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0|回复: 0

良文师:教皇逝世:万斯被狂骂,特朗普吃人血馒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西斯廷教堂的烟囱在清晨停止冒烟,梵蒂冈城的青铜大门缓缓关闭,全球14亿天主教徒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当地时间4月21日,梵蒂冈对外宣布,天主教罗马教皇方济各当天逝世,享年88岁。

  关于方济各的死因,梵蒂冈并没有公布。

  但他走得确实很突然,毕竟就在去世前一天,他还刚跟美国的乡巴佬副总统万斯举行了会面。

  此前,万斯想在4月19日与教皇会谈,但被拒绝,梵蒂冈原本只打算派国务卿和外交部长出面打发万斯。

  但万斯这个显眼包,岂肯轻易放过面见教皇这种大出风头的机会?

  所以,在美国方面死皮赖脸的软磨硬泡之后,万斯硬是被临时塞进了教皇的日程表。

  面对这个足够他吹一辈子牛逼的机会,万斯大喜过望,立刻做出决定,要带老婆孩子一起抛头露面。

  梵蒂冈一看这个乡巴佬竟然如此得寸进尺,那可不能惯他毛病,于是现场打脸,直接让他老婆吃了闭门羹。

  最终,万斯只被允许带着他的三个孩子见了教皇,而他的印度裔老婆乌莎则被拒之门外。

  俗话说得好:

  这厮,那厮,万斯。

  轻度,重度,印度。

  万斯和他老婆两口子,算是把这个梗给占全了。

  万斯这个蠢货,竟然想要带一个有印度教背景的女人去见罗马教皇,这就好比你提着一笼猪肉包子进清真店一般,简直就是对主人莫大的侮辱。

  最终,教皇仅跟万斯仅仅会面了3分钟,就宣告送客。

  这是方济各一生中时间最短的正式会面,由此可见梵蒂冈对万斯有多么不待见。

  然而令梵蒂冈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跟万斯会面结束后仅仅几个小时, 教皇就一命呜呼了。

  如此一来,全球网友立刻炸了锅。

  在万斯的评论区下,全部是对他的咒骂:

  “教皇与世界上最大恶人之一共度人生最后一刻,这结局真是悲惨。”

  “万斯责骂教皇不穿西装,质问教皇为什么不感谢特朗普?几个小时后,教皇去世了。”

  诸如此类的责骂和内涵评论,比比皆是。

  还有条经典留言,内容是这样的:这真令人心碎,教皇竟然把生命中最后的宝贵时间,浪费在一个装腔作势的(伪)教徒身上,这个教徒渴望拍照,私下里却对教皇的去世嗤之以鼻——这很可能是因为他敢于挑战你,要求你以基本的人格尊严对待移民……

  大家看,对于万斯这厮爱出风头、喜欢拍照、极度嘚瑟这件事,全世界都是有共识的。

  有美国网友甚至做了一幅漫画,表示正是万斯这个不详的死神带走了教皇。

  面对这潮水般的指责,万斯什么反应呢?

  对这个乡巴佬来说,反正他已经面见教皇,只要拿到了可供吹牛的素材,至于教皇是死是活,他才不Care呢。

  不但不Care,他甚至还可能在心中窃喜,幸好自己趁教皇弥留之际赶上了这次会面的末班车。

  然而想要赶这趟车的人并非只有万斯,还有他的主子特朗普。

  作为世界头号网红,特朗普向来是有流量必蹭,又怎肯放过这个抛头露面的机会?

  据美国《新闻周刊》最新报道,教皇前脚刚刚去世,特朗普就在其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他将带上老婆一同前往参加方济各的葬礼。

  报道称,特朗普此行将标志着外交史上一个“罕见时刻”,因为他将成为自2005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参加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葬礼以后,首位参加罗马教皇葬礼的美国现任总统。

  听听特朗普的措辞,他说:我们期待到场!

  迫不及待之情溢于言表,哪里有半分忧伤?

  只要能出风头,就连教皇的人血馒头特朗普也照吃不误,而且吃相还如此难看。

  这难看的吃相背后,既是特朗普性格所致,也有地缘政治博弈的因素。

  教皇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1936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2013年当选罗马教皇,是1300年来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皇,也是首位来自拉丁美洲的教皇。

  作为首位全球南方国家出身的罗马教皇,方济各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拉美左翼运动的缩影。

  方济各青年时期,恰逢拉美"解放神学"浪潮席卷整个大陆,即强调教廷负有服务贫苦大众的责任。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里,这位年轻的神学院学生目睹了切·格瓦拉式的革命者如何将《圣经》与步枪结合,这种精神烙印最终演变成他独特的"街头神学"——穿着褪色黑袍探访罗马流浪者之家,在难民收容所主持圣诞弥撒,甚至公开批评新自由主义是"谋杀穷人的新殖民主义"。

  这种激进立场在2013年的教皇选举中形成惊人突破。

  当西斯廷教堂最终投票的白烟升起时,枢机主教们选择的不只是首位来自南半球的教皇,更是对教廷千年官僚体系的一次"革命性反叛"。

  而今,这位被誉为"21世纪最特立独行的宗教领袖"的离去,不仅标志着现代天主教改革派时代的终结,更将全球信仰政治推向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

  方济各的突然离世,将教廷推入了空位期的权力真空。

  按照惯例,全球各地的枢机主教们将在15天后齐聚西斯廷教堂,重新选举新教皇。

  但是,这场"世界上最神秘的选举"却因三个结构性矛盾充满变数:南北半球的力量消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路线之争、地缘政治势力的隐秘角力。

  尤其是最后这一点,其影响尤为关键。

  地缘政治的幽灵从未远离梵蒂冈城墙。

  教皇生前,无论对巴勒斯坦还是中国,态度都十分友善。

  方济各同情巴勒斯坦人民,他在临终演讲中提及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这种对巴勒斯坦的坚定支持已经成为了教廷的外交传统。

  但面对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福音派的双重压力,继任者是否还能保持这种道德勇气?

  更严峻的是,方济各留下的"中国协议"遗产——2018年中梵临时协议,新教皇的对华政策将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温度计。

  方济各生前,在其担任教皇的12年间,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和祝福,并试图推动改善中梵关系。

  2018年,中梵首次签署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被视为是中梵双边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此后,双方又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两度将该协议延期2年。

  202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奧还专程前往梵蒂冈,试图阻止协议的延长,但未成功;心有不甘的蓬佩奧又要求面见教皇,结果再次被拒。

  梵蒂冈对特朗普草台班子的不待见,从那个时候,就可见一斑。

  而教皇的对华态度,则是十分友善,曾多次夸赞中国,不吝溢美之词。

  方济各早年接受香港英文媒采访时表示,中国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有着无穷的智慧。

  当被问及中国的发展和开放,会对世界带来哪些“挑战”时,方济各说:畏惧永远不是良策。

  方济各还以16世纪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例,他说:利玛窦的经历教育我们,和中国对话是必要的,因为该国是智慧与历史的累积。

  教皇已逝,新皇无论花落谁家,都无法避免地缘政治势力的冲击。

  当信仰政治遇上大国博弈,西斯廷教堂的每一次投票都可能牵动国际格局的敏感神经。

  万斯在教皇临终前的"突袭式访问",暴露出华盛顿对教廷影响力的焦虑。

  然而当今天下,东升西降已是大势。

  美国和以色列的螳臂当车,终究挡不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辙。

  西斯廷教堂穹顶的《创世纪》壁画依旧沉默,米开朗基罗笔下的上帝之手定格在触碰亚当的瞬间。

  当新教皇的白烟升起时,他继承的不仅是圣彼得的权杖,更是方济各留下的未竟革命——在一个价值破碎的时代重建道德权威,在文明冲突的漩涡中坚守普世关怀。

  历史将证明,2025年的这个春天,既是千年教廷的转折时刻,也是全球精神秩序重构的重要节点。

  方济各的遗产如同他生前最爱的马黛茶,苦涩中带着回甘,提醒世人:真正的信仰革命,永远始于对边缘者的温柔注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6:01 , Processed in 0.1094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