,是多数人的选择。保险面临的也是差不多的问题。去年12月4日,一位美国保险行业巨头的CEO被当街枪杀。目前该案件尚无确切定论,但舆论怀疑与对保险行业的积怨有关。

  从现实来看,现在中国真正缺的不是钱,是信用。一些做外贸的老板说,为什么有时候利润很薄,但还是愿意与外国的商人做生意?关键是信用好,发了货就能按时拿到钱。而在国内,弄不好货发了钱拿不到,讨债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因此我想,无论是发展资本市场也好,发展商业保险也好,关键是得有好的信用基础。

  说起来有点令人感叹,信用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没有一个好的信用基础,很多事情要么是根本无法做,要么做起来也是走样变形。而好的信用基础,依赖的就是真正的法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7:35 , Processed in 0.0937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