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8|回复: 0

环球科学:视网膜植入金子或可帮人类恢复视力;科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7 22: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人工智能 ·

  OpenAI推出o3和o4-mini,能自主使用工具并用图像推理

  当地时间4月16日,OpenAI发布了o3和o4-mini模型。这两款推理模型能自主并结合使用ChatGPT内的所有工具,包括搜索网络、使用Python分析上传的文件和其他数据、深入推理视觉输入和生成图像等,而且可以推理出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工具,通常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以正确的输出格式生成详细且深思熟虑的答案,解决复杂问题。

  此外,o3和o4-mini模型还能用图像进行推理。用户可以上传白板照片、教科书图表或手绘草图,即使图像模糊、反转或质量低下,这些模型也能识图并使用工具即时操作这些图像,例如在推理过程中旋转、缩放或转换图片等。目前,ChatGPT Plus、Pro和Team用户已可使用o3、o4-mini和o4-mini-high模型,ChatGPT企业版和教育版用户将在下周获得访问权限,而免费用户可以通过在提交指令前选择“思考”选项来试用o4-mini。未来几周内,o3-pro模型还将面向ChatGPT Pro用户推出。(OpenAI)

  · 生物医药 ·

  视网膜植入金子或可帮人类恢复视力

  纳米金颗粒注射与安装在特制眼镜中的激光系统,有朝一日或能帮助视网膜病变的人类患者恢复视力(图片来源:Jiarui Nie,布朗大学)

  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疾病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这些疾病会损害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影响其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双极细胞和节细胞的能力。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的研究表明,在视网膜中植入纳米金颗粒可成功刺激小鼠双极细胞和节细胞,恢复视网膜病变小鼠的视力。

  研究人员向患有视网膜病变的小鼠的视网膜中,注射了液态纳米金颗粒溶液,并向视网膜上投射了特定图案的近红外激光信号。结果显示,纳米金颗粒会激发双极细胞和节细胞产生与激光图案形状一致的活动模式,并且可以增加小鼠视觉皮层的活动——这表明小鼠的视力至少部分得到恢复。之所以能产生效果,是因为近红外激光照射到视网膜中的纳米金颗粒时会产生微量热量,以与感光细胞相同的方式产生信号,激活双极细胞和节细胞。研究同时显示,纳米金颗粒溶液和激光刺激并未对小鼠产生可检测的不良副作用。研究者希望,通过结合纳米金颗粒注射与安装在特制眼镜中的激光系统,未来或许能帮助视网膜病变的人类患者恢复视力。(布朗大学)

  · 太空探索 ·

  科学家发现外星生命“迄今最有力证据”

  利用JWST MIRI摄谱仪观测到的宜居带系外行星K2-18b的透射光谱(图片来源:A. Smith, N. Madhusudhan,剑桥大学)

  在地球大气中,二甲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只通过生命活动产生,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等微生物。在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通信》(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的观测数据,在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气层中探测到了DMS和/或DMDS的化学指纹,这是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迄今最有力证据。

  此次JWST的观测结果达到了3??的统计学水平。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利用JWST再进行16到24小时的跟踪观测,或许能将其提升到5??——即达到了公认的科学发现等级。DMS和DMDS是同一化学家族的分子,这两种分子在观测到的波长范围内有重叠的光谱特征,不过进一步的观测将有助于区分这两种分子。K2-18b大气中DMS和DMDS的浓度与地球上很不一样:地球大气中它们的体积分数一般低于十亿分之一;而在K2-18b上,它们的浓度估计要高出数千倍——体积分数超过百万分之十。研究者表示,这些结果令人兴奋,但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才可以宣称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上发现了生命。(剑桥大学)

  · 生物技术 ·

  科学家制造迄今最大人造鸡肉块

  用含1125根纤维的HFB制造出的鸡肉块(图片来源:Shoji Takeuchi,东京大学)

  此前,科学家已成功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人造肉,但他们通常只能先培育出微小的肉块,再将其打印到可食用支架上,或是用可食用黏合剂粘在一起,才能组装出更大的产品。而如果能直接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更大的肉块,就能更好地模仿肉类的自然结构和质地。在一篇近日发表于《生物技术趋势》(Trends in Biotechnology)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模仿体内循环系统、能向人造组织输送营养和氧气的生物反应器,造出了迄今最大的实验室人造肉块:一块长7厘米、宽4厘米、厚2.25厘米、重11克的鸡肉。

  科学家此前难以制造人造大肉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难以在人造肉中建立分布良好的血管网络,而仅靠扩散并不能维持细胞跨越较远的距离,因此生成的组织厚度通常在1毫米以下。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使用了一种可灌注的半渗透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HFB),它由50根中空纤维组成,能模仿血管向组织输送营养的方式,在人造肉中实现细胞分布、排列、收缩,还能改善人造肉的质地和风味。研究人员还制作了机器人辅助组装系统,制造了含1125根纤维的HFB。最终,他们利用鸡成纤维细胞(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生产了重达11克的整块鸡肉。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尝试解决较大组织中的氧输送、自动化纤维移除等问题,以及使用食品级材料。该技术未来可能影响再生医学、药物测试和生物混合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自然》新闻,《生物技术趋势》)

  · 生物学 ·

  你的细胞也能“听”到声音

  声音是机械纵波通过介质传播而形成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里,是生物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来源。然而,声音在细胞层面的作用尚不清晰。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一项发表于《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表明,声音产生的声压也许足以引发细胞反应。

  为了探究声音对细胞活动的影响,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将培养的细胞包裹在声波之中的系统。首先,他们将一个振动传感器倒置在架子上,然后用连接着放大器的数字音频播放器,将人类听觉范围内的声波从传感器发送到覆盖在细胞培养皿上的隔膜。随后,他们使用了RNA测序、显微镜成像等方法分析了声音对细胞的影响。该团队发现,声音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前脂肪细胞转变成脂肪细胞的过程,这揭示了利用声音控制细胞与组织状态的可能性。他们还识别到了大约190个对声音敏感的基因,并表示声音能够操纵细胞的黏附力。同时,该研究对生物感知声音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能够感知声音的不止大脑等接收器官,还有细胞本身。(京都大学)

  撰写:时小舟、冬鸢、黄雨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1:53 , Processed in 0.10942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