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28|回复: 0

孙立平:美国怎么了?看了这三张图,很多事情可以清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4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猛然调头,世界处于一片错愕与混乱之中。美国发生了什么?世界发生了什么?我想用这三张图来提供一个直观的解释。这三张图本是2020年我在分析上次美国大选时画的,用以说法美国大选时的基本阵营。现在我想用这三张图来说明美国和世界变化的脉络。

  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理解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线索:

  为什么现在的美国社会越来越撕裂?民粹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的感召力?为什么华尔街大佬成为民主党的支持者而共和党似乎在成为底层的代言人?民主党究竟是如何失败的?美国为什么会走向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关税大战为什么会发生?MAGA们为什么会在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同时发起攻击?甚至我们可以预期,美国未来会走向哪里?

  社会结构:从水平式切割到斜线式切割

  任何社会都是分层的,并由此形成社会的分层结构。分层结构既可以表明由相同或近似社会地位构成的人群在结构中的位置,也可以表明不同人群彼此的关系。

  以此观之,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水平式切割的结构向斜线式切割的结构转变的过程。下图(图一)是全球化之前的水平线式切割。在那时,社会结构从整体上来说是金字塔式的,这就是上层与下层,或上层、中层、下层的分野。这是一种我们多少年来非常熟悉的结构框架。从这当中,派生出对无数社会事务的理解。
  下图(图二)则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斜线式切割。这个斜线式切割的概念框架,最初是我于2017年春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发展社会学》课堂上第一次提出来的,当时也在黑板上潦草地画过草图。2019年7月在一篇文章中曾简单地进行过讨论。从图二中可以发现,在这种结构中,一条斜线开始把社会切割成两个部分。A是融入全球化框架的部分,其利益和地位与全球化密切相连;B是被甩在全球化轨道之外,或者说是据守本土的部分。社会分野的图景,已经迥然不同于过去。
  而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则是,在全球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双重冲击之下,B中的一部分人,正在被抛甩出来,成为C(如下面的图三)。用我原来举的例子形象点说,就是在今天的社会,包括美国,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样,每跑一段,都会有人掉队,即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甚至已经不再是社会结构中的底层,而是处在了社会结构之外(如万斯笔下铁锈地带的人们)。详见:《孙立平:两次抛甩,一个堆积得规模越来越大的底层群体正在形成》。
  在这个基本背景下,美国正在发生什么?

  下面,我们就在上面三个图的基础上,来分析一下在过去这些年中,美国究竟是怎么了?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很多的事情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

  美国社会是如何撕裂的?全球化过程,确实带来了几十年的繁荣。但在财富从整体说大量增加的同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被人们忽略了:繁荣的成果究竟到了谁的手里?谁是这个过程的受益者,有没有人成为这个过程的利益受损者?

  从图二可以看出,左上边的A,是全球化过程的主要受益者。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那些金融精英、资本精英、科技精英。甚至有人也把它叫作是一个全球化的既得利益集团。当然,这当中也包括了部分的中下层。在另外的一边,就是右下角的B,则可以看作是全球化过程当中的利益受损者,这当中,中下层占了相当的比例,但是其中也有部分的上层(至于最底层的一部分人为什么会与最上层的精英站在一起,我们下文会讨论到)。

  有人可能会说,在水平式切割的社会中不也是会存在社会的撕裂吗?或者说,为什么在斜线式切割中更容易形成社会的撕裂?要知道,在水平式切割中,即使贫富分化大一点,但还可能存在共生关系,如达官贵人可能需要坐祥子拉的洋车。但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华尔街的大佬与美国的下层和底层之间,连这个共生关系也不存在了。

  民粹主义和极右势力为什么会兴起?在当今的时代,民粹主义的崛起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其基本背景,就是全球化过程对相当一部分人群的淘汰(即图三中的C,而B的地位也受到威胁,甚至出现下降)。春节期间我说过一句话:烟花是那么地绚烂,但落在地上的,却是纸屑和灰烬。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全球化的后果。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双重驱动之下,被甩到这个行列里的人已经多到越来越令人恐惧。他们就是绚丽绽开后留下的纸屑和灰烬。见《孙立平:淘汰与底层:民粹主义更深层的根源》。

  正如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所描述的,被甩出去的人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困窘,更重要的希望的失落,是体面的丧失,是精神世界的坍塌。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就是民粹主义的肥沃土壤。同时,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在当今的世界上,极右翼为什么会迅速崛起。当今世界的极右,实际上都具有很强的民粹主义的色彩,或者更准确地可以叫作右翼民粹主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上面那一切都归结为全球化,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移民问题均持非常强硬的立场。

  左派为什么丢掉了自己的基本盘?在上述的变化中,最失落的就是传统的左派。在传统上,失业、收入、福利、不平等这些问题,都是左派手里的牌,都是左派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按照道理来说,随着被全球化抛甩出去的人越来越大,左派的市场应该是越来越大。但现实恰恰相反:在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时候,肩扛公平大旗的左派却陷入危机之中。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左派秉持的是一种进步主义的价值观,而全球化是进步主义的一部分。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左派往往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和推进者,而右派特别是极右,往往是全球化的反对者。正因为如此,作为全球化主要受益者的华尔街成了民主党的支持者,而前些年还是民主党社会基础的红脖子转而成了共和党的基本盘,甚至成为MAGA的主体。

  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党在进退失据中,将所谓阶级议题转变成了所谓身份议题,如种族和性别。但这样一来,不仅失去了原来的支持者,而且也使自己的行动上走火入魔。在遭遇现实经济问题的时候,民主党努力讨好的某些少数族裔,最终还是投了共和党的票。

  为什么一些富豪和民粹主义占到了一边?前几年,我曾介绍过富豪民粹主义这个概念。富豪民粹主义这个词有点吊诡。因为我们知道,民粹主义所代表的往往是底层、下层人的主张,体现的是下层、底层对于上层或精英的一种不满和反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粹主义和富豪其实应该是一个对立的东西。但怎么就出来一个富豪的民粹主义呢?

  但如果我们看懂了图三,这种现象就很容易理解了。民粹主义的社会基础就是图形中的C及B中的一部分。B中的这部分,包括了景况日下的部分中产阶层,也包括带有较强本土性特征的企业主甚至富豪。比如说,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和金融、科技精英可能在全球化中赚得钵满盆满,但像特朗普这样的房地产商,还有众多的本土的中小企业,甚至个别的大企业,不但没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益,有的甚至也是受损者,或者是失落者。

  他们的很多诉求,自然与反对全球化的社会力量很接近。

  美国的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贫富差距的级距拉大,是近些年来整个世界的普遍现象。原因是什么?就是两种切割的叠加。不错,在水平式切割的结构中,也存在一种贫富差距拉大的内在机制,比如人们讲的马太效应,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但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另一种强化贫富差距的机制出现了。在全球化时代,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其市场是世界性的。这就形成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赢者通吃的可能性。比如,如果没有全球化的市场,特斯拉就不可能卖到整个世界上去,苹果手机就不可能风行全球。而在同时,他们可以使用美国之外的廉价劳动力来生产这些产品。

  我们知道,尽管斜线式切割的结构正在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水平线式切割会完全消失。实际上,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斜线式切割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水平线式切割。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两种切割的叠加。事情很明显,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无疑会进一步加剧水平方向上的贫富分化。

  MAGA们为什么会在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同时发起攻击?最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特朗普掀翻自由主义的桌子》。文章说,特朗普现在是两线作战。

  第一条战线是文化战场,即反“白左”。特朗普2024年上任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旨在逆转“进步主义”文化政策的措施,其核心目标是削弱自由主义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并恢复传统价值观在美国社会的主导地位。第二条战线是经济战场,即挑战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中,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直接挑战了哈耶克式的新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这实际上也是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华尔街精英们信仰的利润至上伦理的挑战。

  对于这两个方面,人们可能都分别注意到了,但却很少有人将其联系在一起。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看做是一件事情,就更值得人们深思。

  所以,对眼前的这场关税大战,我们需要看到其背后更深层的背景。不是简单的高一点低一点,加一点减一点,或者是直接层面的谁输谁赢的问题。我一直在说,这场关税大战体现的是美国一部分精英构思已久的改变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一种努力。而背后的,就是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的分野。

  所以,我们不妨把问题想得更深一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14:42 , Processed in 0.0781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